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成长中世纪后期,随着人们由神权至上向王权至上的观念的转变,以及市民阶级与国王在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国家的斗争中结成联盟,封建王权得到振兴。专制主义是王权统一国家的工具,专制的王权缔造了民族国家。专制君主制的国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后,西欧的市民阶级已经脱胎换骨为资产阶级了。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过程中,双方都不可能战胜对手,于是竭力与国王联合,而国王则充当了他们的仲裁者和保护者,在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下,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时期形成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西班牙、俄国等。专制君主制的建立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可以说,专制王权是现代化的起点。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中、东部一些国家的统治者为了摆脱落后困境,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加强他们的专制权力,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即实行“开明专制”的统治方式。一、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立
(一)中世纪前期欧洲的社会状况在中世纪前期,欧洲的政治地图如同一床百衲被,成千上万个相互独立、割据一方的公国、伯国、城市国家和主教国家交错并存。一方面,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存在着以采邑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领地分封制。国王在理论上是全国土地的唯一所有人,他通过分封把土地封给大臣和将领,这些人便成为大领主。大领主们再把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附庸,附庸又可将土地授予自己的附庸。这样自上而下逐级分封,直至最下层的农民。从国王到农民,形成了一个层层分封的金字塔社会结构。
这种封建制度有两个特点。第一,领主与封臣是一种责任与义务的关系。领主保护封臣,封臣向领主宣誓效忠,履行封建义务。在典型的封建制度下,封臣只效忠于他的直接领主。因此,国王多是间接地同其臣民发生联系,广大民众的效忠感情只是指向其直接依附的领主、庄园或行会、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而非全国性。领地也是一个个独立单位,领主不能直接插手封臣领地上的事务,而且,封臣的封臣不再是他的封臣,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于是,“国家”被解构为一块块独立自主的领地,国王的权力只及于初次领受土地的大领主,对大领主下面的附庸,国王并没有权力。第二,领地不具备“民族性”,分封和接受领地的人可以来自任何“民族”和“国家”。一个领主可以在不同的国度领有领地,一块领地也可以属于不同国度的领主。因此,一个法国的封建主可以从英国国王那里得到领地,一块英国的领地也可以分封给任何一个国家的某个贵族作为领地,不得不向法王履行臣服礼。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是统一由基督教会所统治、支配,形成一个统一体——基督教世界。罗马教廷是凌驾于各领地之上的一统权威。教会从几个方面维护着现存的封建割据状态。第一,基督教教义以来世的救赎鼓励人们在现世的忍耐,使农奴们服从领主,领主们昄依教皇,这就以神权为领主——封臣结构提供了合法性。第二,教会贬低世俗王权而抬高教廷权威,客观上阻挠了国王们统一国家的企图。第三,基督教是普世性的宗教而不是民族的宗教,它包容一切信徒而不分其民族,人们对宗教的认同感大大掩盖了他们在“民族”上的差别。第四,教会将拉丁语定为神圣语言,使其成为中世纪欧洲唯一的书面语言。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条件下,中世纪西欧人民的效忠和认同对象一方面具有地方性,诸如氏族、部落、家庭、领主和领地等;另一方面又具有世界性,他们表现出同属基督教国家大家庭一员的自觉感。在这里面,找不到“民族”的影子。这种既具地方主义、又是普世主义的“二律背反”忠诚情感正是当时西欧社会的真实写照,却与民族国家的观念背道而驰。
(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王权兴起的原因(一)11世纪以来,西欧各国开始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方市场,在随后的岁月中,内部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西欧现代民族的出现创造了经济基础。同时,随着城市的兴起,作为资本主义幼芽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市民阶级的力量也日益增强。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带来了充满生机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从其经济利益出发,他们反对封建领主和教会对城市的控制和干涉,并希望结束封建割据状态,迫切要求行政与法律的统一,要求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规章、统一的市场。这种趋向无疑符合了各国君主需要。于是,共同的利益使市民阶级与王权结成联盟。(二)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文艺复兴运动颠覆了千年神权统治,第一次把人放到宇宙中心。以人权取代神权,以个人奋斗取代宗教宿命,以世俗权威取代宗教权威。人们开始关注个人及个人组成的群体——民族的利益。当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的最高主宰时,他们就寻诸君主。王权成为人们新的忠诚和认同的对象。(三)军事技术和军事制度的发展有利于王权的成功。东方火药枪炮的传入,使各君主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封建主的城堡;用枪支装备起来的步兵也优于封建的骑兵。货币经济的扩张使骑士们可以以兵役免除税来代替骑兵兵役,国王用这笔税收来供养雇佣军,从而摆脱了对各级封臣的骑士义务的依赖。军队成为王权加强的后盾。于是,中世纪后期,随着人们由神权至上向王权至上的观念转变,市民阶级与王权在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国家的斗争中结成联盟,封建王权得到振兴,中央集权的王朝国家建立。