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最是母题性意象_第1页
柳如是最是母题性意象_第2页
柳如是最是母题性意象_第3页
柳如是最是母题性意象_第4页
柳如是最是母题性意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如是最是母题性意象

柳树是古代诗人常见的绘画。柳树的意象系统包括柳树、柳树和柳树。它的自然物理特征适应了古代的思维方式,必然会成为古人信息的载体。如“柳”、“留”谐音,产生了由折柳赠别之俗带来的离情别绪;修长的柳丝与人们情意长久、永久平安的期盼吻合,指向相思念远和思乡念土的情绪;柳缘其同乡旧景记忆表象融合常勾起人们缅怀故旧之情;柳之荣枯易让人联想到自身华年不永的感物伤己之思;千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柳丝和满城风絮,恰合人的闲愁情状,故有“春愁如柳絮”、“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之说;柳之美感与风韵在魏晋时已被认同并具备象征整体的人格化意味;而飘飞不定的柳絮,与青楼妓女的命运十分类似,于是章台柳便与妓女结下了不解之缘;柳又因着五柳先生之名而有了隐居清高的意味。人们赋予杨柳许多的意象内涵正是因为人本身具有如此之多的情感因子。费尔巴哈认为,人由于对象而意识到自己:对于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人由对象而认识自己,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在杨柳的身上,人们找到了很多对应的本质显现,千百年来杨柳逐渐积淀成为一个母题性意象,它包含了极大的思想与情感容量,凝聚了先人无数次相似的心理因素与感受方式,杨柳成了诗的化身,情的化身,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集体无意识在历史的驿路中传承。在历代写杨柳的诗人中,柳如是是较独特的一个。柳如是(1618——1664),明末清初卓荦不凡的风尘奇女子和女诗人,原名杨爱,字影怜,后改姓柳,名隐,又名是,字如是,一字蘼芜,号我闻居士,又号河东君。出生于浙江嘉兴,幼时家遭巨变,被卖入青楼,浙江名妓徐拂爱怜之,指导其操习诗文书画。14岁时被返乡宰相周道登鬻于勾栏,强索为侍妾,教以文艺,却为群妾所妒,被逐出相府,后以“相府下堂妾”的身份高自标置,独张艳帜,交游于高才名辈,与宋辕文、陈子龙、钱谦益等著名文人曾有过恋情,尤倾心于陈子龙,后结缡于钱谦益,对钱降清后复又支持复明活动有很大影响。她不仅是一位“风姿逸丽”的青楼女子,更是一个具有过人才情与忠烈意志的不凡女子,其文学成就为当时和后人所称道。柳如是著有《戊寅草》和《湖上草》两本诗文集,加上与钱谦益等人的唱和之作《东山酬唱集》中之诗,共得存诗159首,词33首。柳如是对杨柳有特别的情感,在她的诗词中出现杨柳意象的达43首,略加整理,大致可分为四类。首先,是完全以杨柳自况身世的,如《杨白花》、《西河柳花》和《金明池·咏寒柳》等,诗人赋予杨柳“我”之主体色彩,将自己的遭际行状与杨柳相映射,以人格化的柳指代自己,物我交融。其次,杨柳意象着“我”之色彩较浓,同时也赋予其伤别的意绪,相思的哀怨等多重内涵。如《秋尽晚眺》其二、《梦江南·怀人》其八等,虽不是整首自况,却于杨柳中寄寓了自我,使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更加耐人寻味。其三,仅以杨柳寄托离别、闲愁相思或喻名媛美女。表离别的如“折柳孤亭忆杜鹃”、“恨杀杨花已如泪,春风春梦又相吹”、“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等;表相思的如“花梦滑,杏丝飞”、《杨柳》其一等;表闲愁的如“柳丝飞上钿筝愁”等;喻名媛的如“杨柳丝多待好风”等,继承了杨柳意象的传统用法,杨柳中蕴含的种种意绪丰富了诗句的表情层次,增加了诗词的内蕴和象征喻指。