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季期段考八年级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积累(18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归省(xǐng)撺掇(cuān)海枯石烂(kū)B.羁绊(jī)磅礴(páng)楔形(xiē)风雪载途(zǎi)C.宝藏(cáng)农谚(yàn)弥漫(mí)诸如此类(zhū)D.迁徒(xǐ)缄默(jiān)幽悄(qiǎo)黄发垂髻(tiáo)【答案】A【解析】【详解】B.风雪载途(zǎi)——zài;C.宝藏(cáng)——zàng;D.迁徒——迁徙,黄发垂髻——黄发垂髫;故选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最终获得了本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B.据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几条主干道扩建完成后,我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就戛然而止了。C.他得意洋洋,自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依旧露出了破绽。D.这次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褒贬误用,不合语境;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句中形容“交通拥堵的现象”,用错对象;C.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使用正确;D.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形容“知识竞赛题量多、难度大”,不合语境;故选C。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A.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出爆发增长、海量集聚。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C.我们不能把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D.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特点”;B.搭配不当,去掉“的能力”;C.一面对两面,去掉“坏”;故选D。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社戏》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B.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两行一节,诗行错落有致。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按内容分为赋、比、兴三大类。D.说明文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属于事理说明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有误,《诗经》按内容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故选C。5.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古诗文感情真挚。有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①___________,在河之洲。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诗经·周南》);有流露出对恋人未赴约会的失落惆怅:“④___________,悠悠我心。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有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安适愉快:“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桃花源记》);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而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答案】①.关关雎鸠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青青子衿⑤.纵我不往⑥.子宁不嗣音⑦.黄发垂髫⑧.并怡然自乐⑨.海内存知己⑩.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雎、鸠、窈、窕、淑、逑、衿、纵、嗣、髫、怡、涯、邻”等字容易写错。二、阅读(4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在古代,人们除了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以外,研究最多的星体应该就是火星。②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在我国文昌发射基地发射,这次的运载火箭上面搭乘的正是肩负着我国第一次自主探测火星任务的天问一号。在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旅行后,天问一号在2021年2月来到火星大气层附近。又进行了3个月的环绕后,终于在5月15日正式登陆。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最远4亿公里的距离,而且火星环境与月球环境也有较大差异。【材料二】①美国的火星计划在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火星时达到了顶峰。探测器的机械手臂抓取了一些土壤样本,经研究其中没有任何生命痕迹和有机物存在。恰恰相反,火星土壤含铁量却极高。氧化铁及铁锈,作为微尘的组成部分覆盖了火星上的广大区域,赋予这颗星球独特的棕红色。【材料三】①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形成了。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地球一样,火星的转轴也是倾斜的,因此火星上也有季节之分。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②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的河床宽达几十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③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④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⑤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当火山爆发时,这些矿物便分离出水,随着熔岩释放出来。其中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飘散在空中,一部分随后变成雨水落下来,形成了湖泊和海洋。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A.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来到火星大气层附近。B.火星拥有独特的棕红色,是因为氧化铁及铁锈,作为微尘的组成部分覆盖了火星上的广大区域。C.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的河床宽达几十千米,和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一样。D.在古代,人们研究最多的星体就是火星。7.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下列对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40多亿年前逐渐形成。B.有南北极,有高山峡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C.转轴都是倾斜的,所以都有季节之分。D.