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总复习_第1页
声现象总复习_第2页
声现象总复习_第3页
声现象总复习_第4页
声现象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PAGE2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400-661-6666声现象总复习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目标:知道声音的产生、传播、回声;会分析、判断、解释简单的声现象;掌握声音的特性。重点难点:声音的特性;对声现象的解释。复习策略:声音的特征是大部分考区的必考内容,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所以要多注意有关噪声的知识。二、学习与应用知识网络(请参看网校资源:ID:#tbjx1#205963)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它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在和中传播。声波:声是一种波,叫。 声音的传播 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 介质的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定义:把声音的称为音调。音调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物体振动越,频率越,音调就越高。 定义:声音的叫做响度。声音的特征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是音色(音品):音色是由决定的。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止噪声噪声的控制阻断噪声的防止噪声传递能量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知识要点梳理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若有其它补充可填在右栏空白处。知识要点梳理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若有其它补充可填在右栏空白处。详细内容请参看网校资源ID:#tbjx3#205963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考点二:声音的特征(一)声音的三要素:、和称为声音的三要素。(二)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有关;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有关,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声音特色,由所决定。考点三:噪音的危害及控制(一)噪音的产生:噪音是振动时产生的。(二)噪音的控制:防止噪音的;阻断噪音的;防止噪音。考点四: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超声波:把频率高于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二)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探测、“B”超、超声清洗。(三)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考点五: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二)骨传导:声音通过骨、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并总结解决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以做到融会贯通。更多精彩请参看网校资源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并总结解决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以做到融会贯通。更多精彩请参看网校资源ID:#tbjx10#205963类型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解析:答案:举一反三: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例2.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音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并通过这种介质传到人耳。解析:答案:举一反三: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小军认为不对,那是什么把鱼吓跑了呢?答案:例3.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速变为0.1m/s,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合理的场景。解析:答案:类型二:乐音的特征例4.声音的高低叫,它跟声源振动的有关。解析:答案:例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解析:答案:例6.(2010南昌)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解析:答案:类型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例7.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解析:答案:例8.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解析:答案:例9.《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解析:答案:类型四:声音的利用与计算例10.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4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析:答案:例1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传播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v2>v1):()A.钢轨的长为v1v2t/(v2-v1)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v1t/(v2-v1)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t解析:答案:探究园地(请参看网校资源:ID:#tjyd0#205963)例1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手机(可调音量)、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音量调至适当)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距离长最长短响度响最响弱解析:答案:总结升华:例13.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解析:答案:三、总结与测评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总结规律和方法——强化所学总结规律和方法——强化所学规律方法本章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转换法的定义是: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例如:我们用眼睛很难观察到微小的振动,在振动的鼓面上撒上碎纸屑,通过纸屑的跳动反应鼓面的振动。例:小明在学习了“声现象”之后,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他发现用手敲桌子时,听到了桌子发出的声音,但是却看不到桌子振动。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证明桌子也在振动。答案:在桌子上放一瓶水,敲桌子时会看到水面在晃动,说明桌子在振动。本章的主要题型有填空、选择和简答题。成果测评现在来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吧!请到网校测评系统和模拟考试系统成果测评现在来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吧!请到网校测评系统和模拟考试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测试。知识点:声现象测评系统分数:模拟考试系统分数:如果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下,请进入网校资源ID:#cgcp0#205963做基础达标部分的练习,如果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上,你可以进行能力提升题目的测试。自我反馈自我反馈学完本节知识,你有哪些新收获?总结本节的有关习题,将其中的好题及错题分类整理。如有问题,请到北京四中网校的“名师答疑”或“互帮互学”交流。我的收获习题整理题目或题目出处所属类型或知识点分析及注意问题好题错题注:本表格为建议样式,请同学们单独建立错题本,或者使用四中网校错题本进行记录。eq\o\ac(○,网)eq\o\ac(○,校)eq\o\ac(○,重)eq\o\ac(○,要)eq\o\ac(○,资)eq\o\ac(○,源)知识导学:中考总复习--声现象(ID:#205963)更多资源,请使用网校的学习引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