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美育教育实践案例-以八年级青春舞曲教学为例(附录教案)11000字(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1.gif)
![【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美育教育实践案例-以八年级青春舞曲教学为例(附录教案)11000字(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2.gif)
![【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美育教育实践案例-以八年级青春舞曲教学为例(附录教案)11000字(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3.gif)
![【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美育教育实践案例-以八年级青春舞曲教学为例(附录教案)11000字(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4.gif)
![【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美育教育实践案例-以八年级青春舞曲教学为例(附录教案)11000字(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65bfbd7434e099d773660fc28dfbf3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美育教育实践案例—以八年级《青春舞曲》教学为例目录TOC\o"1-2"\h\u22633前言 122708一、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相关概述 220625(一)音乐美育教育相关概念 29006(二)新时代乡村学校实行音乐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220328二、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的类型 39846(一)音乐课程类型的分类 330281(二)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课程 43919(三)以“知识—实践“为主线活动创作课 421616(四)以“情景一趣味为主线趣味课 45984(五)以“感受—体验”为主线鉴赏课 53781三、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实践方法--以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为例 62738(一)对八年级上册唱歌课《青春舞曲》在课堂中的实施 613871(二)教学特征 720328四、进一步提高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的策略 122758(一)充分挖掘音乐教材,培养高尚情操 82758(二)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审美乐趣 82758(三)针对学生成长因此施教,合理选择歌曲 82758(四)加强音乐鉴赏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83314结语 1017590参考文献 1210623附录 14--PAGE23---PAGE22-前言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通过《意见》实施,使学校美育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空前进展,影响着对学生素质的提升。直到2021年5月,美育被纳入中考,再一次证明了美育重要地位。音乐课程类型多姿多彩,主要类型有唱歌课、欣赏课、综合课。随着时代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别具一格的类型,例如音乐与美术、文学相结合。不同类型的音乐课程通过美育能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对于音乐美的感悟能力,消除紧张、郁闷、矛盾的情绪,获得更加稳定、愉悦的情感;其次可以提升人们对美的领悟、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再次可以满足人们的尊重需求,从音乐中获得丰富的科学和道德情感,能用一分为二观点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可以满足自我实现,使许多热爱音乐、具有音乐才能的人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达到物我两忘。学校美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音乐和美育作为协调发展系统的两个主体来进行研究。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一般集中在音乐的教学方法和思想道德教育上,关于音乐与美育融合发展研究的理论比较少,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协调发展是完善现代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学校音乐美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学校美育活动的视角和思路,丰富美育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本文针对乡村学校发展需求和音乐教学现状,提出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可以促进美育方法的进步,对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美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乡村学校发展和音乐教学现状、学校音乐课程的类型特征及结合实际例子分析,提出在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教育中实现美育教育的实践方法,以便促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的进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品味和精神情操。本文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观看相关音乐教科书和音乐教材,虚心向老师、实习学校同事和同学请教,并交流心得,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其次通过仔细阅读分析现有资料,综合了解研究现状,精读每篇论文,分析前人研究视角,结合自己独立思考,发现新颖独到之处,最后,通过实习经历,总结并反思自己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达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丰富和完善。案例分析法:本文选取初中音乐教学中常用的经典歌曲曲目,如八年级上册唱歌课《青春舞曲》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介绍,探讨了案例背后所反映的现象,从而为本文提供必要的论证支持。
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相关概述音乐美育教育相关概念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组织、计划、实施音乐专业技能教育的一种教育。音乐课程教育将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音乐欣赏教学融为一体,以学生为教育对象,普及教学音乐,帮助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美育美育是将审美教育原则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的教育,学校美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审美情操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美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热爱、欣赏、追求和憧憬,使学生达到自尊自爱、热爱学校、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对自然热爱的目的,同时在审美教育中获得快乐。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美育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培养人的认知、情感和表达能力。音乐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认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追求,可以说音乐教育和美育的目的是相同的。音乐和美育就像水和空气一样,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常用的手段,音乐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方式影响人,将这些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积极的精神力量,净化和升华人的道德品质,提升情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可以说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乡村学校实行音乐美育教育的必要性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主阵地中国人十分重视音乐美育的作用,孔子在《礼记》中曾经说过“诗中兴,礼中立,乐中成”。在这里“乐”“音乐”是最高的文化层次,只有接受音乐教育学习音乐,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智力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美育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审美教育在全面教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学校美育教育的方法很多,但音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文化课技术课教育趋于专业化、实用主义,无法对审美道德情操产生直接的影响,但音乐是最感人的艺术课,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容易与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学校音乐教育历来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编撰相关的音乐教材、音乐教材、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入手颁布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健康人格,是美育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的一些专业知识,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魅力对音乐美的表达有一定的理解,使学生能感受到情感而不是音乐。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才华,而且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但不只是掌握技能和知识,这是音乐美育教学与日常教学的根本区别,通过运用生动的旋律,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音乐兴趣,提高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改善他们的个性,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他们的生活开始改变自己的性格,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可以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不容忽视。音乐美育教育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柏拉图认为:“节奏和旋律具有最强大的力量,可以浸入灵魂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它将以美渗透灵魂,美化灵魂。”