(三)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在西欧,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便是民族国家的建立。所谓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民族国家的核心是主权,即在一定范围和疆域内,只有承认国家权力存在,才有其他存在的可能。而主权最初是以君主制形式出现的,所以这个时期民族国家的长成最主要的表现便是君主制的加强。民族国家的建立需克服自中世纪以来危害民族国家利益的两大难题,即封建离心倾向和教会大一统倾向。只有既把破碎的行政区域统一起来,又要把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予以分裂,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中世纪后期,封建王权得到振兴,在国王统治下,形成了一个个领土完整的主权国家。这个统一空间使人们的经济、文化交往加强,社会生活日益一体化,过去分散甚至彼此对立的各个地区、阶层开始联结起来,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对共同体的热爱和忠诚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民族”息息相关。自15世纪起,拉丁文衰微,各地的土语方言日益受重视,在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中,各土语逐渐成为各语族共同操用的语言(如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促进了民族的形成。同时,由于路德新教思想的传播,在西欧产生了一些新教教派,从而打破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到16世纪前后,英法西这三个西欧国家初步完成民族统一,建立君主专制国。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王权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它成为开始构建的民族国家统一的象征。英法西三国正是在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政治认同中,成为最早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一批民族国家。而当时西欧另外两个主要国家——德意志、意大利正由于缺乏一个市民阶级支持下的强大王权,难以完成民族统一,仍陷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在走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专制王权起了重要作用。专制王权确立了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框架,大体明确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基本区别,人们效忠的对象转向了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王权统一了国家。因此,可以说,专制主义是王权统一国家的工具,专制的王权缔造了民族国家。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大陆领地爆发了百年战争。百年战争不仅激发了英国民众反对法国国王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英国民众的民族一体性,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从而缔造了英吉利的民族意识,促进了英吉利民族国家的形成。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的封建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中。以红玫瑰为标志的兰开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为标志的约克家族,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厮杀。在这场厮杀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贵族在互相残杀中阵亡或被处决。玫瑰战争后英国封建贵族势力衰落了。在此基础上,亨利七世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的都铎王朝,使王权成为国家主权的象征。这场内战确立了王权在英国的绝对统治地位,加快了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如果说玫瑰战争最终确立了国家主权对内的最高统治权的话,那么亨利八世发动的宗教改革则使英格兰民族摆脱了罗马教皇对英国的控制和掠夺,实现了民族独立,确立了国家对外的独立权,激发了英格兰民众的民族一体性意识。总之,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建立在血腥战争与渐进改革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百年战争的惨败激发了英国民众强烈的民族一体性意识,玫瑰战争为王权的强大扫清了道路;宗教改革使英国最终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作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出现在欧洲。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农家姑娘贞德揭竿而起,宣布上帝召唤她来拯救法国。她的号召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尽管贞德后来不幸牺牲,但当时法国民众对她夹杂着迷信的崇拜,被历史学家视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第一次明确体现,贞德从此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此后,英国人被驱逐出法国,法国人开始树立起“法国人的法国”的观念。
