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瓦当概述_第1页
秦汉瓦当概述_第2页
秦汉瓦当概述_第3页
秦汉瓦当概述_第4页
秦汉瓦当概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瓦当概述

考古挖掘表明,实用的砖瓦残渣在中国西周时期用于建筑材料。战国至秦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筑物的增加,瓦当的数量和种类激增,这是使用瓦当的鼎盛时期。秦汉瓦当实用美观,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而引起中外学者对它的重视和兴趣。尽管瓦当在我国秦汉建筑物上普遍使用,但它作为金石学的内容和历史文物,是从北宋中期开始的。从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尤其到了清代,不少金石学者立有专著。这些秦汉瓦当的著作者,对秦汉瓦当进行了搜录、拓印和研究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资料。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着眼于文字瓦当,或者确切地说,都着眼于瓦当文字。陈直先生(已故)1940年负笈来陕西,治力于秦汉史迹之研究,在艰苦的条件下,亲自搜集被当时人们所忽视的古代陶器实物和拓片,著有《关中秦汉陶录》一书,并写就《秦汉瓦当概述》一文。前者收录精品颇多,后者对秦汉瓦当文字、板瓦文字、画瓦与云纹瓦、瓦当释义、造瓦手法、秦汉瓦当断代、汉瓦分期、书体及规格,以及瓦价、藏家等各种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陈直先生不仅注意到图象、图案、素面瓦当,而且在文字瓦当方面的研究,也高出乾嘉学派一筹。他的《关中秦汉陶录》和《秦汉瓦当概述》,至今是秦汉瓦当研究者重要的参考资料。建国三十年来,由于科学的田野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建,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秦汉瓦当相当丰富,而咸阳秦宫建筑遗址及西汉陵园建筑遗址发现的秦汉瓦当为最多。这就为秦与汉初瓦当的区分及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笔者根据汉长陵附近出土的一百五十余种秦汉瓦当的整理,就秦汉瓦当的释义、制造手法、云纹的由来和演变,及其学术价值,试发表一点小议论,以就教于诸位学者。“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物上的附属用材,是构成我国古代建筑物独特风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瓦当用材,就不能称其为中国的古代建筑物。使用瓦当,保护屋顶檐部椽头,避风雨浸蚀,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金碧辉煌的建筑上,装饰着制作精良、图案优美的图象、图案和文字瓦当,有的瓦面上还涂以朱红或白垩,更显得绚丽灿烂,琳琅满目,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带“瓦当”的筒瓦与一般筒瓦相同,其筒瓦的唇端向里收敛成瓦榫部,是另一筒瓦尾部相叠之处。板瓦与筒瓦复与屋顶,内、外瓦面使用方向相反。带瓦当的筒瓦复于两板瓦之间屋檐椽端之上。咸阳原今传汉戚夫人冢封土内出土一瓦当,其瓦当距筒瓦下部21厘米处有一小圆洞,即为下钉之处,以使带瓦当的筒瓦被固定于屋檐椽头部分。陈直先生曾云:“当为‘瓽’字之假借,‘瓽’字训瓦,此有长陵东瓽可证。”“当”属瓦,《说文解字》释“瓦”为土器已烧之总名,瓦之属皆从瓦。