和地球一样,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8.写出【材料一】第②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任选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答案】6B7.D8.列数字,作比较。示例:“在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旅行后”“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最远4亿公里的送远距离”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火星探测的距离遥远。【解析】【6题详解】A.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天问一号在2021年2月来到火星大气层附近”可知,天问一号不是在2020年7月23日来到火星大气层附近,选项错误;C.根据材料三第②段“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的河床宽达几十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可知,选项“和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一样”表述不严密;D.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在古代,人们除了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以外,研究最多的星体应该就是火星”可知,在古代,人们研究最多的星体并非就是火星,选项错误;故选B。【7题详解】D.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可知,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是人们推测的,选项错误。故选D。【8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内容(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材料一第②段中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和作比较。示例:“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最远4亿公里的送远距离,而且火星环境与月球环境也有较大差异”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火星探测距离远,任务艰巨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花美,黄花香①永华村的夜静极了,静得让清晨的鸟鸣显得尤为响亮。被鸟鸣声唤醒的我穿衣下床,去找李喜圆。她是湖南省邵东市税务局驻永华村第一书记,也是我这次的采访对象。②李喜圆没有等我。她匆匆忙忙洗把脸,梳理了下头发,就火急火燎地出了门,身后传来门板与门框撞击的脆响。我赶紧跟了上去。③走在乡间蜿蜒的山路上,我感受到山村早晨特有的清凉。来永华村这几年,李喜圆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各家各户的人丁、收入、耕地、住房,甚至每家养了多少牛羊鸡鸭,谁家的西瓜成熟开卖了,在她心里早就有了一本账。④永华村位于衡邵干旱走廊,石漠化严重。在石头缝里零碎分散的土地上,村里人种上了黄花菜。村里的老人告诉李喜圆,永华村从祖辈就开始种植黄花菜,黄花菜曾卖到东南亚和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渔民们出海时随身带干黄花菜,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非常方便。如今黄花菜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可这几年好好的黄花菜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愁坏了村里人。⑤村民愁,李喜圆也愁。她急急忙忙出门,就是想找人商量商量怎么办。她知道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山上摘黄花,干脆直接往山上走。⑥走进黄花地,李喜圆的手就停不下来,一双灵巧的手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左一右,时上时下,很快就摘了一大把黄花,放到申大爷的筐里。她的手不停,嘴巴也不停,向申大爷()黄花菜卖个好价钱的法子。她已经在山上的黄花地里走了十天半个月,问了好几十个人,大家的意见(),她都一一记在心里。听的意见和建议多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谱了。她想,永华村的黄花菜想要卖个好价钱,关键在两点:第一,产品必须要过硬,最好用传统方法加工;第二,要抱团发展,最好组建一个合作社,打造品牌。在村里的党员会上,她()地对大家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好运,都希望自己的黄花菜能有一个好销路。大家想过没有,走运走运,只有走出去才能有好运;销路销路,只有把黄花菜推销出去才会有出路。”一番话说得村里老少都连连()。⑦日上三竿,天空瓦蓝瓦蓝的,涂抹着一丝一丝的白云,色彩鲜明,像一幅清清爽爽的画。李喜圆没学过美术,也不会作画,但她说自己有一个藏在心底的想法: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永华村变成画一样美的地方。⑧“喜宝,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你一个坐办公室的,怕是没吃过这样的苦吧?”申大爷招呼着李喜圆,递给她一袋干粮。新鲜的黄花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摘下来,否则就会开花,影响黄花菜的品质。村里人常常夜里两三点钟就打着手电筒来摘黄花,因为没时间回家吃早饭,出来时都带干粮充饥。李喜圆也不客气,说声谢谢就接过干粮,是几块红薯干。⑨“申大爷,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插秧、打禾都做过呢。”李喜圆吃了红薯干,似乎恢复了活力,一双手动得更快了:“申大爷,别的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的。您看,我们村成立黄花菜合作社好不好?”⑩“你说好,肯定好。”申大爷笑呵呵地说:“你见的世面多,看事看得准。”⑪就在这时,李喜圆的手机响了“喜姐,你好!”电话里传来村民志双的声音。志双快三十岁了,因为手脚协调能力不太好,摘黄花、蒸黄花、晒黄花这些事都做不好。李喜圆给他介绍过几份企业里的工作,他不是觉得做不来,就是嫌太辛苦。年后,李喜圆给他在一家企业找了个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他干了大半年,总算是合了心意。他在电话里告诉李喜圆,公司给他涨工资了,现在每个月能存两千多元钱,算下来一年能存三万元。⑫晚上,月朗星稀。李喜圆终于忙完手头的活儿,被女儿拉着来到村部前面的空坪。⑬她坐在小板凳上,女儿偎依在她的身上,埋怨着她:“妈,你总说永华村这好那好,我都来了这么多天了,只觉得蚊子多,都送了我好多‘红包’了。这穷山村有啥好?”⑭“傻丫头,这里可不穷。”李喜圆轻声说:“这里的黄花菜可是个宝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等村里的合作社建成了,我带你去推销永华的黄花菜,让你看看黄花菜怎么变成致富的金条。”⑮女儿望着她:“妈,你想得可够远的,还想把我给拉上。咱们在这无亲无故,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啊?”⑯李喜圆说:“丫头,你可别说在这里无亲无故,村里的一千多号人都是我们的亲人呢。老人都叫我‘喜宝’,年轻人叫我‘喜姐’,小朋友都叫我‘喜阿姨’,多亲切呀。妈妈在这里虽然累点,可这心里啊,甜着呢。”⑰月色如华,月光无声。静谧的小山村如诗如画,渐渐进入梦乡。9.在文章第⑥段括号里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讨教五花八门自信叹气B.讨教五花八门诚恳点头C.指教七嘴八舌诚恳点头D.指教七嘴八舌自信点头10.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情节情感一大早,李喜圆出门找人商量黄花菜的销路。愁苦,着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信,乐观晚上,李喜圆与女儿对话,道出愿带领村民致富的心声。