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莫高窟悲剧人生的悲剧美_第1页
文森特莫高窟悲剧人生的悲剧美_第2页
文森特莫高窟悲剧人生的悲剧美_第3页
文森特莫高窟悲剧人生的悲剧美_第4页
文森特莫高窟悲剧人生的悲剧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森特莫高窟悲剧人生的悲剧美

文森特宗教文学的其生存之美鲁迅先生说:“悲剧破坏了生活的重要价值。”文森特高贵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爱中的悲伤、生存的痛苦、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精神疾病的折磨将使他的一生经历得益久盛。然而,这场悲剧有着深厚的美。一、文森特缺乏对自己的救赎文森特·梵高的初恋像世间大多数的初恋一样无果而终。他把初恋的热情、少年时期的体贴细腻及对美好生活的最初向往都献给了乌苏拉。然而,在乌苏拉的眼睛里,他只是个“红头发的傻瓜”。她与母亲逼他退了房,把他赶了出去。文森特·梵高茶饭不思、夜不成寐地过了一个星期,昔日的迟钝已变成了神经质。他回到松丹特牧师父亲的家里,然而在这里他也只有在绘画写生时才得暂时驱散乌苏拉留在心头的身影。他又回到伦敦他所工作的属于他同名同姓的文森特叔叔的古比尔分公司。其实,自在伦敦古比尔公司做画商以来,他一直都比较成功,平均几乎每天都能为古比尔美术公司出售五十张画片,业绩骄人。由于怀着对乌苏拉的美好爱情,他甚至一改昔日的古怪和偏执,从个人的狭小天地中走出来,愿意去欣赏普通日常生活中美好的方方面面。事业上,他虽然清楚自己所卖的东西拙劣不堪,但这是顾客们自己喜欢的,他们不识货,以昂贵的价格买了劣等品,这与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只要做个成功的画商就对了。生活中,连同事都知道他将来是他无子女的文森特叔叔名正言顺的一半财产继承人,他的前景一片辉煌。可是,乌苏拉不爱他,乌苏拉就要结婚了,这种爱而不得的痛苦“毁”了文森特。悲剧不可避免,他现在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文森特·梵高遭遇到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失败。然则这失败的苦痛又对他起到一种奇特的作用,使得他对别人的痛苦也变得敏感起来,他变得对周围一切廉价的、哗众取宠的东西都无法容忍,特别是他以往能高高兴兴销售的那些画片。他赶跑了耗费了一下午时间所精心挑选出的却都是最糟糕画片的女阔客,与上司大吵一架,他再也无法容忍靠出售无聊的画片谋取暴利的画商事业,他认为一个人用他的一生——他仅度一次的一生——去从事这种向极为愚蠢的人出售极为拙劣的画片的画品生意是非正义的!他彻底放弃了他的画商生涯,向他同名的叔叔宣称“他与这种美术商业的缘分就此了结”。可以说,文森特初恋的失败危及他的画商生涯,并直接导致他与叔叔的决裂,这虽然断送了他的画商事业,他那有可能获得的继承权,却也出乎意外地激起他的正义感和潜在的敏锐感,使他从此偏离了“正常的人生”,开始了伟大而又悲剧的人生旅途。二、谁救赎了自己的私家车毋庸讳言,从文森特·梵高因无法脱稿完成一次华丽动人的讲演而被比利时的福音传播委员拒绝结业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他日后在博里纳日的惨败。教会所需的福音传教士,只要能在优雅的即席演讲中打动人心就行,他们只需视传道为“职业”而不是文森特·梵高式的“事业”。然而,梵高潜在的正义感不允许他自己穿著体面华丽地去向黑黢黢看不清本来面目的矿工布道。于是,为了这份事业,他抛弃了自己的阶级,当“他住的是和矿工们一样的住房,吃的是和他们一样的食物,睡的是和他们一样的床”时,他认为自己才有去给他们宣讲圣经的资格。冬日博里纳日的恶劣气候把矿工们变成了“易碎品”,这使梵高强烈地感觉到:致力于实际工作比传道更重要。为了给矿工治病、熬药,他奉献出自己微薄的临时薪金;为了治好一个矿工得了伤寒的儿子,他贡献出自己最后仅有的所有物——床。他冷,冷得发抖;饿,饿得发了几个星期的烧。长期的营养不良、睡眠不足使他衰弱不堪,他的健康已遭到彻底的毁坏。但他仍坚持着,不肯向善心提供给他优渥食宿条件的丹尼斯太太妥协。他认为这是上帝对他最后的考验,如果他坚守不住,以前的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如果坚守得住,他就可以拯救世界上的一切不幸。上帝似乎看到了他的虔诚:冰雪消融,博里纳日的春天来临。梵高高呼着:“天地哪,尽情欢腾吧!群山哪,放声歌唱吧!因为主安慰了他的子民,他还要怜恤那些受苦的人。”他欣喜若狂地给矿工们宣讲着“好日子就要到来”,然而几天后的“塌方事件”破灭了他最后的希望。六十多名矿工被活埋地下,尸骨难寻。他终于明白,他的虔诚没能打动上帝,上帝对矿工的苦难置若罔闻。不!其实根本没有上帝!“有关上帝的那些话,其实全是孩子气的借口和推拖,是—个吓坏了的孤独的人在寒冷、漫长的黑夜中,由于绝望而编造、散布的谎言。”他对博里纳日矿工的境遇毫无办法,他拯救不了他们。至此,上帝从梵高生命中彻底退场!