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县张大仓汉画墓发掘简报_第1页
陕西定边县张大仓汉画墓发掘简报_第2页
陕西定边县张大仓汉画墓发掘简报_第3页
陕西定边县张大仓汉画墓发掘简报_第4页
陕西定边县张大仓汉画墓发掘简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定边县张大仓汉画墓发掘简报

陕西定边县郝滩墓是在2003年定边县通往王窑高速公路的工程中发现和挖掘的。墓位于郝滩市郝滩村,南距郝滩市约1公里,距郝滩村约0.5公里。该墓为一座带有斜坡墓道的土洞式壁画墓,其时代为王莽到东汉初期。壁画保存较好,其内容丰富,除星宿图、车马出行图、狩猎图、放牧图、庭院劳作图、夫妇并坐图外,升天图是其中一幅引人特别关注的壁画,其宴乐场面生动热烈、升天画内容清晰简练,场面栩栩如生。有升天内容的壁画虽然曾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墓中有见,但是有的画面已残损,有的画面为取意选段,内容均不全面。此升天图内容丰富生动、场面宏大,在目前所见的壁画升天图中尚为首见。升天图位于墓室西壁的红色横长方形框栏内,框栏长2.68米,高1.03米,面积2.76平方米。以其内容分天地两部分,第一为地界部分,内容有西王母宴乐图与墓主人升天图;第二为天界部分,内容为游天故事图。一、神兽舞容西王母宴乐图位于横长方形框栏的内左部,图的内容主要由昆仑山、西王母、神兽乐舞场面组成。其中神兽乐舞场面最为宏大热烈,内容有神兽抚琴、吹箫、击铙、击钟、击磬、击鼓和龙蛙与神兽舞蹈等内容。1.生物特征的一般图1状在长方形框栏内的左下角画有五个形似竹笋状图案,其上均有螺旋形纹道,分别用白、蓝、浅灰,淡灰、粉红五种颜色间隔绘成。在5个竹笋状图案之间,又画有3朵蘑菇状植物和8枝形似鸡冠花形的仙花,前者为浅褐白色,后者枝梗为红色,梗端为红瓣黑色花蕊(图一,左侧)。《山海经·西山经》云:“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面善笑,蓬发戴胜……”《山海经·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此以为壁画中竹笋状图案,可能表示的是史书中所谓“昆仑山”的抽象图案。在竹笋状图案间绘的三个蘑菇状图案,其中绘在中间的蘑菇状图案最高,其上绘一女子,身着红边青衣,盘腿端坐在华盖之下,头上戴冠类物。此以为该女子应是所谓的“西王母”,头戴之物应是所谓的“玉胜”。绘画在左侧的蘑菇状图案,比中间蘑菇状图稍低,其上绘一神兽,首顶侧有双大耳,腮毛向外翘。体着蓝色羽边半身长衣,左衽,腰系红带,露胫赤足,体呈站立状,双爪呈执持华盖状。在花盖杆的中部,画有一只黑体鸟,三足,呈站立状,鸟嘴衔两片食物,一片呈红色,另一片呈绿色。《山海经·海内北经》曰:“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山北。”此黑体三足鸟当为西王母觅食的“三青鸟”。在华盖下,西王母头戴玉胜,身着粉白色红左衽长衣,盘腿端坐在蘑菇状物上,双手置于腹前。在紧靠西王母的左右后侧,各有一仙女,头戴黑色冠,身着蓝色红衽长衣,其中左侧仙女双手置于腹前,呈盘腿端坐状,而西王母右后侧的仙女,右手向右伸,呈接物状。在此仙女的右边,画一神兽,穿戴与左边执华盖的神兽相似,不同的是,此神兽跪在一朵彩云上,身向前微倾,左爪端一酒杯向前伸,呈给另一仙女递送状。此应是伺候西王母生活的另一神兽。画在西王母右下部的蘑菇状图案,比左侧的蘑菇状图更低;在此图案上中间画一奁形器物,在器物的左侧画有一只蟾蜍,右侧画一只尾巴细而长的动物,形似狐狸。这两只动物呈饮食状。月中有蟾蜍和一只兔子,蟾蜍、兔子被古人视为瑞兽。《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中……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文选》汉王子渊(褒)四子讲德论:“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注》云:“春秋元命苞曰:天命文王以九尾狐。”