贞德百年战争之后,法国王室继续加强中央集权。路易十一在位期间,以武力和通婚等手段夺取了大片贵族领地,初步完成国土统一。他还强化直属国王的行政、司法、税务等机构,设置常备军,鼓励对外经济扩张。这一时期,等级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迅速演变,共同的法兰西民族经济逐渐形成。随着国家统一进程的推进和民族意识的产生,语言的统一也开始了。1539年,法语被确定为官方语言,在各种正式场合取代拉丁语。尽管统一语言的努力进展缓慢,但这表明法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成熟。波旁王朝使法国进入专制君主时代。行政、财政、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王权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大的王权有助于加强民族意识,国王自视为国家与民族的化身。对君主的效忠把所有法兰西人凝结起来。在政治统一条件下,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增强。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得以在南方传播,成为统一的法兰西文化的载体。二、专制王朝与现代化的起步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竭力与国王联合,而国王从财政角度出发,充当了他们的仲裁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个时期形成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有法国、英国、西班牙、俄国等。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变革15世纪晚期,法国经济已从战争的破坏中复苏,进入16世纪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复苏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最为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在呢绒、纺织等行业中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具体而言,呢绒业手工工场在诺曼底、皮卡尔迪、朗格多克等地发展最快;麻织业手工工场以不列塔尼、曼恩两地最为发达。在“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下,法国商业也迅速繁荣。法国不仅使自己的呢绒、丝绸、锦缎、葡萄酒等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而且还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欧各国、地中海东部和美洲“新大陆”。法国农村封建领主制的解体与封建地主制的建立的进程明显加速。法国除了局部地区尚保存农奴制外,多数农民都已获得了人身自由。当农民摆脱人身奴役时,也是其贫富分化加剧的开始。一个新的佃地农阶层开始兴起,他们向封建贵族承租大片土地,将其生产活动跟市场联系起来,并雇佣长工和临时性短工为其生产。一些新兴资产阶级也通过购买土地成为新地主。专制制度的初步形成
法国专制制度出现于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到法兰西斯一世时初步确立。其标志是:第一,三级会议的作用逐步减小。1484年后,法国整整70年没有召开过三级会议,国王利用强大的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器实行专制统治。第二,王权实现了对教会的控制。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与教皇签订“波伦亚教务专约”,取得了大主教、主教的任免权,教会则成为专制王权统治的精神工具。第三,国王开始拥有绝对专制统治权。国王的诏令往往用“这就是朕的意志”作结束,君主的命令已成为必须遵守的法律。
意大利战争为把不安现状的贵族们的目光移向国外,并使新兴资产阶级在国际上的商业地位有所提高,法国几位君主进行了对外扩张。当时,意大利经济富庶,政治上四分五裂,因此成为法国远征的目标。法国侵略意大利的战争,经历了四代君主。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出兵意大利,但立即遭到西班牙和德国的反对。1525年,法兰西斯一世兵败巴威亚被俘,虽得以赎身,但在意大利占有的领地全部丧失。此后,双方战争时而激烈,时而缓和。直到1559年,法国才与西班牙签订“卡托·堪布累齐和约”。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16世纪,加尔文教在法国广泛传播,许多大贵族也加入,被称为“胡格诺派”。意大利战争失败,法国国内矛盾激化。胡格诺派、天主教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形成了两个互相敌视的集团。1562年,天主教集团在瓦西镇袭击胡格诺教徒,“瓦西镇屠杀案”成为新、旧教派全面对抗的信号,胡格诺战争爆发。宗教战争爆发后,外国势力迅速介入。英国、德国新教诸侯支持胡格诺派;西班牙则支持天主教派,耶稣会士极力煽动战争;两个贵族集团都企图扶持国王达到夺取国家权力的目的,进行相互残杀。1589年,胡格诺派亨利即位,即亨利四世,波旁王朝的统治自此开始。为摆脱困境,巩固统治,亨利四世宣布昄依天主教,并于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有宗教信仰自由。黎世留和专制制度的发展
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死,路易十三(1610-1643年)即位,法国专制王权曾出现短暂危机。路易十三任用的首相黎世留是一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法国专制政体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在政治上,黎世留强迫教会交纳巨额捐税,严惩耶稣会士的不法活动;从穿袍贵族中选拔官吏,严惩叛乱的贵族,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扶植手工工场;组织海外特许贸易公司,扩大殖民地。在外交上,极力打击西班牙和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福隆德运动
1643年,路易十四即位,实权掌握在黎世留生前的助手马扎然手中,法国政局再度动荡。黎世留强化君主专制和马扎然专权引起大贵族的极端不满,三十年战争后期,法国政府向巴黎中产阶级和高等法院法官增收新税,激起他们的激烈反对。1648年法官们首先发难,提出27项建议,遭到政府拒绝,“高等法院福隆德运动”由此爆发。在马扎然的坚决镇压下,至1653年,亲王福隆德运动逐渐平息。路易十四亲政和专制制度
1661年马扎然死去,路易十四不再任命首相而亲理朝政。他宣布“朕即国家”,独揽国家一切大权。他剥夺了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的咨询权;建立了内政和外交、财政、陆军、宗教四个委员会及行政法院,禁止大臣私自发布政令;恢复向各省派遣钦差大臣监督地方官的制度。1685年,下令废除“南特敕令”,剥夺胡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在外交方面,先后进行了四次几乎是对整个欧洲的战争,争夺欧洲霸权。通过以上的政策和措施,路易十四的专制王权达到了顶峰,被尊为“太阳王”。科尔伯的“重商主义”