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他失去了信仰!梵高几乎撑不下去,他觉得被整个世界遗弃,包括一向同情他、包容他的弟弟提奥。他陷于空前的精神危机,像一具行尸,徘徊于精神的荒漠,质疑着生存的意义。他已二十六岁,恋爱的失败、事业的失利已使他丧失重新开始的勇气。难道自己真的毫无长处,不能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么?好像又不完全是这样。曼德斯先生怎么启发他来着?他说:“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结果也许会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然而至少你是去做了,这才是重要的。”那么,博里纳日事业的失败只是证明了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而已。曼德斯先生说过,“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做好的。你最终一定会表现出你内心的一切,而那就是你一生成就的证明。”[,]他彷徨着、思索着、探寻着,直到那一天,他坐在马卡赛的一只生锈的铁轮子上,用半截铅笔在一封家信上画下正穿过黑色原野的老矿工那小小的身影,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终身事业!虽然知道该为靠父亲和弟弟的接济过活感到羞愧,但绘画战胜了一切,他完全陷落,他只是画,他只管画!由于初学乍练,他的绘画技巧极不成熟,还掌握不好人体的比例和距离模特的远近,然而他画出来的博里纳日的矿工妻子女人像让牧师皮特森越看越爱,到了想据为己有的地步。梵高激动地浑身颤抖,这是对他的最高鼓励。他坚信自己的绘画天赋,绘画将是他此生的最后的和唯—的事业!三、“恋爱的失败”梵高的绘画事业得到了他最友爱的弟弟提奥的认可。由于他要专心绘画,无力从事别的职业谋生,所以两兄弟达成一种合作关系:弟弟提奥此后按月寄给哥哥梵高生活费,让梵高去经营绘画事业,等梵高有了偿付的基础,就可以把钱连本带利都还给弟弟。文森特为此感动不已,他称提奥是为他打开“牢门”的人,他坚信他这次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件永远不会失败的工作。他回到父母身边,让自己在博里纳日几乎垮掉的身体得以恢复。但父亲质疑他干绘画这行的长久性和才能,母亲也对儿子总画那些出不起画像钱的贫穷工人和农民感到无法理解;就连一向喜欢文森特的荷兰最著名的画商赫尔曼·特斯提格先生也对他试图去海牙学习绘画不热心。然而梵高并不气馁,因为他表哥安东·莫威肯定了他写生人物画中的生命力和节奏感,并同意作他在海牙学习期间的指导老师。一切似乎仍充满了希望。然而生命中的真正的“恋爱失败”来临了。文森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新丧夫的表姐凯,悲哀的是凯只爱她死去的丈夫。于是,“恋爱的失败”重新上演,凯那句“不,永远办不到,永远办不到!”仿佛报丧的钟声和末日的宣判摧毁了文森特对爱情的终极向往!他终于明白爱情的生命非常短促,只有绘画,只有那劳动者的形象、那耕地、那沙滩与海洋中所蕴含的美与诗意,是值得他终身去从事去描绘的。他去了海牙。在海牙,梵高在莫威表哥的指导下开始画人体模特水彩,昂贵的模特费用常让他的生活捉襟见肘,他每月都得饿几天肚子,苦苦盼望着提奥那一百法郎能早些寄来。饥饿的痛苦、担心被莫威察觉处境的恐惧以及完全被遗弃的孤独感时时侵袭着他。一次的邂逅,妓女克里斯汀抚慰了梵高的寂寞,满足了他的情欲,他们甚至过起夫妻般的家庭生活。初尝情欲滋味让梵高的艺术生命焕发出生机,他的画变得润泽流畅,进步显著。画商特斯提格称赞他画技进步的同时总不忘催他加快自立的脚步,然而他仿效畅销画家德·鲍勃画出的水彩画却被表哥莫威撕得粉碎。“你要坚持你的本色,文森特”,他说,“不要跟着那些浅薄的人和画商跑。让那些喜欢你的人自己找上门来。到时候你自然会有所收获。”他劝诫文森特:“相信我,文森特,欲速则不达,你想一蹴而就,这只能毁了你的艺术生命。红极一时的人物往往是昙花一现的……”梵高从莫威的教导中受益匪浅,他遵循自己的本心心,不再为能及早自立而急躁冒进,他的画技得到稳步提升。与克里斯汀家庭生活的恬静更是激发了梵高新的信仰:“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但同时都是美的;终身从事于表现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实是值得的。”然而好景不长。他毕竟无力谋生,全靠提奥供养,对克里斯汀不可救药的慈悲让他自己陷入更凄惨的物质贫困中去,而克里斯汀只是个普通的女人,她对梵高的一切并不理解。“她认为他的作画渴望是一种花钱的入迷”,对物质的欲望让她无法容忍梵高对绘画的渴望,家庭生活的温馨开始变味,世俗生活挤压得梵高无法作画;何况他的这种无法自立却包养妓女的行为不被他的朋友特斯提格、莫威等人包容。决裂不可避免,梵高不得不离开海牙。四、在画中监督自己梵高在巴黎与印象派画家塞尚、高更、修拉、劳特雷克等人相处了一年,从他们那里,他学会了对光和空气的描绘,他的调色板一天天亮起来。