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口合谷收机制研究_第1页
面口合谷收机制研究_第2页
面口合谷收机制研究_第3页
面口合谷收机制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口合谷收机制研究

“四桂洞”一词自古以来就被广泛使用。几千年来,它已被广泛使用,治疗效果正确。由此,对合谷穴局部解剖结构、合谷与面口部的联系及二者在中枢的整合及联系均有研究。现笔者进行综合,将“面口合谷收”基础研究及机制研究的现有成果加以整理,为继续进行研究提供支持。1合谷穴的结构无论是针刺还是按压合谷穴,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酸麻胀感,或感觉还会向远端和近端传导。并且,合谷穴还很不容易出现穴位疲劳现象。《经络腧穴学》教材中合谷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背侧骨间肌-拇收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分布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余安胜等用新鲜成人标本观察合谷穴的层次断面结构、CT断面结构。合谷穴的结构为:①皮肤;②皮下组织由脂肪、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数条外侧皮神经通过,均为桡神经浅支分出的皮支,还可见到有较多的手背小静脉和头静脉起始部;③第一骨间背侧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CT下可见此处肌肉最厚,其间可见细小血管的透明区;④拇收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⑤针刺向背侧时,可穿过浅、深屈肌腱,直中正中神经。西安医学院针麻基础理论研究协作组力求对人合谷区针刺范围内第一背侧骨间肌和内收拇指肌的各种感受器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发现合谷穴区分布着肌梭、腱梭、簇状神经末梢、索状末梢、丝团状末梢。但经分析,腱梭、环层小体和丝团状末梢很少见;而肌梭在人合谷区骨骼肌中的位置颇能符合针刺合谷穴的部位;簇状神经末梢的分布值得重视,它并非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区域内,而与神经束的行程有关,或许与感受针刺的机能有密切关系。2面神经的解剖结构《经络腧穴学》教材中已经明确了面口部重要穴区的解剖结构。阳白穴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和眶上动、静脉外侧支。颧髎穴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颧肌-咬肌-颞肌。浅层布有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颊支,面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分布。地仓穴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口角肌。布有三叉神经的颊支和眶下支,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口禾髎穴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浅层有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支等结构。深层有上唇动、静脉和面神经颊支等分布。迎香穴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上唇方肌)。浅层有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支。深层有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面神经颊支。其中上颌神经为三叉神经的分支,且为感觉神经。颊车穴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咬肌。布有耳大神经的分支、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其中,耳大神经起于第2、3颈神经,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在面部分布于腮腺、咬肌下部、耳垂、耳郭后和乳突部的皮肤。3针刺合谷穴对正常成人驳岸的影响张栋等用红外热成像图验证“面口合谷收”的理论。针刺合谷后,面部9个部位(印堂、鼻尖、上唇、双侧目外眦、双侧颧部、双侧嘴角)的平均温度都高于针前,升温幅度较大的部位为上唇和鼻尖,以上唇的升温幅度最大,24例平均升温0.72℃。在相同的针刺条件下,上肢部位是以温度下降为主。说明面部温度的上升成为针刺合谷穴后机体出现的客观反应。与外关穴对比统计发现,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面部温度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进一步提示“口”是面部与合谷穴对应关系最紧密的部位。鉴于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在口部有交叉现象,李顺月等人用红外热成像的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成人面部温度的影响,并进行左右对比。结果发现:①针刺左侧合谷穴位时,同侧的嘴角、鼻沟和口唇区域针刺前后的温度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针刺右侧合谷穴位时,只有同侧的鼻沟区域针刺前后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③同时针刺双侧合谷穴位,只有左侧的鼻沟区域针刺前后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针刺正常人合谷穴,无论是针刺单侧还是双侧,合谷穴对于面部特别是口鼻部位的作用明显。这已经证实面口尤其是口鼻部位与合谷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在针刺左侧合谷穴后,其在面部所显示的针刺效应要好于针刺右侧和双侧的结果,说明左侧合谷穴的穴位疗效特性似乎优于右侧和同时针刺双侧合谷穴。笔者认为,以上两个方面的结论与经络循行里描述的“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理论不太符合,可以继续进行对比研究,找寻相关的影响因素。魏海峰等采用了美国ESI-128脑电成像系统,从大脑皮层的整体角度来研究穴区神经组织受电刺激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发现了在针刺合谷时,除相应的对侧体感区外,大脑皮层的额区、同侧顶区和枕区都产生反应,说明针刺合谷在大脑皮层引起的兴奋是广泛而又复杂的过程。针刺合谷产生的针感传入至大脑皮层后,引起的兴奋并没有局限在相应的体感区,而是同时到达多个区域,因而也在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进行信息的整合。