其四,以杨柳为景物,点染于句中,如“叠柳相参差”、“杨柳湖西青漆楼”、“垂杨小院秀帘东”、“杨柳姿深天外青”、“杨柳落微波”等。虽然没有更多的暗示与喻意,但正如泰纳所指出的:“一个字不仅是个符号,而且是形象的召唤者。”杨柳的身后站立着一个厚重的文化实体,因而这些看似随机的写景之语,依循惯常思路,往往唤起人们对杨柳厚重的情思与联想。所以将柳往那儿一摆,无须多言,自然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的芬芳,摇曳着浪漫迷人的情思。柳如是诗词中频频出现杨柳意象,可以看出柳如是对这一意象实在是情有独钟,为什么柳如是如此偏爱以杨柳意象入诗词,究其原因,大概如下:其一,柳意象的组成如柳枝、柳叶、柳絮等皆轻柔之物,古人喜柔弱的审美心理很自然就把具有阴柔之美的杨柳列入审美视域之内,使之成为美好情感的对象化寄托。这种审美心理潜在于每一个文人墨客的集体无意识中,柳如是自然也不例外;而古来就有以杨柳喻美女的传统,柳如是“风姿逸丽,翩若惊鸿,性寰慧”(钮《河东君》),况本姓杨,以杨柳自指再恰当不过了;且人们常用章台柳比喻妓女,与柳如是唱和的晚明诸名士诗中常以柳指称柳如是,如陈子龙《浣溪沙·杨花》(百尺章台撩乱吹)以杨花之形状喻其身世遭遇,充满无限眷恋与深切的同情。柳如是深感其飘泊无根的身世和身份,并必深赏陈子龙在《上巳行》“垂柳无人临古渡,娟娟独立寒塘路”中“寒柳”之誉,故钟情于杨柳。其二,也是更主要的,柳如是于崇祯八年乙亥迁回盛泽镇归家院,与陈子龙分别后,用唐人许尧佐《柳氏传》章台柳故实,改姓柳,名隐,字蘼芜。考察柳如是此际的遭遇,可推知,柳如是在经历了因世俗力量干涉而遭受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之后,心态十分低沉淡漠,但仍然保持不向世俗折腰低眉的高洁心志和独立自由之心性。这从她当时移居横云山麓所作的诗中可看出,如《秋夜杂诗四首》、《八月十五夜》等都极能代表她的心境,改名为隐,字蘼芜可见一斑。改姓柳“含有历经人世沧桑,痛发阅世之叹的意味,是对人生甘苦的回味总结,是对人生现实的一种正视”,“如是之柳——以柳自名又时时让主体为之警醒,正视现实之中洋溢着自尊自爱、直面人生的勇气。”柳也是高洁隐居之士的象征,晋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在家宅旁种了五棵柳树,因自号“五柳先生”,所以杨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居高洁的象征,柳如是改姓柳隐隐也包含了这种不向时俗折腰的高洁志向。另,柳如是本姓柳而非假姓,据钱谦益《有美一百韵·晦日鸳湖舟中作》:“有美生南园,清芬翰墨传。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说明河东是其郡望,为柳姓(星宿有柳宿)。柳如是被卖入吴江盛泽镇杨姓妓院,即以假母之姓为姓,此其姓杨之由。柳如是又一次回到盛泽镇归家院后,改姓为柳,这其中是否有本根意识已无从考证,但似乎在向人表明自己不再是当年被卖入此地的十岁孩童,而是有主见的独立个体。杨与柳本可通用,易杨为柳,表意未变而深意已非。以上种种情状均透射出柳如是坚持平等独立之人格,自尊自爱、自由奔放的个性之执著信念。因而,在柳如是的心目中,杨柳是别有深意的:杨柳在外在情状上象征她青楼艺妓身份和如飞絮般随风飘荡如无根之木的处境,但本质上却喻示着她是高洁的,正视现实的,有自己不渝的追求与信仰的,有独特的个性气质的,与当时其他青楼艺妓迥异的生命形态。这或许是柳如是偏爱杨柳意象的深层原因。由上述原因可想见,柳如是对杨柳意象的钟爱是别有意趣的,因其钟爱,故而深刻,也因此而与众不同。