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群与新感觉派_第1页
东北作家群与新感觉派_第2页
东北作家群与新感觉派_第3页
东北作家群与新感觉派_第4页
东北作家群与新感觉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作家群

&

新感觉派本次课要点东北作家群总体情况介绍萧红及其作品介绍新感觉派总体情况介绍施蛰存、穆时英及其作品介绍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九一八事变”后从沦陷的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下的苦难和斗争生活,表达了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和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文学史习惯上将这群有共同特点的作家称为“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作家并未全部加入“左联”,但他们的创作事实上构成了左翼文学的一部分。代表作家作品: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东北作家群”创作特色:1、“抗日话语”、民族意识与乡土叙事有力结合在一起。2、叙事中存在左翼倡导的“阶级话语”,但并不构成叙事中心,处于游离状态。3、承续了五四启蒙思想命题,作品反映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与东北作家特有的雄强自由的生命意识。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1942年卒于香港原名:张乃莹、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萧红漂泊的一生:哈尔滨——青岛上海—东京—北平—上海武汉—西安—武汉—重庆香港萧红墓萧红墓“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萧红萧红论创作“我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是对的。”“我主要的目的是创作,妨害它是不行的。”

——1936年于日本——萧红代表作小说:《王阿嫂的死》《旷野的呼喊》《生死场》《牛车上》《马伯乐》《小城三月》《呼兰河传》散文:《饿》《回忆鲁迅先生》“奴隶丛书”三种:叶紫《丰收》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鲁迅作序这本稿子到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的明丽和新鲜。——鲁迅——《生死场》赏析:1、诗性语言“菜圃上寂寞的大红的西红柿,红着了。小姑娘们摘取着柿子,大红大红的柿子,盛满她们的筐篮;也有的在拔青萝卜、红萝卜。”——第二节《菜圃》“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一张叶子落到王婆的头上,叶子是安静的伏贴在那里。王婆驱着她的老马,头上顶着飘落黄叶;老马,老人,配着一张老的叶子,他们走在进城的大道。”——第三节《老马走进屠场》“房后的草堆上,温暖在那里蒸腾起了。全个农村跳跃着泛滥的阳光。小风开始荡漾田禾,夏天又来到人间,叶子上树了!假使树会开花,那么花也上树了!”——第六节《刑罚的日子》“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萧红2、人的动物性“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第六节《刑罚的日子》“房后草堆上,狗在那里生产。大狗四脚在颤动,全身抖擞着。”“暖和的季节,全村忙着生产。大猪带着成群的小猪喳喳地跑过,也有的母猪肚子那样大,走路时快要接触着地面。”“黄昏以后,屋中起着烛光。那女人是快生产了……可是罪恶的孩子,总不能生产,闹着夜半过去……女人忽然苦痛得脸色灰白,脸色转黄,全家人不能安定。为她开始预备葬衣,在恐怖的烛光下四下翻寻衣裳,全家为了死的黑影所骚动。”——第六节《刑罚的日子》3、对生命的敬畏从女性自由写作者的内在需要出发不认同古老的男权统治文化“仿佛是在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男人。”“乡村的母亲们对于孩子们——永远和对敌人一般。”悲凉、疯狂、扭曲“我觉得我不配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呢!悲悯只能从上到下,不能从下到上,也不能施之于同辈之间。我的人物比我高。”敬畏生命。《生死场》的调子是低沉的。“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落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又觉得……我会掉下来。”——萧红关于

《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呼兰河传》

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呼兰河传》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可是当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等流过了自己,也还没有什么,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去的时候,使看河灯的人们,内心里无由的来了空虚。

——《呼兰河传》新感觉派小说一、新感觉派小说产生背景1、城市背景:上海。中国的新感觉派产生于上海这个现代大都市。当时的上海充斥着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如经济膨胀、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具有殖民地色彩的租界设立。现代建筑、外国租界、商埠码头、夜总会、跑马场、商人、妓女、流氓等共同构成了上海林林总总、繁复多变的文化内涵。2、外来影响:1924年10月,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14人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文论家千叶龟雄针对《文艺时代》同人,于同年11月发表专文《新感觉派的诞生》,日本新感觉派由此得名。3、中国的“新感觉派”: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是最早尝试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后来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家自觉运用新感觉派或者说新的艺术手法创作小说,形成了30年代中国的新感觉派。4、新感觉派的文化位置:早先鸳鸯蝴蝶派→早期海派小说(张资平、叶灵凤等人的性爱小说)→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小说)→40年代沪港市民传奇(张爱玲为代表)5、海派小说特点①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②过渡性地描写都市。③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个主题。④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二、代表作家作品1、刘呐鸥(1905—1940),原名刘灿波,台湾台南人。1920年如日本青山学院,后入日本应庆大学文科,1926年毕业。毕业后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班学习。学习结业后留在上海。代表作: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1.1句式充满洋腔洋调、读来生硬别扭,作者企图由此来表现出上海“繁华与糜烂”同构的精神实质,凸显“混乱”的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1.2同时代人评价:“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着他的特殊的手腕,他把这飞机、电影、TAZZ、摩天楼、色情(狂)、长型汽车的高速度大量生产的现代生活,下着锐利的解剖刀”。1.3《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赏析2、穆时英(1912—1940),浙江慈溪人。1929年他的小说被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正式踏上文坛,后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重要成员,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2.1穆时英代表小说集:《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2.2《上海的狐步舞》中名句:“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2.3沈从文评价:“其所长在创新句,新腔,新境,短处在做作”。创作中常使用“蒙太奇”表现手法,直接模仿现代派文学艺术。2.4《上海的狐步舞》赏析小说运用电影镜头组切的艺术手法,通过似乎不相关连的一个个画面,描绘了上海大都会夜晚的种种社会病象:行路人突遭拦劫暗杀;富豪的姨太太与前妻儿子乱伦;舞场上男女交叉调情;饭店有钱人赌博嫖妓;搬运工被砸断脊梁惨死;巷口里老妇人让儿媳出卖肉体以求活命;坐黄包车的外国水兵不付钱发威。种种恐怖、淫荡、悲苦场面在音响中交织一片,时空错杂相间形成强烈反差,展示出“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主题。3、施蛰存(1905—2003),原籍浙江杭州,擅长写心理分析小说。作者自称,自己的小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施蛰存1928年帮助刘呐鸥做上海水沫书店工作,先后参加过《无轨列车》、《新文艺》等刊物的编辑,1932年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3.1代表作:《上元灯》《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3.2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深入现代都市人物的潜意识当中,构建弗洛伊德心理小说的框架,尤其描写了女性的世界。作品有对心理分析的探索,也有对写实的回归;既写乡村、也写城市。3.3《梅雨之夕》赏析①小说故事情节淡化,但人物心理剖析十分细腻、真实、生动,充分展示了“我”是如何被潜意识驱使渴望又惴惴不安去亲近美貌女性的心理状态。小说描写的中心是潜意识的展示,通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包括幻觉、错觉引起的心理转换及性心理运行衍变的过程。②小说铺衍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气氛,或一个人格。”“主观的情绪之伏流+客观的受感的情绪=主观的情绪之上涌”③“都市里的陌生人”,对现代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冷漠和不适应感。“迴旋着,迴旋着,我是在无尽的归程里。指南针虽向着家园,但我希望它是错了,我祈求天,永远地让我迷路。”——《嫌厌》

三、总结关于新感觉派小说的文学史价值:1、新感觉派是30年代有成就的文学流派,它不但促进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在小说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