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丝绸还未成为主要贸易商品之前的远古时期就已存在。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的出现正是这种交流存在的具体表现,它们可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草原之路通常是指始于中国北方,经蒙古高原逾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北部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到达多瑙河流域的通道。这是古代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往来的通道。绿洲之路是指位于草原之路南部,由分布于大片沙漠、戈壁之中的绿洲城邦国家开拓出的,连接各个绿洲的一段段道路和可以通过高山峻岭的一个个山口,这条通道逐渐成为欧亚大陆间东西往来的交通干线。文献记载表明,先秦时期的黄河流域就与葱岭以西地区有较密切的联系,而遥远的古希腊也具有对远东地区的模糊认识。斯基泰人的东迁南下对于中亚和南亚的人种与文明有着深刻影响,这表明中原与西方的交通道路在远古时期便实际存在。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与丝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春秋战国开始,东西方之间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欧亚大陆交通路线开始了丝绸贸易,丝绸成为了这条道路上的主要商品,以致后世将中国与中国周边世界的交流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它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存在于中西方历史的长河之中。丝绸之路和经营西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远古交通道路的重新认识和拓展,但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原地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续了这种对外交往的传统,并于唐代达到顶峰,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地区、阿拉伯地区以及波斯、中亚、南亚、东亚往来互通的交流格局。西方各地区的文化汇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化更新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特产渐次西传,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西方诸地的生活习惯。(摘编自张国刚《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再造。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历史上早就有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的。查中国的古籍,是找不到“丝绸之路”这个词的。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约在公元前2世纪,存在着一条“丝绸之路”。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谁命名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国人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自觉性。这些历史现在有些人不清楚,还以为是中国人为了卖丝绸才开了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概念的复制,而是中国自觉地向外发展,主动要与世界融为一体。借鉴其他世界的文明可以让我们更能看清自己,纠正自己发展中的偏差。我们今天提“一带一路”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要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形成经济发展带,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全是平等的,互助的。有些人把“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这是错误的。因为对历史的误解,使得我们的观点会有偏差。比如我看到有幅漫画,画的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运了各种各样的物资,这是不可能的,运丝绸之外的东西是赚不到钱的。这样时间长了,就会误导公众,也容易让人产生“马歇尔计划”的联想。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完全不同,我们是平等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的和平发展,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平等基础上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启示是,积极、平等、和平的传播,注重文化交融。实体的、大众的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接受程度相对比较快一些,而抽象的、观念上的文化传播则相对比较慢。历史上一些宗教、价值观、意识形态的传播往往是通过武力或者是金钱实现的。而今天我们则不是以强制手段或者军事力量将文化强加给外国,而是用说明的方法,介绍、展示中国,为有兴趣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们提供帮助和平台。中国应该更多地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在传播文化中首先是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不是排他,而是“各美其美”;不是谁压倒谁,谁代替谁。其次是互相了解和欣赏“美人之美”。我非常赞同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认为今天的“一带一路”更多地在于一种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而并非具体哪条路。(摘编自葛剑雄《“一带一路”更在于精神》)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其东欧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摘编自“百度词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远古时期即已存在,是古代丝绸之路出现前沟通中国与西方的重要交流通道。B.唐代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巅峰时代,其文化扩展到当时中亚及欧洲等诸多区域。C.丝绸之路虽然早已存在,但因为它的命名权被西方人占得先机,所以中国人失去了这一命名机会。D.“马歇尔计划”实施时间长,投入资金巨大,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丝绸之路,前者谈源起和意义,后者谈命名和人们的认知。