从这点说,陈先生释“当”为瓦是不错的,因为土器已烧之皆为瓦。但根据瓦当的用途来看,“瓦当”的“当”所指位置不同,即专指此筒瓦带园形或半园形的部分。班固《西都赋》云:“裁金碧以饰珰”。《文选》注引韦昭说,裁金碧以为榱头。陈先生引此文时亦指出,“则珰为檐口出头之木,瓦当之位置,正在榱头之上,或因此得名。”带瓦当的筒瓦复于檐口出头之木珰上,故此瓦口之端部亦称当。“兰池宫当”、“长陵东当”、长陵西当”、“齐一宫当、”“齐园宫当”、“京师仓当”、“折风阙当”、“殷氏冢当”、“宗正官当”等,皆自称当;“都司空瓦”瓦当的瓦字,与《说文》“瓦”字同体。“瓦当”一词专指筒瓦下端带园形或半园形部分。“瓦当”的“当”字,究其本意,与“珰”(檐口榱头)、档(车厢前后木)一样,故“当”又写作“瓽”,专指这种瓦的特定部分。因为“瓦当”在众瓦之底,故注家以当训底。陈直先生以为“瓦复于檐际,在众瓦之上,不在众瓦之底,以当训底,甚属牵强。”当字训底不妥贴,但瓦当在众瓦之底确属事实。“瓽”字训瓦可.取,所言“在众瓦之上”似不妥。根据已出土带“瓦当”完正筒瓦的唇部看,此瓦无疑在众瓦之底。我们知道,陈先生治学谨严,从不空发议论,但解放前秦汉瓦当多系另散出土,又被私家收藏,当地的瓦当出售者为携带方便,往往敲掉难得的带筒瓦部分,恐未见其完正者,故发此论。秦汉瓦当,泥质,坚硬致密,体重,火候高。根据瓦当残破处看,瓦色分为蔚兰、灰、深灰色三种。园形瓦当各部分为边轮、外弦、外圈、内弦和内园。以往将内园叫内圈不妥,因为是园而不是圈。带园形和半园形“瓦当”瓦的制法有三种:①瓦当范成后,与瓦筒相接,用刀纵切将瓦筒分成两半至瓦当背面约2—4厘米处,然后再用木(竹)刀在此处横切一半而成。这种制法范成的瓦当无边轮,瓦筒与瓦当连接处便是这个瓦当的边轮部分。咸阳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无边轮的云纹瓦当范可证。将范成的瓦当与筒瓦相接,用手指将瓦当背面与筒瓦连接处捏抹牢固。这种瓦当范成时已有边轮。③瓦当与瓦筒相接,由上至下纵切,均被平分成两半瓦当。战国至秦汉多采用第一种制法,西汉中期开始,简化其制作过程,采用第二种制法。凡是半瓦当均采用第三种制法。我在整理汉长陵附近出土的百余种秦汉瓦当时,仔细地观察过各瓦当背面与筒瓦连接情况,从其残破处看,园瓦当(亦称瓦心)的模制只有两种:一种有边轮,另一种无边轮。无边轮的瓦当与瓦筒相接,筒瓦下端与瓦当相接便是边轮;瓦当范成时已有边轮,并与瓦筒相接。秦汉瓦当,按形状可分为园形和半园形。接瓦面装饰可分为素面、图象、图案和文字。秦瓦当分为动植物图象、“葵纹”。变形动物纹和云纹;汉瓦当分为文字、动植物纹、变形“葵纹”和云纹。图象实际上亦属图案,只是所描写的对象形状逼真;故列入图象之项。瓦当图象属写实,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图案是图象的发展和变体。卷云纹则是来源于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各种图案的融合和统一。所谓独具一格秦的“葵纹”,从其纹饰的细微末节看,应是植物尖叶和动物尾的曲卷。秦汉瓦当,种类繁多,构思广泛,图案新颖,纹饰优美,变化多端。云纹瓦当内园图案和外圈纹饰成一整体,较稳定的外圈纹饰却有内园图案的变化,较稳定的内园图案则有外圈纹样的翻新、附加和方位的变动。即使同样纹饰的瓦当,亦有大小之别。各种瓦当图案,内外相应,左右对称,活泼美观,布局规正。线条弯曲柔和,古朴苍劲,或棱细锋锐,或疏朗园润。瓦当图案,仪态万千,服从于整体。毫不夸张地说,秦汉瓦当艺术是我国绚丽灿烂的古代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鲜花。对于大量的秦汉瓦当的研究,甚至可以成为一项单独的学问。关于云纹的由来和演变,需要专文讨论,这里只叙述其要。这个问题首先是由陈直先生提出来的,他说“云纹是由铜器云雷纹及回纹演变而来”,‘至西汉中期,则以云纹定型”。