由此可见,古人视狐亦为瑞兽。《楚辞·天问》云:“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注》云:“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元气所出。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楚辞·离骚》云:“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在古书中又曰玄圃或悬圃)。”《注》云:“县圃,神山,在昆仑山之上。《淮南子》曰:昆仑县圃,维绝,乃通天。言己朝发帝舜之居,夕至县圃之上,受道圣王,而登神明之山。……《水经注》云:《昆仑》下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县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在山西离石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中,画像中西王母坐在从山间伸出的蘑菇状花瓣上,作者认为此物是昆仑之县圃。在此壁画上有三个蘑菇状图案,高低有差,而且最高的上面坐的亦是西王母,次者上面站的是为西王母掌华盖的神兽,最低的上面是两只小神兽。这三个高低不同的蘑菇状图案,可能分别表示昆仑山不同的三级,即县圃、樊桐、层城的意象图。其中西王母坐的蘑菇状图案当是所谓圣王受道的“县圃”。《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花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山海经·海内经》云:“……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花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昊爰过,黄帝所为。”此疑壁画中昆仑山间画的朱茎红花黑实之物,可能表示的是所谓“薰草”、“建木”之类的植物。2.秦及汉代时期乐队中不可缺的乐器在西王母、天门图、升天图之下,画的是神兽乐舞场面(图一,中部)。在整个场面的左中部稍上部画有十五个圆形图案,等距陈列,其中间画有一条彩龙,首向西王母,昂头曲身,摆尾跳跃,呈舞蹈状。在龙首前画有一只蟾蜍,呈站立状。左前肢向上曲举,右前肢举一红色盘子,向一侧直伸,形似引舞状。在龙的下面,画有击钟图和击磬图(图一,中下部)。击钟图位于左侧,钟架朱色,呈弓状,钟架左端为龙首形,向上圈翘,右端呈龙尾状向上卷曲,钟架上悬有钮钟5枚,架下画有一只神兽,呈半立状,前爪各执一槌,呈挥舞击钟状。钟为古代八音之一,属于金类乐器。钮钟的声音比甬钟洪亮,而且余音缓长,所以是先秦及汉代时期乐队中不可缺的乐器。在钟架的右边为击磬图。击磬图大部分画面脱落,磬架仅存部分残迹。从残迹看,磬架的形制和颜色与钟架相似。悬在磬架上的石磬仅存两枚,其中一件磬形完整,呈曲尺形,另一件仅存残迹。击磬的神兽已脱落,无存残迹。磬为石类乐器,起源于原始社会未期。石磬也为古代八音之一,而且是演奏时谐调演奏节奏的主要乐器。在龙的右上方,由左而右画有两排四只神兽(图一,中右),其中左外侧的两只神兽呈奏乐状,左外侧的一只神兽为白色,呈跪跽状,前放置一高足杯,外黑内朱,当为高足漆杯。神兽腿上置一架琴,上肢呈抚琴状。左内侧的一只神兽为黑首朱体,形态亦呈跪状,卷尾置于腿前,前面也置一高足杯,外黑内朱,前爪各执一细管状乐器,形态呈吹奏状,细管状物当为箫等管状乐器。右外侧的两只神兽形似花豹,背有翅,首顶饰双角,前足曲举向右,首向左,形态整齐划一,呈舞蹈状。此图的右端画有一建鼓,鼓跗稍有残损,跗呈八字形卷云状,楹为柱状朱色。鼓的部位壁面脱落,仅在右下角残存一小片朱色鼓面,鼓的形状,大小已无法复原。鼓上有华盖状圆形小顶饰,黑顶朱缨,两侧有明旗状白色葆羽,呈自然飘动状。在建鼓的左侧画有一只白虎,呈站立状,其身前倾,尾向后直挺,前爪各执一鼓桴,后爪一前一后,形呈奋力击鼓状(图二,下右部)。在建鼓左侧画一只蓝色小猪,呈跪状,一爪执铙,一爪执槌,形态呈击铙状,生动形象。