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_第1页
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_第2页
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_第3页
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地区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农业化肥不足、农业土壤污染、固体残留物污染等。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生态农业是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因此,笔者以天津八门镇为例,研究探讨了小城镇生态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旨在探索符合本地区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1创造了规范生长、产量及人口密度八门城镇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南部,镇区距离宝坻城区30km,距天津市区70km,总面积为111.1km2。其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降水量为614.3mm,年际平均日照时数2620h,历年平均无霜期190d。全镇地处低洼地带,地表为河流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8m,土壤以粘质土为主。此外,八门城镇2008年有自然村54个,户籍总人口2.7万人,总户数8341户,人口密度为244人/km2。全镇生产总值实现5.05亿元,同比增长21.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9∶30.8∶46.3。2天津8个城市的基本条件分析2.1水生动物生态农业试点八门城镇地处海河冲击平原北部,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耕地面积约6700hm2,其中4700hm2为水田。全镇依托水田面积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开展了生态农业的尝试。探索出了稻鱼间作、稻鳅间作、稻蟹间作的“一水两用”立体种养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农业示范点,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带动了当地农民摸索出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双赢、多赢的致富路。2.2化肥、农药和污水污染全镇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经济总体发展仍处于粗放型状态。农业生产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92kg/hm2(折纯),超出了国家规定280kg/hm2的施用限值。化肥施用方法粗放,利用率普遍偏低,流失掉的化肥对区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水域面源污染。农药施用量较大,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未能达到国家要求,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所占比重较低。秸秆产业化水平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夏季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污染周边环境空气。全镇畜禽养殖场数量较多,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污水排放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此外,农用塑料薄膜以及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土地资源及农产品安全也构成了威胁。3强化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以优质、高效和保障农产品安全为核心,全面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力推进具有浓郁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渔业、林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互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和产业链接,实现农业载体园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安全化、产业特色化、农产品品牌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4天津八城市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4.1化肥、农药和生物农药协同提效技术全面实施农业的安全生产,实现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全面推行测土施肥措施,调整施用肥料结构。推行节水农业,减少水肥流失。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止农膜污染,提高农用薄膜的回收率。推广秸秆制气、沼液、沼渣还田的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化肥无序使用与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发配方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大力推进生态肥的生产、施用,并逐步实现土肥一体化。开发引进生态工程技术,有效遏制局部土壤板结。推广应用生物治虫,抗病、抗虫作物,开展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用量,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止土壤污染,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按照规划目标,2012年农用化肥施用强度降到280kg/hm2(折纯)。另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实施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提高绿色农产品比重,创建绿色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基地认证、产品认证、质量检测等手段,实施从环境—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高产、优质、低耗和防污、治污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有机农业。4.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资源共享进行科学发展4.2.1新兴产业、新型设施农业、蔬菜和蔬菜的发展提高水稻种植的专业化、集约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推进种植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水稻种植区的机械化。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玉米种植、传统谷物种植、“三辣”、姬菇、茄子等蔬菜种植。2012年将完成4700hm2基本农田的改造工程,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业新格局。同时积极发展以日光节能温室和钢骨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按照规划目标,2012年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33.3hm2,2015年达到333.3hm2。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六五七支渠以东和宝芦公路东西向一段以北区域,重点建设东于酄、张五店、双庄蔬菜,东走线窝姬菇和食用菌,南燕窝、张头窝食用菌6个设施农业园区。4.2.2养殖基地建设依托湿地资源发展渔业。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养殖,扩大发展欢喜庄、菱角沽、东走线窝、刘张庄现有的立体种养示范区;发展陈塘庄特色养殖,发展小甸、双庄、回家庄、欢喜庄的水产养殖基地;开发休闲渔业,以小甸和西走线窝村鱼池为基础,打造66.7hm2垂钓区和野生鱼观赏区。按照规划目标,2012年发展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区达9个,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80%,无公害水产养殖比例达到90%,形成集发达的养殖业、新兴的休闲渔业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产业体系。4.2.3鸭、肉鸭养殖充分利用八门城镇秸秆、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奶牛、肉牛养殖,发展生猪、肉鹅的养殖,稳定发展肉鸡、肉鸭的养殖。强化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改造原有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杨庄子的生猪、肉鸭养殖小区,依托宝鹅园鹅业、澳牛乳业为龙头的肉鹅、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张头窝、南燕窝的蛋鸡、蛋鸭养殖基地,使养殖场区达到市级养殖小区标准。4.2.4营造防护林网、农田防护林网推进植树造林主战场的转移,拓展新的林业发展空间。以蓟运河、箭杆河、战备渠为主的河流沟渠、高速公路、各级公路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以片状林地、村屯绿化为补充,营造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网。4.3稻鱼间作在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中的应用,“一水双依托八门城镇丰富的土地资源、水稻种植优势,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推广生物物种共生、用养结合的集约化经营。积极发展“稻鳅种养”、“稻蟹种养”、“稻甲鱼种养”、“稻龙虾种养”的生产模式,发展以“一水两用”为特色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水稻种植与泥鳅、螃蟹、甲鱼、小龙虾养殖的间作,不施化肥、禁用农药,促进了生物施肥、生物除草、微生物防病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的科学转化,以及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生、综合利用。稻鱼间作既节约了资源,鱼的活动起到疏松土壤和肥水作用,提高了稻米的品质,提高了产出率,又增加了种养户的收益,保护了环境,实现一举多得。按照规划目标,2012年可发展欢喜庄、菱角沽、东走线窝、刘张庄4个稻鱼种养示范区,占地面积达400hm2。4.4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推进“三位一体”农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有品牌、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本土化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认证名牌产品;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认证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扶持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贮藏、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力争到2015年特色品牌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全部通过“三品”认证。同时发挥地方特色种植优势,采取示范、引导措施,发展“一村一品”的种植模式,做大做强“八门城富硒水稻”种植、“博士米”种植、“月光米”种植、“宝坻三辣(五叶齐大葱、红皮大蒜、天鹰椒)”种植,“津妙奶牛”养殖,“欢喜庄康思源泥鳅”养殖,使其成为八门城镇特色农业的亮点。4.5发系列旅游产品实施城乡统筹,推进休闲农业态旅游的发展,以满足都市和周边百姓的旅游需求。发挥八门城镇农业发达、交通便捷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依托4700hm2的天然湿地,建设具有稻田风光的休闲观光路和水乡特色的农业旅游区,合理设计旅游景点,结合农业观光休闲游,调动农民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开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渔业,形成水边垂钓、田园采摘、特色品尝、林地纳凉等系列旅游产品,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艺表演、民间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