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天津市地方税务局所得税管理处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法的框架法条第一章总则1-4条48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5-21条1767第三章应纳税额22-24条36第四章税收优惠25-36条1221第五章源泉扣缴37-40条46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41-48条815第七章征收管理49-56条87第八章附则57-60条43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第一讲:总则(法1-4/条1-8)
主要规定了企业所得税法的一些原则问题,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划分纳税人的种类应纳税所得的范围企业所得税的税率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法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纳税人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帐户;独立建立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
).政策把握:1.以法人作为纳税主体;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2.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A.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成立的事业单位;B.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社会团体;C.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D.除上述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包括在境外依据外国法律成立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我市对合伙企业中的法人合伙人的税务处理:津地税所〔2007〕17号4.一个自然人投资的有限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应缴纳企业所得税.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法第二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1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与该国实行的税收管辖权密切相关,一国的税收管辖权在征税问题上必须遵从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居民税收管辖-属人原则下的全面纳税义务,对我国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境内和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所得来源地管辖-属地原则下的有限纳税义务,对非居民企业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条例五-八条)
1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
注册地或实际管理机构在境内(一):1.成立的依据为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2.在中国境内成立;3.属于取得收入的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其他组织.(二)一个在外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有可能成为中国居民企业吗?
新法有可能了--在中国有实际管理机构(法2条2款)—境内公司到境外注册—境外注册公司举家回归1.成立的依据为外国(地区)法律法规;2.在中国境外成立;3.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取得收入的组织.1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实际管理机构条例第四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实际管理机构定义:主要考虑日常管理地(如企业管理层所在地)、财务处理地(如企业帐簿保存地)、经营决策地(如重要股东居住地或董事会议召开地)等。对”实际管理机构”的定义足够清晰了吗?够清晰了,再多就画蛇添足了今后对特别案例的判定批复-逐步构成细化的判例性标准与税收协定衔接-承认国内法标准/双重居民1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机构、场所第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所称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
(一)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
(二)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三)提供劳务的场所;
(四)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
(五)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代理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1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义务的范围确定法第三条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义务的范围确定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对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对其来源于境内所得纳税或来源于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纳税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1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第七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
(二)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三)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1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营业利润(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机构、场所概念既用于分辨营业利润,又是征税的方法(法二条三款、条例五条)--与居民企业大致相同的税收待遇非营业利润--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纳税(税法第三条第三款)--源泉扣缴机制1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非营业利润来源地判定1、财产转让所得(条例七条)—不动产转让、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按财产坐落或称法定存在地判定-注重经济来源地—动产转让所得按转让该项财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的所在地判定-注重收益者所在地1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非营业利润来源地判定2、投资性(权利)所得:—按支付或负担者所在地标准-注重衍生所得的权利的使用地—有限列举股息红利等权益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税部门确定(担保费所得)2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位于外层空间的外国卫星频道收入能构成来源于我国的应税所得吗?能!如中国企业租用外国卫星接收电视节目,其收取的费用,是按照频道每天付费.按照条例7条判定,应界定为出租取得租金所得.由我国的支付单位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2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你们愿意经常被派到国外
下户征管吗?愿意!!!但不太可能……法定义务(法37条)--对外支付环节代扣代缴2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率
25%1.法定税率
20%
(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所得)
20%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2.优惠税率
15%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0%
(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五)项规定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所得
2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新税法采用了25%的基本税率。另据统计,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我国周边18个国家(地区)的平均税率为26.7%。应该说,新税法所采用的税率在世界上是适中偏低的。短期来看,可能会对税收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一方面,降低税率会减少逃税激励,从而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税率降低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壮大整个经济总量,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长。2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公司所得税税率一览表(2005/2006) 日本 39.5巴基斯坦 36.6老挝 35印度 35菲律宾 32哈萨克斯坦 30缅甸 30泰国 30越南 28韩国 27.5尼泊尔 25中国台湾 25俄罗斯 24阿富汗 20柬埔寨 20中国香港 17.5中国澳门 15.75吉尔吉斯斯坦 10算术平均值 26.712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世界上实行25%公司所得税税率的国家(地区)(2005/2006) 公司所得税率25%以上的国家(地区)共有102个,占样本总数(159)的64%;25%的国家(地区)共有14个,约占样本总数的9%;25%以下个国家(地区)有43个,占样本总数的27%。 阿尔巴尼亚 25奥地利 25玻利维亚 25巴西 25多米尼加共和国 25厄瓜多尔 25萨尔瓦多 25赤道几内亚 25伊朗 25毛里求斯 25尼泊尔 25斯洛文尼亚 25中国台湾 25乌克兰 252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第二讲应纳税所得额法共17条,第5条至21条条例共67条,第9条至75条2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任何一个税种税款的计算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第五条)用公式表示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与旧税法的比较:《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国税发[2006]56号: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外资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与原旧税法的比较:1.增加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与免税收入不同.2.把免税收入首先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国家优惠税收政策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税基更加准确,更符合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有效解决实践中对免税的投资收益、国债利息收入征税的做法。2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将免税收入放在弥补亏损之后减除,这样会出现用免税收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问题.如原内资税法将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在弥补亏损之前未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如果企业当年存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问题,就会出现企业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的情况,导致对企业的重复征税,造成了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资本收益的税负高于企业自身经营的税负.这样就会挫伤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3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例:A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从B公司分回投资收益200万元,各项扣除800万元.2007年亏损4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原规定=1200-800-400=0新规定=1200-200-800-200=0按原规定计算,亏损弥补完毕,用200万元投资收益弥补了以前年度亏损.按新规定计算,只弥补了200万元亏损,剩下的200万元,可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3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收入1000其中免税收入200扣除(1)500;(2)900没有不征税收入和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1)原规定=1000-500-200新规定=1000-200-500
