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件冬季“九防”工作防冻凝防滑防触电防火灾爆炸防高空坠落防坍塌防中毒防重大交通事故防泄漏污染一、防滑跌、防冻凝1、要为员工配备适当的冬季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用品,针对冬季作业面容易结冰、结霜、易滑的特点,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防滑措施,及时清理施工作业面、梯子踏板、走道灯工作面的积水、积雪和冰霜,防止滑倒、跌伤。2、切实落实设备设施的防冻措施,认真做好各类设备设施油水气路和防冻防堵保护,及时更换适于冬季的柴油、机油等油品。3、在进行高空作业、起重作业和机械操作时,对使用的梯子、登高面、吊装部位必须采取防滑措施。接触金属物体时,应带好防护手套,凡遇有大风、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严禁进行高处、起重作业。4、对所有值班车辆暖气、防滑轮胎等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暖气正常,配备防滑轮胎或安装防滑链,外出巡线行车时遇到雨雪天气、湿滑路面要减速慢行。5、停用的设备设施要切断电源,及时放空,防止冻坏设备。6、站区值班室、计量间、工艺管线、井口设备等要配备合适的保温设备,如电热带、电暖气、保温盒等,防止发生“冰堵”现象。(重点介绍)水合物(冰堵)的概念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含水天然气可生成白色致密的结晶固体,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水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是采输气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之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天然气水合物一旦形成后,它与金属结合牢固,会减少管道的流通面积,产生节流,加速水合物的进一步形成,进而造成管道、阀门等设备的堵塞,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天然气水合物(冰堵)的形成条件1.气体处于水汽的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并存在游离水。2.有足够高的压力和足够低的温度。3.天然气流速和方向改变也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辅助条件。天然气水合物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天然气进入输气管道之前应进行充分脱水,使天然气水露点低于管线周围介质最低温度5-7℃,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2.天然气进入输气管道时进行监督、检测,防止水及污物的进入。

3.添加化学反应剂,吸收天然气的水分,降低天然气的水露点。

4.在输气管道的天然气入口处安装除液器。

5.调压阀、分离器、除液器等易产生冰堵部位加电伴热或水加热。天然气净化脱水1.低温分离脱水高压天然气经过节流膨胀造成低温,使水分离出来。

2.固体干燥吸附脱水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干燥吸附天然气中的水蒸气。

3.液体吸收脱水常用的吸附剂有二甘醇、三甘醇等,在吸收塔中吸附剂与天然气接触,吸水后稀释,进入再生塔中蒸发出水分,天然气被脱水干燥。天然气管道水合物堵塞的处理

1.准确判断冰堵的位置2.关闭冰堵上下游阀门的截断阀并进行放空,或者利用热源对冰堵位置进行加热,破坏水合物形成的条件进行解堵。3.在冰堵点的高处或上游处注缓解剂。如甲醇、丙三醇等。4.利用热源加热天然气,提高天然气的温度,破坏水合物形成的条件。二、防触电1、电对人体的伤害碰到带电的导线,电流就要通过人体这就叫触电。触电对于人的身体和内部组织就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分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使内部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电击伤会使人觉得全身发热、发麻,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抽搐,逐渐失去知觉,如果电流继续通过人体,将使触电者的心脏、呼吸机能和神经系统受伤,知道停止呼吸,心脏活动停顿为死亡。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损伤。电伤从外观看一般有电弧烧伤、电的烙印和熔化的金属渗入皮肤(称皮肤金属化)等伤害。总之,当人触电后,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和发生电弧、往往使人体烧伤,严重时造成死亡。