他急于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去挥洒他内心的激情,劳特雷克向他推荐了阿尔。梵高带着对太阳的渴望一路向南去了阿尔。阿尔的太阳那炽烈的柠檬黄色带着眩力十足的光和热闯进了他的生命。他着了魔一样每天黎明前动身,晚上带着一幅完成的油画回来。他变成一台盲目的绘画机器,一幅幅冒着热气的油画从他手中诞生。《开放中的粉色桃花树》、《维格伊拉运河和格莱滋桥》、《阿尔的朗卢瓦吊桥和洗衣妇》、《鲜花盛开的果园》、《麦田远眺》、《克罗平原的收获景象》、《播种者》、《向日葵》、《夜幕下的咖啡馆》、《星月夜》等名作都诞生于这个时期。他被驱赶着只是不停地画,对成功的渴望已经消失无踪,“他作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因为作画可以使他精神上免受太多的痛苦,因为作画使他内心感到轻松。他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他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对能能,那才是他的生命。”阿尔气候恶劣。除了那能把人晒疯的太阳,还有那能把人揍得鼻青眼肿的西北风。梵高每周至少有三天要把拴着画布的木桩楔入地下才能在随风舞动的画布上勉强作画。他从不戴帽子,烈日晒秃了他的头发,哪怕是夜间,他也会觉得如置身火球中;阳光晃花了他的眼睛,他开始频频出现幻觉。一个夏天的努力工作后,梵高因大量订购画框超支了生活费,他不得不靠赊来的几袋咖啡和一个面包维持生命,情绪也随之陷入低谷:他开始激烈地批判自己的作品,责备它们配不上其为之所付出的代价,并认为自己辜负了提奥的厚望,但他又不时地安慰自己:无论如何,经我画过的画布,总比一幅空白的画布强。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梵高疯狂地布置他的黄房子,黄房子给予他一种安宁感,他把它想成一间会在他死后传承下去的永久画室,它将来可能会成为热爱描绘南方的画家们永恒的据点。对未来的憧憬使梵高焕发出新的创作活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长时间地观看事物,才能使他的思想更成熟,理解更深刻”。他疯狂地画着,就在阿尔冬日来临前最后一个阳光炽烈的日子里,梵高在野外画他理想中的“秋天花园”时彻底地陷入精神幻觉。傍晚他清醒过来回到家中,清楚地记起白日的一切却无暇细想——《秋天的花园》让他陷入迷狂:它终于充分地表现出他要表达的东西!他成功了!高更在第二年夏日应邀而至,梵高欣喜若狂,他不再孤独,他获得了一个并肩作战的友人。然而作画理念的不同使他们日日争吵不休,高更的主张是观察过自然后的那种印象加想象式的综合:“无论谁画画,任务可不像圆规在手的泥水匠,只要照着建筑师设计好的蓝图来造房子。年轻人有模型也未尝不好,只要画画时,把布帘拉起来遮住就好了。最好是凭着记忆来画。这样作品就完全是你个人的了;你的感觉,你的智慧和灵魂经得起业余画家的检验。要是他想数他那匹驴子的毛以确定每一根在哪里的话,就该到马厩去。”而梵高却离不开模特,他几乎是不写生就不画画。他只愿面对大自然热血沸腾地画,他想从画中表现出生命的运动和节奏,他说:“当我画太阳时,我希望使人们感觉到它是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当我给一个男人画像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汩汩流过的一生——他所见过的一切,他所做过的一切和他所经受过的一切!”,就这样,高更的蛮劲对上了梵高的暴烈,分道扬镳的悲剧不可避免。梵高的精神开始极度亢奋并向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然而他的绘画创作却走向巅峰,他把一切置之度外,仍然不戴帽子就去田野上作画。他强烈地感到他整整九年所花费的心血正汇聚起来,这几个星期过度的劳累转瞬之间就把他变成了一个完全成熟的艺术家。他已经进入一生中的巅峰创作时期,他现在的作品超过了以往所有,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创作出像这样能够充分表现大自然的本质和他自己的本质的画了。他必须画,尽快地、尽多地画。要尽可能地延长这巅峰时刻,以求把自己心灵中酝酿已久的那些画全部创作出来。他白天画,晚上却整夜与高更干架。不睡觉,吃得少,他精神濒临崩溃。当高更最终忍无可忍表示要离开时,梵高的精神彻底崩溃,他于精神错乱中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一切都结束了。高更离开了阿尔。梵高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当他精神回复到可以作画的时候,他却必须控制自己的兴奋情绪,他只能平静地作画了。然而最糟糕的是,他必须面对每约三个月就犯一次的癫痫病,精神崩毁的恐惧一直煎熬着他,他无法接受自己将会在某次癫痫发作后,可能永远不再清醒而变成白痴,这样的自己会是提奥的累赘;况且反复的发病已使他拿不稳画笔,到了该向一切告别的时候了。