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如火研读教材
题记:昨天县教研室布置了一个任务,和特岗老师们在一块谈一谈如何进行教材分析,由于今天下午就要进行,时间太紧,只好采用拿来主义,前半部分用了窦桂梅老师和王崧舟老师的文本细读的理念及方法。后半部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了点内容,时间仓促,来不及斟酌,确定会出现大量不当之处,敬请大家共同指正。
一、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与课文不同。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由于入选教材、适应教学,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强调的是其“教学价值〞。
文本细读,就字面意义,是细心地、认真地阅读文本。
文本细读,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的。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文本细读作为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恳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这一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即“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它最终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
在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显然与文学批评语境的文本细读有所区别,它的目的和旨归应当锁定在阅读教学。在这一语境下,文本细读应当“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而行〞。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具有以下特征:(一)文本细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言语,涵泳品味,才能领悟作家的情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二)细读直接指向言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言语则是家的基石。只有细读文本言语,牢牢抓住言语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文本这株大树根深叶茂,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三)教师“在场〞。它包含两层意思:①教师细读先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实质是以教师的细读引领学生的细读,以教师的细读体验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②教师指导。学生的文本细读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而是有教师指导和引导的、学生沉入文本言语的此在的细读。这样的细读,其实质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或)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这样的细读,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和体验的过程。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文本细读?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举了这样一个形象的例子: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担心逸,医生告诉你最便捷的方法——“B超〞“彩超〞“CT〞,状况不重的打点滴、吃进口药,状况严重的留院继续观测。总之,医生成了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附属品,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才干却退化了。华佗再世、扁鹊再生,难了。夸诞一点说,医生运用的手段越现代,自身的医功却开始越来越退化。
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确凿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老师们都应当问问自己,你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依据,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毕竟是如医生依据医疗器械一般,靠着上网查阅,复制粘贴的方式寻觅答案,还是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今天一切都那么现代化,上网查阅,教材解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稍加改动皆可以为我所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先进,使得我们教师缺少了“悄悄静地琢磨〞文本的细心与耐心。还有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依靠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喜欢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析〞。一旦离了这根拐杖,几乎寸步难行。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教功——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文本细读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需把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三、怎样进行文本细读。
让我们先从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对《长城》一课的解读开始,在他的报告里文本细读就是寻觅文章里所隐蔽的文本秘妙。
出示《长城》课文。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旋绕。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稳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
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相互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聪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宏伟的奇迹。
这样一篇简单的文章里边毕竟隐蔽了哪些文本的秘妙?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解读呢?
