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芣苢》课件2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芣苢》课件2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芣苢》课件2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芣苢》课件2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芣苢》课件2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阅读教学设计导语

劳动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久远的过去,还是当下,我们都离不开劳动。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字词,把握《诗经》语言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重章叠句的音韵美,展开联想描摹场景。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劳动之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理解劳动的现实意义。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内容丰富,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按照音乐及内容分为一一风、雅、颂风(160篇):民间乐歌,十五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105篇):宫廷乐歌,大雅是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按照表现手法分为一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铺陈叙述。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起兴、发端。

《诗经》的语言与结构特点

①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②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③结构上,多重章叠句(唱),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加强化抒情效果。解题芣fú

苢yǐ,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任务一:诵读诗歌,感受韵律美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采采芣苢,薄言祮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撷xié之。以二二节拍为主,通篇四字结构,节奏感强,易于吟唱。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心情的热情。情感把握——通过大量的重章叠句和回环往复,让诗歌产生了明快的音乐感,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在朗读这6个动词时?你的感受是什么?第一章:采、有一一第三声,节奏较慢;第二章:掇、捋一一第二声,节奏较快;第三章:祜、禊——第二声,节奏变化。由舒缓到高潮再到缓和。在感受轻盈明快的节奏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柔和婉转的韵律美。任务二:研读诗歌,感受画面美思考: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2.诗中“采、有、掇、捋、祮、撷”这六个动词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思考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提示:何时?何地?何人?做什么?心情?)诗人用重章叠唱的手法,通过“采、有、掇、捋、祮、撷”这几个动作,细腻地描写了风和日丽时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芣苢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动词含义展现了怎样的劳动场景采采摘①采、有,概述采摘芣苢有取得,获得掇拾取,摘取②掇、捋,具体描写采芣苢的动作,越采越快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祮提着衣襟兜东西➂祮、撷,越踩越多,描绘满载而归撷把衣襟掖在腰上兜东西

《芣苢》中使用了“采”“有”“掇”“捋”“祮”“撷”六个动词。“有”是女子采到芣苢后用双手合抱“捧”的动作;“掇”“捋”是由一棵棵的摘取到成把地取下,动作由慢变快,越采越多;“祮”是用衣襟前的一块布盛装芣苜草;“撷”指提起衣襟旁边两块布系在腰间以便盛装更多的芣苢草。这些动词展现了劳动时的不同动作姿势,体现了劳动者收获不断增加的喜悦之情。思考2:诗中“采、有、掇、捋、祮、撷”这六个动词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祮之”,掖起衣襟“撷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任务三:明手法,悟主题思考:《诗经》常用手法有哪些?《芣苢》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任务三:明手法,悟主题思考:《诗经》常用手法有哪些?《芣苢》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手法:《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此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莒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叠词“采采”的反复出现,不仅通过其发音表现出劳动的愉悦;而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简洁明快、往复回环。文中“采采芣苢,薄言X之”这两个句式反复出现,架构起了整首诗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重章:第二、三章属于第一章形式上的重复;只改动每章二、四两句的动词;叠句:从第一章的四句着眼,其中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重章叠句含义: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①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②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③表现人物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使作品产生强烈艺术魅力。本诗中重章叠句手法的好处:①加深了劳动对象状貌的印象,渲染了劳动时欢快愉悦的气氛,深化了诗歌的主体——劳动者,朴素而富于感染力。②诗歌这种“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显而易见,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让人快速把握,给人以美的享受。③表现人物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使作品产生强烈艺术魅力。课堂总结

本诗共三节,分别是采摘芣苢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刚刚出发的时候,呼朋引伴去往芣苢茂盛处采摘。然后是开始采摘的样子,先是一棵一棵摘下来,即“掇”;然后是一把一把采下来,即“捋”。最后采得越来越多怎么办?先是用衣襟向上兜起来,即“袺”;再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可以兜住更多的东西,即“襭”。每一个动作都以“采采芣苢”开始,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出起、扬、收三个阶段。全诗回环重叠,一咏三唱,虽然词句反复,但却绝无繁琐累赘之感。

短短三节,画面感极强,一群村姑,挽着衣袖,一把把,直往衣兜里装。其场面是热闹的,其动作是麻利的,其情绪是欢快的。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远古的劳动场景,使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先民们的劳动欢乐和愉悦。即学即练一、情境默写《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

”到“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到“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二、鉴赏练习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课后思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读了这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都表明,劳动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如果

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没落。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的物质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