其他诗人用杨柳意象,乃偶一为之,意象内涵大都没有超出伤别相思等传统范畴,也较少有翻新之处,而柳如是却是有意识地在反复运用,并赋予柳独特的人格意蕴的内涵,丰富并深化了杨柳的内蕴特质,呈现出一种崭新的人格审美境界。其诗词中杨柳意象的独特之处和对传统的开拓之处表述如下:1、柳如是诗词中的杨柳即是柳如是的化身,杨柳与人是同质异构的关系。诗人在柳与我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模糊了主体与客体的物质界限,而力求在精神的本真上达到物我浑然为一的境界,就像陶渊明的咏菊诗,李清照的咏梅词一样,歌咏的不再是菊或梅“这一类”概念,而是“这一个”,是联结在菊和梅身上的诗人自己,菊、梅和柳在诗人笔下移去了公共言说的空间,带上了个人的言说表意方式,被赋予了人格化情韵。而杨柳在柳如是的笔下更鲜明更形象地指称自己,带有更浓烈的个人化色彩,纵观历代的咏柳诗词,柳多作为被描述的客体,或纯以咏物,或微有寄托,或通篇寓意,但柳与诗人主体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清楚的,即使是如苏轼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以杨花写思妇愁情的代言体,也终究隔了一层,下面以她的三首作于不同时期的杨柳诗词为例说明这一问题。从艺术手法和在《戊寅草》中的收录排序状况看,《杨白花》当属于柳氏早期的作品,当是依凭北魏胡太后《杨白花歌》而作。她用飞去又飞来,朝去暮复离的杨花形象隐喻自己身世的漂泊,杨白花正是柳如是游妓生涯之前的形象写照,“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似指被卖入周相国府一事。“忍思”似指柳氏在相府中隐忍小心的处世心态,“但恨”二句似喻指入相府未得应有的怜爱,终于被逐,以“相府下堂妾”的身份开始了游妓生涯。但她对未来充满了“愿得有力知春风”的美好希望,她在寻找着自由,寻找着幸福。《西河柳花》写于与陈子龙热恋时期(即崇祯八年乙亥公元1635年),见录于下:艳阳枝下踏珠斜,别按新声杨柳花。总有明妆谁得伴?凭多红粉不须夸。江都细雨应难湿,南国香风好是赊。不道相逢有离恨,春光何用向人遮。题名为西河柳花,写的却是一位浓妆淡抹的妙龄少女摇着苗条的身腰,在艳阳枝下心花怒放地弹琴唱歌,很明显,柳花喻指美女,这位美女就是柳如是自己。诗人以春柳之形象,热烈欢快地表达自己获得美好爱情的喜悦,“新声杨柳花”似用白居易“新翻杨柳枝”之典,但从整首诗的情绪氛围来看,不妨也可以这样理解:她承袭了白居易“新翻”乐府古题的创新精神,抽去了古歌旧曲这一公共话语中的离别哀伤的意蕴,而注入了自我欢乐的语素,而一并将它们移入私人话语空间中去言说。白居易之“新翻杨柳枝”虽跳出古老的离情别绪主题的窠臼,但基本上仍然在公共话语空间内言说。柳如是在白居易的基础上改弦更张,在用典之余,其意义在私人语境中得到新的指认。《金明池·咏寒柳》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考证,当作于崇祯十二、三年间(公元1639、1640年),为诗人离开陈子龙以后感怀身世之作,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手法上更为成熟。词作处处写柳却实是处处写自己,柳与己的叠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达到水乳交融的“不隔”之境。而词间透出的自尊、独立、平等的人格要求使词格得以提升,比之苏轼之《水龙吟》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词写思妇之情思虽词尽其妙,但仍属“艳体”范畴,词格不高。