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重点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娄底市重点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娄底市重点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娄底市重点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娄底市重点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娄底市重点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不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图甲表示在离体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测量突触后膜电位时的电流表放置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突触后膜正常兴奋,电流表按图乙a所示,可测得图甲中曲线ⅡB.曲线I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能被灭活所致C.曲线Ⅲ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刺激所致D.曲线Ⅳ可能是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所致3.下列与免疫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感染HIV后,体内T细胞数量就会立即出现剧烈下降趋势B.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病C.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则其可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D.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造成的4.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6.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7.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产生A同学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土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10分)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某种病原体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⑥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二次免疫时,④只能由②分裂、分化而来C.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抗体,都可以特异性识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均属于特异性免疫二、非选择题9.(10分)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____图,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4)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看不到分裂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A去除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B保留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C保留蒸馏水涂抹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_____(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_____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11.(14分)α疱疹病毒是感染哺乳动物的嗜神经性病原体,病毒一旦进入神经系统就会在神经元间进行跨突触传播,并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或建立终身潜伏感染。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_____两部分组成,中间神经元树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病毒进行跨突触传播时,需要通过的具体结构是__。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受体的细胞膜上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3)α疱疹病毒侵染机体时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该细胞除了可直接吞噬、消化病原体外,还可以__________12.长颈鹿的长颈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作用一样,都是控制颈长度的,每一对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却较小,是微效的,但多个基因加起来,就可形成明显的累加效应,使长颈鹿表现为长颈。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进化之初,其控制颈长度的基因为等多对短效基因,因而长颈鹿的颈较短,与一般动物无异;但现今长颈鹿的颈很长,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短效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长期进化产生了今天的长颈鹿。(2)某历史时期,基因型为的长颈鹿与个体的长颈鹿杂交(R与r为显性,10对基因独立遗传),问后代理论上有_________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其中最易被当时环境选择下来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易被沟汰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3)长颈鹿原产于非洲,现各大洲都已经引入。若澳洲引入长颈鹿后,假设之后上千万年澳洲的草原环境没有变化,也无高大树木,则千万年之后,澳洲长颈鹿的颈将_________________(填“变短”、“更长”或“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2、分析题图:过程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详解】A、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同时存在,A错误;B、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②是翻译,需要tRNA携带氨基酸,B错误;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C错误;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根据题图正确判断图中生理过程及其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甲P点后,Ⅰ曲线和Ⅱ曲线膜电位上升,产生动作电位,则突触后膜接收到了兴奋性的神经递质,曲线Ⅰ表示兴奋后未恢复静息状态,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能被灭活所致;曲线Ⅲ膜电位不变,表示没有神经递质作用,始终是静息状态;曲线Ⅳ膜电位下降,突触后膜加处于静息状态,可能是突触后膜C1-通道开放引起C1-内流所致。【详解】A、将电流表置于突触后膜同一位置内、外两侧,可测得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如图中曲线Ⅱ,A正确;B、曲线Ⅰ表示兴奋后未恢复静息状态,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能被灭活所致,B正确;C、曲线Ⅲ膜电位没有变化,表示没有神经递质作用,始终是静息状态,C错误;D、曲线Ⅳ电位差进一步增大,导致更难发生动作电位,更难以兴奋,因此可能是突触后膜C1-通道开放引起C1-内流所致,D正确。故选C。3、C【解析】1、病原微生物可刺激淋巴细胞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属于免疫缺陷病。【详解】A、人体感染HIV后,体内T细胞数量首先会出现上升的过程,A错误;B、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错误;C、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免疫力,可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C正确;D、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D错误。故选C。4、D【解析】据图可知,有瘦果的草莓可以正常发育成熟,当将瘦果去除后,幼果就不能正常发育,用IAA喷施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时,其又能膨大,说明瘦果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据此分析。【详解】A、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B、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C、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D、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成正相关,D错误。故选D。5、C【解析】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后放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正确操作顺序是:提取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C正确,故选C6、D【解析】考查群落演替,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水分、光照、温度影响演替。【详解】A、群落的自然演替就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B、群落的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B正确;C、群落的初生演替时往往缺少土壤所以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C正确;D、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水分、温度关系密切,D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相关影响因素。7、A【解析】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其所取的土样不同,含有的细菌数较多,①正确;也可能操作过程中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如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被杂菌污染,导致获得的菌落数较多,②③正确;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导致其获得的菌落数明显增加的,④错误。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A。8、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图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图,①表示细胞因子,②表示B细胞,③表示浆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⑤表示抗体,⑥表示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⑦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详解】A、⑥表示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B、二次免疫时,④记忆B细胞除了由②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还可以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错误;C、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抗体,都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C正确;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DNA复制(2).着丝点分裂(3).乙(4).1∶2∶2(5).乙、丙(6).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解析】分析图1:AB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乙图,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3)图1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后单体还没有分离的时期,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图2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丙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因此图2中乙和丙处于BC段。(4)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因此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看不到分裂图像。【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顶端优势(2).低于(3).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4).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5).小于【解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掌握顶端优势的原理及相关应用,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详解】(1)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2)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因此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预测的实验结果是:D

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点睛】关键要会分析表格:A组和B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保留顶芽,B组和C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用激动素处理。11、(1).细胞体和突起(2).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接受兴奋,传导兴奋)(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4).化学信号到电信号(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吞噬细胞(7).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解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轴突、树突组成,轴突和树突都属于突起。神经元可以接受兴奋、传导兴奋,在反射弧中兴奋一般可由树突传至细胞体再传至轴突,或由细胞体传至轴突。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在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3、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主要是吞噬病原体,并处理使抗原暴露,并吞噬和处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详解】(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一般包括轴突和树突;反射弧一般由三类神经元组成,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细胞体(接受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病毒进行跨突触传播时需要经过的具体结构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在突触结构中,存在神经递质受体的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在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