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语文(十一)(《红楼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专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使得文化进入了乡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旅游进入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到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种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视角的新观察)材料二: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男的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耕种活动中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必要了。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我们中国很少有类似的情形。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城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互为影响,后者会随着前者的改变而改变,前者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做出相应改变。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进行观察分析后做出的判断,是对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的形象概括。C.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现象与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根本性的不同。D.乡土性中国体现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的,孤立和隔膜是从社区之间的关系着眼的,这两个特点是相对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过去的工业下乡到现在的文化下乡,农村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质的转变,这也成为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维度。B.材料一认为工业下乡前乡土中国生活方式的模式类似于“牛郎织女”模式,这种模式较少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C.在乡土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但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D.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的乡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动,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住在一处的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是有隔膜的。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B.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发光的小盒子。(《哦,香雪》)C.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保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D.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4.费孝通将乡村发展喻为“三级两跳”,请简要说明“两跳”及其转变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依据材料观点,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一:茶干汪曾祺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拾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一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瓣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闻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有删改)文本二: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照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体现出他作为生意人的精明。B.乡下人进城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旨在说明乡下人的老实。C.圆形的茶干,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说明连老大的傲气。D.连老大的儿子没能继承家业制作茶干,这既从侧面反映出连老大的勤勉与认真,也借此展现了社会变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塑造的连老大是一个乡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这体现了汪曾祺关注小人物的独特审美以及对“微小”事物的趣味。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看似与做茶干无关,但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开酱园的连老板这一人物形象。C.小说中使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塑造连老大的形象,如写他算账、喝酒时,就运用了动作描写。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这样的叙述角度,自由而灵活,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8.研读文本,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文本二中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特点的理解,并谈谈“熟人社会”的优缺点。9.在《汪曾祺小说选》的自序中,汪曾祺说道:“我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线。后来在形式上排除了诗,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显地存在着的。”请简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语言文字运用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本色》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B.乡下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D.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11.臧克家的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此诗句适合用来阐释《乡土中国》中相关理论的篇章是(
)A.《乡土本色》 B.《文字下乡》 C.《差序格局》 D.《再论文字下乡》12.根据《差序格局》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中固定的时间地点个人圈子一定不相同。B.“差序格局”中社会圈子会因个人势力的厚薄而伸缩。C.“差序格局”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没有严格的界限。D.“差序格局”中,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13.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了乡土社会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土气”和“聚居”的章节为(