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及“马歇尔计划”,但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是为了与“一带一路”作比较,后者是材料阐述的对象。C.西方人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后,就开始喜欢中国的书画、京剧等众多艺术形式。D.最初,美国也曾想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苏联进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但因其条件苛刻而被苏联拒绝。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汉书·张骞传》·B.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叶吐丝而成。——《法苑珠林》C.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D.色诺芬,我喜欢那由丝绸制成的宽大上衣。——希罗多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以及“协和万邦”等理念,这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有着怎样的体现?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吴老爹台静农羊镇的十字街,还是以前那样扰攘着。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他十四岁的时候,便来到这油盐店家。据他自己说,他的双亲死得非常早,没有姊妹兄弟,只是独自一人在这人世间。他的主人和主母见他谨慎而且忠实,对他也非常好,几十年来,从没有向他发过怒,或向他斥责过。不幸主母死后的二年,主人便跟着死了。主人就将刚十八岁已经结过婚的少主人,托吴老爹好好地同着少主人一起过活。可是少主人的性格,并不能像主人那样安分守己地生活。主人的遗产只是他一生辛勤经营的油盐店,主人生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地坐在柜台里,守着一两油五文盐的生涯,但是少主人竟没有这样的耐性子,有时候愤然地说:“这生意真不是人做的。”吴老爹起初以为这是少年免不了的毛病,曾委婉地劝他,他也倒听话。主人死后第二年,少主母生了一个儿子。吴老爹几乎比少主人还高兴,觉得主人毕竟是有德的。至于少主人的行为,可渐渐地不规矩起来了,下午或晚间总是不在家的日子多。吴老爹时常在少主人面前说比方想开导他,但是少主人却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有时还遭少主人的斥责,轻则说“老晕了晓得什么”,重则便说“你是俺老子么”,往往使吴老爹面子下不去,哑口无言地低下头去。少主人越闹越不成样子了,成天是不在家的,到了晚上虽然回来一次,但与家事不相关的,却是将钱筒里的钱倒了。少主母几乎天天暗地里哭,吴老爹遇见的时候,总劝她不要过于伤心,少主人一定是这几年走混沌运,命里带的,也没有法子,什么时候运气转了就好了。其实他心里时常盘算,少主人究竟什么时候才交好运呢?少主母的儿子却一天长得好似一天,两颊微微红,两手臂同嫩藕一样,非常活泼爱笑。吴老爹更是爱他,几乎成天将他抱在怀里。就是平常少主人给他气受,甚至辱骂他,他见了他的小少爷这闷气便烟一般地消散了。有时候他还这样地想:再过几年,少主人转了运,好好地兴家立业。小少爷也渐渐长大了,叫他念书识字,他这样的聪敏,自然就成了出色的人物了。老天再叫我多活几岁,能够看见小少爷受人家尊敬,受人家夸奖,然后死了去,见了主人和主母,他老两口一定很欢喜的。也许主人会笑着说:“老吴到底是有用,难为他带了儿孙都成人了。”自从少主人不在家以后,他天天抱了小少爷坐在柜台里面,替少主人支持生意,入款都被少主人掠去赌博,因之也无法添置货物,门面渐渐地艰窘,也渐渐地冷落起来。之后,少主母说她有些首饰,想私自变卖了,在生意上添补,吴老爹听了,想了一想,叹了口气,惨然地说:“好罢,那么今晚上就办妥,明天好买油。”第三天一个暴风雨的晚间,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少主人一进屋,将斗笠放在门口,很疲乏地坐在一个矮椅上,看看屋里,什么也没有问。少顷,哑声地说:“我还没弄到饭吃呢。”这时候吴老爹站在灯的旁边,忽然听少主人这样地说,全身顿时发抖。没吃饭就是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话头呢,这分明是街上行乞的口吻。“我已经将房子卖了。就是这,还不够还账,明日还要将家具卖掉。我的女人同孩子,我叫他们回娘家过活去。跟着我,我也没有法子。不过……”少主人的声音有些呜咽了,“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少主人哭了,再也说不下去了。吴老爹也放声哭了。少主母早已晕了。“少主人将来怎样呢?”吴老爹哭着问。“我么?”少主人已经忍住了眼泪,“我要当兵去!你不要太伤心了,我就要走,他们在那里等着我分账!”说了,戴上了斗笠,开了门匆匆地走了。当晚吴老爹迷离地倒在床上,心中空洞,并不觉得如何的悲伤。不过思想异常纷乱,使他不能安静。他知道了他平常的一切的梦,现在是完全破碎了,而且破碎得了无痕迹。他悔恨,他不该信任命运,命运所给予的希望,直是扯谎和欺骗,结果是这样的惨报。他不愿再活下去了,生是这样无聊和空虚。转而既要是当下死去,岂不是使活着的人,更难忍受吗?还是活着罢,为着那尚活着的人,为着那尚有未尽的忧苦和劳瘁!第二天清早晨,镇北首,大路上,有一个老人戴着破斗笠,穿着草鞋,背了小小的包袱,独自在春雨纷纷的大路上缓缓地走着。从这老人迎面走过的三四个穿蓑衣的少年工人,这里面忽然有一个叫着说:“这不是十字街油盐店的吴老爹么?这老头背着包被上哪里去呢?”吴老爹好像没有听着后面有人招呼他,仍旧在大路上缓缓地走着。痴立在路旁的这一阵少年,于是都目送着这老人向那不可知的地方走去。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九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吴老爹在羊镇生活了几十年,离开还没几年就被羊镇的人彻底忘掉了,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B.吴老爹守护的是一家油盐店,老主人对他很好,他也很关心少主人一家,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C.少主人开始是听吴老爹的话的,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而且有时还训斥他。D.少主人最后一次回家显得很匆忙,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后就离开了,他逃离了这个家,不愿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吴老爹少年时的状况和老主人对待他的态度,展现出吴老爹的悲惨境遇和老主人对他的关爱,为后文吴老爹的做法奠定了情感基础。B.小说通过老主人和少主人对待油盐店的态度和做法的对比,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带来变化的本质,也侧面表明少主人、吴老爹的悲剧是时代悲剧。C.面对小少爷时,吴老爹能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原因除了小少爷长相喜人、充满童趣外,更重要的是吴老爹在小少爷的身上播种了希望。D.