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法上的对价_第1页
论英美法上的对价_第2页
论英美法上的对价_第3页
论英美法上的对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英美法上的对价

价格是英美国法的一个独特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0条第2款首次将其引入中国的基本法律。这表明,属于大陆法系的中国在技术上越来越多地借鉴英美法系的一些做法,这反映了中国票据法的进步性和透明度。一、合同对价对价票据对价来源于合同对价,研究票据对价不得不首先了解合同对价。英美合同法传统的观点是用“利益、受损”标准定义合同对价,把对价称为“一方得到某种利益、利润或好处,或者另一方所放弃的某种权利、承担的某种义务或承受的某种损失。”现代观点则强调对价的“互换性”,只要一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即使这种东西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利益或好处,亦可成为对价。简单地说,对价就是一方为取得合同权利而向另一方支付的代价。(第46页)关于对价的定义,学者们还有多种。(第111页)归纳合同对价,笔者认为有以下特点:(一)对价包含主观对价和客观对价。给付的代价在客观价值上相当,为客观对价;虽给付一定代价,代价在客观价值上却不相当,但当事人自愿同意交易的,即为主观对价。(二)对价的给付形式可以有金钱、实物、劳务和权利。对价最常见的形式是以金钱、物品给付,同时也存在以权利(例如知识产权)为对价的或以义务(如劳务)为对价的。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有一点共同的要求是:必须有经济价值。通常,爱、感情、道德义务不能作为对价。(第53页)(三)对价的给付时期可以是即期或远期。对价通常在交易成立的同时即予给付的,为即期对价;也可以在交易成立时未给付,而承诺将来给付对价的,为远期对价或未来对价。(四)对价要求支付相当的代价。这里的“相当”,并不要求相等或对等。二、未取得票据即为对价而取得的票据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2款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本条款规定的对价,包含两个构成要件:(1)“双方当事人认可”的代价;(2)“相对应”的代价。至于这两个要件如何并存,《票据法》没有具体规定。有学者认为,我国《票据法》规定的对价,为“相对应的代价”,而对价是否为“相对应的代价”是由双方当事人在给付时认可的。这就是说,不论客观上所付的代价是否相当,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当时同意为对价给付即可。这意味着,给付的代价客观上可能不相当但双方当事人当时认为相当,则为给付对价;给付的代价客观上基本相当但当事人当时认为不相当,则为不给付对价。(第66页)这里主张的是典型的英美法上对价,实际上是主观对价。笔者不能赞同该观点。举例来说,持票人B的直接前手是盗窃票据的人A,A急于要将票据转让出去,于是B只象征性地付了一点代价就通过合法背书方式取得了票据,双方在当时均认可交易。如果按照上述观点,对此类情况适用法律的结果只能是:承认持票人B给付了对价;如果B主观上无恶意或重大过失,则可享有原始的票据权利,而失票人却丧失了票据权利(此处运用的是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原理)。这种结果显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司法精神,在司法实践中恐怕难以行通。笔者认为:“双方认可”的代价与“相对应”的代价应当是构成对价的两个并列要件。(1)“双方认可”的代价,是指双方就票据对价的给付形式、给付时期等达成合意。(第87页)对于已经实际占有票据的持票人,只要其为票据行为能力人(根据《票据法》第6条的规定,票据行为能力人仅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即推定其取得票据已经“双方认可”。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对价的给付违反约定的形式或给付时期的,则应属于基础关系违约,当依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适用《票据法》的第13条的规定(《票据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因此,所谓“双方认可”的含义中,不应包含承认主观对价。(2)“相对应”的代价,是指客观价值相当,即给付的对价应在客观价值上与票据金额相当。也就是说,“相对应”的代价,要求的是客观对价。前述对价定义已说明,给付对价要求的“相当”并不意味着相等或对等。那么究竟给付怎样的代价,才算客观价值“相当”?笔者认为,在我国不能全盘照搬英美法主观上认为相当的代价即为对价的作法,因为毕竟我国的法律意识和立法大环境与英美差别很大。依笔者之见,我国票据立法首先应明确规定给付客观价值不足票据金额二分之一代价者,均为给付不相当对价,以制止显属非等价取得票据的情况;达到二分之一以上而不足等值者,由法官在法定“自由裁量权”的限度内裁决其属给付对价或给付不相当对价。综上,对于已经实际占有票据的持票人,除其为无票据行为能力人外,推定其取得票据符合“双方认可”之要件,不得以对价未经双方认可为由否认其票据权利;仅得以客观价值不相当为由确认其为给付了“不相当对价”。笔者将在后文述及:给付不相当对价的持票人,应区分其前手是否为正当票据权利人而确定其是否享有票据权利。