针刺右侧合谷穴得气后,经脑磁共振扫描发现,左侧中央前、后区即运动区被有效激活。针刺右利手受试者的右合谷时可引起大脑不同部位功能的激活或降低。4谷物、面部和大脑之间的联系4.1丘脑注射和流变感觉神经的激发和引导疼痛反应从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析,合谷穴可能的上行联系通路为:合谷穴-颈6至胸1神经节和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的第二级感觉神经元胞体-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脊髓丘脑束-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内囊后肢-丘脑皮质束-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为探讨合谷穴的上行联系,白丽敏等的研究发现,支配大鼠“合谷”穴区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都在颈5~颈8节段,远远短于桡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分布节段。景向红等的结果显示,拇、食指间(包括“合谷”穴)感觉的一级传入投射至脊髓背根节,二级传入投射到丘脑腹后外侧核,三级传入终止于大脑皮质。早在1972年,湖北医学院针麻研究组就从丘脑腹后内侧核和皮层体感觉区引导诱发电位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进行观察研究。当电针诱导“合谷”时,对大多数家兔大脑皮层和丘脑诱发电位均引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且二者抑制率相近,可以认为大脑和丘脑均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4.2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内接收点分布面口部的可能上行联系通路为:面口部-三叉神经节细胞-入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第二级神经元)-对侧三叉丘系-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下部。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口面部的感觉传入大部分终止于延髓三叉神经感觉核团,即三叉神经半月节,少量终止于孤束核和脊髓背角等部位。其二级传入感觉经三叉神经核团整合后投射至丘脑腹后内侧核,三级传入投射至大脑皮质。李云庆用现代神经解剖学技术对大脑运动皮质对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的间接支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脑干运动前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运动核内支配开口肌和闭口肌的运动神经元的投射有定位分布的特征;②向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核投射、含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的抑制性脑干运动前神经元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周围和脑干网状结构,这些抑制性脑干运动前神经元向面口部运动核的投射可能与这些核团内支配不同功能肌群间的协调有密切联系;③脑干运动前神经元向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核发出5-羟色胺(5-HT)、P物质(SP)、脑啡肽(ENK)能投射,这些投射纤维的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核内有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及甘氨酸、5-HT、SP和阿片μ受体。这些细致的研究阐明了大脑运动皮层对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的间接支配、相关神经活性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面口部复杂的精细运动的调控机制及面口部肌肉运动异常所致疾患的发病机制等,提供了较重要的形态学依据。大脑皮质与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核之间的联系介质还有calbindinD228k(CB),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NV)可通过Ⅴ、Ⅸ、Ⅹ脑神经接受面口部躯体感觉信息和内脏感觉信息,核内存在着大量含有CB的神经元。福尔马林刺激上消化道及给予口周部皮肤伤害性刺激后,NV内出现了大量表达CB的神经元。这充分表明CB可能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及躯体伤害性信息自NV至孤束核的传递。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是传递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初级传入的终止部位,也是下行抑制系统的作用部位之一,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及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给予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面口部痛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及Vc浅层初级传入终末的合成、释放呈现规律性的变化。4.3电针“合谷”穴的神经生物学特性陈淑莉等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电针“合谷”穴、“四白”穴和胃扩张可兴奋或抑制同一孤束核神经元的电活动,表明“合谷”穴和“四白”穴区的传入信息可会聚到同一孤束核神经元上,提示孤束核很可能是“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中枢机制之一。另一研究结果表明,“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5~8节段,而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从大脑皮层细胞构筑特点来分析“面口合谷收”的理论依据,在大脑皮层体感区同一部位记录到相当于合谷穴区传入与同侧面口部传入刺激引发的诱发电位,研究发现从周缘的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的细胞排列都是非常有秩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