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乳液聚合试验报告_第1页
苯乙烯乳液聚合试验报告_第2页
苯乙烯乳液聚合试验报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苯乙烯乳液聚合试验报告试验名称: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姓名:学号:试验日期:

一、试验目的

1.了解乳液聚合的原理和乳液聚合的方法。2.学习并了解乳液聚合和其他聚合方法的区别。二、试验原理

乳液聚合是以大量水为介质,在此介质中使用能够使单体分散的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并添加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以使油性单体惊行聚合的方法。所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为微细的粒子悬浮在水中的乳液。

单体

能进行乳液聚合的单体数量好多,其中应用比较广范的有:乙烯基单体,例: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共轭二烯单体,例: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例: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等。

引发剂

与悬浮聚合不同,乳液聚合所用的引发剂是水溶性的,而且由于高温不利于乳液的稳定性,引发体系产生的自由基的活化能应当很低,使聚合可以在室温甚至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常用的乳液聚合引发剂有:热分解引发剂,如过硫酸铵[(NH4)2S2O8]、过硫酸钾(K2S2O8);氧化还原引发剂,如过硫酸钾-氯化亚铁体系、过硫酸钾-亚硫酸钠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氯化亚铁体系等。

乳化剂

乳化剂是可以形成胶束的一类物质,在乳液聚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乳液聚合体系的乳化剂为负离子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乳化剂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乳化、分散、增溶作用。三、仪器及药品

三口烧瓶、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固定夹及铁架、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温度计苯乙烯10m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g、过硫酸钾0.3g、硫酸铝钾、水四、试验步骤及现象

1.取0.6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0mlH2O参与三口烧瓶升温至80℃。2.参与10ml苯乙烯。

3.取0.3g过硫酸钾溶于10mlH2O缓缓参与三口烧瓶。4.升温到90℃反应1.5小时。

现象:溶液浑浊并发蓝光,后来蓝色消失变为乳白色。5.参与KAl(SO4)2进行破乳

现象:溶液发生固化得到白色固体。6.转移产物并洗涤仪器。

试验装置图

五、思考题

1.与其他聚合方法相比较,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有何缺点?答:优点:

⑴聚合反应速度快,分子量高;

⑵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

⑶聚合体系即使在反应后期粘度也很低,因而也适于制备高粘性的聚合物;⑷用水作介质,生产安全及减少环境污染;(5)可直接以乳液形式使用。

可同时实现高聚合速率和高分子量。在自由基本体聚合过程中,提高聚合速率的因素往往会导致产物分子量下降。此外,乳液体系的粘度低,易于传热和混合,生产简单控制,所得胶乳可直接使用,剩余单体简单除去。

缺点:

缺点是聚合物含有乳化剂等杂质影响制品性能;为得到固体聚合物,还要经过凝聚、分开、洗涤等工序;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也比本体聚合时低。假使枯燥需破乳,工艺较难控制

2.乳化剂的分类及作用如何?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自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越多,乳胶粒越小,胶粒中的单体越少;引发剂与乳胶粒碰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