②____________11.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她匆匆忙忙洗把脸,梳理了下头发,就火急火燎地出了门,身后传来门板与门框撞击的脆响。(请从词语或短语运用的角度)(2)月色如华,月光无声。静谧的小山村如诗如画,渐渐进入梦乡。(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12.有人认为文章的第⑪段应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说出你的理由。13.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9.B10.①.白天,李喜圆与村民交流,有了销售黄花菜的计划与安排。②.自信,甜蜜11.(1)运用“匆匆忙忙洗”、“梳理了下”、“火急火燎地出了”等动词短语,描写人物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喜圆行动匆忙、内心焦急的状态,表现了她热心工作、急人民所急、雷厉风行的好干部形象。(2)月色、月光、静谧的小山村,是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村静谧安详的夜景,烘托了李喜圆为山村建设奉献自己一切的喜悦之情和满足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2.示例一:不可以删去。该段写村民志双在李喜圆的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突出了基层干部关心人民、为人民办实事的美德,也表现了李喜圆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丰富了李喜圆的形象。(或答“不可以删去。该段交代了志双年龄、工作情况,志双作为次要人物,更好地表现了主要人物李喜圆尽责尽职、热心的品质,丰富了李喜圆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主旨。”也可)示例二:可以删去。本文题目是“黄花美,黄花香”,选文围绕李喜圆解决黄花菜的销路展开情节,该段写村民志双在李喜圆帮助下找到其他工作,与黄花菜故事关联不大。删去,情节更紧凑。13.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黄花菜的销路展开情节;②黄花菜的美与香象征着基层干部关心人民、为人民办实事的美德;③题目简洁凝练,富有美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第一空:“指教”是指点、教导,用于请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提出批评或意见的意思。“讨教”是请求人指教的意思。结合“黄花菜卖个好价钱的法子”分析,这里指李喜圆请求申大爷指导自己。“讨教”合适;第二空:“五花八门”的意思是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七嘴八舌”是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的意思。结合“她已经在山上的黄花地里走了十天半个月,问了好几十个人,大家的意见”可知,指意见较多,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合适;第三空:“诚恳”指真诚而恳切;“自信”指自己相信自己。结合“要抱团发展,最好组建一个合作社,打造品牌。在村里的党员会上”分析,在会上,需要的是一个态度。“诚恳”合适;第四空:“叹气”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点头”头微微向下一动,表示允许、赞成、领会或打招呼。这里指李喜圆一番话说得村里老少都赞成、支持。“点头”合适。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第⑥段“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好运,都希望自己的黄花菜能有一个好销路。大家想过没有,走运走运,只有走出去才能有好运;销路销路,只有把黄花菜推销出去才会有出路”第⑦段“日上三竿,天空瓦蓝瓦蓝的,涂抹着一丝一丝的白云,色彩鲜明,像一幅清清爽爽的画。李喜圆没学过美术,也不会作画,但她说自己有一个藏在心底的想法: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永华村变成画一样美的地方”可概括第一空为:白天,李喜圆与村民交流,有了销售黄花菜的计划与安排;结合第⑯段“丫头,你可别说在这里无亲无故,村里的一千多号人都是我们的亲人呢。老人都叫我‘喜宝’,年轻人叫我‘喜姐’,小朋友都叫我‘喜阿姨’,多亲切呀。妈妈在这里虽然累点,可这心里啊,甜着呢”概括第二空为:自信,甜蜜等。【11题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应先找出关键词语,可以找动词、形容词,以及他们前面的修饰语。要抓住“匆匆忙忙”“火急火燎”“梳理了”来分析。“匆匆忙忙”意思是指做事匆促忙碌。“火急火燎”形容非常焦急。结合第④段“如今黄花菜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可这几年好好的黄花菜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愁坏了村里人”黄花作为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没有卖得好价钱,“匆匆忙忙”“火急火燎”形象地写出李喜圆焦急万分,表现了她做事雷厉风行。因此,可总结为:运用“匆匆忙忙洗”、“梳理了下”、“火急火燎地出了”等动词短语,描写人物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喜圆行动匆忙、内心焦急的状态,表现了她热心工作、急人民所急、雷厉风行的好干部形象。(2)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天空瓦蓝瓦蓝的,涂抹着一丝一丝的白云,色彩鲜明”是景物描写。结合第⑥段“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好运,都希望自己的黄花菜能有一个好销路。大家想过没有,走运走运,只有走出去才能有好运;销路销路,只有把黄花菜推销出去才会有出路”可知,这些环境渲染了明丽氛围,烘托了人物愉快、自信的心理。结合“别的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的。您看,我们村成立黄花菜合作社好不好?”可知,这段话为下文李喜圆带领村民成立黄花菜合作社,发展支柱产业作铺垫,深化了文章主题。因此,可总结为:月色、月光、静谧的小山村,是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村静谧安详的夜景,烘托了李喜圆为山村建设奉献自己一切的喜悦之情和满足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答案并不唯一,两种观点皆可。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写出理由即可。示例:不赞同,志双是个残疾人,手脚协调能力不太好,摘黄花、蒸黄花、晒黄花这些事都做不好。李喜圆终于给他介绍了他满意的工作,志双作为次要人物,更能表现了主要人物李喜圆不仅帮助乡亲们卖黄花菜,还把所有的乡亲们的事都放在心上,作为驻村书记尽责尽职、热心的品质,丰富了李喜圆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主旨。所以不赞同。【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结合第④段“永华村从祖辈就开始种植黄花菜,黄花菜曾卖到东南亚和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渔民们出海时随身带干黄花菜,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非常方便。如今黄花菜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可这几年好好的黄花菜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愁坏了村里人”第⑧段“新鲜的黄花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摘下来,否则就会开花,影响黄花菜的品质”第⑭段“这里的黄花菜可是个宝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等村里的合作社建成了,我带你去推销永华的黄花菜,让你看看黄花菜怎么变成致富的金条”分析,可知文章围绕李喜圆为“黄花菜”的销路做出的种种努力展开的,故“黄花美,黄花香”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本文写李喜圆作为驻村书记,心系村民,将村民的事放在心中首位,去帮村民摘黄花菜、带领村民推销黄花菜,黄花菜的美和香又象征了李喜圆做事雷厉风行、为人民办实事、无私奉献的精神。