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新体制 D.王政统治得到一定强化〖答案〗D〖解析〗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统治。结合材料可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管理人员与商王室未必有血缘关系,而到了西周时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与商朝相比,周王与被分封到地方的诸侯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西周分封制色彩更加浓厚,这有利于巩固周王的政治统治,并使王政统治得到一定的强化,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贵族宗法影响力是加强而不是式微,排除A项;商周均属于奴隶制国家,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秦朝时才正式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2.《黄帝内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 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答案〗C〖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根据材料“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明人和万物皆同源共生,生命现象是自然演变的结果;“(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说明中医认为人要顺应自然,由此可知《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实践经验体系的构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道家“无为”思想无关,排除B项;唯物论思想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A.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 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答案〗B〖解析〗考查汉代的经济政策。分析《均输平准图》可知,政府的均输官在各地统一低价征购货物,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使得政府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B项正确;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使地方官员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能说是消失,排除A项;均输平准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排除C项;这项政策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商品的良性流通,排除D项。故选B项。4.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 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考查宋明理学。材料指出,理学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将佛、道“修行”方式和“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引向了现实人世具有一定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的“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正确;分析材料可知,理学吸取的是“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而不是“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排除A项;儒家学说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理学在宋代形成,排除B项;理学吸取的是“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而不是整合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清时期,“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家统一市场正式形成 B.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C.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密切 D.北方城镇经济的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北方货物经过长途贩运到南方,而南方的货物也贩运到北方,这反映了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密切,C项正确;国内统一市场是指能把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融合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的市场,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排除A项;材料反映南北货物交流,并不能说明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也体现不出整个北方城镇经济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6.《资政新篇》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也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些主张()A.体现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B.贯彻落实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D.使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答案〗A〖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提出了“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一系列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事业的主张,这体现出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A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不是《资政新篇》的内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空想性,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纺与织分离,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排除D项。故选A项。7.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并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可知,梁启超的体育思想()A.强调了个人尚武精神 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答案〗B〖解析〗考查梁启超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2年,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梁启超强调爱国尚武的体育思想,旨在强健中华国民之体魄,反抗外来侵略,这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项正确;梁启超的体育思想强调爱国而非个人的尚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该思想冲破封建伦理的桎梏,排除C项;该思想并未体现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8.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成立了省农民协会,两百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他们在政治上打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经济上除减租减息外,还普遍开展平粜、阻禁谷米运动。据此可知()A.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B.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实现国共合作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D.国民党已经逐渐失去对农村的控制〖答案〗A〖解析〗考查国民大革命。由题干中“到1927年3月底”“(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农民协会……在政治上打击……经济上……普遍开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五省是国民大革命期间北伐战争经过的省份,由此可知,国民革命期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A项正确;B、D两项均发生于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排除BD项;该时期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故C项中“实现国共合作”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9.如表为中华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的产量统计情况(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种类大炮步枪炸药包飞机炮弹地雷手榴弹数量526门33000支20000余个40多架6万多发38000个45000颗A.活跃了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D.冲击了官僚资本地位〖答案〗C〖解析〗考查抗战时期的国防建设。民国三十年即是1941年,此时正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的5家企业主要生产军事产品,这有利于当时中国的抗战,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C项正确;民族工业内迁虽然有利于内陆的开发,但活跃了内陆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是一种挤压态势,且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的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2年2月初,俄罗斯、塞尔维亚、埃及、卡塔尔等国家政要出席北京冬奥会,并与中国进行了重要国际问题的讨论。中国也利用冬奥这个平台,彰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强有力地推进真正的多边主义,发出加强全球治理正义的呼声。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C.外交政策得到各国普遍认同 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展现中国借助冬奥平台,与多国进行友好会谈,积极倡导团结协作,维护世界和平,体现出当今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D项正确;A项错在“构建了”,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B项错在“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睦邻友好是指与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冬奥会的国家并不局限于中国的邻近国家,排除B项;C项错在“普遍认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有学者研究表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人们把金、银、铜块按照不同的重量储存起来,如果一方想买卖牛,另一方想买卖谷物,为了保证公平交易,他们会用黄金、白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双方的商业价值,但是不会用黄金、白银进行直接交换。甚至可以直接进行物物交换,且这一现象还很普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A.借贷形式日益普遍 B.金属货币开始出现C.契约意识逐渐增强 D.商业发展水平有限〖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埃及的商业。根据“金银、铜块按照不同重量储存起来……交易双方的商业价值”可知,当时商业有所发展,根据“但是不会用黄金、白银进行直接交换”,且物物交换的情况还很普遍可知,当时商业发展水平有限,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借贷关系,排除A项;此时的贵金属是起到了价值尺度的作用,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契约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12.早在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同时,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促成了东方文明的勃兴 B.具有东西方文明交流桥梁作用及创新精神C.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D.在东西方社会转型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考查阿拉伯文化。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并将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又体现出阿拉伯帝国的创新精神,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东方文明兴盛与阿拉伯帝国的关系,排除A项;“改变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东西方社会转型与阿拉伯帝国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3.