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幼儿园课程_第1页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_第2页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_第3页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_第4页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学目录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第五节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第六节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培养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以及中外著名幼儿园课程观。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层次、内容选择原则、内容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要素以及设计的步骤。设计课程活动教案的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拟定课程目标?如何合理组织课程内容?怎样实施课程才能使儿童达到预期发展呢?内容概要

一课程二幼儿园课程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三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观一、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应学习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包括政治类、品德类等),智育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美育课程(音乐,美术等),体育课程。

2.以教育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广域课程(数学、语言、自然、社会、健康等),综合课程(单元活动、主题活动),活动课程(区域活动)等。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重在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情意课程(重在儿童性情的陶冶、意志的磨炼、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4.以影响儿童的方式为标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实施的教育,又称正规课程)和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产生影响的课程)。(一)课程的类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二)课程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包括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专门的教学活动、游戏、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等。二、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二)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三)幼儿园课程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三、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观(一)福禄贝尔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培养万物统一的人生观。为此,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包括:宗教教育、体育卫生、游戏活动、语言、手工、绘画和色彩辨别、唱歌和颂诗、自然科学常识。虽然这套体系的设计宗旨是让孩子明白“上帝是万物统一体”的宗教思想,但是这套课程客观上有利于儿童的能力发展,因此后来也被世界各国幼儿园所广泛采纳。(二)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是一个经验主义教育家,她认为知识是人通过感官收集信息而获得的。因此在她的课程设计中,感官训练具有突出的地位。1.理论基础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3根主要支柱。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为目标。课程内容由4方面组成: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的知识学习。感官训练旨在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训练,增加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能力。3.对蒙台梭利课程观的评价蒙台梭利课程观体现了对儿童的爱。但同时也应看到,蒙台梭利教学法还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化和形式化的色彩,偏重智力训练而忽视了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进程。另外,教师的作用比较被动和消极。(三)张雪门张雪门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行为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适应生长的一切有价值的材料”,对于儿童来说,生活就是教育。行为课程理论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幼儿园的课程要依据整体性、偏重直接经验、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来编制。(2)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3)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四)陈鹤琴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反对因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将课程内容的5个方面比作人的5根连为一体的手指,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体现了他重视生活和重视儿童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容概要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一)(三)(二)制订教学计划的依据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引导教学过程的方向课程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课程目标,可以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程总目标,通常以教育纲要、课程指南、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体现;也可以是某个幼儿园的课程总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3个班的目标。它是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儿童的实际分步实施的,属于中长期目标。学年目标又称年龄段目标。从学年目标出发,为了使目标更有效地发挥指导教育活动方向的作用,让幼儿园活动在预定的轨道上进行,学年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元目标。课程总目标最终要通过每日的具体活动实现,因此便有了活动目标。1.总目标2.学年目标3.单元目标4.活动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一)纵向层次行为性目标是指实施预定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变化。它包括3个要素:(1)核心行为:陈述时常用动词来表示,是显性的外观行为。例如“说出”“比较”“区分”“分辨”等。(2)行为产生的条件:核心行为产生的背景条件不同造成了水平的不同。例如,“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集体面前”就是一个特定的情境。(3)行为表现的标准:这是对学习结果的描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会唱3/4拍的歌曲”,“能分辨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等。1.行为性目标(二)纵向层次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强调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属于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但在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一般很难把握生成性目标。2.生成性目标3.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例如“能避开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有求知欲”“适应幼儿园的团体活动,情绪愉快”等。表现性目标比较适合中长期目标和那些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情感态度教育、艺术教育目标。(一)事业心

1.教师角度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教学应该达到的教育效果,对于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有很大的帮助。从该角度表述时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萌发”“启迪”等词。从教师角度出发,容易使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而忽略儿童的学。(二)健康的身心素质2.儿童角度指明儿童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或者行为方面应该达到的标准。通常用“感受”“喜欢”“理解”“能”等字眼。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使教师不仅关心自己教什么,还要注意儿童的学习效果。虽然对于认知水平比较容易说明,但对于情感却很难表述。(三)角度层次(一)目标要全面(二)目标要清晰(三)目标要具体(四)目标要实际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微观角度内容概要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二)关于活动方式的经验(三)关于智力能力的培养(四)关于情感态度的体验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二)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三)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四)适合儿童的能力发展需要分科组织是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科目,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分学科安排教学。学科原有的逻辑淡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采用合并相关领域学科的方法,把几门学科的教材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中,减少了教学科目。不同学科融合后所形成的综合学科,有一定的整体逻辑性。这里的领域可以指知识领域,也可以指学前儿童的发展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各学科原有逻辑逐渐消失,相互间联系进一步加强,例如将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这五大领域分别教学。1.分科组织2.融合组织3.广域组织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一)学科中心课程