)A.《文字下乡》 B.《再论文字下乡》C.《乡土本色》 D.《礼治秩序》14.请用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观点,解释以下三个例子。(每个例子不超过15个字)①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②《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吞没整个太阳系,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而不是移居到其他星球。③《白鹿原》中,白嘉轩的父亲亡故后,他继承了族长之位,率领村民修复祠堂,设立乡约碑来管束乡亲,请私塾先生教化村民,处理村里纠纷,维护宗族利益,等等。白嘉轩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1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C.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是不可能的”中的“这”指什么?这句话能删去吗?为什么?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人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提出,文人画太观赏梅的标准是“以曲为美”“以软为美”“以疏为美”,用自己的标准来“绳天下之梅”,腐朽的思想“通其生气”,他借此表明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个性的彰显。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家族》中认为,家族社会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又一重要的社会特征,族人们须遵守族谱家训,以此来规范行为道德。李大钊在《自由与秩序》中写道:“离于个人,无所谓社会;离于社会,亦无所谓个人。故个人与社会并不冲突,而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亦绝非矛盾。”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红楼梦》专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内较早用“错位”理论研究小说的是孙绍振,他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直觉,对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感性体悟和理性升华,提出了不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独创性的“错位”理论。孙绍振认为:“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性格也依赖于人物心理拉开距离的趋势,而环境则是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轨,构成拉开距离的条件。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小说中人物自我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口”错位,人物的相互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心错位”。如果人物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采取行动,而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与环境氛围一致则缺乏自觉意识,又会形成人物与氛围的感知错位。孙绍振对“错位”理论做了一个逻辑性的概括:“小说的情感系统是一个(多方位的)动态系统,一个方位的‘错位’,引起了另一个方位的‘错位’,这个层次的调节又引起了另一个关键的‘错位’。在表层上好容易达到了平衡,在深层结构上又因拉开了距离而失衡,在深度上达到统一了,可在表层又因心口误差(错位),使情感系统远离了平衡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复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情感系统的每一个方位、每一个层次的错位,都要引起全部系统的一切方位的反馈和调节。粗浅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多维情感结构,各种情感在性质和量度分化的程度与小说的审美价值成正比,各种情感错位差距越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情感错位的距离越小,艺术感染力越弱。”(摘编自上官文坤《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材料二: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评价之困难,脂评曾经以一连串的“说不得”来感叹。不过,日前有人发文对作为暖男的贾宝玉大加笔伐,认为贾宝五“对世间女子尽心爱恋呵护,可除了‘有心’之外,他的爱浮于表面,能量极低,甚至反而给女孩子们带来灾难”。类似这样的判断其实是深刻地反映出该论者不理解当时社会语境,也缺乏对曹雪芹独特艺术匠心的体会。《红楼梦》围绕着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展开贾室玉等人的故事,传统社会中无往而不在的礼法制度,那种主奴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秩序,也在贾府众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全面体现。虽然不少学者把(红楼梦》归入才子佳人小说的谱系中,但以贾宝五为中心的恋爱故事与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貌合神离,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突出了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贾母据以反驳的,是她对一个大家族的环境及受环境制约的才子佳人的认识,认为双方既不可能,也没机会相遇,即便相遇,佳人也不可能马上想到终身大事。贾母看到了这种故事的虚假、污秽,以及对礼教规矩的破坏,并严正声明这样的事自己家里不可能有,这样的故事也不会让自家小孩子听,其实正表现出作者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为何有可能相遇,并且发生了那么复杂的情感纠葛?长辈为何就不知道了?难道这是以老祖宗为代表的长辈们的“灯下黑”吗?是老祖宗一时犯糊涂吗?其实不然。因为作者是通过把人物年龄低幼化的艺术设计策略,来为他们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据周绍良先生的实际推算,全书展开的大半部分中,贾宝玉应该是十二三岁的年龄,林黛玉是十一二岁的年龄。也正由于人物年龄小,所以尽管在小说中,已经写到了他们为了真挚的爱而在甜蜜又痛苦中煎熬,但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争吵只是儿戏。就像凤姐说的:“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掉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在这里,凤姐是完全把他们作为孩子来看待的,把他们的行为视为孩子之间的顽皮和喜怒无常,根本没朝恋爱这方面去想,其他家长也没朝这方面去想。也许,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所以,当他还在七八岁时,也就是《红楼梦》的第五回,作者就安排他神游太虚幻境,并在警幻仙子的引领中,与一位鲜艳妩媚如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的兼美结为人生的爱侣,从而在象征的意义上完成了成熟。换言之,在儿童的躯壳内,贾宝玉,还有大观园其他女子的心灵,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在逾越常规地发展,以来现作者对情感的理想性吁求的一面。正是从现实语境与艺术策略的相生相克中,我们才发现了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复杂性和深刻性。而有些读者把一顿无形的板子打在他头上,让自己和贯政一类的家长来对贾宝玉形成两面类攻之态势,由不得要让作者发一声“谁解其中味”的浩叹了。(摘编自詹丹《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因此人物心理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B.孙绍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小说的各种情感错位差距往往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成正比。C.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小说的情感结构是多维的,“情感”错位往往是一种复合式结构。