路易十四统治前期,任命科尔伯为财政总监处理经济事务。在科尔伯倡导下,法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使他国的贵金属流入本国。与这一政策相适应,科尔伯实行了保护关税、发展商业的政策。对内改进道路,疏通运河,取消地方关卡,建立统一市场;奖励国内生产,协助开办了45家手工工场;注重农业生产,提倡推广和改良新品种。对外重建和创办特许贸易公司,努力扩大殖民地,积极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科尔伯的重商主义政策大大充实了法国国库,对法国资本原始积累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科尔伯死后,重商主义政策的成果多数付诸东流。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英国专制政府的真正创立者是都铎家族。1485年,玫瑰战争结束,亨利七世登上王位,开始了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专制统治。都铎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王权。
亨利七世1、打击和削弱大贵族势力,剥夺教会贵族的特权和财产。亨利七世统治时,加强“星室法庭”的作用,使之成为专门审理政治叛乱案件的机构,以惩治不服从的大贵族。1540年,亨利八世又将枢密院作为自己的咨询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其官员多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选任,从而使他们成为专制王权的支柱。1533年,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发动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随后自己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他将没收所得的教会大批土地廉价卖给或赏赐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一步扩大了专制王权的社会基础。
亨利八世2、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惩治流浪者的法律。自15世纪70年代兴起的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它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丧失土地而成为流浪者。都铎王朝的统治者颁布限制圈地和惩治流浪者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使农民回到原来的土地上,巩固封建制度,但收效甚微。3、在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盟,加强国会的作用,使之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如保护工商业、奖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等。英国专制制度的顶峰——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
伊丽莎白统治英国达45年。在这45年中,女王政绩卓著、王朝鼎盛,国家走向繁荣,这三者相得益彰,以至于女王和她那个时代在英国历史上灼灼生辉——女王和英格兰人共同缔造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面对宗教改革问题,伊丽莎白采用首席枢密官威廉·塞西尔的折中办法。她召开议会,经过长期辩论后在1559年通过了《至尊法》和《信仰划一法》。1563年教士会议又通过《39条教规》,伊丽莎白在宗教问题上采取了和解的手段,由此保证了国内的安定。除宗教问题之外,伊丽莎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经济复兴,其主要措施是继承玛丽的货币改革,以新币兑换旧币。其次,在1563年,议会通过了一系列促进生产发展的法案,规划呢绒生产,鼓励农业发展,限制圈占土地,禁止进口奢侈品等。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的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亟需向海外殖民。在与当时的头号殖民强国西班牙的长期冲突与较量之后,英国于1588年击溃了来犯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的海上力量,从此树立起海上霸权,为海外殖民扩张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西班牙的专制制度1、工商业的发展西班牙的工业在16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某些工业部门中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西班牙山区盛产羊毛,毛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行业。以塞维利亚为中心的大西洋贸易促进了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发展,塞维利亚已成为呢绒工业的中心。在商业上主要发展同美洲殖民地的贸易。16世纪期间,贸易额迅速增长,首先是墨西哥和秘鲁生产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班牙,同时又运入咖啡、可可、烟草和甘蔗等物。西班牙同地中海其他国家特别是同意大利和法国的贸易也很活跃。尽管16世纪西班牙的工商业有明显的发展,但比英国、法国和尼德兰等西欧国家还是落后,工业的规模不大,产品有限。国内贸易也不发达,国家统一后,内部经济的发展仍然保持地区的分散性,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幼芽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2、农业的落后西班牙的农业十分落后,没有发生象英国和其他欧洲经济发达地区那样的农业变革,农村仍然受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由于历史原因,16世纪的西班牙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民的状况也有差异。卡斯提尔地区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大多数农民以缴纳货币地租为条件,世袭使用僧侣封建主的土地,并且获得一定的自由,有权离开土地。但比较落后的阿拉冈仍然保持残酷的农奴制。西班牙专制主义的兴起