(二)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让儿童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机会,让儿童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发地发现和掌握知识。活动课程是这种组织方式的典型代表,它注重做中学,没有统一的内容,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进度,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自由选择活动任务,自主学习。

(三)社会中心课程这一课程方式是围绕着有关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的。这种方式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儿童周围生活为基础,重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核心课程是这类课程的代表,它强调儿童主动参与活动,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内容,打破学科界限,在运用自己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扩展新经验。目前,人们使用的主题课程和综合课程就属于此类课程。内容概要

一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途径二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三幼儿园课程活动的组织形式一、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途径(一)教学活动(二)日常生活活动(三)游戏(四)环境(五)家园共育二、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一)制度因素(二)时间因素(四)教师因素(三)物质空间因素

三、幼儿园课程活动的组织形式(一)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也称全班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儿童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取决于课程内容和儿童学习该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时刻把握能否“让儿童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有利于儿童主动参与”。例如教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就是全班活动的一种。

(二)小组活动幼儿园的小组活动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也可以是儿童自发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更容易让儿童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谈论或交流,并可以按自己的进度去做所要求做的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有助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观察了解儿童,并给予适当和必要的引导及帮助。同主题相同内容的小组活动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小组活动

(三)个别活动个别活动可以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儿童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儿童的自发、自由活动。教师的指导一般在儿童自选活动时间进行,教师作为同伴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去,与个别儿童互动,或是针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辅导。内容概要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促进教学的改进是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课程的不足和问题时,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重视,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1.鉴定作用2.诊断作用3.改进作用4.导向作用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1234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评价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评价要有利于儿童的发展评价应客观真实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一三二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评价的客体四课程评价的方法

(一)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它通常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儿童、家长等。1.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2.发挥儿童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3.家长积极参与,推动评价的实施(1)开展儿童自我评价(2)引导儿童互评

(二)课程评价的客体课程评价的客体即评价对象,其主要内涵是指评价的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课程方案评价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对备选课程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决定是否采用或推广。实施过程评价主要包括(1)儿童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2)教师的态度和行为。(3)师幼互动的质量。课程效果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它是对课程实施后在幼儿园和教师身上所引起的发展变化做分析和评判,是衡量课程方案和教师教学行为适宜性的最终环节。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指标有:接受该课程的孩子是否放松愉悦并积极参与其中;是否有足够的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成人对不同年龄和有着不同兴趣的儿童的期望是否有适当的变化;教师是否经常在一起讨论设计和评价课程;是否欢迎家长来园参观、参与讨论课程、提供意见等。(三)课程评价的标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四)课程评价的方法(一)准备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课程评价机构和部门,拟定评价方案。正式的评价机构由专人负责,人员一般包括掌握一定课程评价理论的专家、课程管理与决策部门的人员、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和领导。(二)搜集分析评价资料搜集的方法包括测验、观察、观摩、查阅教案、查阅儿童作品、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资料主要有儿童的资料、教师的资料、课程实施资料。(三)对评价做出解释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已能显示出课程实施的概况。这时评价人员就要根据评价规则进行指标评定,得出分项结论,分头完成评分表。有关工作人员对评委的评分和意见进行汇总,得出综合的评价结论。(四)撰写评价报告课程评价结束后应该把评价的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课程实施人员、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需要了解课程评价结果的人群。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课程评价工作。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一幼儿园课程设计步骤二课程设计实例第六节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内容概要(一)分析全局(二)确定课程目标(三)准备活动环境和材料(四)安排活动内容和过程(五)反思活动一、幼儿园课程设计步骤

二、课程设计实例(一)学科活动学科活动应服从并服务于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因此目标制定不宜过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专门的技能,重点是在理解浅显知识的基础上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学会交流、表达与合作。学科教学的计划性较强,课程活动过程也比较周密。但儿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不一定能被我们预先把握住,因此活动过程有一定的弹性,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另外,儿童认识事物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即很难脱离具体的操作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事物。因此,在计划学科活动内容与过程时,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将固定的知识与操作材料、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获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