D.《红楼梦》中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一直“心心相印”无矛盾,就无法拉开人物的心理距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错位”,而“错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小说研究的策略。B.读者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语境,领会了作者的艺术策略,就能对人物作出深刻的判断。C.《红楼梦》中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表现出了她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D.凤姐虽然内心怨忿,却以戏谑的口吻含沙射影地指责贾琏,这是表达上的一层错位。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阿Q正传》中,阿Q直到临死前还在遗憾判决书上代表死刑的圆圈画得不够圆。B.李纨的住所——稻香村,“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C.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唐明皇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D.“三打白骨精”能让读者记忆深刻,原因在于拉开了唐僧师徒三人的心理距离。4.“作者有意要在翼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这种笔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孙绍振认为《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互动的错位”。请以“宝黛初会”这一情节中的具体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二、古诗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咏月诗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6、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C.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D.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7、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贾母回忆幼时在史府的“枕霞阁”玩耍,“枕霞”二字印象深刻,有人认为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2)“枉与他人作笑谈”出自的判词。《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是。(3)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懦弱的、精明的、孤僻的,取“”之意。
(4)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三、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小题。挑战式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框架,它使学习者面临一系列个人和团队的挑战,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相关性和趣味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课程设计成了由学生驱动的项目。相对于项目制学习模式,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虽然这两个框架都是通过实践项目使学习更加生动,①。第一个不同是,在项目制学习中,②,而在挑战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们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第二个不同在于使用技术的方式。在项目制学习中,技术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而在挑战式学习中,③。第三个不同在于,项目制学习经常只限于能够在课堂或学校环境中完成的想法和项目,而挑战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更广泛的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方案并实施。(《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9.依据选文内容,下列学习活动不属于“挑战式学习”的一项是A.学习了《乡土中国》,同学们利用微信“问卷星”去街头调查,了解当下中国人对邻里关系的认知,并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调查结果。B.《红楼梦》饮食研究小组的同学梳理书中相关内容,探究饮食文化,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表现形式把学习成果制作成视频,在视频网站上播放。C.学习“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时,同学们确定并完成“家乡公共空间背后的文化生活”调查任务,最后以电子“美篇”的形式呈现调查报告。D.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诵读”板块,理解古诗词的大意,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并相互监督检查,人人完成了背诵、默写的任务。1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牢。“赏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洪水遗风”。骨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固雅迹”。贾政道:“也俗。”黄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賈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洪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11.贾政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如果在此种环境中为你建一间书房,请依照画横线内容,拟写一副应景的楹联。12.文段括号处是宝玉题拟的匾额,你认为“萝汀花溆”“有凤来仪”“梨花春雨”哪个才是宝玉拟定的?请说明理由。匾额: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红楼梦》人物的命名①。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红楼梦》人物命名②,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例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楼中翠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十二首》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喻人物的命运结局。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③,为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13.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B.老李说话这快,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C.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D.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附属品;《西游记》中女子无非是些点缀;而《水浒传》中女人或淫荡如潘金莲,或粗暴如母夜叉孙二娘。唯有《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豪迈如史湘云,(①);稳重如薛宝钗,(②);敏感如林黛玉,(③);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绝对是的。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是要不得的。