画面中间有四只神兽,以舞姿可分为两组,每组两只神兽。左侧一组神兽均为朱色(图一右上部、图二左中),大双耳,角弯挺,体上有豹纹状黑斑,呈蹲立状,尾向前卷置,挺身伸颈,前肢平举微向右转,首微向左,姿态整齐划一,呈舞蹈状。在左边的神兽左前方,有一只高足杯,右边神兽的左前方壁面脱落,置杯处存有黑彩残迹,以此推知左前方可能还有一只高足杯。右侧一组神兽距左边一组间距稍大一些,并且之间画有一云状隔带。这两只神兽呈灰白色,体上亦有圆圈形豹斑纹。该组的两只神兽姿态与前组神兽近似,不同的是前上肢平举,目前视,左前方没有高足杯。从神兽的舞蹈形态和斑纹看,画的亦是花豹。二、升天图升天图布列在长方形横栏的右上方,由左而右,内容有天门、鱼云车、鹿云车、龙云车、鹤卫图。1.大一星即天之门在西王母宴乐图的右侧,画有一座门楼式建筑,两角高翘,门扇大开,中间画有一长方形朱色门额,上书“大一星”三字。大即太,将太写成大,在史书中多见。“大一星”,即太一星、泰一星。在门前画有一舟形物,两端彩带飘逸,舟形图中画有四人,一字形排列,四位仙人均头结高髻。由左而右,第一、三人身着朱色衣,第二、四人身着青色衣(蓝色和浅灰),第三人与第四人面相望,四人呈对语状。(图一,中上部)《史记·天官书》云:“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索引》云:“案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楚辞·东皇太一》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淮南》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者,太一之居。”太、泰,同音。在史书中,“泰一”与“太一”通用,“大”与“太”互用,“大一星”即“太一星”。基以上考释,知“大一星”即为“太一星”三字,此以示该建筑物为太一常居的紫微宫之门,即“天门”。天门的形状,《淮南子·天文训》云:“天阿者,群神之阙也。”高诱注云:“阙,犹门也。”《神异经·西北荒经》云:“西北入两阙中,名曰天门。”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墓等资料看,天门有多种形式,此是一种,但以阙形居多。《楚辞·离骚》云:“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注》云:“帝,谓天帝。阍,主门者也。”又云:“阊阖,天门也。……阊阖,始升天之门也。天门,上帝所居,紫宫门也。”《说文》云:“阊,天门也,阖,门扇也,楚人名门曰阊阖。”“天门”即所谓的“阊阖,始升天之门也。”《论衡·道虚篇》曰:“如天之门在西北,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淮南子·原道训》曰:“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楚辞·九歌大司命》云:“广开兮天门。”汉代时已将天门与昆仑仙境联系到了一体,或视昆仑山就是升天的“天门”。《楚辞·湘夫人》云:“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补》引《淮南子》注云:“天门,上帝所居紫微宫门也。”画在“天门”之前的舟形图,上有四人,均结高髻,头未戴仙人所戴的“山”字形冠。此以为这四人当是示意已到天宇的人或到天门前迎接新升天的客人。在“天门”右侧,画的鱼车、鹿车等图,当正是朝“天门”而来的升天场面。2.金吾鹿神兽墓主人升天出行图位于西王母宴乐的右上方和在天门的右侧,升天场景从左而右一字形排列,首幅图为一条鱼,驾一云车,即鱼云车(图一,右上部),上乘二人,左边坐一人,头结高髻,身着黑冠白衣,双手伸举于胸前,手执从鱼口系引的牵绳,呈端坐执御状。右侧一人,呈端坐状,首结黑发高髻,身着黑领右衽朱色长衣,右手执一把似扇的圆形物(可能是所谓的“麈尾”),左手置于腹前,此人当是一位升天的前导人物。其后为一只鹿,后付团云,鹿呈奔驰状,即升天鹿云车。鹿云车上亦乘坐二人,左侧一人头结高髻,身着圆领黑色右衽长衣,双手伸举胸前,手握从鹿首引的牵绳,呈执御状,亦当御人。