西班牙的专制制度始于1469年斐迪南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的联姻。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这两个王国合并,奠定了近代西班牙的基础。两位君主坚决地确立王权对封建贵族的权威。伊莎贝拉经过4年内战击败了国内反对派贵族和葡萄牙国王,维护了自己的权力。两位君主实行了一系列集权化措施。查理五世的帝国1516年,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外孙继承西班牙王位,号称查理一世。不久,查理一世又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除西班牙外,还统治意大利的一部分、尼德兰和广大的美洲殖民地。查理虽然成功地把四分五裂的王国统一了起来,摧毁了法国人想要征服他在意大利的属地和土耳其人想要占领欧洲的企图,他却未能实现更大的目标。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1556年查理一世退位,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和尼德兰交由他的儿子腓力统治,称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对西班牙实行集权统治,利用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经济上涸泽而渔,一方面无限制地推行国债,然后宣布国家破产。另一方面向国外银行家借贷,用土地和矿产资源作抵押,经济上加深了对外国银行家和商人的依赖。政府对本国工商业的发展漠不关心,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大量金银财富并未用于发展工商业,而是被王室、贵族用来购买外国商品和对外战争的耗费上。以上原因促使16世纪后期西班牙的经济逐渐走向衰落。在外交上,腓力二世继续奉行霸权政策,热衷于对外战争和海外殖民扩张,以巩固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进而称霸全世界。1580年西班牙用武力兼并了葡萄牙王国及其海外殖民地,把它的霸业推向了顶峰。但是在1588年,当它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时,遭到英国海军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出兵干涉法国的内战又以失败告终。属地尼德兰又爆发了革命,这对西班牙是沉重的打击,国力大受削弱。16世纪以后,西班牙丧失了大国地位。俄国的专制制度(一)16世纪俄国的社会状况16世纪,俄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西欧一些国家城市手工业发达,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每年需从俄罗斯进口粮食,进一步刺激了俄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封建主和贵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加紧了对农民的奴役和压榨,大量侵吞农民的土地,使封建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大贵族不仅在经济上占绝对统治地位,而且在政治上越来越不满足于对莫斯科大公的依附地位,具有强烈的分裂倾向。政治上、经济上的封建割据残余,是他们与中央集权政府抗衡的土壤。大贵族与中小封建主从各自切身的利益出发,为了使自己能占有更多的土地,存有严重的矛盾。这是俄罗斯社会中,除了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矛盾以外的又一重要矛盾。中央集权政府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扶植中小封建主。(二)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巩固1、伊凡四世——俄国第一任沙皇
1533年,瓦西里三世病故,其儿子伊凡即位,即伊凡四世。在俄国历代君主中,伊凡四世以凶残、暴戾闻名,所以被称作“伊凡雷帝”。1547年,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加冕仪式,正式成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的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沙皇”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皇帝的称号“凯撒”,“沙”是拉丁文“凯撒”的俄语音变。从此,俄国历代的君主都称作沙皇。2、伊凡四世加强沙皇中央集权统治的改革15世纪末虽然形成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但是,这个统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基础却是很薄弱的。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大贵族依然横行于城乡之间;教会的权力不断膨胀,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广大农民、城市平民与大贵族及教会的矛盾与日俱增。这一切严重地威胁着俄罗斯统一国家的生存。1549年,伊凡四世召集“重臣会议”,又称“近臣杜马”,这实际上是沙皇政府的一个新的核心统治集团,其成员都是拥护改革,并为伊凡四世所器重的人。会上一致认为必须实行改革,以肃清封建割据的流毒。接着伊凡四世又召开有大小贵族、高级教士、高级官员和商人代表参加的“缙绅会议”,在会上提出社会和政治改革纲领,并且宣布编纂新法典。从1549年到1555年,伊凡四世根据法典精神改组中央国家机关,设立分掌各部行政事务的衙门,组成政府的官僚机构,地方上则废除总督制。50年代的改革加强了沙皇的中央政权,但是大贵族仍然保持相当的实力,他们伺机背叛沙皇,甚至投降外敌。伊凡四世一方面用酷刑、流放甚至绞刑来打击大贵族的反叛行为,另一方面推行“特辖领地制”,他将全国土地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两部分,中央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被定为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理。(三)沙皇俄国的早期对外扩张
在对外关系方面,16世纪,俄国主要推行扩张政策。伊凡四世首先将扩张的矛头指向伏尔加河中下游的各蒙古汗国。1552年征服喀山汗国,1556年灭掉阿斯特拉罕汗国,又进而占领了该汗国。至此,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尽入俄国版图,为进一步入侵中亚、高加索和西伯利亚开辟了道路。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军事扩张开始于1581年,到1584年征服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蒙古人汗国,随后在那里建立了军事城镇,作为进一步侵占西伯利亚的据点。1558年,伊凡四世制造事端,挑起了立窝尼亚战争,战争直到1583年才结束。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只得到了芬兰湾沿岸不大的一块土地,并没有达到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目的。(四)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1598年初,沙皇费多尔死去,无嗣,留里克王朝终结。