小说结尾处用路旁的少年“痴立”“目送”等神态描写来衬托吴老爹的形象,让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吴老爹此时的孤独寂寞,为文章营造出悲凉的氛围。8.文中画横线处是如何展现少主人“落魄”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小说《吴老爹》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明王理人,不知所好,而知所恶;不知所归,而知所去。使人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节选自《反经》)材料二: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①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②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注】①山东:七国除秦外,韩、魏等六国地皆在华山以至殽塞诸山之东,故曰山东。②小国:此指魏国。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乱弱者A亡B人之C性也D治E强者F王G古之H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管理、统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相同。B.劝,文中是勉励的意思,与成语“断织劝学”中的“劝”意思不同。C.法律,古代的刑法及律令,与现在的国家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所不同。D.民望,文中指民众埋怨,在其他语境中有时也可译为人民的希望或榜样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经》中认为夏、商、周三代消亡,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执行前代圣君的规章制度,强调了合适的执法者对于国家的重要性。B.秦国彰明法度,严格刑罚,最终使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尊贵;而韩、魏等六国群臣不行正确的治国法术,谋私营利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C.越王勾践先前轻信龟甲占卜来与吴交战,战败被俘;后来回国后他抛弃龟卜,彰明法度,最后活捉吴王,显然想通过鬼神保佑是其亡国被俘的主要原因。D.君主一旦错误地奖赏臣子,就会令臣子抱有侥幸心理,使得功劳不被看重,也会令国家财力逐渐匮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2)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14.两则材料提到的统治者刑罚失当会带来什么弊端?请简要说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①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注】①鲜飙:少见的狂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B.“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C.“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D.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16.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3)自古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在古代诗词中,有时酒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与酒的情缘,如“,”。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竹峰寺的头两天,我睡得足足的。从来没那么困过。那阵子心里烦闷,所谓“闷向心头瞌睡多”,有它的道理。山中的夜静极了,____①___虫鸟啼鸣也是静的一部分。头两天,只是睡。白天___②___睡。白天,寺院中浮动着和煦的阳光,庭中石桌石凳,白得耀眼,像自身发出洁白的柔光。屋瓦渐渐被晒暖。这是春夏之间。我躺在一间仅有一床一桌的客房的床上,想象自己是个养病的病人,虚弱又安详。多少年没睡过那样的好觉了,像往一个深潭里悠悠下沉,有时开眼看看水面动荡的光影,又闭上。睡到下午四点多,实在不好意思了,起来吃了点面条,开始在寺中转悠。这时他们正在做晚课。每个寺庙的晚课内容不尽相同,竹峰寺的不算长,也不短。三个人在大殿里嗡嗡念诵,音节密集,用密集的音节营造出一种小规模的庄严气象来,站门外听,声势颇壮,听不出__③__有三人。忽而声调一缓,由慧灯师傅带头,曼声吟唱起来,好听极了。听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__④__走出院去,四下闲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也仅就B.可也共就C.连还共才D.可还仅才19.请简要分析选文加点字“浮动”的妙处。20.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用各有怎样的表现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睡着、淋浴或其他精神放松时会产生顿悟。这是因为此时大脑的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加活跃。我们大脑的右半球参与了粗略的语义编码,,会激活对平时不容易直接想到的抽象解决方案的搜索,而这种搜索有利于解决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需要顿悟的创造性任务。许多研究报告指出,放松时大脑右半球更活跃,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顿悟发生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而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我们产生了。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时,有的时候先做别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其实沐浴也算是起到了“换换脑子”的作用。有研究指出,沐浴的过程让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环境中进行思维漫游,这种思维漫游的过程,能够让我们处于一个集中的线性思考和无限制的随机联想之间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创造性想法的生成。(),这种平衡状态就是处于“完全集中在单一问题的思考上”与“完全发散思维”的中间态,在这个状态之中,我们会产生许多还未被思维定势束缚的想法,又不至于太过()21.将下列成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刚愎自用言简意赅无拘无束B.钻牛角尖简而言之天马行空C.一意孤行长话短说挥酒自如D.独断专行总而言之游刃有余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2)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综合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C3.A4.