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B.即使精明强干如王熙凤,她的势利狠毒、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C.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D.王熙凤势利狠毒,即使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B.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C.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D.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出类拔萃呕心沥血囫囵吞枣B.与众不同处心积虑生吞活剥C.鹤立鸡群呕心沥血囫囵吞枣D.卓尔不群处心积虑生吞活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1小题。①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②姐姐来行更好。”众人都知④所行之令必得②提着,故听了这话,都说很是。①便拉了②过来。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回头命小丫头子:“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②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②未开口,③便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众人都笑道:“这却使不得。”②喝令小丫头子们:“拉上席去!小丫头子们也笑着,果然拉入席中。③只叫饶了我罢!②道:“再多言的罚一壶。”③方住了声。②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④起,顺领说下去,至③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或曰押韵)。错了的罚一杯。”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②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④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②道:“当中是个‘五与六’。”④道:“六桥梅花香彻骨。”②道:“剩得一张‘六与幺’。”④道:“一轮红日出云霄。”②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④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④饮了一杯。(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选段标序号的空缺处是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下列最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①凤姐;②鸳鸯;③刘姥姥;④贾母。B.①黛玉;②宝钗;③湘云;④宝玉。C.①晴雯;②袭人;③刘姥姥;④宝玉。D.①黛玉;②宝钗;③湘云;④探春。19.根据原文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走至当地”“果然拉入席中”,“当地”“果然”都属于古今异义词。B.“半推半就”属于成语,一般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此处指②一面推辞,一面就位。C.“我家去了”的“家”字用法与“六王毕,四海一”的“一”字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叶韵”的“叶”字是写了别字而非错字。20.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可以用卡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读书成果。下面是张太萌同学读《红楼梦》时制作的一张卡片。其中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红楼梦》人物:可爱可敬的刘姥姥①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对我印象特别深刻。②虽然刘姥姥是一名村妇,但有一定胆识,能说会道,幽默机智,知恩图报,可爱可敬。③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通过周瑞家的见到王熙风,与贾府建立关系。④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凭着她的眼界、智慧、幽默,恰到好处地配合演出,让贾府欢声笑语。⑤三进荣国府,刘姥姥受王熙风托付,在巧姐为舅兄算计出卖的危急关头,将巧姐救出。⑥《红楼梦》借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的视角,展现出贾府这个豪门大族由盛而衰的过程。⑦可以说,刘姥姥几进贾府在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和小说主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1.从谐音入手理解《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书中众多人、事、物、地等名称常运用谐音,渗透着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其深刻的寓意对把握《红楼梦》的要旨、解读《红楼梦》真味有很大帮助。如第一回中“甄士隐”谐音名称是“真事隐”,寓意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对现实不满的真实情况不能直说,不能不隐晦地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请从《红楼梦》原著中找出三个名称,并分别写出它们的谐音名称和简要的寓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二是需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如此,“方成一幅图样”。《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图样起稿构思“两个阶段”的见解,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语文(十一)答案(《红楼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专题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互为影响”错误,材料一说的是“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而不是说两者互为影响;“前者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做出相应改变”曲解文意,材料一说的是“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而不是说社会结构会基于文化形态而做出改变。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注意关键词“可能”,这表明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存在,而不是“很常见”。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关于“桃花源模式”生活,材料一说的是“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这表明“桃花源模式”生活指的是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强调的是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只有D项所说的农村生活符合这一模式。4.①乡村发展的“第一跳”,指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作为农业辅助的手工劳作被机器大生产代替;“第二跳”指从工业化到信息化。②第一跳属于物质上的转变,是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跳侧重思想观念与精神意识等文化上的转变,更多触及人们对于新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关于“三级两跳”,材料一说的是“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这样可以得出“两跳”的内涵。由材料一“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可得“第一跳”的转变特征;由“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可得“第二跳”的转变特征。