学者对于西汉中期后以云纹定型并无异议,但对云纹的由来和演变,目前还未取得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瓦当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有共性也有个性。综观“云纹定型”以前的各种图象和图案的主流,就会发现瓦当纹样曾经经历过由素面到纹样,由简到繁,由写实到写意,由形象到图案,即由具体到抽象的艺术过程。瓦当本身亦是由半园形到园形。同一艺术形象可以在不同器物上使用,瓦当图案汲收过铜器上的纹样,比如,咸阳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这种“饕餮纹”在西周铜器上屡有出现。笔者通过对咸阳秦汉瓦当纹样的观察,认为云纹是由动物如蝉纹、蝴蝶纹、饕餮纹、鸟纹等禽兽纹;植物如树枝、花朵等;自然现象如云朵、光芒及“葵纹”演变而来。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归结为云纹只能由动物,植物或铜器上某一种纹样的演变。它们之间有一个写实与写义,融合与变形,含有卷云纹因素的演变,混合成为卷云纹的艺术过程。图象向图案的演变中,咸阳出土的蝉纹瓦当可称为代表作品。秦汉各种卷纹图案已经脱离了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的直观形象,形成各种风格有别、变化繁褥的纹样,至西汉中期以后则以几种卷云纹定型,卷云纹成为固定.独立的艺术风格而流行。我在对一百余种秦汉瓦当图案分类排比时,感到困难的是:同一遗址出土的各种图案(包括云纹)瓦当,不能确定其各自出现的前后。尽管如此,但根据西汉中期以后定型的云纹,上溯其源,仍能初步看出各种图案融合统一的脉络关系。对一些新出土的瓦当,我曾作过介绍。现在所要介绍的水鸟衔鱼纹瓦当和动物纹瓦当,亦是秦瓦当中少见的精品。水鸟衔鱼纹瓦当,直径14.5厘米,边轮宽1厘米。水鸟和鱼,均为侧面像,水鸟作奔走状,园眼突出,张开的大嘴下有一条鱼。此瓦出土于凤翔秦雍城遗址,它和奔鹿纹、凤纹、奔虎逐雁、猎人斗虎纹等瓦当属于同一风格。动物纹瓦当(残),直径14厘米,边轮1厘米,边轮内有弦。树枝的右上方有一飞鸟,右边有一走兽,左边的一兽(似鹿)后蹄蹬地前腿弯曲起跳,树下又有一兽。弦内空间,有尖状的粗单弧线。动物树枝之间有园点。整个布局,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题材新频,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此瓦出土于秦咸阳建筑遗址中。这两品瓦当时代特征比较明显,前者属秦国都雍城时的遗物,而后者为秦国初都咸阳时的遗物。和咸阳出土的复合对称的动物纹、变形动物纹相比,此动物纹瓦当,表现手法更加自然。秦汉瓦当的学术价值,可归纳为下列几点:(1)秦汉瓦当纹样的特征战国、秦汉时期很重视瓦当的制造和使用。现已发现战国时期燕齐各国都城建筑物的瓦当很多,从瓦当不同的纹饰亦可看出各具其特点。秦汉瓦当和隋唐时期瓦当纹样风格迥然不同。我们在战国、秦汉建筑遗址中,常将瓦当作为判断时代的依据之一,就是因为它具有时代特征的缘故。近年汉长陵附近出土一大批秦汉瓦当,因为汉高祖(刘邦)陵园为汉初新建,这就为秦与汉初瓦当的区分提供了实物资料。关于这一点,我在《略谈秦汉瓦当的时代特征》一文中已经谈过,不再赘述。(2)汉长陵和六国齐室建筑遗迹史书记载秦汉时期有很多宫殿、官暑、寝园等建筑物,虽然迄今未能确定和新出土秦的文字瓦当,但因为“秦宫汉茸”,汉代有关的文字瓦当,可以印证秦汉时期宫殿之类建筑物的记载。例如,“阳”、“橐泉宫当”、“兰池宫当”、“黄山”、“甘泉”、“折风阙当”等文字瓦当的发现,说明今凤翔、兴平、淳化、咸阳、曾有棫或阳宫、橐泉宫、黄山宫、甘泉宫、兰池宫和折风阙等建筑物的存在.汉“京师仓当”瓦当的出土,证实了今华阴县观北与渭峪之间,曾是西汉时期“京师仓”的所在地。“齐一宫当”、“齐园宫当”、“齐园”瓦当的出土,说明在汉高祖(刘邦)长陵陪葬区有史书未记载的“齐园宫”寝园建筑物。