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丝绸之路之前的中西交流通道;②其次分析丝绸之路命名的由来;③最后分析丝绸之路和经营西域的重要意义。5.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觉向外发展,主动要与世界融为一体,借鉴其他文明,以看清自己,纠正发展中的偏差。②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一带一路”国家组成利益共同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协和万邦:“一带一路”是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发展,双方互惠互利。【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但因为它的命名权被西方人占得先机,所以中国人失去了这一命名机会”错,根据原文“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约在公元前2世纪,存在着一条‘丝绸之路’。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谁命名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国人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自觉性”可知,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命名的自觉性,所以命名权被西方人占得先机。故选C。2.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推断的能力。C.根据原文“实体的、大众的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接受程度相对比较快一些,而抽象的、观念上的文化传播则相对比较慢”可知,选项叙述的内容前后倒置。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核心观点是:丝绸之路和经营西域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原地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A.意思是中国的疆域可以扩大万里,风俗各异的国家将归入中国版图,天子的威德将遍布四海。张骞出使西域正是对外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可以证明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核心观点。B.“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叶吐丝而成”是说西方人见到丝绸后的态度。和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观点无关。C.意思是貌美如花的胡姬,站在台前微笑,满面春风。和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观点无关。D.虽然说明了中国的丝绸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这一观点不是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核心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本行文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丝绸还未成为主要贸易商品之前的远古时期就已存在。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的出现正是这种交流存在的具体表现,它们可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丝绸之路的“前世”,即“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它们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是中原地区与中亚及欧洲等地人员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第二段具体谈到了丝绸命名的由来“丝绸成为了这条道路上的主要商品,以致后世将中国与中国周边世界的交流通道称为‘丝绸之路’”。最后一段分析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拓展过程及对中两文化的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和经营西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远古交通道路的重新认识和拓展,但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原地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地区、阿拉伯地区以及波斯、中亚、南亚、东亚往来互通的交流格局。西方各地区的文化汇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化更新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特产渐次西传,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西方诸地的生活习惯”。5.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信息并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强调的是主动学习别人、借鉴别人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文中“中国自觉地向外发展,主动要与世界融为一体,借鉴其他世界的文明可以让我们更能看清自己,纠正自己发展中的偏差”体现了这一点。“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是清代思想家魏源的名言,意为一个人独白举起重物可能会很困难,但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这句话强调的是合作。原文“我们今天提‘一带一路’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要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形成经济发展带,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全是平等的,互助的”体现了这一点。“协和万邦”出自《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原文“我们是平等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的和平发展,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平等基础上的”体现了这一点。6.D7.B8.①正面描写。描写了少主人的外貌、神态等,表现他的落魄。②侧面描写。从吴老爹的“惊异”“没有梦想到”等表现少主人的落魄。