三、关于票据取得的方式我国《票据法》关于对价制度的规定,将票据的取得分成两类:一类是取得票据无须有对价的,一类是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的。取得票据无须有对价的,限于《票据法》第11条所指的三种情况。第11条规定:“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这就是说,因税收、继承、赠与而取得票据的,虽然客观上没有给付任何代价,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仍可以合法有效。但是,此三种无对价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其所享有票据权利的完整程度,要取决于其前手权利的完整程度。具体说:持票人前手不享有票据权利,则持票人以无对价方式取得票据后,同样也不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前手仅享有部分票据权利,则持票人以无对价方式取得票据后,同样也不能享有全部完整的票据权利;凡债务人所用来对抗持票人前手的任何事由,均可以用来对抗持票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规定的“前手”,依法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票据法》第11条第2款),包括直接前手和间接前手。但笔者以为,应限制为直接前手。因为:在实践中,间接前手在票据上的权利状态如何,税收人、继承人或受赠人确实很难查知,如果因为间接前手的问题而影响因税收、继承、赠与而取得票据者的票据权利,从法律伦理上讲实属苛刻;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方面讲,也相距甚远。(第66页)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的,是根据《票据法》第10条“票据权利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的”的原则规定,排除第11条无须有对价的三种情况外,绝大多数票据取得,都应当以给付对价为必备条件。依《票据法》第10条关于票据对价的一般规定以及第11条关于无须有对价的特别规定,推出我国票据法关于对价制度法律后果的两点结论:一是无对价者,无票据权利;因税收、继承、赠与而无对价取得票据者,不受此限,但不得享有优于其前手的票据权利。二是给付不相当对价者,均无票据权利。此两点对价法律后果的内容,适用于一般无对价或给付不相当对价的情况,基本上能够较合理地解决问题。如A以盗窃(或欺诈、胁迫)手段取得票据,A依法当然属无票据权利人(依据我国《票据法》第12条),A若将该票据赠送给B,B的权利不能优于其前手A,故B亦为无票据权利人;A若将票据以极少的、象征性的代价转让给C,则C属给付不相当对价,仍无票据权利。但在出现某种特殊情况时,运用上述法律后果所导致的结果却明显属不合理。举例,正当票据权利人E,由于自身的合法原因,将票据以不相当的价格转让出去给F,也就是说,F以不相当对价取得了票据(双方均认可)。对此种情况,按照上述对价法律后果的第二点结论,应以“给付不相当对价者,均无票据权利”为由否认F的票据权利,而这种结果显然不符合民商法的基本宗旨——在不违反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尊重当事人自己的意愿。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票据法》关于对价制度法律后果的规定不完整,导致依现有规定推出的结论不能与民商法的基本宗旨相一致。因此,票据法应当增加关于给付不相当对价法律后果的规定:以不相当对价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优于前手的票据权利(笔者认为,此处的“前手”应限定为直接前手)。运用此项规定处理给付不相当对价的各种情况,结果均可合理:从窃取票据的无权利人A手中以不相当对价取得票据的持票人B,其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A,A既为无权利人,则B也不能享有票据权利;从正当权利人E手中以不相当的价格取得票据的F,其票据权利的有无取决于其前手E的票据权利是否完整有效,既然E为正当权利人(且对票据价格无异议),那么F的票据权利便应依法有效。综上,票据法应当明确规定票据对价的法律后果:无对价者,无票据权利;因税收、继承、赠予而无对价取得票据者,不受此限,但不得享有优于其前手的票据权利。给付不相当对价者,亦不得享有优于其前手的票据权利。四、持票人取得票据须为善意且无瑕疵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对价是取得票据并享有票据权利的要件之一,但并非唯一要件,以对价取得票据,还须再具备主观方面的要件才能完整有效地享有票据权利,即主观上须为善意。善意,应排除恶意和重大过失。恶意,为明知而故意的心理状态,指持票人以非法手段取得票据,或者持票人在取得票据时明知前手的票据权利有瑕疵而受让该票据的主观状态。重大过失,指持票人取得票据时如果负起普通人的谨慎注意义务即可得知票据上的瑕疵,因怠于审查而未知的主观状态。依照我国《票据法》的规定,持票人虽付对价,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则不符合取得票据权利的主观善意要件,仍不能享有票据权利:(1)以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取得票据,或明知有前列情形而仍取得票据的,虽给付对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