5.①新农村建设应以实现信息化为目标,注重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文化意义上的追求。②新农村建设中,留存在村里的人应以精神性意义上的追求为指引,尝试改变生活样式。③要借鉴外来文化观念,积极构造新式乡村发展模式,使乡村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之地。④要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介入农村建设,丰富乡村艺术内容和审美情趣,打造乡村休闲旅游胜地。(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应的是费孝通说的“第二跳”——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也就是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由此可得答案①。由“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理想生活之地”,这里的“外部世界”包括外来文化,由此可得答案②③。再联系现实生活和材料一“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可得答案④。6..D(A.“精明”错,不能说明连老板的精明,而是他待人有礼,诚信为本,受人尊重的体现。B.“老实”错,并非旨在说明乡下人的老实,而是从侧面反映连老板值得信任。C.“傲气”错,不能说明连老板的傲气,这只是一种营销方式。)7.C.“心理描写”错,小说塑造连老大的形象,有动作描写“他算几笔,喝一口”和语言描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8.①符合。连老板做生意的对象多是熟人。他主要做本街和乡下人的生意,大家彼此信任。比如,乡下人上城就直奔连万顺,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等问题,符合费孝通所写乡土社会的特点。②“熟人社会”的优点:大家都是熟人,从熟悉得到信任,非常可靠。人们除了生意上的往来,还带着一份人情味。比如,大家把连老板叫做“连老大”,连老大去世多年,年纪比较大的人都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记得他家茶干的味道。③“熟人社会”的缺点:以人情为规矩,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乡土社会因规矩而维持信任,不再适合现代社会。【解析】本题有两问,一问是“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文本二中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特点的理解”,回答时首先亮明观点:“符合”。结合“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可知,连老板做生意的对象多是熟人,大家彼此信任,符合费孝通所写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问是“谈谈‘熟人社会’的优缺点”。优点:结合“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可知,大家都是熟人,从熟悉得到信任,非常可靠,熟人之间交往还带着一份人情味。缺点:结合“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可知,这种信任是从彼此熟悉得到的,建立在人情和规矩之下,一旦破坏,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与现代法律社会已经不适合。9.①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②虚化人物。作者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③语言散文化。多是简单的生活化语言,质朴而接近口语。④意境散文化。小说写了和气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酱菜、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营造了一个独具民情风俗的艺术境界。【解析】情节上,小说以叙述口吻讲述了开酱园的买卖人连万顺的故事,主要写他的店面的装修、善做生意、制作茶干以及喝酒、口头语等生活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淡化了情节。人物上,小说虽然讲述了开酱园的买卖人连万顺的故事,但是大部分笔墨写农村人卖他的东西以及制作茶干的程序等,只有少量文字写他喝酒、口头语等生活小事,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这是一种虚化人物的写法。语言上,“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豆酱拍得实实的”“煮得了”“什么也不‘就’”“故去多年了”等语言多用生活口语,语言质朴自然,呈散文化特点。意境上,“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小说着意描写和气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酱菜、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小说充盈了一种和谐与美好的氛围,营造了一个独具民情风俗的艺术境界,小说整体意境优美,富于散文化。B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有误,《文字下乡》中认为乡人不识字与教授不能捕虫是一样的,环境不同,文字对于乡人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故选:B。11.A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题干,臧克家的诗强调的是“土”字,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一章中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与诗歌中提到的“土”吻合。故选A。12.A.“一定不相同”错,原文中“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不一定”是可能,不是否定。故选:A。13.CA.《文字下乡》辨析了“愚”的问题;谈论文字传情达意的问题;乡土是“面对面的的社群”。B.《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角度讨论文字的必要性;从乡土社会生活的定型角度谈论文字的不必要性。C.《乡土本色》讲了土地是不流动的,因此,靠土地谋生的人也是沾着在土地上的人,人们聚村而居,“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可知道“土气”的特点。在这里,人口的流动是不频繁的,“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可以得出“聚居”的特点。D.《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故选:C。14.①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强。②人类离不开泥土。③乡土社会依赖长老统治(长老权力建立在教化权力之上)。【解析】①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是“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富于伸缩性,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大或变小,贾家势力大的时候,大观园里“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而“势力一变”,就“缩成一小团”,这正体现了差序格局富于伸缩性的特点。②《乡土中国》里说“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流浪地球》中,人们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而不是移居到其他星球,说明人类离不开地球,离不开泥土,人类“黏着在土地上”,“世代定居是常态”。③《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乡土社会依赖长老统治,原文说,“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承认长老权力……进入长老的地位”“乡土社会环境固定……长老权力是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的”,《白鹿原》中白嘉轩继承了族长之位,他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体现的正是这种长老统治。15.C项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反语。