(2)原规定=1000-900-100新规定=1000-200-9003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亏损如何计算亏损额?《条例》第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公式表示:亏损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0《法》第十八条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3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亏损亏损的计算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亏损额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以及各项扣除标准计算出来的.(二)上述公式计算出来小于0的数额就是税法规定可以弥补的亏损.可按照《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弥补.可以看出,税法中的亏损与企业会计上计算的亏损是不同的.3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亏损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新税法:亏损为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旧税法:亏损为收入总额减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弥补亏损的规定与原内资税法和原外资税法基本一致.3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亏损例:A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从B公司分回投资收益300万元,各项扣除1100万元.假设没有不征税收入和以前年度亏损原规定=1300-1100=200新规定=1300-300-1100=-100按原规定计算,企业盈利200万元,不涉及纳税.按新规定计算,企业亏损100万元,可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3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新税法第5条首创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概念,第7条明确了不征税收入的具体类别,第26条明确了免税收入的具体类别,实施条例第26条对不征税收入作了具体界定,第82、83条对免税收入作了具体界定不征税收入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新创设的一个概念,是指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永久不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3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不同,由于从根源上和性质上,不征税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从税制原理上就不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税制原理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只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如国债利息收入等。-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3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新税法中的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法第七条)(一)财政拨款(不同于财政补贴或补助,与会计准则-政府补助的衔接);(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主体特定、非经营业务、财政收支两条线等);(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3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什么是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第二十六条)注意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企业实际收到的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等,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属于政府补助的范畴,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除企业取得的所得税返还(退税)和出口退税的增值税的进项外,一般应作为应税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例外:铸锻、模具和数控机床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增值税返还收入,计入“补贴收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免征企业所得税。(财税【2005】第033号)
4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作为不征税收入主要考虑:一、企业取得补贴收入,会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和经济利益的流入,符合收入总额的立法精神.二、规范财政补贴收入和加强减免税的管理.4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
什么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条例第二十六条)注意行政事业性收费与事业单位经营性收费的区别.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判定:一、依法收取-收费许可证二、纳入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4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政府性基金什么是政府性基金﹖是指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条例第二十六条)作为不征税收入主要考虑:一、承担行政性职能或从事公共事物,不以营利为目的.二、通过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其征税没有意义.4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其他不征税收入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条例第二十六条)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非营利性组织可能会取得一些新的不征税收入.其他不征税收入的界定权在国务院.4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不征税收入与原税法的比较:原内资和外资税法均未作规定,属于新增加的概念4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法第26条,条例第82-85条)第二十六条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4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概念免税收入是税法首次引入的概念.现行内资税法和外资税法均未对免税收入进行过规定,只是在一些具体的税收政策中规定对一些收入项目予以免税.免税收入是指对企业的某些收入免于征税,即允许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这些收入从收入总额中减除.4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条例第八十二条)注意两点:一、仅限于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外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及企业发行的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应按规定征税.二、并非与国债有关的收入都免税.对企业在二级市场转让国债获得的收入,应作为转让财产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4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原内资税法《细则》第21条: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外资税法未作规定.4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享受免税的“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具体范围: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免税的条件:仅限于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5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投资收益对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实行20%或15%以及享受定期减免税的其他居民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存在补税率差的问题吗?对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应按规定征税,主要是考虑这种投资,具有较大的投机成份,因此不在优惠范围之内.5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投资收益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条件:必须与其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即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通过其在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控制的股权而取得的.如果与其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则应按照预提税的有关规定按照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5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与原税法的比较:原内资税法未作规定,但在税收文件中作了具体规定(国税发[2000]118号①)原外资税法《细则》第18条: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投资于其他企业取得的利润(股息),可以不计入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但其上述上述投资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不得冲减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5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条例第八十四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所称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一)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