9.①现实主义风格/黑暗的社会现实。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那时社会不安定,人们没有美好的未来等。②浓郁的乡土气息。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比如少主人说的“老晕了”“俺老子”等;故事的背景就设定在乡村等。③悲惨的人物命运。无论是少主人一家,还是吴老爹,命运都很悲惨,少主人败完家业过着悲惨的日子、少主母和孩子最终要回娘家、吴老爹辛苦一辈子但不得不在老年离开羊镇等。【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推断没有依据。“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只是强调他离开得久。B.“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理解错误,原文“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是少主人败了家业,老人没有去处,所以吴老爹离开了油盐店。C.“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理解错误,少主人不务正业,整日在外赌博,即使被吴老爹批评,也不再听了,甚至训斥他。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带来变化的本质”于文无据。少主人的变化原因文中只是提及嫌生意不好做,以及游手好闲,好赌博;没有提及社会原因。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首先是正面描写:“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句中对少主人形象的刻画,进行正面描写。“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等语句描写了少主人的外貌、神态等,表现他的落魄。其次是侧面描写。“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从吴老爹的“惊异”“没有梦想到”等侧面表现少主人的落魄。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本文体现这一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时代景象,以批判现实的眼光观照黑暗的社会。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那时社会不安定,底层人民生活艰难,没有美好的未来,即使如吴老爹这样的本分、勤劳、善良、对未来有规划,怀揣美好希望等,也是没有出路,希望完全破碎,可见社会的黑暗和无望了。其次,“乡间的”悲惨的人物命运表现在人物命运上。无论是少主人一家,还是吴老爹,命运都很悲惨,少主人败完家业过着悲惨的日子、少主母和孩子最终要回娘家、吴老爹辛苦一辈子但不得不在老年离开羊镇等,每一个人物都要面对更困难的未来,悲剧氛围笼罩整部小说。第三,“泥土气息”体现在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比如少主人说的“老晕了”“俺老子”等;还表现在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乡村等,设定在底层人民生活的环境。10.BDG11.B12.C13.(1)观察细微会让百姓感到困扰,百姓感到困扰就会迁徙到其他地方,百姓搬迁会不安居于他们的处所,就容易生出变动。(2)这是不彰明法律禁令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依仗国外的势力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例子。14.①材料一:认为刑罚太严明,国人就会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容易产生变故。②材料二:认为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混乱弱小的国家就衰亡,这是人事的常规;社会安定而强盛的国家就称霸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乱弱者亡”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B处断开;“人之性也”中“也”,表判断,在其后D处断开;“治强者王”与“乱弱者亡”,结构一致,意思相对,在“王”后G处断开。故在BDG三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而是因为管理法规的人。/以武力来统治各国。B.错误。意思相同,都是“勉励”。句意:忠臣就能受到勉励。/断织机上的线,来劝勉其学习。C.正确。句意:那些置刑法及律令于不顾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D.正确。句意:国家的财力就会匮乏而民众就会埋怨。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显然想通过鬼神保佑是其亡国被俘的主要原因”错,由原文“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可知,作者想说的意思是越王亡国被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彰明法度。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明察”,观察细微;“扰”,感到困扰;“安”,安居;“易”,容易。(2)“明”,彰明;“恃”,依靠、依仗;“社稷”,国家。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可知,材料一认为刑罚太严明,国人就会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容易产生变故。由原文“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可知,材料二认为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听说夏、商、周三个朝代之所以消亡,并不是因为三代的法规制度过时了,而是因为执政的人不是合适的人选。这证明所谓法制,亦即前代圣君的主张、路线,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不会凭空得以贯彻实行。所以《尹文子》说:“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种是五帝和三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姜太公说:“刑罚严明,国人就会被弄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人整天处在这种状态就会生出变故。观察细微会让百姓感到困扰,百姓感到困扰就会迁徙到其他地方,百姓搬迁会不安居于他们的处所,就容易生出变动。动不动就奖赏,容易诱发不满足的心理,不满足就滋长怨恨。贤明的国王统治国家,不知道臣民爱好什么,而更多的是注意臣民讨厌什么;不知道百姓为什么要来归顺他,而知道为什么要离开他。让百姓都安居乐业,那么天下就太平了。”材料二:古代的先王尽力于亲近民众,从事于彰明法度。彰明法度,忠臣就能受到勉励;刑罚一定执行,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受到勉励、奸臣停止作恶国土因此得到拓展,君主因此尊贵,秦国就是这样;群臣拉帮结伙,紧密勾结来埋没正确的治国法术,谋私营利因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崤山以东的六国就是这样的。