奥维尔的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他在墓园对面的麦田里完成了他最后的杰作——《麦田群鸦》后开枪向世界告别。悲哀的是,生前,他那些伟大的画作只卖出了一幅《红葡萄园》!以下是法国学者生活中的悲剧审美价值一、生存悲剧,生存正确梵高的一生是一个普通人悲剧的一生。他生存的悲剧性就在于: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一个普通人却向世俗伦理实体挑战。从梵高的人生历程来看,他也曾经像常人一样,把为谋生而做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潜能截然分开,甚至怕影响到“正常工作”而去压抑真正的潜能。他说:“我在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学习期间,就曾有一种要画,要把我所看到的东西画在纸上的强烈冲动。但我不允许自己那么做。我担心那会干扰我的真正的工作。”初恋乌苏拉的失败痛苦使他得以脱离了庸俗的画商生活,但也是他生存悲剧的开始。可以说到博里纳日做福音传教士,是梵高全心为自身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能达成一致所做的最后努力。然而他失败了!他慈悲而伟大的灵魂不容许他以穿着优雅的礼服向那些悲惨的矿工传教来谋求自身的生存;他纯净而执拗的灵魂也不允许他像大多数常人一样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只满足于谋得生存。对他来说,发现自己的能力,发展自身的长处,能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些贡献才是他应该竭力追求的。悲剧就在这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顺序,生存需要是最基础的需求,而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求。人首先应该维持住自身的生存,必须先活着才能谈到发展问题,这样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凸现出来。若违背了满足需要的正常次序,悲剧就不可避免。于是,梵高的生存悲剧注定要发生:他无力谋生却又必须生存,而弟弟低额的资助不足以让他衣食无忧地从容绘画;他又是性情中人,不会适度规划自己的花销,所以他不仅频频挣扎在饥饿线上,还要忍受世俗对不劳而食者的异样眼光。他虽也常为靠弟弟供养而感到羞愧,但他从不退缩,他只是画。正如黑格尔所说:“伟大人物性格的力量正在于他们并不进行选择,他们自始至终就完全是他们所愿望和要实现的那种人物。他们本来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永远如此。这就是他们的伟大处。”梵高正是这样的人,他性格坚毅,自从觉悟到绘画才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后,哪怕是对凯的痴恋也不能让他放弃画画。他始终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可以用全部作品去回报弟弟的资助。二、对艺术的追求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是一个画家所能经历的最悲隆的人生,他的悲剧性就在于他绘画理念的历史超前性。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流派斗争激烈。官方学院思想保守、墨守成规,他们把持沙龙,拒展印象派年轻画家的作品。直到1886年,画商丢郎·吕厄在美国展出的三百幅印象派画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后,印象派等现代派画家才逐渐为大众所接受。梵高在绘画史上被归属为后印象派,他的创作风格先后经受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的洗礼,他学习了印象派对光和色的运用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反对印象派过分重视客观世界的描绘,只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摹写,认为艺术应该区别于相片,“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他希望在面对大自然时,能把它们描绘成“他所想要人看到的那样”,能从中表现出自然本身的节奏和韵律,他可谓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者。1911年,“表现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在《狂飙》杂志上,20世纪上半叶它才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