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研究11000字(论文)】_第1页
【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研究11000字(论文)】_第2页
【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研究11000字(论文)】_第3页
【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研究11000字(论文)】_第4页
【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研究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绪论《诗经》,一朵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上的艺术奇葩,它如同古老的黄河,数千年来流淌不息,给世世代代文人墨客浇灌才情,浸润着芸芸众生的心田。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的情感,率真而奔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作为儒家经典,记录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手捧《诗经》,品读那一个个美丽的瞬间,顿时觉得远古的爱情之花既火热又馨香,而那些关于爱情婚姻的经典诗句,更是亘古不灭,流芳千载。婚恋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关注的话题,婚恋的研究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延续的基础。爱情是人类一直追寻的主题,是人类追寻感情的最高境界,爱情是虚无缥缈的,是看不见,抓不住的,但是也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神圣不可侵犯,也是平凡而普通的。在爱情的世界里人们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从古至今人类一直追寻的纯粹感情。《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风俗、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爱情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先秦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但在中国的古籍文献中,对于婚恋爱情故事记载最为丰富的就是《诗经》。《诗经》是引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驱,其中的有关婚恋诗数不胜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有反应青年男女对爱的真挚渴望及追求;有描写恋爱中的喜悦和亲密幽会的甜蜜与兴奋;有表现遭遇苦难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描写了夫妻不和、女子被抛弃的情形。从这些婚姻婚恋诗中,我们能得到先秦时期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的信息,了解到他们的爱情婚姻价值观。在了解古人婚姻爱情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比当下我们对待恋爱、婚姻的看法和做法,从中探寻那些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思想,让当下的人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与选择。(一)对《诗经》植物意象的研究《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的总集,总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采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以写实为主。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有限,人们的认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常借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景物来作为情感的寄托。在《诗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比喻生活美好的时期。《诗经》中用了大量的花卉作为意向,莲花、荷花、李子花等十几种。近些年关于《诗经》中植物意象的研究越来越多,比如对《诗经》中草木名物的研究,对《诗经》中植物的文化研究,论文在此背景下展开,在补充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对植物意象出现历史原因的分析,详细分析植物意象的社会内涵和对后世的启发。(二)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作为流传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诗经》是中国文学中唯一一部没有粉饰低俗内容的爱情文学经典。其中,婚恋诗真实还原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并强调在爱情初期,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诗中描写的爱情故事都是美好的、单纯的、打破世俗的、没有束缚的,而且诗中不乏有许多哲理,引人深思,深刻的展现出了人类早期情感生活的美好单纯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优秀品格。诗中通过外在的情感态度的展现和蕴含在其中的内在精神实质给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本文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详细、细腻的解读和研究,重温了在远古时期人类美好的生活、男女之间真挚而自然的爱情生活,深刻领悟人民在表达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层面的深层内涵,探掘领悟《诗经》中的婚恋诗在当今社会上的现实意义,以此希望能够激发现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不放弃真挚情感的理念。