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20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重点难点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及其失败的原因。2.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及政治特点。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广东·8·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浙江(1)·1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21浙江(6)·10·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湖南·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河北·8·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河北·6·晚清至民国初年,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2020【Ⅰ】29·20世纪20年代度量衡的混乱【Ⅱ】28·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浙江(7)·1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2019【Ⅰ】29·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Ⅲ】29·陈独秀的主张江苏·10·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4)·1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浙江(4)·12·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浙江(4)·16·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海南·9·近代建筑变革2018【Ⅱ】2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浙江(11)·15·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浙江(11)·1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天津·13·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江苏·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情分析名词解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指挥。新政时,袁任北洋大臣,组建北洋军,北洋军逐渐发展为军阀集团。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在全国统治的结束。【知识拓展】军阀割据混战的形成历史(与晚清以来中央集权受冲击相关)1.太平天国运动后: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3.清末新政时:4.武昌起义后:5.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力下移,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袁世凯编练新军,兵权下移,成为军阀割据混战的根源之一。南方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内政:袁世凯时期(1912—1916)使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思考:袁世凯时期中国的内政有何特点?袁世凯大权独揽;政党政治的尝试失败;(2021·河北高考·8)《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D走进高考选必补充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内政: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派系纷争;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孙中山联合地方实力派发动两次护法战争,皆以失败告终。表明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典型例题A思考: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是什么?政治: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思想:皇权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外交: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不能完全等同于“二十一条”(1)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经过谈判,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2)参加一战:1917年8月,中国向德、奥宣战。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劳工被派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胜利作出贡献。劳工的力量——工人阶级的力量(3)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知识链接】文官制度

(1)考试: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甄别:①对在职文官文凭经历业绩学识、经验等检验与考查,决定去留。②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选必补充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材料: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1)表现:①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福新面粉公司)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原因和影响领域原因影响经济材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停止出口材料: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和束缚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侵略;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产业工人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建立准备经济和阶级条件补充: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银元成为法定货币;针对练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内部原因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是

A.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D.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一战期间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A项正确。√·浙江高考·1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①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②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新建厂矿企业的速度和规模空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走进高考▲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分析近代民族工业有何特点?(2)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1)地区分布不均,多在沿海地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2、生活:新气象领域原因表现影响社会生活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①改用阳历;②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缠足的法律;③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从陈规陋习—文明开化)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鲁迅小说《药》1、兴起原因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②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③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袁世凯尊孔复古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唯物史观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概况时间、标志阵地代表人物主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称为《新青年》)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①拥护民主(“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②提倡科学(“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文学革命△油画《北大钟声》鲁迅辜鸿铭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如图为当代著名画家沈嘉蔚先生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包括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刘师培等,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图片中,能够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产物②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③新思想在北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④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D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3、意义重大意义①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内容比辛亥革命更为广泛、深刻: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③有着解放思想的意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唯物史观拓展升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的"希望"与"黑暗"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充满希望的时代无比黑暗的时代巩固共和制度: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席卷全国的国民大革命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倡国货;兴办实业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思潮影响扩大;新文化运动兴起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与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日本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对东方文化持绝对否定态度,或对西方文化持绝对肯定态度(2022.1·浙江高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二《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5分)参考答案:(1)批判:三纲五常。(2)意义:对封建思想发起进攻,推动女性解放(思想解放);唤起女性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促进民众觉醒;深刻影响中国的思想、伦理、观念,推进文化转型。走进高考针对练曾有人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随着……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批判尊孔复古思潮B.引进西方学说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D.提倡文学革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由“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等信息可知,作者把新文化运动看作思想混乱的重要原因,故选C。√开眼看世界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技术(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度地主阶级抵抗派: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思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总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派别、主张、学习内容)兴起: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内容:高举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意义: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思想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参加一战北洋军阀割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改用阳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文化袁世凯统治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散国民党→《中华民国约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日民四条约”→洪宪帝制护国战争复辟帝制原因:民国建立、政府鼓励、忙于一战、群众反帝概况:荣氏兄弟面粉厂、纱厂影响:产业工人增加云南独立,袁取消帝制段破坏《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知识图示叁基础演练随堂巩固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A.推行社会教化

B.恢复传统文化C.准备复辟帝制

D.宣扬西方文明1234解析根据材料“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忠孝节义植其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结合所学,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大肆推行尊孔复古,故C项正确,故A、B、D三项错误。56√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D项正确。12345√63.下图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单从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时

A.轻工业的上升势头明显B.重工业的发展呈下降趋势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