2、触电方式1.单相触电2.双线触电3.高压跨步触电4.高压电弧触电

触电急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的表现,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与医务人员接替时,应提醒医务人员在触电者转移到医院的过程中不得间断抢救。急救措施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可用带绝缘手柄的工具切断电源用干燥工具挑开触电者身上或身下的电源线不可直接拉扯伤者,必须首先切断电源。检查及现场抢救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干燥处,解开紧身衣服;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的粘液,如有假牙,则取下;就地抢救,如呼吸停止,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若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颤动,可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不能无故中断;打电话呼叫救护车;自己车送医院时,触电者应平躺与车上,不要蜷曲;尽快送往医院,途中应继续抢救;早评估病情、早呼救、早到达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阿斯综合症”发作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3、预防措施1.思想重视自觉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和觉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从内心真正的重视安全,促进安全生产。2.不私自拉线与违章使用电器3.保持绝缘部位干燥4.使用金属外壳的电器一定要接地,特别是水泵、冰箱、移动电动工具等。5.不能私拆灯具、开关、插座等电器设备,不要使用灯具烘烤衣物或挪作其它用途;当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出现跳闸现象时,不能私自重新合闸。6.确保电器设备良好散热(如电视机、电热开水器、电脑、音响等),不能在其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防止因散热不良而损坏设备或引起火灾。

7.移动电器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8.发现电线破损要及时更换或用绝缘胶布扎好,严禁用普通医用胶布或其他胶带包扎。9.发现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焦味)时,要迅速切断电源,通知电工检查和维修,避免扩大故障范围和发生触电事故。10.熟悉自己生产现场或宿舍主空气断路器(俗称总闸)位置(如工艺区、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等),一旦发生火灾、触电或其它电气事故时,应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11.珍惜电力资源,养成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当要长时间离开或不使用时,要确定切断电源(特别是电热电器)的情况下才能离开。4.工作之前安全自省5步法开始进行任何工作之前,先停一下问自己:1、我是否具备了从事此项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2、我是否持有此项工作所要求的许可证或得到批准?3、我是否对此项工作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采取措施以保证自己安全?4、我是否检查过我的活动不会危及或影响其他人员的安全?5、我是否使用了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三、防火灾爆炸1、加强防火防爆、防触电安全知识教育,尤其是进入工艺区、阀室等易燃易爆区域施工作业时要严格禁止烟火,加强动火控制,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许可制度。2、消防设施及器材在入冬前要全面检查,严防冻裂,岗位员工对消防器材要做到“四懂四会”。易燃易爆区域要按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灵敏可靠。3、冬季照明线路必须符合安全标准要求,严禁设备及线路超符合使用。各部门对所辖人员要加强教育和检查,严禁私自在宿舍内使用电炉子、电热管取暖做饭或使用不合格的电热毯等产品。4、要定期定点对工艺区设备进行验漏,发现泄漏点及时进行处理,暂时无法处理的要在泄漏点标明泄露标志;进入工艺区内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时(特别是泄漏点处),一定要使用防爆器材。5、要加强对各生产、办公场所的防火检查,对动火、用电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杜绝火灾和触电事故发生。6、严格履行动火作业票制度,动火前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可燃气体监测,确保安全。7、严格执行用电管理规定,禁止值班室内多种电器同时使用。8、禁止在电暖气上烘烤工服、手套等易燃物品。9、在防火、防爆区域内严禁吸烟,杜绝各类火种。四、防高空坠落

防坠落人员防护设备设施防护恶劣天气防护大风、沙尘暴、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尽量避免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时需配备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等防坠落措施进行高处作业的设备设施需采取防护栏、防护圈、扶手等防坠落五、防坍塌什么是坍塌事故?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这类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为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坍塌事故主要分为: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脚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坍塌事故等五种类型。前四种类型一般发生在施工作业中,而后一种一般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实例照片预防措施1.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带好安全帽。2.在改线、施工或者换管作业进入作业坑前一定要观察作业坑周围的土层和土质,尽量避免进入作业坑查看,以免因作业坑上方或周围土层坍塌而造成伤亡事故。3.在外出巡检中若发现阀室地基下沉、阀室墙体开裂或倾斜时,切莫进入阀室或者站到墙体下,应迅速报告公司,及时进行维修。4.巡检中发现水工保护基础被冲毁只剩护坡表面时,切莫到下方进行查看或在护坡表面行走,以免发生坍塌事故。六、防中毒1.什么是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

