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两极地区_第1页
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两极地区_第2页
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两极地区_第3页
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两极地区_第4页
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两极地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两极地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在冰盖坡度较大的地区,由于冰盖表面辐射冷却快,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下降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我国四所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显著的是中山站,其原因是该地A.海陆差异显著B.坡度陡C.辐射冷却剧烈D.冰盖厚2.为抵御下降风的危害,中山站应特别加固建筑物的A.南墙B.北墙C.东墙D.西墙3.春、秋分日前后,南极大陆下降风最强烈的天气和时段在A.晴天2:00~4:00B.晴天14:00~16:00C.阴天2:00~4:00D.阴天14:00~16:002018年9月26曰,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顺利返回上海。本次考察首次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观测装备,使我国对北极的科考可以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冬季,大大提升了对北极环境的观、监测能力。下图示意本次科考路线。据此完成4~6题。4.推断,我国“无人冰站”布放在A.白令海作业区B.楚科奇海作业区C楚科奇海台作业区D.北冰洋中心作业区5.在楚科奇海台作业区,考察队员释放了探空气球,气球飘向A.西南方向上空B.东北方向上空C.西北方向上空D.东南方向上空6.船时7月30日上午十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六点,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进入了北极圈。此时“雪龙”号所在位置是A.23°26’N,169°10’EB.23°26’N,59°10’EC.66°34’N,169°10’WD.66°34'N,59°10’W约一万年前,北冰洋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形成“气候性陆地”,有的学者称之为北极洲。北极洲的冰层上面覆盖着黄土层,进而演化成为一片辽阔的草原,生活着身披厚密长毛的猛犸象等大型食草动物。随着环境巨变,这些史前动物逐渐灭绝。据此完成7~9题。7.北极洲的黄土层形成于A.洋底泥沙上涌固结B.当地岩石的风化物C.草原腐殖质的堆积D.风力的搬运和沉积8.北极洲草原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A.暖季雨水B.积雪融水C.冰层融水D.上涌的海水9.猛犸象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冷B.冰原消融C.降水锐减D.古人类捕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于2018年12月25日到达我国位于南极内陆的泰山站(76°58'E,73°51'S),此次考察队承担泰山站的配套工程建设,它是我国首个在南极建设的雪下工程,藏于5米深的雪下,访工程包括供配电、供暖、融雪厦污水处理、消防、监控等系统。其中供电系统是一套新能源柴油发电机一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据此完成10~12题。10.将泰山站配套工程建在雪下5米处,主要目的是A.保证设施安全B.提高室内温度C.增强保密程度D.降低生产成本11.推测泰山站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中的新能源可能是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海洋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12月25日,当泰山站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12月24日23时B.12月25日9时C.12月25日15时D.12月26日1时2020年2月,乌克兰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西瓜雪是雪藻在冰雪融化时快速生长,形成雪地藻华,雪藻所含色素将积雪染成粉红色的一种现象。下图示意维尔纳斯基科考站及其周边位置,据此完成13~15题。13.和南极大陆内部相比,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雪量较丰富的原因是A.夏季对流旺盛B.地形增雨显著C.气旋锋面活跃D.大风吹雪沉积14.此次“西瓜雪”现象发生期间,可推知当地A.天气温和气温偏高B.大风天气多C.下垫面反射率上升D.空气湿度大15.“西瓜雪”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其A.表明当地大气质量优B.本身光彩夺目的美景C.反映当地物种多样性D.背后的全球变暖背景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材料二:在南极有很多奇特的现象,如“近岸冰间湖”和“南极干谷”。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南极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海湾以西的维多利亚地,是一片绵延的峡谷。干谷常年没有降雪,存在大量裸露的岩石,每个干谷都有盐湖,盐湖冰层达数米厚,越往湖底,盐度越高,湖底水温较暖,甚至可达25摄氏度。(1)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平均融冰速度与结冰速度比较哪个更快,请说明原因。(2)分析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3)南极干谷湖底水温达25摄氏度的原因。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长期地表观测资料显示,过去30年来的增温已促使北极地区土温升高1~3℃,永冻土随之解冻,大量碳将以甲烷或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成为加速气候变化的重要诱因。研究人员推测,地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永冻土就放出相当于煤、石油和天然气4-6年释放出的温室气体。与此同时,以猛犸象为代表的大型食草动物的残体出露地表,有些动物残体保存非常完整。猛犸象的身体结构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它们生活在第四纪大冰期时亚欧大陆北部与北美大陆北部的寒冷地区。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气候转暖,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1)指出北极地区永冻土中释放的碳的来源。(6分)(2)指出永冻土中释放的碳对气温的影响,并从大气受热过程度分析原因。(8分)(3)分析气候变暖对猛犸象灭绝的影响,为气候变暖造成猛犸象灭绝这-观点找到科学依据。(6分)(4)解释猛犸象等大型动物残体能长时间保存完整的自然原因。(4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AADACDCBAACCAD16.【答案】(1)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2)南极近岸海域,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形成部分薄冰;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不断被吹离海岸。(3)湖面上的冰层阻止其热量发散;透明的冰层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可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每到夏季,裸露的岩石又使地表能够吸收充足的热量;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不会上升,湖水表层及冰层下的温度便有所上升;在冬天时表层水有失热现象,底层水则由于上层水层的保护,失热较少,因而可以保持特别高的水温。(任意答对4点)【解析】(1)结合太阳走向点的移动,北半球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2)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低,南极大陆没有河流,沿岸是寒流影响,降温减湿。(3)温度高是由于冰层和水层的保温作用,岩石的吸热作用,盐度高对流弱。17.【答案】(1)直接封存于冻土中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冰间隙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土壤中未被分解完的有机物;未被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每点2分,共6分)(2)影响:气温上升。(2分)原因:永冻土中的碳以甲烷或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增加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量)甲烷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减少地面辐射进入宇宙空间的部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