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参考附表_第1页
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参考附表_第2页
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参考附表_第3页
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参考附表_第4页
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参考附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1水泥行业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节点识别(资料性附录)表1.1水泥行业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节点识别生产工序生产单元碳排放节点碳排放源备注熟料生产熟料煅烧单元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窑尾)排气筒石灰石等碳酸盐原料分解直接排放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烘窑、点火用燃料燃烧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其他燃料——电力、热力间接排放生料制备单元——电力煤粉制备单元——电力水泥粉磨——电力辅助及附属生产系统——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电力、热力间接排放注:上表为建设项目碳排放源识别示例表,具体应根据建设项目工艺装备情况进行识别。具体建设项目中涉及到其他含碳原料的,应补充识别其碳素来源。附录2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推荐采用本指南给出的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以表2.1中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需要,明确了水泥熟料工序、水泥粉磨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绩效值核算方法。如建设项目除水泥熟料、水泥产品生产以外,还存在其他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中提供的方法核算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汇总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依据表2.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依据序号标准名称1《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3《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技术指南(试行)》5《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水泥熟料生产》二、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方法水泥生产企业或建设项目所包含的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企业或该工序特定时期(通常为1年)核算边界内所有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同时扣除碳捕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公式(1)计算。公式(1)中列出了水泥生产企业需考虑的碳排放源项,建设项目及其所包含的工序(熟料、粉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根据碳排放源识别结果,选取公式(1)中涉及的源项进行计算。式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二氧化碳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中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生产过程中生料中的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捕集、利用与封存的二氧化碳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E燃烧1=i=1式中: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万标立方米(GJ/万Nm3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立方米(万Nm3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吉焦(tC/GJ为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2.活动数据1)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可采用附录2表2.2中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采用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GB/T384、GB/T22723等标准的相关规定。2)燃料消耗量现有工程根据核算期内各种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库存变化量以及除水泥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来确定各自的消耗量。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存变化量采用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水泥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依据企业能源平衡表获取,采用公式(3)计算。消耗量=购入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水泥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外销量(3)新建项目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3.排放因子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优先采用实测值,也可采用附录2表2.2中推荐值。(二)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排放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4)计算:E燃烧2=i=1式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tCO2/GJ现有工程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采用核算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或者替代燃料或废弃物运进企业时的计量数据。新建项目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根据设计资料确定。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平均低位发热量、排放因子、非生物质碳的含量,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数据,如附录2表2.3中所示。附录2中未包含的替代燃料可按工业废料处理。(三)原料分解产生的排放1.计算公式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三部分:熟料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旁路放风粉尘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按公式(5)计算:E过程1=i=1式中:445644402.活动数据现有工程水泥熟料产量,采用核算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的重量、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可采用企业的生产记录,根据物料衡算的方法获取;也可以采用企业测量的数据。熟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采用企业测量的数据。新建项目水泥熟料产量、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的重量、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以及熟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四)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的排放1.计算公式水泥生产的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用公式(6)计算:E过程2=Q式中:Q生——生料的数量,单位为吨(tFR0——生料中非燃料碳含量,单位为%;如缺少测量数据,可取0.1%~0.3%4412——2.活动数据现有工程生料消耗量采用核算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新建项目生料用量根据设计资料确定。