右边端坐一人,黑发高髻,身着圆领黑色右衽朱色长衣,右手执一把有柄的圆形扇,左手置于腹前,呈端坐状,此人亦属一位升天的前导人物(图二,中上部)。再后为一辆龙云车(图二,右上角),驾四龙,车上坐四人,前一人结黑发,戴尖塔形冠,身着圆领黑衽青(绿)衣,双手前伸,一手执从龙首引的牵绳,一手执鞭呈赶车状。中左侧坐一人,结黑发高髻,头戴山字形黑冠,身着圆领黑衽朱色长衣,双手置于胸前,呈端坐状。前右侧一人,头黑发,戴山字形黑冠,身着圆领黑衽白衣。后坐一人,头结黑发,戴山字形黑冠,身着圆领黑衽白衣,怀抱一下细上粗的棒形物。中左侧的人应是乘此车要升天的墓主人。《汉书·百官公卿表》云:“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后汉书·百官志》云:“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吾,犹御也。”又云:“……车驾出,掌在前清道……”《集韵》云:“金吾,棒名。”《古今注》云:“金吾,车辐棒也。汉官执金吾,吾,止也。执金革御非常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得焉。”此知怀中抱的棒状物当是“金吾”,以示执金吾戒卫护送墓主人升天。在龙云车后的左右两翼有两只仙鹤,呈引颈展翅奋力飞翔状。鹤背上各骑一人,白面黑发,结高髻,身着圆领黑衽朱色长衣。其中左侧鹤上的人,手持戟形器,右翼鹤上的人持毛缨状物,当是幡类仪仗器。状物,二人亦属升天人的侍卫者。《楚辞·九歌东君》云:“灵何兮水中,乘白鹿兮逐文鱼。”《注》云:“大鳖为,鱼属也,逐从也。言河伯游戏,远出乘龙,近出乘龟,又从文鱼也。”《补》云:“陶隐居云:‘鲤鱼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北周天和二年《西岳华山神庙之碑》文中云:“时停酒母之骑,坐石榻而穿陷,乘白鹿以游戏。”在已发现的汉画像石和汉壁画墓中,见有乘鱼车升天图。如河南南阳王庄汉画像石墓中出土有鱼车图,在山西汉壁画墓中,有一鱼车升天图。可见,古人视鱼、鹿为神兽;鱼能涉河潜渊,鹿知仙路、仙草。升天图中画鱼、鹿云车,当示其意。《楚辞·哀时命》云:“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浮云雾而冥兮,骑白鹿而容与。”《楚辞·天问》云:“警女采薇,鹿何佑。”古人言升天,乘神兽车或骑神兽而至的内容,在陕北、山西、山东、江苏等地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和壁画中,除鱼车,鹿车、凤车、虎车升天图均有见,而以龙车或骑龙升天图最为多见,有二龙、四龙、六龙车,此墓中的龙车为四龙云车。从以上发现的升天图资料和古籍中对古人的构思的升天内容与场景,鱼云、鹿云车上乘坐的当是枭杨、琴高一类神仙人物。龙云车上着红衣的人可能象征的是墓主人。《楚辞·惜誓》云:“飞朱瑶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兴。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建日月以为盍兮,载玉女于后车。”王逸《注》云:“言已乃立日月之光,以为车盖。载玉女于后车,以侍娄宿也。”《补》曰:“大人赋云:载玉女而与之归。张揖曰:玉女,青要,乘弋等也。”《楚辞·悼乱》云:“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使素女兮鼓簧,乘戈龢兮讴谣。”王逸《注》云:“乘戈仙人也。和素女而歌也。”《补》“张晏云:玉女,青要,乘弋等也。戈字从弋。”从以上解释可知,玉女、素女、青要、乘弋皆为女仙之类人物。在此升天图的云龙车中,坐在车右边的人,头戴山字形冠,当为一男性仙人,坐在车后,头顶结高髻,怀抱倒棒状物的女子。倒棒状物在内蒙壁画中有见,此物当所谓的“金吾”,抱物者可能是玉女、素女、乘弋一类仙侍人物。古人视鹤为祥瑞之鸟,以其知升天之道。相传仙人多骑鹤,故称鹤为仙鹤。例如《汉书·列仙传》云:“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