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a-caes技术的热稳定性电联产系统模型研究_第1页
基于aa-caes技术的热稳定性电联产系统模型研究_第2页
基于aa-caes技术的热稳定性电联产系统模型研究_第3页
基于aa-caes技术的热稳定性电联产系统模型研究_第4页
基于aa-caes技术的热稳定性电联产系统模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aa-caes技术的热稳定性电联产系统模型研究

0aa-caes系统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能源能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在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不稳定性成为能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储能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AdiabaticCompressedAirEnergyStorage,简称AA-CAES)系统为例,该系统以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AirEnergyStorage,简称CAES)和热能存储(ThermalEnergyStorage,简称TES)技术为基础,将富余电力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同时存储空气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当需要时再将热量返还给进入透平机的低温高压的空气,利用透平做功发电。AA-CAES系统既避免了CAES系统由于使用燃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具备大规模能量存储的能力,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关于AA-CAES系统的研究工作,工作重点主要从功输出最大化的角度对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和评估。但在实际情况中,除了电力需求,用户端同样需要冷量或热量供应。而当用户端对冷或热的需求量较大时,以电力输出为主的AA-CAES系统的能量供应并不能满足用户端的负荷需求,并且直接以电力进行供暖和制冷会降低能量的品位,造成能量的浪费。考虑到目前针对AA-CAES系统应用于冷热电联产领域的研究较少,故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AA-CAES技术的冷热电联产系统,这对于解决用户端冷热电负荷的变动问题,实现冷热电的供给与用户端需求的动态平衡,优化AA-CAES系统的能量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空气源的调湿设置图1所示系统是以AA-CAES技术为基础的冷热电联产模型。当不考虑热用户和冷用户时,AA-CAES系统仅以出功最大化为目的,后文中以AA-CAES系统的功输出模型指代。如图1中所示,AA-CAES冷热电联产系统模型利用储热器存储压缩空气的过程热,以冷却水作为热量存储介质,根据热用户的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热量直接用于供热,剩余的热量由水返还给进入透平机之前的压缩空气,实现空气的升温,同时,由于膨胀之后的气体温度较低,可能存在制冷的能力,故可利用透平出口空气进行制冷。本文的主要假设条件如下:1)空气为理想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空气与水的比热容为定值;2)忽略管道、储气室及换热器中的压力损失和部件的热量损失,不考虑压气机与电动机、透平机与发电机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损失;3)以系统经历一次储能过程和一次做功过程为一次循环,假设每一次循环中储热器存储的热量都被完全利用。定义X为供热率,表示热用户用热量占总存储热量的比例,Y为热返还率,表示压缩空气用热量占总存储热量的比例,满足X+Y=1。同时,本文将分别从能量效率和效率的角度对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1.1系统供冷确定图1中所示系统的主要部件为压气机、换热器1、储热器、热用户、储气室、换热器2、透平机、冷用户。下面依次推导各部件主要参数的表达式。根据压气机等熵过程的做功公式,当空气质量为ma时,压气机耗功为压气机出口空气温度为其中,πc=p2/p1为压比,ηc为压气机的等熵效率,γ为比热容比,cp为空气的比定压热容,T1为压气机进气温度,假定等于环境温度T0。1换热器1实现了空气与水的热量交换。根据换热器能效ε1的定义,可以得到其中cw为水的比热容。假设macp=mwcw,则根据能效定义,可分别得空气和水的出口温度T3和Tw。经换热器1的热量交换,质量为mw温度为Tw的水将热量存储于储热器中:热用户的用热量根据储热器中热量分配的比例得到:储气室采用等温模型,仅考虑储气室的进出口气体温度,并假设储气室的进气与放气均为等温过程。由于储气过程中储气室温度会与环境温度趋于一致,故储气室的出气温度为储热器供给给换热器2的热量为YQTES,根据换热器2的能效ε2定义,结合换热器的假设条件,可得换热器2处空气的出口温度:透平机的输出功为:出口气体温度为:其中,πt为膨胀比,ηt为透平机的等熵效率。假设空气温度由进口温度T6升至出口温度T7,出口温度假定为环境温度,则该过程供给给冷用户的冷量为由于X和Y均为变量,若返还给空气的热量较多,经膨胀后空气温度可能高于温度T7,此时系统无制冷量.故需判定系统有冷量输出时Y的最大值。根据T7=T0,当透平机的出口温度T6=T0时,系统恰无制冷能力.假设透平机出口温度T6,max=T0,根据膨胀比πt,可得允许的最高温度T5,max为:根据热量守恒,在换热器2处有当Ymax确定,便可确定系统的供冷情况。由于系统的能量消耗仅为压气机的耗功,故将压气机部分的耗功作为衡量标准,定义功效率、热效率和冷效率如下:三者之和定义为能量利用系数:1.2储热器存储的由水一带走气该部分涉及到的主要部件与1.1节相同.进入压气机的为输入功,离开压气机的由空气带走。则进入的为:离开的为:压气机部分的损失为:进入换热器1的由空气提供,离开的由水带走,则进入换热器1的为:则换热器1中的损失为:储热器存储的由水带入:由于储热器中热量分配与水的质量有关,故的分配也与水的质量有关。