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特征》教案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特征》教案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特征》教案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特征》教案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特征》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业;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的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站着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些?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的特征》。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欣赏图片,找出图片所反映了什么信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无所不在

请大家回忆到目前为止一天之内所亲身经历的事。(学生聚精会神,默默思考)

布置思考题并提问:

(1)今天你获得哪些消息?

(2)通过哪些途径或方式获得?

(3)对你产生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得出结论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短信等手段获得信息。对我的生活、学习起到作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闹钟、红绿灯、电视、报纸等都是信息的载体。[展示课件]

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展示课件]

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性。

[课件显示]

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急忙以280万美元的高价买了那份过时的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后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得知之后感慨道:“我们最大的失策是怀疑咨询公司的价值,舍不得为一条科学的结论付出不到一架战斗机的代价,结果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付出了830亿美元和十多万士兵的生命。”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时效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时效性

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信息是有价值、时效的特性。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否举出实例。(学生思考,提问学生)

[学生]:我们家的麦子比小强家晚卖一天,每斤多买2分钱。

[学生]:鸡蛋的价格每天都发生变化,甚至是一天中早上和下午的价格不一样。

……

教师及时点评,及时表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4、信息具有共享性

同学们,今年暑假,我们都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你现在也一定记忆犹新。在开幕的那天,全球200多个国家的人民同时收看,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金牌产生的过程。北京奥运实现了电视与网络的实时直播。[展示课件]

信息是可共享,可被多个接受者接收并多次使用。

三、甄别信息,正确使用信息

杜绝垃圾短信,防止上当受骗

[总结]:正确、合法地使用和传播信息,注意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防止伪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知识拓展

试着说说下面这个成语或故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①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怀马懿;(真伪性)

②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共享性)

③中国田径110M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传递性)

④找路时,使用旧地图,往往误事(时效性)

课后反思

本节是一节理论课,理论课对信息技术课来说不是太好讲,本节课设计比较新颖,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效果也比较好。缺点仍是教师时间把握不太好,在给第一个班初一(5)班的学生上时,在分析信息的特征时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让单个小组的学生回答而是学生集体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