让在现代生活的人们在精神上回到人们最初的时代,能够去领悟爱、感受爱、学会爱,同时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在内心深处构建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进一步的促进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和谐发展,改变社会不良风气,从而能够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三)对《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的研究以婚恋为题材,有边婷婷的《<诗经>中的植物与女性婚恋之关系》(2012年)是讲述植物意象与女性的婚恋关系,反映了先秦民众的生活习俗及婚恋的具体形式。周健伟的《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2013年)以独特的女性视觉审视爱情与婚姻,拥有女性丰富的感情和灵敏的触角细致地描写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以忠贞不渝、爱恨两难、重情重义、思念佂人等为核心的各种细微而复杂的女性心理。那些贴近人们生活的诗篇通过直白的描写,展示了古人尤其是女性对待情感生活的纯挚、简朴、热切的态度,以及她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以植物意象为主题的,黄丹丹的《<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文化解读》的硕士论文,讲述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与女性、农事、巫术、征役等主题的的关系(黄丹丹,2010年)。牛晓贞的《<诗经>婚恋诗中的几种植物意象》(2007年)阐述以婚恋诗中运用的比拟手法,分别解说婚恋诗中的女性与花、草和种子的意象;王青的《<诗经>植物意象的文化解读》(2007年)讲述的主要内容:植物是女性的象征、作为赠物寄情、女性婚恋的隐语,婚恋时使用的场所,先民特有的交感思维、强烈的生殖崇拜等心理特征,形成丰富的、鲜活的文化意蕴。布莉华,刘传的《<诗经>中的植物文化》通过阐释植物文化了解民俗风情和先民对植物的崇拜心理,比兴的载体是植物,体现人们的审美倾向和情感色彩,以及作为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的植物文化。邱義明,郭挹芬的《<诗经>植物意象之文化意涵初探》通过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诗人对于现实事物的反映,以视觉传达的角度观之。并试古籍传统民间习俗、历史文化意涵、美学论述等之统整,整理分析器相关引用之文化脉络与初民文化根源的内涵,《诗经》中很多植物的意象特别深刻,其所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文化特色,如今将其提取出来就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当下的视觉文化创意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二、《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一)意象概述意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中一个有着至关重要地位的概念,关于意象的定义随着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断发展。用笔书写写不尽的是言语,说出来的话也不能说尽背后的含义。当意象作为审美单位时,最早提出的是南朝时期刘勰,他是我国古典文论的集大成者。“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的意象,就是我们所熟悉地古诗词的“意象”,从审美视角来说意象就是以自然界中存在的花、草、树、木、云、雨、月等等客观存在的物象为载体,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之有机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意与象浑然一体。这里的意象就是诗人意念中的形象,也就是诗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头脑中先有一个清晰的物象来承情达意,然后再根据这个物象结合想象下笔写作。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兴,指诗歌的美意象对人所产生的感发作用;寄,就是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所具有的社会内容。“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里的“兴寄”指的就意象。(二)《诗经》婚恋诗意象概述1.《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总体情况对于《诗经》婚恋诗的篇目界定目前学术界尚存分歧,具体篇数在60-90不等。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综合考量之后,对婚恋诗的篇目界定共计90篇。主要是表现男女之间的慕情、享受思慕的心情和对由此产生的慕人的追求和想法的诗的类型。其中,像《汉广》、《匏有苦叶》、《月出》等,有一个已经心里清楚的对象,产生了接触事物,想要结婚的想法。也有像《摽有梅》那样没有明确恋人的人,但单纯地认为到了自己结婚的年龄就应该开始结婚。然后,像《蒹葭》、《丘中有麻》等一样,将自己的这种求偶之心变成了实际的行动,开始了追求他们的爱的旅行。也有像《东方之日》、《月出》这些诗词当中也都体现出了诗人想要结婚的美好愿望,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描写方式,都体现出了这些对婚姻的诉求。2.《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的具体情况目前我国学者研究《诗经》中的植物的课题十分丰富,花卉蕴含于草木之中,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诗经》中,植物描写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根据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中相关记载统计归纳得出:《诗经》305篇,共记载动植物252种,内草类85种,记植物143种,木类58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诗经》中花卉的文化研究(2)对《诗经》中名物研究(3)对《诗经》中花卉的专门研究。有关《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的研究,根据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中相关记载统计归纳:诗经中记载植物143种,其中婚恋诗有关植物的记载有约50-60种。