5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前款规定的非营利组织的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八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所称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5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目前,我国已公布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界定,但并未对其要件作明确规定.因此,新税法对享受免税优惠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了重新界定.5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第(一)项规定了成立的条件,必须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第(二)项规定了其行为条件,必须是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的组织;如果登记时是非营利组织,但活动范围包含了营利性活动,或超出了登记机关核定的业务范围从事营利性活动,则不能享受免税优惠.第(三)-(七)项规定了财产管理的条件,其财产的运用、财产的归属、财产的处置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非营利组织的认定管理办法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民政部等部门进行制定。5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与原税法的比较:原内资税法和外资税法均未作规定,本条为新税法新增加的内容.5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一)纳税调整原则;(二)权责发生制原则;(三)真实性原则;(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五)实现原则5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纳税调整原则(一)纳税调整原则(税法优先原则)1、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税法第二十一条)2、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遵循会计准则与惯例,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要建立在会计核算基础上3、申报表设计: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6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1、条例第九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2、不遵循权责发生制要有明确规定6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如何理解权责发生制:一、“属于当期及款项是否收付”的理解如果企业选择在费用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扣除的话,就意味着纳税人可以自由选择税收优惠.比如,企业2006年末发生一笔销售费用10万元,但企业没有付款,而在2007年初支付款项,如果我们选择支付时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的话,那么,企业就可以将免税年度的费用,转移到应税年度在所得税前扣除,这是对税法的曲解。6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二、并不是所有的收入和扣除项目都遵循权责发生制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税法规定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再如,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二)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三)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广告费支出不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6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三、关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用的探讨条例34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表述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
)完全一致“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的理解6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一种理解:必须在当年支付,否则不得扣除.如企业当年12月份应发放工资,如果在第二年1月份发放,就应当在第二年1月份实际支付时扣除.—是否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一种理解:不一定在当年支付,也可以扣除.允许企业确实属于当年12月份应发放工资,在第二年1月份发放.—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6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税法第六条明确了收入总额的概念: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6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收入总额的组成有如下特点:第一,既有应税收入,又有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第二,既有会计收入,又有视同销售收入.6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应税收入视同销售(条例第25条)(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视同销售;(2)将自产的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以及利润分配,应当视同销售;新老税法的比较:《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1996]79号、国税发[2000]118号、国税发[2003]45号、总局6号令、国税发[2006]31号.
6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差异:新税法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不再视同销售.视同销售收入是指会计处理上不作为销售收入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算缴纳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视同销售收入的税收待遇:“分解理论”的应用,即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某些方面(或非货币资产对外处置),应当分解为销售有关产品和用于某些方面两件事(或非货币资产对外处置),并按规定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6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
第一件事,销售有关资产,确认视同销售的经济事项,在计算应税收入的同时,要有与此相配比的应税成本.但对采取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则是对视同销售收入的全额乘以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来计算所得税,如我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核定征收办法,则是采取此办法。第二件事,用于某些方面的资产(或非货币资产对外处置换来的资产)计税成本的确定.由于税法对上述行为已经视同销售,确认了所得或损失,那么用于某些方面的资产(或非货币资产对外处置换来的资产)计税成本就应当是视同销售时采用的公允价值.也就是说,有关资产的增值或损失在税收上已确认实现的,可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7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例:红星集团有一批自己生产的产品,帐面价值70万元,对外不含税公允售价100万元,增值税税率17%.其他税费略.1.将上述产品用于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方面时会计处理:借: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870000贷:库存商品700000应交税金170000税收处理: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对应成本70万元,确定资产转让所得30万元,征收企业所得税.7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2.将上述产品用于对外投资若该投资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重大影响,按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870000贷:库存商品7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007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若该投资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该项交易属于具有商业实质,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170000贷:库存商品7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00营业外收入300000税收处理: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对应成本70万元,确定资产转让所得30万元,征收企业所得税.7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将来处置该股权投资时,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应当是117万元,不是87万元.假设转让股权时取得转让净收入130万元,税收上的转让收益是13万元(130-117),会计上当期的处置收益可能是43万元(130-87),但税法只应当对其中的13万元征税,差额部分是源于投资交易当初双方确认的投资成本不一致,且该项业务在投资交易开始确认时,已经对增值30万元征税了.7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3.将上述产品用于债务重组,抵偿债务160万元,按公允价值开具增值税发票按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为:借:应付帐款1600000贷:库存商品7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00资本公积730000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为:借:库存商品143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170000贷:应收帐款16000007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按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为:借:应付帐款1600000贷:库存商品7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00营业外收入730000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为:借:库存商品1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170000营业外支出430000贷:应收帐款1600000债权人将债务重组损失43万元,反映在当期损益.税前扣除按照财产损失有关规定处理.7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税收处理: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对应成本70万元,确定资产转让所得30万元,征收企业所得税.债务重组收入43万元(160-117)这笔债务重组交易债务人共实现收益73万元,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依法征收企业所得税.7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4.将上述产品用于对外捐赠会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870000贷:库存商品7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00税收处理: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对应成本70万元,确定资产转让所得30万元,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该捐赠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其捐赠数额应按117万元计算.
