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玩转葛村榼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玩转葛村榼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玩转葛村榼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玩转葛村榼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玩转葛村榼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玩转葛村榼子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榼子制作的过程。2.能够合作完成巧果子制作,体验制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和乐趣。3.感悟葛村榼子蕴含的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同学们,据清代《即墨县志》记载:即墨民间每年七夕节,家家户户都要做“巧果子”,“巧果子”是指用油、鸡蛋、糖和面,再用木制榼子印好图形烙熟,用线穿起来,挂在小孩脖子上,边玩边吃。制作“巧果子”用的是一种十二生肖为题材的小榼子,多呈几何图形,图案精美,磕出来的小动物栩栩如生,烙熟后香甜酥脆。今天我们来走进龙山街道王家葛村来玩转葛村榼子。(二)准备葛村榼子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距今以及那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让我们来欣赏葛村榼子:展示馒头榼子模型同学们看到这个榼子眼熟吗?生答:眼熟。什么时候见过?过年的时候。师:我的母亲每年过年的时候就会做这种馒头,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还有一子额更精妙的,这些通常用来制作巧果子。同学们的桌子上也有这样的木制工具。请你摸一摸,感受一下,再用手摸摸里面的纹路。同学们手里的榼子有的是90年代的榼子,有的是近两年的榼子。你能分出来吗?生答:90年代的有棱角,而近两年的比较圆润。提问:猜猜做一个榼子都需要经过哪些加工?咱们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呢?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提问:猜想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操作呢?大家刚刚对材料和步骤都做了猜想,那到底应该用什么材料,又如何使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微视频来学习一下看之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1.制作榼子需要哪些步骤?看的过程中可以把重要的知识记一记2交流:做一个榼子要经过买树选料、大锯拼板、晾干、画纸样、弯锯切割、锅蒸包浆、电刨抛光、凿框刻花等一系列工作,其中较难就是刻花了,它的深度和样式不太好把握。刻浅了,做出来的面食膨胀后基本看不见了;刻的太直,榼子图案不美观。榼子经过了千雕万琢才以这么美的姿态站到我们面前,以为熟手老师傅也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作品,虽然不能亲手制作榼子,但是,你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用榼子来制作巧果子?看来同学们都很期待呀!(三)动手实践: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面和榼子,看看谁做的巧果子最好看!你知道做巧果子分为哪几部吗?有什么要求吗?发面、揉面(使面更细腻柔软)、分剂子(与榼子团的大小应差不多)、团剂子、榼果子交流:同学们暂停一下,大家看,这位同学的作品有什么问题?巡回指导: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面太大会导致面挤出来,形状就不好看了;太小又不能将图案完整地榼出来;按的力度太小了也不行,力度太小了榼子上面的花纹就印不清楚了;面剂子团出的缝也应放在没有图案的一面。(四)评价1.交流:果然人多力量大,现在咱们都有了自己的作品了师问:谁来评价一下,你认为哪个小组做的最好?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每个组都完成了作品,,通过体验你们觉得吃到一个巧果子难吗?生答:难!从这堂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预设(1.榼子制作的传统原来这么久远2.榼子匠人们对待榼子制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3.榼子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保护、继承和发扬!)(五)总结:你的附近有这样的传统文化吗?预设:田横祭海、雄涯所、正月十五做豆油灯。既然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传统文化,你愿意去保护并继承、发扬吗?生答:愿意!随着岁月的流逝,榼子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七夕、过年的时候用,八月十五出现了月饼榼子、果子榼子等。经过一代代工匠的传承、改进,榼子的雕刻技艺形成了一套完备制作流程,雕刻技法越来越完善,纹样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图案多达200余种。葛村木匠们雕刻的榼子选材讲究,制作精良,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独特的风格,是胶东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雕刻流派,被人们称为“葛村榼子”。2012年3月,葛村磕子被列为第三批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还建立了青岛饽饽磕子博物馆,在国外更是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艺术品。学情分析学生在家时经常见到巧果子和花样馒头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根据微视频学会方课法,并进行总结。3、对于用榼子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同时又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毕竞从来没有实践过,所以并不是十分地清楚榼子的作用和用法。而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榼子制作与传承的不易就更难了。基于以上几点,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效果分析本节课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榼子和面,让学生亲手感受一下榼子、体会榼子匠人的不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感受榼子的神奇。使封闭、静止的课堂成为充满趣味的立体化的互动空间。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也可在此环节充分地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了解了制作榼子的方法也让学生了解了榼子的用途,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教材分析《玩转葛村榼子》一课是根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发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视频观察榼子制作的整个过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课标分析】一、目标任务:1.能够了解榼子制作的过程。2.能够合作完成巧果子制作,体验制作巧果子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3.感悟葛村榼子蕴含的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手工制作一把榼子程序和方法。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难点:通过视频不能直观地感受葛村榼子制作与传承的不易。测评练习到青岛市饽饽磕子博物馆现场体验榼子制作。课后反思榼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但学们生却比较陌生的一样工具,榼子制作也是我们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觉得这节课是有高度的,这节课之后我的反思如下:要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本节课的导入,我以巧果子这种食物引发学生对榼子的兴趣。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基本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里,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点在导入之后由对榼子的观察、触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走进葛村榼子的积极性。观看微视频的讲解后学生对榼子文化、榼子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制作步骤教学环节,由于制作榼子难度较高,我采取制作巧果子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榼子的用途。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猜想-交流-学习一体验的完成过程。通过学生制作,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巧果子的制作,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不足之处:整节课的时间安排还是有点紧,我的讲解基本用了大半的课程,学生自已动手的时间相对较短。想讲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如果能带学生实地参观榼子制作工厂并亲手尝试榼子制作相信同学们对榼子文化的感悟会更深。课标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个有着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学科。秉承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了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课程《玩转葛村榼子》,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反思,让学生在能够在“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