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分析_第1页
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分析_第2页
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分析_第3页
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分析_第4页
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植物区系分析

主要内容:植物分布区的形成;植物区系分析。本节重点:植物分布区的形成;植物区系分析植物分布区的形成原因的解释一、植物分布区的形成(一)陆桥学说1.原理:全球植物区系统一起源,各自散布、分现在的洲际间断分布在地史上必有陆地连接2.提出:1932年C.Schuchert提出3.主要陆桥:北亚-北美洲:白令陆桥;亚洲-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群岛陆桥

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地峡;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陆桥;太平洋南极温带陆桥马达加斯加-斯里南卡:跨越印度洋陆桥。

但上述陆桥缺乏地史证据,难以相信。地质陆桥(二)迁移学说1.植物区系北极起源►再迁移观点:Heer1868年根据北极化石提出植物北极起源

起源后有3条线路自北向南迁移:欧洲►非洲;北极►亚洲大陆►马来西亚►澳洲;北极►北美洲►巴拉马►南美洲。2.两极陆地起源观点北半球温带起源:Heer根据南极植物化石和气候变迁提出,植物区系两极起源后在迁移南极起源:南美洲、大洋州、非洲植物区系有较大的相似性,可能由北极迁移而来南极陆地由南极起源发展。

3.古热带起源:这种观点认为“植物起源于热带”学。而两极起源缺乏系统发育、地质历史证据。3.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板快学说1)大陆漂移1912年奥地利地球物理学家A.L.Wegener提出;大陆漂移的历史过程和结果大陆漂移的力量:潮汐力、地球自转离心力等存在的问题:大陆分裂的力量、速度等没解释2)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1963J.T.Wilson提出,证明地壳岩石圈由9至多块板块组成,平均每年3cm速度漂移;力源是地帐流动、地球自转、潮汐等综合作用。大陆漂移3)大陆漂移对植物区系起源

分布区形成的解释回顾植物发生历史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蕨类植物繁二叠纪►侏罗纪:裸子植物繁盛白垩纪►第三纪:被子植物繁盛。大陆漂移对植物区系分布区形成的影响联合古陆解体►板块漂移►同源、同分布区的植物分离;据此推测新分布区形成时间、与其他分布区的关系。大陆漂移►产生地理隔离►新物种产生大陆漂移►造成新地貌►气候变化►适应►物种多样化►古类群残余化依据大陆漂移理论得到的启示:板块分离时间-植物区系形成时间板块分离时间-某些类群发生时间板块分离-植物类群相伴相互印证植物区系统一起源的背景(四)气候变迁与植物分布区形成1.古气候变化与特点1)古气候变化表:古气候表2)特点:

三个大冰期:前寒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三个大间冰期:晚古生代间冰期三叠纪-白垩纪间冰期第三纪间冰期。影响植物分布区的最大的是:第四纪冰期和三叠纪-白垩纪间冰期第三纪间冰期。2.气候变化影响植物分布的规律1)中生代气候变化二叠纪-三叠纪:温暖与炎热干燥并存,分为赤道热带、干燥热带、寒带。侏罗纪:多温暖潮湿,中国北部凉湿,南部暖湿,西部干热。白垩纪:中国西部-北部-东南部干热,蒙古、远东、中国东北潮湿温暖(亚热带)植物变化二叠纪-三叠纪:除本内苏铁、苏铁、银杏、原始裸子植物、蕨类较多,但在干旱地区松柏类得到发展。侏罗纪:裸子植物发展,形成大面积森林;气候-植物地理分区出现:北方暖温带植物区,中国华北以北至高纬度,主要为银杏、松柏类,蕨类为草本层;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区,包括中国西南、华南,主要是苏铁、本内苏铁、短叶松等。由于白垩纪气候干、热、湿分化,被子植物爆发,导致植物分区明显:

北方温带植物区,北欧、中亚、北美、中国北部,主要有、槭、杨、柳、桦、椴、胡桃等;

古地中海亚热带植物区,欧洲南部、中国南部、北美洲,主要有樟科、壳斗科、棕榈科、桉树等

南方热带植物区,古地中海以南,包括中国南部、非洲、西亚、南美等,主要有南洋杉、樟科等。2)第三纪

气候变化总趋势是温度逐渐下降;温暖潮湿为主,气候分带明显,出现季节变化;第三纪气候变化图植物变化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许多新类群;一些古老被子植物科属灭绝出现大量草本植物

出现植物地理分区:1)北方植物地理区2)古地中海植物地理区

3)古热带植物地理区

4)新热带植物地理区

5)南极植物地理区3)第四纪气候变化:冷暖交替,湿干交替北半球有3个大陆冰川中心:欧洲斯堪的维亚►向南到北纬49°格林兰→西班牙→济南、日本→加拿大→西伯利亚冰川。冰期华南影响较微弱;雪线下降冰期-间冰期交替,海平面交替改变植物分布变化植物伴随冰期-间冰期交替而南-北进退南-北进退导致耐寒冷植物如Abies残留于南方山地;垂直植被带改变气候冷暖,导致海平面升降,可能在西伯利亚-啊拉斯加、中国东北-朝鲜-日本、亚洲大陆-菲律宾、中国海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形成陆桥,促进区系成分交流。气候-植被垂直变化二、植物区系分析(一)选择区系对象典型性区系大小外业调查(二)内业分析分类鉴定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