另外,在苏词及其他杨柳诗词中的杨柳无不带有柔性气质,从《诗经》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汉乐府“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到宋代柳永之“杨柳岸晓风残月”,辛弃疾之“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直到明代陈子龙“垂柳无人临古渡,娟娟独立寒塘路”,个中之柳都折射出诗人心底最柔情的部分,柳的阴柔之美积淀为一种审美范式,而柳如是则为杨柳增添了些许刚性气质。《西河柳花》一反柔媚的杨柳形象而赋予其欢乐的格调,令人耳目一新。《金明池·咏寒柳》中的柳具有独立自主的自由心性与主体意识,不依附于某个实体,虽慨叹凄凉的境遇,却没有失去自我的主体意识,期望与梅魂平等地对话。这一改柳往日柔弱不堪攀折的形象,为柳重塑了刚毅的品格,而这种刚性气质则是来自于诗人主体的独立人格意识与自由心性。而这三首诗词中,从最初的《杨白花》中被动地被“拾”被“抱”到《西河柳花》中欢乐的别调“新声”到《咏寒柳》中主动地“约”梅魂,我们看到柳如是的独立人格意识的成熟过程。从而以其独立自尊之人格为支撑点的具有私人个性化气质的杨柳诗词在格调境界上自成一体,别具一格。2、柳如是杨柳诗词中的另一个独特性在于:引进了梅、竹、芙蓉、江篱、春风等高洁雅致之意象与杨柳并举,形成某种比照衬托或交流,使杨柳意象不再孤立地被言说,从而其外延有了横向的拓展空间,与梅、竹等意象构成了深层的对话结构,而原创意象一旦与相关意象结合出现便产生了“系统新质”。古典美学中许多意象在诗词中交融互补,古人看出并不断实践着这种意象并举同现的较高系统结构功能。如李商隐《柳》之“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一句,柳与斜阳、蝉等意象结构间微妙的“有意味的形式”乃是有意而为之。李清照之“宠柳娇花寒食尽,种种恼人天气”,柳与花并举,因为花柳具有类似的神韵内涵和审美品格,但他们诗词中的柳是“他者”之柳,是客观被描述的对象,虽与其他意象构成“有意味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只是一个看得见却触不着之实体,而柳如是的开拓之处在于与其他意象并举之柳带上了自己的精神,所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仅可见,还可深入到其内部的精神结构中去。柳的意象拥有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空间。如《金明池·咏寒柳》末句:“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指出,“约个梅魂”句之微旨,疑由玉茗堂《还魂记》中“柳梦梅”之名启悟而来。《牡丹亭》中有“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的唱词,柳如是从中抽绎出“梅魂”这一精神实体,“梅魂”是其寻找的知己,在这里,寒柳不再是被描述被慨叹的“他者”,而是介入了诗人的言说之中;说寒柳欲约梅魂,毋宁说是诗人带着其视角融入寒柳内心深处(其实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成为可以与梅对话的并列精神实体,柳与梅建立了新质的意脉联结和情感联结,与其形式审美互动,从而生发出排列组合式的意蕴揣味和无限广大的对话空间,从而增加了审美维度,开拓了精神层面的审美空间,为杨柳打开一片新的表现天地。灵动深婉中透露着活泼的情思和纯净的词心。又如《八月十五夜》,表达了诗人离开陈子龙之后的凄凉心境与不变的高洁信念,诗人在诗中处处潜藏了自己的形象。颈联“莲鱼窈窈浮虚涧,烟柳沉沉拂淡篁”将柳与竹并列,这里沉沉的无精打采的烟柳不妨也可以看作有着凄凉落寞心境的诗人本身。柳拂竹,似乎在与竹子对话。竹在诗人笔下是清高孤傲,不趋时媚俗的,是人格高尚、德操纯正的象征。其《咏竹》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