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课缺勤探析_第1页
大学生上课缺勤探析_第2页
大学生上课缺勤探析_第3页
大学生上课缺勤探析_第4页
大学生上课缺勤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逃课探析——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大学生上课缺勤现象是现在中国高校很普遍的现象。据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在大学校园里,基础课逃课率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百分之二十,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有百分之五十。据(待完善从学习动机目的入手巧解大学生逃课难题)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逃课问题比较突出,名牌大学和大部分重点大学的逃课情况,尚处于正常状态,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逃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逃课率偏高,而且大都属于消极逃课范围。大学生逃课的比例是按年级,从大一到大四,逐级增加的.。大一阶段逃过课的学生在40%以下,经常逃课的学生在5%以下;大二逃过课的学生为50%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5%;大三,逃过课的学生在60%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为10%左右;大四,逃过课的学生占7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在13%以上。从经常逃课的学生比例看,由大一到大四,从5%升为13%,变化特别明显。值得提出的是认为100%的学生都逃过课的人占到了24.6%。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70.3%的学生认为如是有适当的理由逃课是可以接受的;占18.5%的学生对这一现象持无所谓的态度;持坚决反对意见的人占42.4%;持赞成意见的人占43.3%。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从调查结果来看,有逃课经历的占81.4%,但主要表现在上公共课的情况下。面对愈演愈烈的逃课的逃课现象,各高校及高校教师用于改善缺勤现象的“妙招”也纷纷出台,例如用ipad、蓝牙等赶潮流的技术点名、专门发出了“禁逃令”,教室安装指纹考勤机等等。让人应接不暇、啼笑皆非。然而用这些技术性的方法来防范大学生逃课,毕竟是治标不治本;顶多治的了硬性逃课,却难防大学生的隐形逃课。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不听教师讲课,自学其他科目、睡觉、聊天、玩手机、发呆、想事情等。《大学生隐性逃课与人格特征及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究竟大学生逃课现状如此之猖獗的原因是什么?再者逃课不管有多少“好处”或多少理由,无论如何总不是学习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也肯定不能代表大学校园中的先进文化部分。逃课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表征,但它不是教与学过程中所预期的正向行为,因此,对逃课这种行为理应给予重视和解决。但当讨论逃课的原因时,我们很难仅就某一角度来做绝对性的论断,上述影响教与学的变项皆有可能成为逃课的关键。笔者将就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来对“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逃课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对逃课学生加以辅导以及使教师主动改进其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原因,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改造行为,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心理学》该理论对研究大学生逃课心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其去上课,改造逃课行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制定出管理学生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师组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均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可行性。大学生逃课的缘由分析1.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事实上,教学本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其基本关系即S—R的联结关系。教师全身心投入于教学情境中,学生则据此作出反应,教师以他的外在形象条件和内在特质作为刺激变项(S)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则以此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R),其中包括正向的接纳教师、喜欢教师、愿意上课、参与上课,以及负向的拒绝教师、讨厌师、不喜欢上课与逃课等。与此同时,学生的反应又是教师据以反应的刺激,比如学生上课认真、反应热烈,教师必然会表现出准备充分、教学认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相对的情况:教师提供的刺激如属不当或不理想,固然会引起学生上课没劲,甚至逃课,但学生反应如属不当或不理想,比如心态不积极、学习意愿低落、动机不强、角色知觉错误,也同样会引起教师上课没劲或泄气。因此,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可为正向的良性因果关系,也可为负向的恶性循环关系。凡是正向的良性因果关系者课堂秩序就好,听课率就高;而出现负向的恶性循环关系者,逃课率必然就高。2.师生间的熟悉和沟通教师与学生一起从事教学活动组成的是一个群体,根据群体理论,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动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师生关系不仅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他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因素,对它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的心理需求,不仅有控制的需求,同时还有包容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因此,教师与学生要非常熟悉,要融为一体,两者之间不仅要有信息沟通,还要有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然而,大学实行较为宽松自由的教学制度,师生沟通相对中学时代来说变少了,出现了许多教师只有在上课时方能与学生见面,课后便无影无踪的现象,甚至出现教师上了一学期课,学生还不知道老师的姓名等现象。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使学生不能了解和理解教师,教师以起作用。尤其是很多大学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群体作用进一步弱化,在一个课堂里上课的学生甚至互不认识,根本没有“我们同属于一个群体”的感受,群体内聚力、共同的规范及群体的压力对某个学生个体而言似乎不复存在,上不上课完全靠个人的自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又有其它的因素影响,有较多的学生逃课也就不足为奇。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概括为不同层次的五种需要,其中有一个占优势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且这一优势需要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的内外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应该分析教师、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优势需要,并予以妥善解决,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从工作安排上满足个人的成就感、责任感,为其成长发展提供条件等,以促使其达到自我实现。本文认为,要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问题,不宜笼统地使用“消除”或“克服”之类的概念,要从学习的动机、目的入手,对学生启发引导。“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大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自觉排除内外干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研究证明,动机层次越高,抱负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越持久。因此,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方法是大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有力武器。为了让大学生能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必须教会他们学习、研究、创新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自觉学习、主动研究问题,积极发展自我。这里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学习策略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它们的成效高低主要取决于学习者使用是否得当。从调查来看,由于学习策略运用不当,65.6%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自己的学习需要,他们选择自学来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当然这种自学也包括逃课时间内的自学。即使在按时到课的学生之中,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老师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方式对待老师讲课。正如前文所述,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是大学生逃课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的教学与中小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以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差,不能满足大学生求知的愿望为由片面认为减少大学生逃课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也是不对的。由于大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学习是在教师安排下进行的,往往具有被动性。本人认为如果把中学的教学比做是圈地牧羊的话,羊在牧羊人的指挥下知道往那里吃草;那么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教学可以比做为漫山牧羊,羊在牧羊人的无形指挥鞭下自主吃草。大学的教学在于让学生通过这种开放的体系,学会学习的策略,而这种策略是因人而异的,大学与中学的学习不同就在于让学生自主找到“渔鱼”的策略。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将来的生存出路而努力学习。《从学习动机目的入手巧解大学生逃课难题》(四)掌握群体心理规律,创造良好群体心理气氛在团结互助群体心理气氛中,个体会增强自信心,有利于任务完成;在嫉妒、猜疑、钩心斗角、互相拆台的环境中容易降低士气、减弱信心,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必须注意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士气,保持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如把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二级院系、教研室、教师与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内容,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师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大力宣传报道在教师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上的先进个人和部门,介绍他们经验,营造人人重视教师业务档案建设氛围。(二)运用激励行为,调动教师、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哈弗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一书中阐述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