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课件_第1页
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课件_第2页
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课件_第3页
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课件_第4页
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部魏新华主要内容背景颈动脉斑块影像检查技术MR斑块检查技术斑块MR表现斑块分型易损斑块斑块分层斑块自动分析工具病例小结及展望一、背景脑卒中世界人口第二位死因世界卒中日颈动脉粥样硬化–20%到30%卒中原因以管腔狭窄程度来判断卒中欠可靠正确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及成分、识别“易损斑块”Measuring

Degree

of

StenosisNASCETECSTCC在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为10.5%,5年发生的可能为30%-37%。狭窄程度分级方法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标准:–

轻度(0-29%)–

中度(30-69%)–

重度(70-99%)管腔狭窄<70%者,狭窄率不作为危险因素BecqueminJP,etal.JEndovascTher10:687–694,2003斑块局部管腔狭窄评估Why

plaque

imaging?DongLetal.AJNR.2010;31:311-16Stenosis

is

not

everything单纯的血管狭窄率评估是不完全的ECST研究中,引起症状的颈动脉有43.8%狭窄<30%;NASCET研究中发现,颈动脉狭窄率<50%的患者中,5年内同侧卒中发生率为22.2%。在轻度至中度狭窄的颈动脉中,单纯应用狭窄率并不能很好的评估发生卒中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近期发生缺血事件的患者有轻度(<30%)或中度(30-69%)的颈动脉狭窄。单纯测量狭窄率可能会影响斑块严重程度的评估;颈动脉特殊的几何形状动脉的正性重构Stenosis

is

not

everything颈动脉斑块病理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后的缓慢、复杂的炎症性增生过程由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等多种不同组合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5期:内膜水肿脂纹粥样斑块纤维斑块复杂斑块斑块的成分:–脂质核心、纤维帽、钙化、出血或血肿形成及各种炎症因子二、斑块的影像检查技术检查技术:B超CTMR核医学光学超声CT脂质-黄色;纤维组织-绿色;钙化-白色;管腔及溃疡-红色CT鉴别斑块性质CTAMRADSADSA

有创检查,辐射

准确判定管腔狭窄

动态观察

同时进行治疗核素检查–18F-FDG PET可以被用来鉴别炎性斑块中炎性细胞的糖酵解活动的增加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脂质斑块和纤维钙化斑块的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1.5T或3.0T影像学检查的作用(1)斑块的定量分析:大小、范围、部位、血管狭窄程度(2)斑块内成份的定性分析: 判断斑块稳定性-诊断易损斑块,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3)监测疗效及估计预后检查设备检查线圈三、磁共振斑块检查技术常用序列黑血技术自旋回波序列Tl加权像T2加权像PD加权像测量斑块总体积、识别斑块成分(如脂质核心、钙化、纤维帽等)、评

价斑块表面形态(如破

溃、纤维帽破裂等)亮血技术梯度回波序列,3D-TOF显示附壁斑块的早期钙化、纤维帽等低信号增强扫描T1W_TSE_QIRDCE_FFE

(Ktrans,Kep)其他序列–

MP-RAGETOFT1WICE-T1WIT2WITOF,

T1,

T2, CE-T1WI(400%)TOFT1WIT2WICE-T1WIDCE四、颈动脉斑块MR表现钙化脂质核心纤维帽出血活动性炎症疏松间质钙化TOFT1WIT2WI

CE-T1WI钙化与周围的胸锁乳突肌相比,均呈现为低信号钙化TOFT1WIPDT2WICE钙化在所有序列呈低信号脂质核TOFT1WIT2WICE-T1WI脂质核TOF:等信号;T1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PD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T2WI:低信号;

CE:低信号。纤维帽等;T2WI:稍高;CE:强化破裂薄-完整厚-完整TOF:低信号;T

1WI:等或稍高;PDWI:高或I

型(1w)斑块内出血:在TOF和T1WI上为高信号,PDW和T2WI上为低信号。II型(1-6w)斑块内出血:在各序列上均为高信号。出血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出血,TOF、T1WI、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MP-RAGE序列为明显高信号,纤维帽不完整TOF

T1WI

T2WI

CE-T1WI

MP-RAGE1:强化明显,提示该处有活动性炎症,并且已经浸润至纤维帽(易损斑块);2:低强化区域为脂质/坏死核心;3:靠近外壁的新生血管;(通过左侧病理结果证实)活动性炎症T2

SPACE

and

Ktrans动态增强MR溃疡及钙化斑块随访出血扩大斑块治疗后好转他丁类药物治疗18个月后随访研究斑块成分MR分型表Chun

Yuan

et

al.NMR

Biomed.

2006;

19:

636–654五、颈动脉斑块分型(AHA)TypeI–II:近乎正常的管壁增厚,无钙化。(*颈总动脉,JV颈静脉)TypeIII:表现内膜偏心性增厚,无钙化。(*颈总动脉,JV颈静脉)TypeIV–V:斑块内有脂质或坏死核心,周围包绕纤维组织。(*颈内动脉)TypeVI:复杂斑块,内可见出血。(*颈动脉分叉)TypeVII:钙化斑块(*颈总动脉,JV颈静脉)六、易损斑块易损斑块:所有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主要的发病机制,而斑块是否破裂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约70%的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和/或冠心病猝死、脑卒中是由斑块破裂引起的易损斑块的病理组织学类型:①以大脂核、薄纤维帽以及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有破裂倾向的斑块;②伴有亚阻塞血栓形成及早期机化的破裂斑块;③富含平滑肌细胞、黏蛋白基质的侵蚀性斑块;④伴有亚阻塞血栓形成的侵蚀性斑块;⑤斑块内出血;⑥突入血管腔的钙化结节;⑦伴有严重钙化、陈旧血栓形成及导致血管腔偏心性狭窄的斑块。易损斑块诊断标准主要标准①斑块内活动性炎症②薄纤维帽及大脂质核心③内皮细胞脱落伴表层血小板聚集④裂隙斑块与受损斑块⑤严重狭窄次要标准①浅表钙化结节②黄色斑块③斑块内出血④内皮功能异常⑤延展重构(正性重构)2003年Naghavi等根据尸检资料提出易损斑块的MRI表现(1)薄的纤维帽或纤维帽破损(2)大的脂质核(脂质核容积>40%)(3)斑块内出血(4)活动性的炎症(增强扫描)质核脂T2WITOFT1WICE-T1WI大的脂质核心和薄的纤维帽斑块内出血溃疡及炎症斑块壁的最大厚度>2

mm脂质核心的最大比例CAS

1Low

RiskCAS

2Medium-Low

RiskCAS

3Medium-High

RiskCAS

4High

RiskNoYes≤20%

≥40%UnderhillHR,AJNRAmJNeuroradiol,七、颈动脉斑块分层八、颈动脉自动分析工具斑块定量及定性诊断血管管腔(红色),血管外壁(靛蓝),脂质/坏死核心(黄色),钙化(黑色),疏松纤维组织(粉红/白色),出血(桔红)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TOFT2WIT1WIT1WIMRA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斑块处管壁剪切力斑块处层流及远端湍流九、病例分析男,73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三天头MRA未见明显异常头颈CTA: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约70%,其内可见钙化(绿箭头)颈动脉斑块MR: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形成,内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