7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视同销售收入讨论: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问题按照国税发[2006]31号文件规定,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或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
7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1.销售商品收入销售收入的计量:一般按合同约定价格例外原则: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通常为现销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期收款销售)公允价值与应收金额的差额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财务费用实际利率:现时利率、折现率8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分期收款销售的税务处理: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税收:分期确认收入(第23条)会计:一次性确认收入8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提供劳务服务收入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8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完工进度的确定已完工作的测量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完工百分比法本期确认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末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本期确认费用=劳务总成本×本期末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8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已发生成本能够收回,按成本确认收入,不产生利润已发生成本预计无法收回的,不确认收入,形成损失8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法规定: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均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跨年度劳务合同能够合理估计:完工百分比不能合理估计:按成本确认收入或不确认收入税收:完工百分比8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股息利息确认8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6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条件一致:经济利益流入、金额可靠计量-确认时间:合同约定-确认方法:平均分期vs实际利率法8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7接受捐赠收入-无偿获得资产(货币性、非货币性)所有权-确认时间:实际收到
-确认方法:条例没有明确是否采用递延法8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8实施条例对其他收入作简单的正列举(条例第22条)8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
(一)税前扣除的基本结构(二)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三)条例具体条款9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的基本结构
一般肯定条款:税法第八条,确定了税前扣除的相关性、合理性原则特殊否定条款:税法第十条等,规定不得扣除范围。股东个人费用不得在公司扣除;体现社会经济政策;资本性支出不得一次性扣除。特殊肯定条款:规定特定费用支出扣除的方法和限制条件9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之一:真实性原则实际发生,并非实际支付的概念,一般认为支付义务产生,即意味着费用支出发生发票并不是费用真实发生的唯一凭据(如小饭店买菜、农民拆迁补偿等,但需提供适当凭据,否则如果成本确以发生,可以核定)9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真实性原则:企业应当提供证明收入、费用实际已经发生的适当凭据,要根据具体业务去判断。实际发生≠实际支付;应当确认≠取得发票与发票管理的关系:发票是收付款的凭据=收付实现制企业有的业务无法取得发票(进口、集市采购);有的业务可能取得不合格的发票,甚至他假发票;有的事项不需要发票(工资分配)。不能将违反发票管理条例的处罚与证明业务发生真实性对立或替代即使没有发票,也要基于自由裁量权的合理界限对各项必要支出进行合理核定9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之二:相关性原则,税前扣除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收入相关(收入相关性)根源-直接相关性质-区分个人费用与经营费用具体例子:如何区分经营费用与个人费用,区分不开怎么办,采取AA制,业务招待费、餐费,美国、加拿大等;9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之三:合法性原则
非法支出不能扣除罚款、税收滞纳金、政治捐款一般都不允许扣除;贿赂支出和秘密支付不允许扣除(美国、意大利、巴西、印度),允许扣除(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日本、荷兰、瑞士、瑞典);支付恐怖组织费用(美国的例子)9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实施条例的具体条款9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原则性规定第二十八条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
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9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资薪金第三十四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与原内外资税法的比较:内资企业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9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资薪金政策把握:1、工资支出必须是实际发生,提取而未实际支付,在当年纳税年度不准予扣除。
2、工资的发放对象是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判定标准,劳动用工合同。
3、注意与个人劳务支出的区别。4、正确理解“合理”的范围和幅度。实际工作中由税务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把握。重点是:一、职工提供的劳动;二、与其他职工的比较;三、投资者的分配和所有权。是否存在股东以工资名义为本人及亲属分配利润;经营者不适当为自己开支高工资,主要是经理。9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资薪金与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比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1.原则: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其他支出均按实际发生数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支出,包括:(1)构成工资总额各组成部分:与国家统计局口径一致(2)职工福利费(3)“五险一金”: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5)非货币性福利:如以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6)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辞退福利10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第三十五条
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政策链接:10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根据《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规定,企业按照全部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20%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可在税前扣除。(对我市企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缴纳费用在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8%以内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1]80号)规定,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9%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实行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办法,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1%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门(急)诊大额医疗保险费,可在税前扣除。10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补充医疗保险:根据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局、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津政发[2003]55号)规定,凡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应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用于对基本医疗保险支付以外由职工和退休人员个人负担的医药费进行补助,减轻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负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要单独建帐,单独管理,不得划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也不得建立个人帐户或变相用于职工其他方面的开支。当年结余部分结转下一年度使用。企业也可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10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