三、婚恋诗中植物意象象征意义(一)花1.女子容貌的象征《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诗经》中的花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三十多种。如《召南·何彼秾矣》“何何彼秾矣,唐棣之华。”中的“唐棣花”,是茂盛浓丽的花,诗中以此形容齐侯女儿平王外孙出嫁时浓妆容貌,赞关了王姬的雍容华关。盛开的艳丽棠棣花把我们带入一轴春意盎然的贵族出嫁画卷,这些关丽花朵衬托出一个娇艳欲滴的新娘和一个豪华空前的婚礼。以花作起兴之物,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诗歌注重于花的形态、数量等的静态描写,但是以它们起兴时,会衬托出动态的效果,给人多方面的联想,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桃夭》首句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灼灼”,字从火,本意为明亮。以它形容桃花,不仅使人想见桃花盛开的浓艳,而且使人想见其繁茂与充满生机。“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点明是新嫁娘诗,这样把“之子”与桃花联系起来,灼灼之桃花让人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桃花在春光中怒放,是它最美丽的时刻,于此以它烘托妙龄女子的姿容秀丽。2.男女恋情的象征《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花也正如青春活力、纯真健康的青年男女,那娇羞的形态怎不令青春少年想到他们的意中人呢?他们希望自己能有如此美貌,同时希望意中人亦如此。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花与人就产生了联系。《汾沮洳》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诗,主人公把心仪的男子比作花朵。《有女同车》的“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是男子把心目中的女子比作木槿花,《东门之枌》的“视尔如荍”是男对女表爱时所说:“你美得像一朵锦葵花。”再如《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限有荷华……山有桥松,限有游龙。”除了山上生长的扶苏树和青葱的乔松外,还可见田间的荷花和红寥意象。“扶苏”,即荷花,它代表着女子的关丽,同时烘托着女子的娇慎和男子的轻浮,更成为这场爱恋默默的见证者。《陈风·泽破》中的荷花,女子看到塘中蒲荷相依,想到心仪的男子对自己无意,得不到爱的回报的女子不禁“涕泗滂沱”。《陈风·泽破》中也有荷花:“彼泽之破,有蒲与荷。有关一人,伤如之何?”《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舜华和舜英即木谨花,将女子的关貌比作水灵的木谨花,“颜如舜华”也成了后世赞关女子的佳句。还有许多细微之处也“开花”:《郑风·漆消》中联结男女之情的兰与芍药。“国风”中的花意象不只存于婚恋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圃霄,有女如茶。”形容女子众多的“茶”。(二)草1.女子体态的象征婚恋诗中提及的草约有20多种,可分为水生草和陆生草。无论哪一种草类,它们都以柔弱的外形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诗中多被比喻成女子。(《泽陂》除外,其诗中的蒲草与菡萏相对,被比喻成男子)我们这儿主要谈谈一般现象,即以草象征女子。草,根据其外部形态,主要分为直立的和蔓生的两种:直立的一般细长而柔软,蔓生的身体细长而匍匐在地。因其具有药用、食用、祭祀等经济实用价值而成为被采之物,《诗经》的多篇采摘诗即有丰富的记载。因妇女们多行采摘劳动,草和妇女的关系就密切起来。看到草,总会给人一种弱不禁风和需要保护、依靠他人的感觉,这与柔弱无依、身体纤瘦的女子正相应。2.女子性格的象征《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草的柔顺纤弱特点因与女子的性格也有相通之处,就被赋予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此诗前人多以为是与宗庙祭祀有关之作,但其中为什么要写以水草“蘋”和“藻”祭祀呢?原因我们可以参看《毛传》释《采蘋》:“蘋之言宾也,藻之言澡也,妇人之行尚柔顺。”又有《礼记·昏义》曰:“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也,所以成妇顺也。”二说很为一致,都是把“蘋、藻”与“妇顺”相比,即以藻类喻女性的柔顺,“蘋、藻”即是“成妇顺”之物。(三)树1.男子体态的象征《诗经》中的婚恋诗中有关树的意象不是很多,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共约为12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先人们在劳作之时,并没有忘记生活本身,他们除了感受自然带给他们的美之外,还要给予草本植物“人文美”。当植物被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时,植物意象就是诗人内心外化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方式。美人标准在草本植物意象上的体现。《山有扶苏》中,荷花、乔松是美的代表,象征着男子优美的体态,意味着男子应该像松树一样,枝干笔直,有气势,有骨气。《邶风·简兮》中“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形容舞狮男子体态健壮。2.思慕之情的象征《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中的树意象,主要是用“兴”的手法赋予“树木”情感,有些诗句用树木来表达恋人之间的情感或者夫妻之间的情感,这类诗篇较多。其一,表达恋人之间的情感,最有代表性的树木“乔木”,出现在《周南·汉广》中全诗共三章,首章以“乔木”起兴:“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再如《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相见玩耍。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一种起兴句式,后接“扶苏、荷华、乔松、游龙”作为意象,营造甜蜜温馨的氛围。再如《国风·陈风·东门之枌》全诗三章写道,一群美丽的青年男女集聚白榆、柞树下,临别之际赠与对方一捧紫红的香花椒,表达爱慕不舍之意。3.