以环境温度作为衡量指标,热用户得到的为:对于储气室,仅需要考虑其进气温度与出气温度,且压力不变,故损失为:进入换热器2的由热水提供,离开的由空气带走。故进入换热器2的为:则换热器2的损失为:进入透平机的由空气带入:离开的即输出功:则透平的损失为:以环境温度作为衡量标准,则冷量为:从的角度定义系统的功、热和冷效率如下:三者之和定义为总效率:2系统的制冷能力根据公式推导结果,给定具体参数值,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参数,首先确定X和Y的变化范围。根据式(11)和式(12),可以得到Ymax=1.196,对应的Xmin=-0.196。即当储热器返还给空气的热量为存储热量的1.196倍时,才会出现系统无制冷量的情况,再结合0≤Y≤1,故系统始终有制冷能力。同理可知,X的变化范围满足0≤X≤1。2.1功采暖系统的能量效率趋势在上述限制条件下,根据能量效率相关的参数公式,得到图2和图3。由图2可知,随着热用户用热量的增加,透平输出功由于进气温度降低而减少,同时由于透平出气温度下降,系统制冷量增加。根据图3,功冷热的效率变化曲线与数值变化曲线一致,能量利用系数单调增加,即从输出能量的总量上考虑,X=1时,功冷热的能量输出之和最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评价能量效率时仅从量的角度去衡量,没有考虑功冷热品位的不等价性,故能量利用系数存在大于1的情况。当从的角度分析时,根据效率的参数表达式,可以得到参数的变化趋势如图4和图5所示。由图7可知,由于功与等价,功对应的值与图2中相同,同理效率变化也相同;随着热用户用热量的增加,系统冷量增加,且X较小时,冷量的增量较小,而当X较大时,冷量的增量较大。根据图5,功冷热的效率趋势与能量效率变化趋势相同,总效率则先降低后增加,最大值为77.7%,出现在X=1时,最小值约为72.2%,出现在X≈0.2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5.5%,这说明在X<0.2时,随着X增加,功效率减小量多于热和冷两者效率增加量之和,而随着X的继续增加,冷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总效率升高。总的来看,当从角度分析系统的能量变化时,系统的功输出为能量输出的主体,热与冷所占比例较小,且比功低一个数量级。对比能量利用系数与总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两者的变化规律存在不同,这也是因为两者对能量分析的角度有差异。能量利用系数随X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故X越大,系统输出的能量总量越多,同时,系统在进行冷热电联供时,应避开总效率最低的状态以减小损失。当X=1时,能量利用系数最大,此时系统的效率也最大。2.2系统能量输出总量如前所述,系统的功输出模型仅从出功最大化的角度评价系统效率,不考虑储热器中热量利用和透平出口气体的状态,故功输出模型对应于X=0的状态点,且系统的功效率与能量利用系数、效率相同。而系统的冷热电联产模型则综合考虑功冷热的输出情况,且随X的变化,系统的输出特性不同。根据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对于系统的功输出模型,由于功与等价,其能量利用系数与效率相等,均为72.4%,而对于冷热电联产模型,当X=0时,由于系统有一定的冷量输出,系统的能量利用系数升高,为80.8%,而由于冷效率较小,仅为0.2%,故系统的总效率为72.6%。当对比效率的最值可以发现,对冷热电联产模型,当不考虑能量品位差异时,能量利用系数由80.8%升至182.3%,能量输出的总量均大于功输出模型,最低为1.1倍,最高为2.5倍;而从效率角度考虑时,功输出模型的效率值比冷热电联产模型的最小效率高0.2%,比最大效率低5.3%,而在X=0时,冷热电联产模型的效率略高于功输出模型。因此,从能量输出总量的角度看,AA-CAES系统冷热电联产模型的能量输出总量始终大于功输出模型;而从角度考虑时,功输出模型的输出略小于同条件下的冷热电联产模型,且其效率处于冷热电联产模型效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2.3其他部件损失系统损失集中在压气机、透平机、储气室、换热器1和换热器2五个部件,根据参数公式可得五部件的损失随X的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除换热器2之外,其余部件的损失都与X的变化无关。换热器2处的损失随着热用户用热量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其余部件的损失为定值。这是因为对于透平机,其损失仅与膨胀比有关,与进口空气的温度无关,故其损失不受X变化的影响;对于换热器1和压气机,参数均与X无关,故损失不变;储气室的损失与储气室进出口气体温度有关,当换热器1能效较高时,温差较小,故损失值较小,且与X无关。换热器2的损失则与输入和输出的变化有关。对照图6,分别取X=0、0.2、0.6和1,得到各部件的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情况,如表3所示。压气机、透平机及换热器1的损失之和约占系统总损失的80%,且透平机的损失最大,最高可达40%;储气室由于进出口温差的原因存在损失,但所占比例较小;换热器2的损失波动性较大。综上所述,从损失的角度考虑系统,当X=1时,五部件的损失之和最小,此时系统的总效率最大;当X≈0.2时,五部分的损失之和最大,此时系统的总效率最小。3系统的能量特性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AA-CAES技术应用于冷热电联产的系统模型,并从热力学角度对该模型的能量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输出冷热电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系统储热器中的热量利用进行控制,得到了冷热电的输出比重与热量利用之间的关联性。2)分析了AA-CAES系统的冷热电联产模型与功输出模型的能量输出特性,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对于本文采用的模型,前者的能量输出总量始终大于后者,最低约为1.1倍,最高约为2.5倍;且前者的输出多于同条件下的后者,其最大效率比后者高5.3%。因此,在能量输入相同的条件下,AA-CAES冷热电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