(五)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1.计算公式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E电和热=AD电力式中:AD电力——核算期内净购入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力——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AD热力——核算期内净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力——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2.活动数据现有工程电力的活动数据以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需提供该部分电力消费量的相关证明材料;热力的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新建项目电力和热力的活动数据根据设计资料确定。3.排放因子电力和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采用附录2表2.4中推荐值;企业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的排放因子按0计算。(六)碳捕集封存的二氧化碳量碳捕集封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公式(8)计算:E捕集=(E式中:E燃烧——企业所消耗的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G——建设项目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含化石燃料燃烧与工业生产过程)的捕集效率。三、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值核算方法水泥熟料工序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按公式(9)计算:式中:工序的碳排放绩效,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熟料(tCO2/t二氧化碳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二氧化碳单位为吨(t水泥粉磨工序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按公式(10)计算:式中:生产工序的碳排放绩效,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水泥(tCO2/t二氧化碳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单位为吨(t三、排放因子参考表表2.2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吨26.727.4×10-399%(窑炉)95%(工业锅炉)91%(其他燃烧设备)水泥生产用烟煤吨25.90926.1×10-3褐煤吨11.928×10-3洗精煤吨26.34425.41×10-3煤泥吨12.54525.41×10-3型煤吨17.46033.6×10-3其他煤制品吨17.46033.6×10-3石油焦吨32.527.5×10-3焦炭吨28.43529.5×10-3煤矸石吨12.5525.81×10-3液体燃料原油吨41.81620.1×10-398%燃料油吨41.81621.1×10-398%汽油吨43.07018.9×10-398%柴油吨42.65220.2×10-398%煤油吨43.07019.6×10-398%炼厂干气吨45.99818.2×10-399%液化天然气吨51.49817.2×10-398%液化石油气吨50.17917.2×10-398%焦油吨33.45322×10-398%其他石油制品吨40.220×10-398%气体燃料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15.32×10-39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3.0070.8×10-399%转炉煤气万立方米84.0049.6×10-399%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9.8113.58×10-399%其他煤气万立方米52.2712.2×10-399%注:1.洗精煤、煤泥、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炼厂干气、液化石油气、焦油、天然气、焦炉煤气和其他煤气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2》,无烟煤、褐煤、石油焦、其他石油制品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2019年修订版,水泥生产用烟煤、其他煤制品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行业经验数值,煤矸石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液化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0),其他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2.焦油、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2019年修订版,煤矸石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由世界资源研究所《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1版)》表B.18煤矸石矿物源CO2排放因子缺省值计算得到,每吨标准煤(tce)的低位发热量取29271MJ,其他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表2.3中国水泥行业部分替代燃料CO2排放因子缺省值替代燃料种类低位发热量(GJ/t)单位热值碳排放因子(tCO2/GJ)单位质量碳排放因子(tCO2/t)非生物质碳的质量分数(%)废油40.200.074—100废轮胎31.400.085—20废塑料32.570.075—100废溶剂51.500.074—80废皮革29.000.11—20废玻璃钢32.600.083—100废纺织品17.450.0917—20废橡胶23.260.0917—20城市生活垃圾(湿)——0.696739污泥(干物质)——1.0450生物质—000注:本表数据来源《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水泥熟料生产》附录B。表2.4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吨CO2/MWh0.8606热力吨CO2/GJ0.11注:我省2016年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8606tCO2/MWh,后续该数据有更新的,以更新数据为准;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来源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GB/T32151.8-2015)。附录3各主要工序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参考值(资料性附录)表3.1水泥行业主要工序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参考值1生产工序生产线规模绩效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泥熟料4000吨/日及以上I级0.846tCO2/t熟料Ⅱ级0.879tCO2/t熟料水泥粉磨/I级0.022tCO2/t水泥Ⅱ级0.026tCO2/t水泥注:1参考值适用于山东省内依据本指南核算方法、核算边界和排放因子计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评价;参考值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评价。附录4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划(资料性附录)表4.1监测计划参考表序号监测内容监测频次1煤炭等固体燃料低位发热量、含碳量每批次入厂时或每月一次2油品等液体燃料低位发热量、含碳量每批次入厂时或每季度一次3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低位发热量、含碳量每批次入厂时或每半年一次4熟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等每月一次注: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可参照本附录列出监测计划,监测内容、频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附录5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资料性附录)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如下:概述1总则1.1编制依据1.2评价指标2政策符合性分析2.1与国家、地方和建材行业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减量替代等政策文件符合性分析2.2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符合性分析2.3与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符合性分析3现有工程二氧化碳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