混乱弱小的国家就衰亡,这是人事的常规;社会安定而强盛的国家就称霸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占卜来与吴国打仗而不能取胜,自己和臣子到吴国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龟卜,彰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他活捉。所以依仗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的诸侯国的就会危害自己的国家。现在韩国弱小而依仗大国,君主不重视法治而听从秦国。试看魏国依仗齐国、楚国可以利用,结果越来越衰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能拓广自己的疆土,但韩国却看不到这一点。这是不彰明法律禁令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依仗国外的势力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例子。所以我说:认识到治理国家的法术,那么国家虽然小,也可以富足;赏罚谨慎而诚信,民众虽然少,国家也可以强盛。赏罚没有准则,国家虽广大,但军队弱小,那么土地可能会不属于自己,民众也会不属于自己。没有了土地和民众,尧、舜也不能统治天下,夏、商、周三个朝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错误地给予奖励,臣民又白白地取得赏赐。那些置刑法及律令于不顾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取得古代君主那样的功绩,却用古代君主给功臣的奖赏赏赐给今天空谈的人。君主用这种形式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用这种形式白白地取得赏赐。君主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臣下白白地取得了奖赏,那么功劳就不被看重。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国家的财力就会匮乏而民众就会埋怨;国家财力匮乏而民众埋怨,那么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使用奖赏错误就会失去民众,使用刑罚太溢民众就不再害怕。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15.A16.①视听结合,描写波涛的气势和声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波涛的形状比作起伏穿梭的鱼龙。②采用类比,将涛水的颜色和白雪相比写其色;涛声与雪崩声,雷鼓声相比,写其气势和声音。③托物言志,写船只借助涨潮得以远航,抒发内心无人赏识的情绪。④以景作结,尾联,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错。“木落霜飞”写木叶落尽、霜飞的场景,“丹叶黄花”写秋季经霜后的红叶黄花;“晴雪喷山雷鼓声”是写潮水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其中“晴雪”是比喻潮水。所以表明观涛时节正是秋季。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首联“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介绍观涛的季节和场景,营造出清冷开阔的氛围,季节为秋天叶落霜降,天地开阔视野广袤无边,并总括潮水上涨的情形,动静结合。颔联“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具体描绘涨潮的样子观涛的情景。鲜飙,指少见的狂风。这两句大意是说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风出海,挟着鱼龙之气;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描写涨潮时的惊涛巨浪,耳目并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气势壮观,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撼人心魄。颈联“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相结合,对仗工整。云朵遮掩了太阳,波涛汹涌水涨船高,因为落潮而滞留的客船得以在波浪间扬帆远行。写浩渺无边的江水中原本滞留难行的船只,借力潮水上涨而前行,喻指自己仕途不顺,但渴望天时地利人和,能够有幸获得赏识和引荐,以便金榜高中或者官运亨通,从而实现理想壮志。尾联“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黎明时分高楼上眺望,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1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锱铢、臾、酹。18.A19.体现光线的动态美,有化静为动之妙。20.①语言简洁凝练,表达了我当时烦闷的心情;②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和乐趣。【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虫鸟啼鸣也是静的一部分”可知,虫鸟啼鸣和“山中的夜”一起都是静的一部分,所以此处应该用“连”,表示一起的意思,而“可”没有一起的意思,排除BD。第三空,根据“三个人在大殿里嗡嗡念诵,音节密集,用密集的音节营造出一种小规模的庄严气象来,站门外听,声势颇壮”可知,此处是在强调只有三人就能营造出一种小规模的庄严气象来,应用“仅”,“共”没有“只有”的意思,排除C。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妙处的能力。“浮动”的意思是飘浮移动,“浮动着和煦的阳光”,静止的阳光飘浮移动,体现光线的动态美,有化静为动之妙。20.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挤压模拟课程设计
- 银行支行的行政后勤工作综述
- 宠物服务员工作总结
- 港口货物装卸合同三篇
- 三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
- 门诊护士年终总结
-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
- 2024年统计员年终工作总结篇
- 2024-2025学年北京门头沟区 初三(上)期末物物理试卷(含答案)
- 分包采购委托合同(2篇)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电子版本
- 61850基础技术介绍0001
- 陶瓷色料的技术PPT课件
-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四篇
- 课程设计YA32-350型四柱万能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
- (精心整理)系动词练习题
- 体彩排列五历史数据
- 中国工业数据库介绍
- 弱电智能化设计服务建议书(共35页)
-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
- 通信工程外文文献(共1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