据此可知。题目的作用: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黄花菜的销路展开情节;②黄花菜的美与香象征着基层干部关心人民、为人民办实事的美德;③题目简洁凝练,富有美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转换。C.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深化意境的作用。D.这首诗朦胧、含蓄,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15.每章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答案】14.B15.“宛”是仿佛的意思,写出了“伊人”的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在诗中反复使用,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的感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B.有误,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意思是仿佛在那水中央,仿佛就在水中高地,仿佛就在水中陆地上。三个“宛”都是仿佛的意思。三次使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伊人好像一会在水中央,一会在水中的高地,一会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飘忽不定,来去渺茫,总是无法靠近。“伊人”虽隐约可见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了主人公追求“伊人”不得的惆怅失望心情。(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注]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核舟记》)B.不可知其源以钱覆其口(《卖油翁》)C.忽卷掣折而后注潭西南而望D.山行之极观也不闻天子之诏(《周亚夫军细柳》)17.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描摹的写景方法,景物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C.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描写,“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则呈现出动态之美。D.《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19.《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0.两篇选文均是山水游记,分别描写了小石潭和第五泄,请比较这两篇选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16.C17.A18.①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②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19.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等特点。20.《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叹之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大约”的意思;B.都是“代词,它”;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不译;D.都是助词,的;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有误,没有景随情迁,景物并没有随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是作者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①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②数:几。闻:听到。疾雷:指很响的雷声。悸:害怕。【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第一问:本篇作者是按照游览先后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第二问:根据“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石奇、水清;根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鱼活;根据“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写出了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根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环境凄美。【20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想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观第五泄记》“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描绘了瀑布雄伟气势,展现的是自然景致的美好,“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直抒胸臆,不忍离开,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点睛】参考译文:(甲)我沿着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三、综合(10分)21.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滋养精神。阅读《经典常谈》,完成下面的问题。(1)填写下面的空白。文学大家_____________(作者名)为我们中学生撰写了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2)请你说说《经典常谈》作者写这一部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①.朱自清②.《说文解字》《周易》《史记》《尚书》《诗经》(任选其一即可)③.《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汉书》(任选其一即可)④.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2)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结合识记内容可知,《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朱自清写《经典常谈》的目的是为了给想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朱自清先生认为,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了解经典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了解自己的文化是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重要途径。于是他写这部书,让大众了解经典,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化交流。22.请仿照下面波浪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示例:给我以崎岖②.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③.给我以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