同年,戈杜诺夫在克里姆林宫即位,俄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交织着农民战争、统治阶级上层内讧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混乱时期。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即位,俄国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3-1917年)。1645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病逝,其子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即位。1648-1649年,俄国召开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缙绅会议。这次会议之后,随着沙皇个人独裁专制的权力不断加强,缙绅会议就很少召开了。在建立专制君主制的过程中,作为国家政权最高机构的大贵族“杜马”,或称领主“杜马”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削弱。随着大贵族“杜马”的影响日趋衰微,沙皇专制制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五)彼得一世改革
1682年,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的儿子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即位为沙皇,称彼得一世。17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彼得一世从欧洲考察归国后,立志通过改革彻底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丝毫不顾古代的风俗,努力迫使他的臣民改变生活方式。他禁止把妇女关在家里,命令男女都要穿着欧式服装,强迫廷臣们用烟草。他简化古老的字母,在俄国创办第一份报纸;教育臣民不要随地吐痰、搔痒。为了保证他的专制权力,他建立了国家警察制度;废除东正教会的家长式的权威。他对西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到荷兰和英国去学习造船和工业。他学习西方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改良农业。彼得一世的改革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他用极粗暴的手段加以推行。平时,彼得对怠慢他的人动辄就抡起棍棒殴打,强迫他的大臣执行他的意旨。他的改革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没有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人民为彼得一世的改革付出了沉重代价,广大农民一贫如洗,经受着可怕的奴役。为了替战争筹集资金,他使通货贬值,向外国人出售重要的特许权,由政府垄断盐、食油、棺材的生产,几乎对从洗澡到蜂箱每件事物都要强行征税。但是,不容否认,彼得一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值得肯定。他为俄国创建了一支强大的陆、海军,使俄国获得了在北欧的霸权,从而把俄罗斯国家变成俄罗斯帝国。彼得结束了俄国长期孤立的状态,建立了通往西方的通道,并基本确定了此后近200年俄国面向先进的西方的发展趋势。从此,俄国的历史就成为欧洲历史的一部分,并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彼得大帝专制王权是现代化的起点专制君主制是在欧洲封建主义衰落和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一过渡时期的一种典型的政体形式。它本身是封建君主制的发展,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但它的建立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标志着国家统一的实现,也反映出统一的民族国家初具规模,在统一环境下,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世纪的封建权力结构,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专制君主制的首要功绩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四分五裂的封建状态,建立起有比较明确领土疆界的中央集权的政府,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专制君主制下,职业化的常备军和官僚体制开始发展起来。专制君主制打破了中世纪等级制对中央权力的限制,逐步开始实现中央政府对每一个臣民的直接统治。这方面突出的体现,一是全国法律的统一,再就是全国性税收。国家权力通过各种税收,尤其是人头税,直接作用于最底层的民众,与每一个居民发生了关系。后来的普遍征兵制进一步加强了居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因此,民族(nation,即国民)之所以同国家(state)联系起来,不仅是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的统一,而且也由于中央政府与国民的垂直联系和全国政治结构的同质化。地域、法律、税收制度的初步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这无疑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君主制也直接扶持资本主义。它们通常都采取重商主义的政策,支持和参与国际外贸活动,其中包括殖民主义活动。一般来说,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的民族化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是迟是早,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经历了专制王权这个阶段之后,才能跨入近代世界的大门。未完成由封建国家向专制制度的转变,意识着未能进入近代政治的起点,从而意识着国家在近代化第一阶段的完全失败。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有形载体,没有它,现代化是不能够起步的。这种说法对世界上多数国家来说应该是适用的。现代化都是以民族为单位发动的,各民族都追求自己的现代化。在这个前提下,以民族为单位组建国家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了,不能组建民族国家的地方,现代化就受到严重障碍。专制君主制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专制君主制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专制王权是现代化的起点。然而,我们说专制王权是现代化的起点,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开始。而是说在它的基础上,现代化过程可以开始了。由于专制王权的建立,中世纪已经被抛到了后面。前进的方向是一个现代的世界,民族国家是发展的实体。