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与包办婚姻的反抗的象征《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树意象除了可以有表达恋人之间的情感或者夫妻之间的情感这一意蕴外,还可以表达一些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其一,树意象可以表达对婚姻的祝愿。例如在《国风·召南·何彼秾矣》中,第一章开头二句以唐棣花起兴,体现出嫁车辆的骄奢,衬托女子出嫁的热闹华贵场面,第二章将桃李比作新郎、新娘,表现新人的光彩照人,第三章以钓具为兴,体现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其中,“棠棣、桃李”皆为意象,用树木的浓密茂盛来烘托热闹、活跃的氛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婚姻的美好向往之情。除了恋人之间的情感或者夫妻之间的情感的表达,树意象也有其他感情的抒发,如对包办婚姻的反抗的象征。如《卫风·氓》中的“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再如《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以葍菜起兴,表明弃妇对婚姻的失望,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男子喜新厌旧的嘴脸。《诗经》中有一部分政治怨刺诗,在这类诗中偶尔也会出现树意象,通过树这一意象来表现对包办婚姻的的不满与反抗,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上层权贵。(四)果实婚恋诗中提及的果实有16种之多。这是受农耕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只能与农业相联系,而农业的成功表现是人们所种的植物获得丰收,即取得植物的果实。果实的多少决定了劳动的价值,它们也因此被先民们当作神圣之物加以崇拜。婚恋诗中多次出现以果实作起兴之物。1成熟的象征物的结果预示着会有收获,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们在植物刚开始结果时就看到了丰收的希望,随着果实的大小、颜色、气味等的不断变化,就可以知道果实的成熟与否。这种变化与人的生长发育过程极其相似,一个人从幼儿、少儿、少年到成年也是经历着一个渐变的过程。《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是《诗经》中写‘桃’最经典的一首诗,可以说,桃树的每一部分都用美来描绘,这就衬托出文学美学史上无可比拟的仲春联姻。”“仲春婚月”是指春光明媚,桃花盛开,是举行婚礼的最佳时机。此时,用“桃”来歌颂新娘更为合适。在这首诗的三个部分中,分别使用了桃花、桃果和桃叶。既碧兴又分明,从花到果都遵循自然物候特征。第一节中的“夭夭”与“灼灼”历来注解颇多但全无异解,“夭夭,其少壮也”形容茂盛的样子;灼灼,“灼”字从火,“勺”声,以火之浓烈来比喻桃色,这两个重叠的词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桃花盛开的景象,用以形容桃花的明媚。这是第一次反复渲染桃花的颜色,一定有火和茶的意思。第二句“有蕢其实”,蕢,马瑞辰曰:“蕢者,颁之假借。《说文》:‘颁,大首兒’引申为凡大之称。”是用来形容桃子的果实丰满硕大。第三节中的“蓁蓁”声同臻臻,亦如茂盛之意。可见,这首诗已经是对整个桃树的赞美。它往往用重叠的文字反复渲染,以前所未有的色彩感创造出新婚之美和强烈的生命感,强调家庭的富足。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桃花诗的标准。2繁育后代的象征《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用果实来定情时寓意多生育后代,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木瓜,落叶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暗黄色,木质芳香。是重要的观赏果树,亦是舒筋活络、强劲健骨的泡酒药材。黄色当波长适中时,在所有的色相中其最能发光,同时给人以轻快、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但由于此色过于明亮,远古时代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轻薄和冷淡的象征;形容人的性格不稳定容易发生某种偏差,其中如稍添加别的色彩就很容易失去其本来的面貌。这也是在爱情是一种不稳定性的感觉,却又是期待而欢喜的。四、婚恋诗中植物意象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崇拜《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两千五百年前西周至春秋期间的文学精华。那时候的人民大都敬仰神明,对树神、花神等都有一定的敬仰之情,婚恋诗中植物意象的产生,大都与人民对神明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有关。以桃树为例,桃树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作物,首先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诗经》中典型的植物形象。它们反映了土地永恒的生命力,承载着先民对丰收的渴望,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自豪感,象征着生活的繁荣昌盛。它们代表着农业农耕和纺织文化的经纬度,承载着人民对神明的崇拜,以及对生命的无限希望。(二)社会风俗在科学未诞生之前,神学(宗教祭祀)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先民们看待世界,诠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古代,人类依靠土地生存,因为土地可以承载一切事物,使它们得以生存。所以人们崇拜地球是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在先民看来,农业的丰收完全取决于是否有上帝的恩赐和先民的祝福,先民最虔诚的心通过各种祭祀活动以最具仪式感的形式表达出来。当人们不能用科学知识来理解社会和某些现象时,先民们仍然习惯用自然崇拜的概念来解释属于社会历史和自然物理学的问题。作为最明显的外在形式,祭祀继承了人们内心的精神信仰,使之固化为习俗,并在传播过程中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反应。在周朝,人们把人和家庭的繁荣与土地上万物的生长联系起来。从长远来看,周代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婚姻习俗。从《诗经》中“桃”的文化内涵中所折射出的当时的婚恋文化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祭祀圣地也是男女相遇的地方;二是女人向男人表达爱意的重要方式是送水果;三是展现了古人婚期的特点。