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2_第1页
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2_第2页
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2_第3页
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2_第4页
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茶文化简史[2]2021/5/91第四节茶具的起源与演变

一、茶具的起源(一)茶具的发展

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fou)

,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

2021/5/92

茶具:亦称茶器或茗器。通指人们在泡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現,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內的饮具之间,区分並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內,两者是共用的。2021/5/93专用茶具的出现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晉(公元265-316年)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嬌女詩》,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噓对鼎铄。”這“鼎”當属茶具。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2021/5/941990年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碗、杯、壶、盏等器具,在一个青瓷储茶瓮底座上有“荼”字,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

所以茶具的出现最迟始于汉代。东汉陶茶碗2021/5/95

二、茶具分类及其特征

(一)茶具分类

1、按用途可划分为:茶杯、茶碗、茶壶、茶盖、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

2、按茶艺冲泡要求可划分为: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涤洁器等。

3、按茶具的质地可划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搪瓷茶具、玉石茶具等2021/5/96(二)茶具特征在纷繁多姿茶具艺术宝库中,紫砂乃一枝独秀.它主要产于江苏宜兴、浙江长兴一带。

1、陶瓷茶具:⑴陶茶具【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织的优秀茶具,明清时代大为流行(遂使紫砂陶具风行天下)。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600多种2021/5/97紫砂茶壶的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里的一个和尚。但真正使紫砂壶声名远播并使紫砂壶制作走上艺术化道路的一代宗师是明代的供春。供春—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学使《吴仕》的书僮,在陪伴主人于金沙寺读书期间,向寺里僧人学的制作紫砂壶的技艺,终成一代壶艺宗师:其壶(世称[供春壶]),当时既有“供春之壶,贵于金玉”的赞誉。色泽古朴幽暗呈栗色,光洁可鉴;造型敦厚周正,新颖精巧,温雅大方;质地薄而坚实。2021/5/98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紫砂壶泡茶好处:①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叶,蕴蓄茶味。②传热不快,不致烫手;即使冷热聚变,也不会破裂;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③热天盛茶,不易酸馊;④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陶土-紫砂壶的主要泥料杂于夹泥之层,故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可塑性较好经再三精选,反复锤炼,加工成型,然后放入1100℃至1200℃的高温隧道窑内烧炼成陶。]

2021/5/99

紫砂茶具的造型:几何体型;自然型;筋纹型。

紫砂茶具的创作风格:文人壶[重气质,单纯朴素];民风壶[山水人物,虫鱼花鸟];外贸壶[包金边,加制金银提梁]

明代:制壶大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号称“四名家”。在之后,有号称“壶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2021/5/910明:时大彬雕漆紫砂壶

做工十分细腻,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水平。特别是壶身靠视线一面雕刻而成的“高士品茗图”十分传神,使品茗者更能体察到饮茶的乐趣。在这幅图中,天空的云彩,对面的群山,近旁的大树和流水,展现了一派具有超脱凡尘野趣的品茗环境。而高士半倚方桌,茶童近旁奉茶,更加平添了“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气氛。2021/5/911明:时大彬三足圆壶

壶的底部有三只小足,与壶身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无粘接之感。壶嘴外撇,与柄对称。在壶柄下方的腹面上,横排阴刻“大彬”楷书。壶的通体呈褐色,面上有浅色针装颗粒,虽不细腻,却有“银砂闪点”之誉,后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2021/5/912

清代:最著名的当属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徵等人。2021/5/913清:惠孟臣朱泥梨壶

这件惠孟臣梨壶,以朱泥为原料,在造型上匠心独具,制作上精工极巧,大有独领风骚之感,堪称古代紫砂壶中的珍品之作。2021/5/914

清-陈鸣远梅干壶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2021/5/915东坡提梁壶

2021/5/916精美紫砂茶具

龙鼠牛虎马

羊2021/5/9172021/5/918茶壶盖上的妙文多少年来,人们常常在茶盖上刻着“也、可、以、清、心”五个字。不少人不知奥妙所在。其实,这是一种回文体。只要顺时针方向,无论从哪一个字开始读,都能成句,且意义完全相同,都说明饮茶的益处。2021/5/919如何养护紫砂壶?答:⑴新壶在使用前,必须做一番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法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传统式,其二为简便式。传统式:取一口不带异味的锅,装水淹进紫砂壶二厘米以上,然后放放紫砂壶;用小火慢慢加热至沸,放入一大把重火烘焙的茶叶煮三分钟,然后将茶叶捞起再用小火煮三十分钟,取出茶壶自然阴干。简便式: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洗,放一般的茶叶泡后倒掉。⑵旧壶:一般是每次泡完茶后用清水洗净,自然阴干。2021/5/920