16.采用比喻手法,把离开家乡随处漂泊的农民比作“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其中以“种子”喻农民,突出表现了土地之于离乡农民的重要性。17.“这”指“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句话不能删去,起强调作用,强调随着人口的增加,流动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18.【写作指津】本题属于常见的材料类作文题。首先需要读懂每则材料在给定的语境中的内涵;其次再根据每则材料的内容,去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思辨关系;本题需要理性思辨个人价值与社会规范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一强调用自己的标准“绳天下之梅”,突出个人价值的追求和个性的意显,应敢于破除腐朽思想的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寻找自我价值。材料二说明人须遵守族谱家训,规范行为道德,也就是个人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材料三说明个人与社会不冲突,和谐共生才是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个人与社会互不分离,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个人的自我完善与时代的发展共生共存。个人存于社会,既要发挥个人价值,突显个性,又要遵循社会规范,与社会共同进步,这是对当代人的要求。最后根据选定的作文立意,构思文章的写作结构,思考文章的行文脉络。【参考立意】①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个人的自我完善与时代的发展共生共存;②我们应敢于破除腐朽思想的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寻找自我价值;③个人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红楼梦》专题1.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人物心理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可知是“在一定限度内”,选项缺少限制。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错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小说研究的策略”错误,材料二第4段“也许,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可知“错位”理论不仅仅是用来研究小说的,小说作者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该理论进行创作。B项,“……就能……”错误,材料二第5段“正是从现实语境与艺术策略的相生相克中,我们才发现了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复杂性和深刻性”,可知是必要条件,不是选项的充分条件,选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表现出了她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错误,材料二第2段“其实正表现出作者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选项张冠李戴。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关于小说创作中的“错位”现象的看法。C项,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诗歌不是小说,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4.①该笔法有利于拉开人物心理距离,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②该笔法为贾宝玉等人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让他们的心灵在儿童的躯壳内逾越常规地发展,进而表现作者对情感理想性的吁求。(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有意要在贾室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这种笔法的好处也就是“错位”笔法(理论)的作用。宏观上,针对小说整体文本而言,结合材料一第1段“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可概括出,该笔法有利于拉开人物心理距离,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微观上,针对小说中人物而言,结合材料二“作者是通过把人物年龄低幼化的艺术设计策略,来为他们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在儿童的躯壳内,贾宝玉,还有大观园其他女子的心灵,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在逾越常规的发展,以表现作者对情感的理想性吁求的一面”可知,该笔法为贾宝玉等人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让他们的心灵在儿童的躯壳内逾越常规的发展,进而表现作者对情感理想性的吁求。5.【示例一】众人的评价让宝玉在黛玉的心中留下不良印象,然而两人一见如故,这样的错位让黛玉受到强烈冲击,对宝玉的情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示例二】宝玉摔玉,本是出于对黛玉的高度认可,却让黛玉生发“因我之过”的忧伤,这样的错位拉开二人的心理距离,也让二人的情感之路更加曲折动人。(内容2分,分析2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以“宝黛初会”的情节为依托进行具体的分析。其次,要理解孙绍振认为《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互动的错位”的含义。主要分为“心口”错位、“心心错位”、人物与氛围的感知错位。《红楼梦》原文内容有王夫人的话“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众人的评价让宝玉在黛玉的心中留下不良印象;然而宝黛初会,黛玉眼中的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非蹙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黛玉曾以为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如今一见如故,这样的错位让黛玉受到强烈冲击,对宝玉的情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宝玉摔玉时,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本是出于对黛玉的高度认可,却让黛玉生发“因我之过”的忧伤,这样的错位,既是宝玉的“心口”错位,也是宝黛的“心心错位”,这种错位,拉开二人的心理距离,也让二人的情感之路更加曲折动人。6.A(B.“直到”错误,“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意思是“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阑可残月仍挂天边”,前一句写月夜捣衣,后一句另写早行之人。C.“诗人向嫦娥发问”错误,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自己,因为诗句中说“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应”,意思是“应该”,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自问”,即问自己。选项曲解了诗句的意思。D.“借思妇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错误,本诗写的是行人别情、思妇怀人、江上之人思乡。)7.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8.(1)惟觉时之忱席失向来之烟霞(2)李纨、秦可卿(3)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4)刘姥姥9.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明确“挑战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者要面临一系列个人和团队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要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项目。