1、我觉得,“结构〞是它的第一个秘妙。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先写什么?见闻;后写什么?联想。除了见闻和联想还有别的什么吗?没了。文章一共4个自然段,一、二两段写见闻,三、四两段写联想。通篇先写见闻后写联想,这是文本在结构上最大的秘妙。假使你的眼睛只盯着《长城》的内容,那么,你是不可能发现这个秘妙的。2、“章法〞是它的其次个秘妙。这篇文章有什么章法呢?它的章法就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大家看,第一段,起——“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旋绕。〞其次段,承,“承〞就是承接、承续,顺着“起〞的内容和语势写下去——“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第三段,转,“转〞是转折、转换,就章法而言,转是最难写的部分——“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还写长城吗?不写了;写什么呢?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语势上看,这都是一种转折、转换。第四段,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宏伟的奇迹。〞在这里,“合〞起到一个总结、提升的作用,“宏伟的奇迹〞正是点睛之笔,文眼在此。3、“语言〞是它的第三个秘妙。《长城》的话语风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平实〞,其次是“确切〞。不要以为平实很简单哦,“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那是一种很高的语言品位。“平实〞中见出“确切〞来,就更难了。朱光潜先生说语文的确切、妥帖绝非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譬如“站在长城上〞,很平实。假使把它改成
“走在长城上〞,行吗?不行。“走〞不庄重,不敬畏。面对宏伟的奇迹,你的感觉是什么?肃然起敬。所以,你必得“站着〞,而不是“走来走去〞。再看这个“踏着脚下的方砖〞的“踏〞字,改为“踩〞,行吗?你踩的是谁呀?是我们的长城啊!“踩〞轻浮,“踏〞严肃,这就是“平实〞中见出的“确切〞。再看第三个“扶〞字,“扶着墙上的条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不信,你换一个,“摸着墙上的条石〞,你摸谁呀摸?!行吗?不行。简简单单三个字,背后的情味是什么?是对长城的无限崇敬。显然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看长城、写长城的。平实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却是如此确切、妥帖,这就是高品位的文字。
4、“基调〞是它的第四个秘妙。我细心统计过全文的标点符号,全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中间倒是出现过两个顿号,除此之外,还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的,不曾出现一个叹号。就句式的角度看,文本只有陈述句,没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慨叹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全文的情感基调是高度内敛和凝重的。其实,文中有些语句是可以改写成慨叹句的。譬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旋绕。〞可以改为“远看长城,它多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旋绕!〞再譬如:“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聪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可以改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聪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还譬如:“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宏伟的奇迹。〞可以改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真是一个宏伟的奇迹啊!〞三个叹号一加,感情似乎变得猛烈了,但是,全文的情感基调却因此被冲淡、被破坏了。说白了,还是对长城的情感态度问题。长城是宏伟的奇迹,就这样静静挺立了数千年,顽强、刚毅、庄重,它不需要任何人扯着嗓子喊“来看啊!快来看啊〞,这叫“叫嚷〞,是小摊小贩的行为。长城的静默,才能显出它的雄伟和恢弘。因此,文本这种情感基调是最切合长城的特征的。
5、“顺序〞是它的第五个秘妙。它的宏观顺序当然是先写见闻、后写联想。但是,就中观和微观的层面看,文本的写作顺序一样值得我们加以关注。我们看:写见闻,“远看长城〞,其实这个“看〞字应当换一个字眼儿,远“望〞长城,是吧?然后呢,就写“来到长城脚下〞,这叫由远到近。再看,写联想,“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是现实。“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叫历史。写联想,由现实到历史,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顺序。
6、“句法〞是它的第六个秘妙。《长城》一文的句法当然有好多秘妙,我觉得最有特点的是两处;第一,是它的数据说明。其次,是它的还原比较。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太多的数据,譬如:“一万三千多里〞、“一百多里〞、“五六匹马〞、“两米多高〞、“三百多米〞、“两三千斤重〞等等,大量的数据运用说明什么?确切,精准。长城如此神圣,不允许你对它有丝毫的扭曲和夸诞,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它甚至不需要形容词。这是句法上的第一个特点。再看其次个特点,“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种写法叫还原比较。哪里是“还原〞呢?“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是看到的吗?不,这是想到的,这叫“想象还原〞。把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画面和场景通过自己的想象还原出来。还原以后呢?比较。“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这叫比较。通过还原比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长城施工的艰难。无数肩膀,无数双手,无数汗水,无数鲜血,无数个生命才筑就了举世著名的万里长城。所以说,长城不是条石筑成的,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
7、“长城〞是它的第七个秘妙。我不知道各位对长城之长是如何理解的,“长城〞的秘妙不在“城〞,由于城四处都有,而在“长〞。事实上,长城之长即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而无论是空间之长还是时间之长,我们可能都缺乏充分的解读。譬如“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是写长城的空间之长。我们以为长城只有一万三千多里,其实错了,长城从战国时候开始修,修到秦,修到汉,修到唐,修到宋,修到明,康熙不再修长城了。前后一共修了多少呢?十万多里啊!纵横十万里,这是空间之长。还有时间之长,长城是古代修筑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来修筑一道军事防卫设施。上下两千年,这是时间之长。所以,长城之长,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8、“奇迹〞是它的第八个秘妙。都说长城是一个宏伟的奇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生意合同范本
- 2025年天津年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买装修材料合同范本
- 与机关单位合作合同范例
- 村级修桥合同范本
- 产品研发定制合同范本
- 信息咨询收费合同范本
- 伙合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银川
- 代理注册服务合同范本
- 2024智慧城市数据分类标准规范
- Linux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基于CentOS 7(第2版) 课件 第1章CentOS Linux 7系统的安装与介绍
- 新目标英语中考一轮教材梳理复习教案
-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 光伏电气设备试验方案
- 经济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 2024-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非标自动化行业需求领域与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