今咸阳原(亦名咸阳北阪)发现“长陵东当”和“长陵西当”瓦当,为确定汉长陵的位置所在提供了证据。几品文字瓦当,使这一有争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证实了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在此所立碑石之位置是正确的。而汉长陵位置之确定,对于“五陵”原上西汉有些皇帝陵位置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在咸阳北阪发现具有战国时期齐国(临溜)风格的双兽树枝纹等三种五品半瓦当,是确定六国(齐)宫室位置重要的实物资料。陕西省博物馆编印的《秦汉瓦当》一书,曾收录有其中的两种,亦定为齐国风格的瓦当,但俱云出土地点不祥。根据此地发现齐地风格的瓦当,结合《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据此,我在《从长陵新出土的瓦当谈秦兰池宫地理位置等问题》一文中,曾推断六国(齐)宫室位置在今咸阳市北原(即北阪)恰魏村(汉长陵所在地)附近。这里发现的秦瓦当、太阳纹空心砖与咸阳秦宫建筑遗址瓦当、太阳纹空心砖属于同一风格,这足以证实这里曾有秦的建筑物的存在,其中就有六国(齐)宫室。秦汉瓦当的确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要特别注意瓦当的出土地点,不能以猎奇而忽视那些被认为是一般但却能说明问题的瓦当。(3)秦汉瓦当图案秦汉瓦当既是当时实用之物,又是历史艺术品。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秦汉瓦当纹样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艺术,是当时艺术家汲取生活中的“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比如秦国早期瓦当流行的动植物图象,应与秦先民从事畜牧业(或腾图遗风)有关。同时瓦当纹样和文字,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观念。日本人伊东忠太说:中国人“能造出外人不能想到之奇怪形象而运用于雕刻绘画建筑工艺等品,作成种种装饰之花样。”其实,这种“奇怪形象”在建筑物上出现,正好反映了那时的社会意识,可谓情景交融,飘然意远。如果说,秦汉瓦当图案(特别是各种卷云纹)表现比较抽象的话,那么瓦当文字(充作纹样)则把当时人们的愿望,在建筑艺术中所反映的观念具体化了。在文字瓦当中,除宫殿、官暑、陵园等建筑物名称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以吉相语和其他为内容的文字瓦当。兹举例于后:①吉相语有“大汉万世”、“千秋万岁”、“万寿无疆”、“长乐万岁”、“长乐富贵”、“廷年益寿”、“永受嘉福”、“长生无极”等。“长乐未央”不拘定施用于长乐、未央两宫,亦取其吉语而用;②纪年性的有“惟汉三年大并天下”;③表示怀念的有“长毋相忘”;④警告盗者的有“盗瓦者死”;⑤当时流行的极类似汉赋单句者,有“崇蛹嵯峨”、“加气始降”、“加露沼沫”等。吉相语中,有些亦见于铜镜铭文。瓦当面上有的涂以朱红,有的施以白粉。总之,秦汉瓦当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汉封建经济的繁荣、封建集权的威严肃整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外,同时反映出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康乐、太平、实宁、富贵、长寿、幸福、祥瑞等观念。在其后的中国建筑中,有用“福”、“禄”、“寿”等字作为门窗装饰之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