2、景德镇瓷茶具: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白瓷:以江西景德镇[全国瓷业中心,有中国瓷都之称]最为著名。其次是湖南醴li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

2021/5/921景瓷茶具特征: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馨,明如镜以此泡茶,愈显汤色青翠,味甘香浓。2021/5/922①白瓷茶具:

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唐国史补》载,河南巩县瓷窑在烧制茶具的同时,还塑造了“茶神”陆羽的瓷像,客商每购茶具若干件,即赠送一座瓷像,以招揽生意。河北任丘的邢窑[北方-白瓷]、浙江余姚的越窑[南方-青色-茶汤显绿]、湖南的长沙窑、四川大邑窑,也都产白瓷茶具。

2021/5/923

北宋时:

白瓷特色: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2021/5/924②青花瓷茶具:

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文明于世。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具有白瓷之美,又具有钻蓝之雅。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为国内所公认(深受国人亲睐),而且远销国外。

2021/5/925

③彩瓷:明朝时,在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精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十分名贵,畅销海外,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明代时景德镇的瓷器产品几乎占领了全国的主要市场,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2021/5/926唐著名的窑瓷有:除越窑[浙江余姚]外,还有刑窑[河北]、岳州窑[湖南]、鼎州窑[陕西铜川]、婺州窑[浙金华义乌]、寿州窑[安徽淮南]、洪州窑[江西丰城](邢瓷不如越瓷)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白而茶色丹(邢瓷白易使汤现红色),越瓷青而茶色绿(越瓷青易使汤现绿色)。”2021/5/927唐瓷茶盏、托

【越窑[浙江余姚]—青瓷】盏的内外壁均施以白釉,呈淡青色。这与唐代崇尚茶汤以“绿”为贵有关,认为青色瓷,可使茶汤呈现绿色,有益于茶。陆羽在《茶经》中说的“青则益茶”,就是这个意思。,但这套饮茶器具,从整体看,托盘似乎偏小,因此,有人怀疑它可能当初并不配套,或许是下葬时乱中出错所致2021/5/928宋代[主要有青花瓷系、黑釉盏系两大分支]著名的窑口有:建窑-福建建安[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建茶成为官焙,声名鵲起—加之斗茶之风兴起,建盏上常有各种美丽花纹,用于斗茶,注入茶汤后-五彩缤纷,异常美丽,深受斗茶人的喜爱)]南宋禾目天目茶碗建窑烧制的经窑变后在其釉面结晶显现出的兔毫纹理斑点的建盏.2021/5/929北宋黑釉茶盏2021/5/930此外有官窑[官置-河南开封、浙江杭州]、哥窑[浙江-西南-龙泉]、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宝丰---原系烧制印花、刻花青瓷的民窑,到北宋晚期,朝廷令汝窑烧制供御用青瓷,史称“官窑汝瓷”]2021/5/9313、漆器茶具: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马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

2021/5/932

4、玻璃茶具: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器具的特点:优美雅致-价廉物美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过,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种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飘渺,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2021/5/9332021/5/934

唐素面淡黄绿色琉璃茶盏、托

这件茶盏、托,为陕西法门寺塔基出土的唐代茶具之一,属饮茶器具,已有1100年以上历史。它通体一色,为淡黄绿色,有光亮透明感,装饰未见笔墨。茶盏侈口,腹壁斜收,圈足低矮。茶托口径稍大于茶盏,足圆盘状,中部下陷,正好与茶盏圈足相配,使茶盏稳定于茶托之上。茶托下部有高圈足,以便托盏饮茶。整体造型,原始质朴,给人以一种执著追求的印象。2021/5/9355、金属茶具:金、银、铜、锡、铝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造价较按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一般行家评价并不主张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防潮、避光性能好)。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已基本上销声匿迹。2021/5/9366、竹木茶具:

广大农村,包括产茶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作为艺术品的黄杨木罐和二黄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021/5/9377、玉琢茶具:[水晶、玛瑙茶具:]

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马瑙等材料制作茶具的。

8、搪瓷茶具: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待客之用。

9、塑料茶具:2021/5/938

三、茶类与茶具的搭配:名茶与名壶相得益彰(一)茶类与茶具的组合配置☆中国人所使用的泡茶器具,种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均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具,可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及饮用的方式而定:①、乌龙茶可用紫砂、瓷茶具。壶音低沉的紫砂壶宜泡中、低挡茶乌龙茶;白瓷、盖碗(广东多用)宜泡白豪乌龙。②、名优绿茶用无花玻璃杯、或白瓷、青瓷口杯。③、普通绿茶和花茶用盖碗、瓷杯。④、红茶用瓷杯或壶、或涂白釉的宜兴紫砂(紫砂)杯。⑤、红碎茶用各种咖啡茶具。⑥、白茶、黄茶用玻璃杯或白瓷杯。2021/5/939

芳香味美的茶叶,搭配质优、雅致的茶具,更能衬托茶汤的汤色,保持浓郁的茶香。特别是精致的茶具,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品,既可品饮使用,又能让人欣赏其中的美。中国品茶艺术,注重韵味,有好茶又有相配的珍贵茶具:

壶添品饮情趣茗曾壶艺价值好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2021/5/940

不同茶类的饮用方式,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是可以互通的。但必须注意的是,人们在品饮时,对各种茶的追求不一样,例如铁观音、普洱茶的酽和,绿茶、青茶类的清香飘逸,红茶的鲜浓。但总括来说,对各种茶的要求都讲究「香醇」。因此:品饮绿茶或其他细嫩的茶类,不论用何种茶具均宜小不宜大,因用大杯则水量多、热度高,易使茶汤有「熟汤」味。

2021/5/941思考题2021/5/942

1、简述烹茶方式的历史演变。饮茶始于西汉,从西汉至今,茶作为饮料的烹茶方式经历了煮茶、煎茶、点茶与泡茶的四个阶段的演变。

①煮茶:所谓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羮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现今一些少数民族也用。西汉-唐前:生叶煮饮(新鲜嫩梢煮作羹饮)

,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唐时,因茶叶加工成饼,以致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细。初唐煮茶步骤:

2021/5/943第一步:先将饼茶碾末过筛;第二步:将好水置于釜中,以炭火烧开,将茶末置于热水同煮。具体:1、水烧到开始出现有如鱼眼般的水珠,微微有声,便加入茶未【用竹筅边搅边投入茶末】

,让茶水交融。2、二沸时边缘出现如泉涌,连连成珠的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于熟盂之中备用。3、继续烧煮,当茶水有如波浪般的翻滚奔腾时,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入釜中,称为“救沸”、“育华”。待精华均匀,茶汤便好了

第三步酌茶、斟茶。2021/5/944

②煎茶:唐朝煮茶法(煎茶-基本不用)唐代的陆羽在总结唐代,以及唐以前的沏茶之法,加以改进后-“始创的饼茶饮用烹茶法"。这可以根据陆氏在《茶经》著述中找到依据。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在煎茶前,为了将饼茶碾碎,就得烤茶,即在高温火上将饼茶先灼成“赤色”,并且经常翻动,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然后斫开打碎,研成细末,过罗倒入壶中,用水煎煮。2021/5/945

③点茶:宋代多用,它与煮茶相比只煮水而不煮茶。将饼茶碾成粉末过→另用茶瓶煮水→温茶盏→放茶末→注少许开水调成糊状→冲水用茶筅不断搅茶汤。④泡茶:从明代开始才普及,取适量茶叶(一般3-5克)于茶杯→冲1/4—1/3开水温润泡1分钟→加开水至七八分满。2021/5/9462、茶树的故乡在哪里?请说明。答:茶树的故乡在中国,可以从四个方面论证。①陆羽的《茶经》写于公元780年,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②世界上各国对茶的称呼来自我国。③在我国的云贵川发现,大量、集中分布的野生大茶树。④山茶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全世界山茶科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