2.中毒的类型有毒气体中毒(H2S、CO等)食物中毒(有毒菌类、发芽的土豆、没有加工熟的豆类品等)有害动物中毒(毒蛇、狗、蝎子、蜜蜂等)食物中毒定义: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常表现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其它症状可能有发热、头晕等)。3)潜伏期(食入食物至出现症状)一般较短,发病较急,病程因致病因素的各类和中毒者的个体差异而长短不一,但一般较短。4)一般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危害:发生食物中毒后,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烧、头痛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因此而致残致死。特别是由于一些非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和个别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投毒的犯罪行为,常会造成致人伤残和死亡的严重后果。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1)被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2)外观与食品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毒蘑菇)。3)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四季豆、豆浆等)。4)由于贮存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中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马铃薯、霉变粮食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通常在外观上与正常食物没有明显区别,一般凭肉眼观察是不易判断和鉴别的。预防食物中毒十项原则1)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2)彻底加热食品。3)立即吃掉做熟的食品。4)妥善贮存熟食品。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6)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7)反复洗手。8)必须精心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10)使用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食堂应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操作,杜绝食物中毒发生。

被蛇、狗、咬伤蜂叮伤怎么办外出巡线工作会遇到蛇、狗、蝎子等有害等有毒动物,一旦被叮咬伤,该怎么办?狗咬伤、蛇、蜂虫叮咬怎么办?野外作业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狗、蛇、蜂、蜈蚣等。狗或猫咬伤:

被咬后应迅速用净水涂肥皂冲洗干净,包上纱布再去医院检查。被狗咬伤的伤口,容易化脓,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及时注射疫苗。

蛇咬伤:

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临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蜂蜇伤:

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蜂蜇伤的急救措施: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蜂蜇伤的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在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素为碱性,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可以吃点抗过敏药。2.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日常工作作业防中毒措施1、封闭的场所必须有通风换气措施,在设备、容器、阀室及阀井等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先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坚决杜绝未进行检测盲目进入受限空间的行为发生。2、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具,并且监护必须到位,现场必须配备检测仪器和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设施。3、进入缺氧或有毒有害的受限空间时,应将与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隔绝后要仔细对管道检查,防止因冬季管道内冻凝的介质溶化后泄露。

事故案例2月11日上午10时许,呼和浩特中燃公司6名抢修队员因发现燃气漏点,在该市巴彦塔拉饭店机动车停车场收费亭旁阀门井实施维修,其中2名抢修队员进入阀门井进行维修作业,其他4人在井上负责监护。

约1个半小时后,井下维修段天然气发生泄漏导致井下队员窒息。井上4人立即开展营救并通知中燃公司抢修中心派人增援。后经井上4名抢修队员和4名增援队员努力营救,2名窒息队员被救出。

此次泄漏事故导致共9人送医,其中1人死亡,1人经高压氧舱治疗于当日脱离生命危险,可以正常进食。另外参与营救的7名队员出现缺氧症状,经吸氧治疗后生命体征正常。

事故调查显示,该公司4名维修工在进入阀井抢修设备时并未先检测天然气及氧气浓度,在未佩戴任何安全器具(空气呼吸机)情况下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导致惨剧发生。七、防重大交通事故1、开展冬季行车安全教育,并根据冬季行车特点,制定一套冬季行车管理办法。针对车型的安全要求,落实防冻、防滑、防雾、防火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冬季行车安全意识。2、认真贯彻落实车辆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车辆的换季保养工作,要采用符合冬季使用的润滑油和制动液、发动机和散热器外壳安装防寒保温罩,尤其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必须完好可靠,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3、教育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和职业道德,严禁酒后开车、夜间驾车、恶劣天气驾车、无照驾驶、疲劳驾驶、不“强超强会”,礼让三先确保行车安全。4、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行驶一定要控制好车速,对道路安全状况必须观察清楚,确保行车安全无误的情况下方可行车。不准超速行车,不准急打方向,不准使用紧急刹车,不准急加、急收油门。八、防泄漏污染1、定期对工艺区内可燃气体报警仪进行检测维护。2、严格落实巡检制度,严格按制度进行工艺管线、设备日常巡检,发现泄漏立即处理。3、场站排污后要对排出的粉尘和黑色粉末进行清扫处理,以免发生污染。4、对场站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时,在保养结束后要及时回收工具、油脂;油手套、油布、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要及时处理掉,保持工艺区卫生良好。5、场站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要统一排放到指定地点,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九、其他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