A、B、C三项都涉及了团队挑战且运用到了互联网,但是D项只涉及合作学习,没有提及技术的使用。10.【示例】①但还是有不同点②教师经常指定学生去完成某项目③技术贯穿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的能力。本题需要结合空缺处句子的语境位置,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①处,根据材料第二自然段项目制学习和挑战式学习的比较内容以及此处使用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有关,故此处可填写“但还是有不同点”等相关内容。②处,根据后文挑战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们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可知此处所填写的内容与项目制学习的特征有关,即教师布置任务有关,故此处可填写“教师经常指定学生去完成某项目”等相关内容。③处,根据前文项目制学习的特点—“技术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挑战式学习的技术使用有关,故可填写“技术贯穿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等相关内容。11.【示例一】花香盈素舍,流泉响书窗。【示例二】蕉带梨香窗前绿,泉和书声竹外流。【示例三】修竹映园,琴音妙:流泉悦耳,翰墨香。【示例四】两三房舍修竹间,何事有味?千百诗文几案上,惟吾德馨。(5分)【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拟写对联时。形式上,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对应、平仄相对:内容上,上下联意思相近或相反,要符合情境。本题要求报写一副应景的楹联,结合画横线句来看,“大株梨花兼营芭蕉”“得泉一派”“盘旋竹下”,这个园子有梨花、芭蕉、泉水、竹子等景物,营造了清幽雅致的环境;“两三间房舍”“床几椅案”是清净又适合读书的环境,符合“建一间书房”的特定环境。拟写对联时要巧妙地把这些景物嵌入,以凸显书房的情境,语言追求文雅有韵味,彰显读书人的高雅情趣。12.有凤来仪“有凤来仪”符合元妃省亲的背景,“风”也符合元妃尊贵的身份,有“颂圣”的意味,潇湘馆周围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用“有凤来仪”,也契合《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典故,突显居者之高雅。【解析】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事汀花溆,意思是指水边生长着墓草和花的景象。“墓”是植物的泛称;“汀”指的是水边平地,水边平滩:“溆”指的是水边的小地方,与本处意境不符。“梨花春雨”虽有“梨花”,但只描写了梨花、春雨的素洁美丽,与本处意境不符,潇湘馆在大观园试才题材额时,被贾宝玉题的匾额是“有凤来仪”,语境有“必须颂圣方可”,本意是歌颂贾元春省亲的意思。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封藻宫尚书,是为一品夫人,称“凤”。《庄子·秋水》中有“南方有鸟,其名为鹅鸰,子知之乎?夫鹏鸽发于南海,而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有凤来仪”也突显居者的高雅。13.D(文中画横线处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主要人物”。A.“这”指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B.“这”,口语,这样,这么。C.“这”,是指示代词,泛指谈话的内容。D.“这种”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长幼分划”。故选D。)14.①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②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③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每处2分)(第①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既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也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故可补写“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之类的语句。第②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特色,根据后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可知,人物命名大多与诗词相关,故可补写“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之类的语句。第③处,本处是在举例说明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喻人物的命运结局,根据第二段和此处前后文列举的人物可知,“为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的是四春姐妹的命名,而四春姐妹之名合起来谐音“原应叹息”,故可补写“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之类的语句。)15.A
【解析】原文所给语句不合逻辑,“值得欣赏”的是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而“势利狠毒”则不值得欣赏,据此排除BD。另外,“值得欣赏”与“令人喜欢”语序不当,应该先是“令人喜欢”,继而“值得欣赏”,两句形成递进关系,据此排除BC。故选A。16.B
【解析】解答时,请注意联系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的性格和故事。“醉卧芍药”体现湘云的“娇憨”,对应前面的“豪迈”;“花间扑蝶”体现宝钗的“稚气”,对应前面的“稳重”;而黛玉葬花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情节,借花喻人,对应“幽情”,据此得出答案,只有B项语序最恰当。故选B。17.A【解析】卓尔不群: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优秀卓绝,超出常人。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语。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可以形容物。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句中指《红楼梦》优秀非凡,不同凡响,故用“出类拔萃”更恰当,故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碳纤维丝束展开性测试方法
- 中考数学专项训练:一次函数与勾股定理(原卷版+解析)
-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重难点突破)(解析版)
- 包头2024年07版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寒假试卷
- 桂林2024年11版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测验卷
- 2023年中考地理模拟卷(一)
- 话题作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 2024年铝电解电容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WPS 办公应用-教学日历
- 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课件)(共19张课件)
- 美术用品供货商合同模板
- 5.2珍惜师生情谊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DB34T 1835-2022 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微笑服务规范
- 甘孜州森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GB/T 7341.3-2024电声学测听设备第3部分:短时程测试信号
- 2024年事业单位体检告知书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新教材)
-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短视频制作赛项)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土木工程施工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