在男耕女织的文化传统中,田野社区森林是孕育爱情的摇篮。劳动男女在农耕和织布上相互依赖,友谊与日俱增。自然地,他们在社会的树下相遇,互相送礼,传递他们的爱和忠诚,这是由自然的农耕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三)现实生活《诗经》成书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桃树是常见的植物之一,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对象,单从《魏风园有桃》的诗名中便可见种桃为园的普遍农业现象,说明当时的桃树栽培已初具规模,为了收获丰硕的桃籽,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栽培。丰年是农耕民族的希望,是他们幸福的源泉,是以“农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他们自然把所有的美好愿望和希望都寄托在种地上。桃种植注重“农”与“食”,使“桃”回归时代背景。它们代表了周人对衣食的追求。他们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核心,是农耕文化的具体代表。五、婚恋诗中植物意象的文学意义(一)对诗歌本身的意义《诗经》为我国优良传统和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做了奠基,指引着无数的诗人,因此《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深刻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此外,《诗经》中婚恋诗凭借其纯真的情感色彩、积极处事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道德意志,其最重要的深远影响,是对后世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意义。一批描写爱情、婚姻和家庭题材的诗歌,对后世的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同时诗歌中的艺术性也感染了万千的读者。事实上,《诗经》中的婚恋诗是周代的产物,结合了青铜文化、礼乐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背景,以明快、质朴、低调、深情的风格呈现给读者。此篇文章为了揭露诗中所透露出的文化意境和内涵,根据古人的研究,并对于《诗经》中有关婚恋诗的内容,从文化的视角来探究婚恋诗。这些文化意蕴充分保障了当今世界青少年领会和通晓古代民俗文化和精神内涵,同时为我们越发深入的发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优秀文化精神提供了必要条件,这是中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另外,本文为了深层次深化《诗经》的作用,其中对《诗经》婚恋诗的探寻,对时代民宿风俗的展现,是我们研究我国古代民俗文化深层次的举足轻重的组成。(二)对当时社会风俗百态的纪实《诗经》是一部诗歌的集合,它记录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中的诗歌。它具有淳朴和现实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的亲切感,反应出了社会百态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为了指引人们去关注和喜爱现实生活,并且批驳社会中不合常理的情况,诱发人们朝着理想生活不懈努力,究其本身是反应现实生活的真实,对社会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通过对于《诗经》婚恋诗的重复阅读和深层次理解下,认知了古人对物质、节气与名利的价值观尺度和忠实与变节,求索与淡泊名利间的艰难抉择。远古人类的真挚的爱情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内心。《诗经》是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文学名著,其中释去脂粉与俗气是这部爱情文学的精髓所在。《诗经》中的婚恋诗,描绘的爱情是绝不掺和一星半点世俗与礼教束缚的,他是美妙和纯粹的,其内涵不缺少深刻道理,使人深思,其内容凸显了情窦渐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的感知。这是人类早期感性生活及中华民族源源不绝的优秀品质的提现。我们当代青年人被其本质的情感立场和精神本质所震撼不已,《诗经》让现代人类回到古代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有正确的价值和爱情观念,能够去领悟和感悟爱,能够使得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并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从《诗经》婚恋诗中可以清楚的知道,自远古以来,婚姻是法律方面,爱情是道德方面。但是当代爱情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推进,人们观念的快速转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经济基础上建立爱情。这些问题严重导致人类社会难以向前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中无不夹杂着声色、名利、物质、荣誉等因素,这些无不让如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纯洁爱情经受着考验。(三)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诗经》为我国优良传统和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做了奠基,指引着无数的诗人,因此《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深刻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此外,《诗经》中婚恋诗凭借其纯真的情感色彩、积极处事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道德意志,其最重要的深远影响,是对后世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意义。《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赋诗作为当时见面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互换文化的基础工具。因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