三、开明专制的作用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中、东部一些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如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皇帝玛丽亚·特利莎和约瑟夫二世、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等,纷纷以“开明”统治相标榜,“开明专制”成为一种时尚。“开明专制”是封建社会崩溃前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形式,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相继停止,但它对奥地利、普鲁士、俄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腓特烈二世玛丽亚·特利莎
约瑟夫二世
叶卡特琳娜二世一、“开明专制”产生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是“开明专制”的基本前提。18世纪,中、东欧一些国家的手工工场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改变旧的封建制度,以求得自由发展并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但是在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远远落后于英荷法等国,封建农奴制度尚未解体,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触动。国家的各级政权完全由封建贵族所把持。资产阶级既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未来社会中应处的地位。此外,他们当中相当的一部分人与封建母胎的脐带未曾割断。因此他们不可能发动一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革命并引导它走向胜利。他们只要求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进行和平的和渐进的改革,而且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二)“开明专制”是这些国家试图摆脱落后困境,赶超先进的表现和结果。中、东欧国家自地理大发现、贸易航路大转移以来一蹶不振,特别是由于腐朽的农奴制和顽固的行会制束缚,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迟缓,社会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欧地区。经济上的落后造成政治上的无力,中、东欧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基本上是以配角身份出现的。18世纪中叶,中、东欧国家一些年轻君主纷纷执政,他们有感于国家的愚昧、落后,矢志改革,实行了具有近代特征的“开明专制”统治方式。(三)开明君主认为“开明专制”的方案是解决国内矛盾和巩固加强他们的专制权力的良方。“开明专制”的政治主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他们对宗教神权和封建特权深恶痛绝,力主对现实进行深刻变革。他们认为这种变革的实现,只有依靠理性和法律的法则,并且由开明君主来主持。启蒙学者的主张十分符合当时在位的一批欧洲君主的心意:必须改变现状,同时必须避免革命。在开明君主看来,“开明专制”这种妥协性的方案对他们是有利的。因此,为数不少的君主表示乐于接受“开明专制”的政治主张,同时用一种实用的态度对它加以改造。(四)不少开明君主确实受了启蒙学者进步思想的感染,思想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不少君主悉心拜读启蒙大师的著作,这在欧洲宫廷一时蔚然成风。君主们还与启蒙大师建立了友谊,时常保持书信联系。弗里德里希二世24岁就开始同伏尔泰通信,他在1750年把伏尔泰请到柏林,并赐给他“御前大臣”的荣誉职位。叶卡特林娜二世不仅跟伏尔泰、狄德罗等人通信,而且在经济上大力帮助编写百科全书。二、“开明专制”的内容与性质
(一)“开明专制”的政治改革,削弱或废除了某些特权,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朝政治平等的目标前进了一步,主要表现在:1、对农奴制的改革。在玛丽亚·特利萨统治期间,奥地利政府宣布减少农民军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数量,劳役固定为每周3天、每天10小时;同时宣布取消皇室领地上的农奴制度,限制了贵族对农民的剥削。2、对行政方面的改革。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中央陆续设置了一系列管理部门,并通过中央管理向基层深入而使各省相应部门逐渐失去作用。叶卡特琳娜二世把全国重新划分为50个省,省下设县,各级均分设司法和行政机构,从而加强了俄国的中央管理体系。3、对法制方面的改革。实行开明专制的各国已出现行政和司法分立的近代立法原则的端倪。约瑟夫二世继续坚持他母亲所开创的司法和行政的分开,并废除了死刑。“开明专制”的政治改革,抑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宾馆装修承包合同范本
- 液压油缸售卖合同范例
- 申报优良工程合同范例
- 石灰运输合同范例
- 2024广东省国内旅游组团合同(示范文本)
- 纸盒定制采购合同模板
- 码头堆场租赁合同模板
- 特种机械租借合同模板
- 物业岗位工作职责模版(2篇)
- 租车员工合同模板
- 儿童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 2029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民法学(2)》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及答案
-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2《提高防护能力》教案
-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练习100题及答案
- 2023沈阳法院书记员真题
- 幼儿教师体态语训练(教师普通话训练课件)
-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 爱劳动 《大家来劳动》 教案
- 2023安徽亳州市蒙城县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相关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
- LTC与铁三角从线索到回款-读书笔记
- 化粪池清理及管道疏通承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