失业保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缴费比例的通知》规定,企业按上年度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可在税前扣除。10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工伤保险费:根据市政府《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津政令第012号)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企业按照我市规定的行业基准费率缴纳的工伤保险,准予税前扣除。行业基准费率:一类为风险较小的行业,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租赁业、餐饮业、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城市公交业等;费率为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0.5%。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如房地产业、体育、娱乐业、食品制造业、建筑安装业等;费率为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1%。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如石油加工、采矿业等,费率为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2%。10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生育保险:按照天津市政府规定,从2005年9月1日起,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之和的0.8%按月缴纳生育保险费,准予税前扣除。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10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住房公积金:按照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2007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的通知》(津公积金委﹝2007﹞9号)规定,2007年7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由2005年职工个人月均工资总额,调整为2006年职工个人月均工资总额。单位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9%提高到10%。按程序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批准提高缴存比例的(最高为单位和个人各15%)可在税前扣除。2007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不得超过7110元。10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五险一金与原内外资税法的比较:基本一致。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应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10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商业保险费第三十六条除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基本一致。政策链接:《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49条。说明: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限于以下两种,才准予扣除:一、企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有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如建筑业,煤炭业。二、财政部、总局根据需要制定允许扣除的商业保险费。10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借款费用
第三十七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
政策把握:1.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发行债券的折价或溢价摊销、外币借款中发生的汇兑差额以及借款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2.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项目完工前,应计入开发成本.
11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利息第三十八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基本一致.政策把握:1.第(一)种情况准予全额扣除;2.第(二)种情况准予部分扣除;3.贷款利率包括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4.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允许在税前扣除。11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汇兑损失第三十九条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基本一致汇兑损失--汇兑损溢.11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条例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一、由原提取改为据实扣除;二、扣除基数由计税工资改为工资薪金总额;几点说明:一、以前年度余额的处理-待总局明确二、与企业财务通则的衔接问题《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11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通则》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通则。金融企业除外。其他企业参照执行(第二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适用本通则(第七十七条)。财政部《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规定: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11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1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如果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则按财企[2005]12号规定转增资本公积。上市公司的处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116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几种情况的处理:第一种情况,不再提取;第二种情况,仍继续提取;第三种情况,余额冲回。税务处理:按照税法优先的原则,允许企业在税前扣除。11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回顾: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工资及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探讨:职工食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的记账凭据 118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会经费条例第四十一条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扣除基数由计税工资改为工资薪金总额;财务处理: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说明:此条规定主要是与《工会法》的有关规定衔接。《工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中一项是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119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会经费政策把握:一是向工会拨缴;二是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政策链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678号)凡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并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2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会经费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管理的通知》(总工发[2005]9号)凡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并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第1号令)颁布的标准执行,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均计算在内。12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会经费《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是由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统一监制和印制的收据,由工会系统统一管理。各级工会所需收据应到有经费拨缴关系的上一级工会财务部门领购。对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没有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而在税前扣除的,税务部门按照现行税收有关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12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工会经费我市规定:没有工会组织的企业,其发生的文体活动费支出,可在准予扣除计税工资1%比例内据实税前列支。123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第四十二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与原内资税法的比较:1.扣除基数由计税工资改为工资薪金总额;2.由原提取改为据实扣除;3.当期扣除标准由1.5%调整为2.5%;4.允许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全额扣除.财务处理: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商品买卖协议模板2
- 2024年工程监理外部合作协议
- 2024年专业有机肥购销协议详细样本
- 2024年真石漆外墙施工协议
- 2024公司工程承包协议样本
- 2024年装修美缝施工协议模板
- 2024年房产出租协议样本
- 北京地区二手房买卖协议规范样本
- 湖南郴州市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渣土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
- 德力西系列变频器说明书
- 后疫情时代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 小学美术11-身边的伙伴ppt课件
- 铁合金生产工艺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 《新能源》题库(试题及答案29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