“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据此可知,加尔文的“先定论”()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的新体系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答案〗D〖解析〗考查西欧宗教改革。材料体现出要求个人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D项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中加尔文强调的是宗教改革,不是坚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加尔文的观点主旨并不是重建基督教信仰的新体系,排除B项;C项“彻底否定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如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 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 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答案〗B〖解析〗考查英国的国家治理。依据材料可知,1495年,英国教权高于王权,所以“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1593年,宗教改革后,王权高于教权,由世俗的“治安官管理户籍”1785年,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议会许可征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反映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户籍管理印证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发展,但体现不出“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户籍管理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直至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未与德军交战,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对这一局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东欧战火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西方国家从《慕尼黑协定》中吸取了教训C.反法西斯同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D.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及扩大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考查二战。材料反映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实际上仍然奉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导致战争的进一步扩大,说明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D项正确;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并未从《慕尼黑协定》中吸取教训,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德军入侵波兰时尚无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图所示是1999年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可用于说明当时()占世界人口1/5收入最高的发达国家,创造着86%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82%的全球出口和68%的国外直接投资,控制着全世界74%的电话线,而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低的也就是最贫困国家约占每一项的1%A.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 B.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的利益失衡C.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的实施 D.发达国家享有各领域的经济优先权〖答案〗B〖解析〗考查经济全球化。从材料可以看出,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高的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低的最贫困国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出口、国外直接投资、电话线等方面占比非常少,由此可见南北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其实体现的是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利益的失衡,B项正确;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极为不利”的,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家外交方面,排除C项;“各个领域的经济优先权”过于绝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内向化演进模式的形式及其经济停滞状态出现。而究其原因则为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人均经济量值的停滞和下降。其中,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亩产达到四五百斤;亩产的提高主要在于亩均劳动量投入的增加。由于地少人多,其生产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缩小,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传统商业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所谓“其货纤靡,其人善贾”,这种商品流通、市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其运作能量和运作方式不具备现代市场的内在张力。在经营商业是“末富”政策环境中,商人的正常经济活动常受到政府的“超经济强制”的干预,商业活动的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官府的“留难”。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明清时期,中国外贸主要有官方朝贡贸易、公行贸易和“非法”的私人贸易,这一时期的贸易与唐宋相比,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毋庸讳言的是,由于中原并不直接面海临江,所以,各通商口岸对它的经济辐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各通商口岸的进出口业务,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从当时各口岸的海关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中相关资料的多少和数值的大小上,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而汉口开埠后,各种洋货便经汉水支流小王唐、白河流域销往到此,而这一地区的土特产品,也经水运销往汉口和国际市场。——摘编自吴俊范《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内向化趋势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答案〗(1)表现:工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没有突破性发展;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对外经济无法顺利展开;市场关系和产权制度的进步缓慢。(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国家经济政策的限制。(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沿海、沿江到内陆;由点到线、到面;区域差异明显。(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据材料“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可知工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没有突破性发展;据材料“这种商品流通、市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可知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据材料“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可知对外经济无法顺利展开;据材料“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可知市场关系和产权制度的进步缓慢。(任答两点即可)。原因:据材料“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可知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结合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可知国家经济政策的限制。(任答两点即可)。〖小问2详析〗特点:结合近代开放的主动性可知由被动到主动;据材料“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可知由沿海、沿江到内陆;据材料“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可知由点到线、到面;据材料“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可知区域差异明显。(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可知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据材料“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可知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与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就其发展过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特点:中国***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任答一点即可)意义: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答两点即可)(3)趋势:政治日益民主化;社会日益法制化。(任答一点即可)认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析〗〖小问1详析〗不足之处:根据“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得出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得出中国***领导,各阶层联合;根据“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得出民主协商。(任答一点即可)意义:结合抗战的内容可得出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问3详析〗趋势: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可得出政治日益民主化;根据“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得出社会日益法制化。(任答一点即可)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家主要思想孟德斯鸠(1689~1755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伏尔泰(1694~1778年)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1712~1778年)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中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摘自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三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摘自法国《人权宣言》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拟观点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有理有据)〖答案〗示例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述: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顺应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专制王权和教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即“理性王国”,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践行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民主权”等思想,对两国的社会变革起到了鼓舞和指导意义。因此,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它们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故考生可以提炼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述要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的内容与促进社会变革的关系去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1500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德国把法德和解看作实现欧洲联合、实现德国欧洲战略最关键的一环。阿登纳在他担任战后西德第一届总理后就谈到,“法德之间的良好关系是任何一种欧洲联合的核心内容”。战后初期,德国虽已一败涂地,但法国仍认为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唯一潜在的威胁。1945年,美、英、法、苏四国外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