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表演与歌唱的理论与实践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的升华,音乐教育把技能与人文内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学校音乐美育教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音乐教育具有独特而强大的艺术魅力,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考虑到他们的兴趣和感受,正如民间音乐家洗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音乐是气质的熔炉。”音乐的美可以使人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和升华,通过音乐美育教育的学习,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认识,理解音乐在深层图像中释放的情感,并通过大脑、耳朵在积极思考中增强记忆和想象力,通过情感共鸣的引导,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利于身体的和谐发展,智力和情感,个性和社交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指导下追求幸福、自由、和谐。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的类型音乐课程类型的分类音乐课是国家必修课程,是实施美育重要措施之一。从音乐课性质划分,可分为音乐基础课和练习课;从音乐学科类型划分,可分为声乐、乐理、排练、视唱、练耳、作曲、欣赏课等。中学音乐教材中大多是与音乐常识、演唱、器乐曲有关内容,音乐课类型大多为歌唱课、欣赏课、综合课这三种类型。随着新时代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拘一格的课堂类型,例如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文学等两者或两者以上相结合课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中逐渐形成了:以“知识一实践”为主线活动课;以“情景一趣味”为主线趣味课;以“感受一体验”为主线鉴赏课;以“联想—创造”为主线创作课:以”表演活动“为主线表演课。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课程音乐元素和美术元素是相对应的,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是有通感的。音乐中的音高强弱变化的规律,可以表现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这些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同样存在于美术作品中,音乐教学的旋律结合美术教学线条的画法,能够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线条表达方式。而音乐教学中的音调音色也与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这种寻找美术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可以将音乐的元素和美术的元素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音乐教学中融入美术教学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能够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获得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音乐融合美术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利于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艺术细胞的全面提高。以“知识—实践“为主线活动创作课音乐教材内容涉及到唱歌、乐理、欣赏、器乐、实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当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各种媒体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音乐的途径。所以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的。因此,要将课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课本知识上进行拓展。从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进行拓展。从教材的主题、特色进行拓展。现在教材的编写都是按照主题划分单元的,我们可以围绕主题,根据学生实际增减部分内容,更加有效地突出主题。如在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后,抓住歌曲的节奏和情绪,拓展成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学生想想有哪些充满青春朝气的歌曲,使学生在激情奔放的环境和情绪下充分感受到春季的美好与可贵。就能更好地体会到渴望春天这一主题。以“情景一趣味为主线趣味课由于学生心理阶段特征,注意力不能集中整节课,而且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音乐知识,学生根本无法长时间专注于音乐课堂,因此如果教师仍然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会损耗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有时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将趣味教学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聆听和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深刻意义,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趣味教学创设的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对于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等形成初步的了解。以“感受—体验”为主线鉴赏课苏霍姆林斯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其是否善于听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音乐息息相关,完美的音乐教育就必须做到这样。”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真正地学习音乐,他们从第一首音乐开始认识doremi,小小的心播下了旋律的种子,开始体验音乐中不同的旋律,并能自然地表现出相应的表情或身体反应。学校音乐以声音和旋律为表现手段,以和谐的音乐形式形成韵律,吸引人的听觉,这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要学会如何感受音乐的美好,如何鉴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许多旋律优美的音乐教学课程,比如王晓岭的《中学时代》。图1-5《中学时代》曲谱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和情感服务的。让学生通过歌曲播下旋律的种子,学会聆听旋律,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量的变化,感受乐器美妙的声音。学校音乐美育教学的首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充分、完整地听音乐,享受音乐美学的乐趣,让大量不同流派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回响,让学生领略和谐节奏的旋律美,爱上音乐。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课程实践方法--以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为例对八年级上册唱歌课《青春舞曲》在课堂中的实施歌曲介绍《青春舞曲》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是一首唱歌课,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创作,他一生共创作1000余首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歌曲的调式为e小调,4/4拍,是由九个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旋律发展手法主要采用重复、鱼咬尾、变化重复创作手法。大量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节奏变幻多端,节奏形式丰富多彩,非常适合进行舞蹈表演。歌曲歌词富有哲理,将青春比作小鸟,呼吁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光阴。通过学习本歌曲,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歌曲风格和魅力。了解新疆自然环境、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增进他们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兴趣,进一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热爱。教学方法运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提高音乐审美为核心,加强师生交流,共同体验,感知音乐。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设计本节课,课程共分为五个环节,并对主要环节进行阐述。由于《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最具特色就是舞蹈,它的舞蹈特点有立腰拔背、动脖子、翻手腕等形态各异的造型,配合着眼神灵动表现出维族舞蹈欢快,热情、乐观,稳重和细腻的舞蹈特点。因此按照新时代音乐课程要求,笔者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进行教学,形成以表演活动为主线表演课。导入部分笔者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视听结合,示范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介绍新疆乐器--手鼓并示范演奏,边演唱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边表演新疆舞,并提问歌曲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积极丰富情感体验。音乐学习感知部分是感受与聆听音乐,是新课教授起始环节,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必要条件。新课教授部分通过充分聆听音乐,建立音乐最初印象。在初步聆听环节,笔者通过播放音乐《青春舞曲》,提问歌曲速度和情绪,二次聆听时,提问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感知音乐,为之后的演唱做好充分准备。从学习进程来说,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容易环节感受和情感体验放在最前面进行教学。因此探究音乐部分,笔者按照先提问-聆听-感受-讲解-体验-合作-创编顺序,学唱旋律,练习简单打击新疆节奏型--麦西热普节奏型,通过嘴巴唱,眼睛看,手敲击,全身心互动方法,训练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和大脑反应能力。最后通过提问学生歌曲情感表达,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起到一个育人作用。实施效果及反思笔者通过实施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浓厚,对导入歌曲很熟悉,甚至可以自主进行哼唱,说明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了解;笔者发现初步感知环节只有少部分同学愿意回答问题,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对音乐要素不是很敏感;探究活动,笔者关注到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旋律,能试着敲击大切分的节奏型和把握歌曲的韵律感,但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把握不是很好,老师应着重分析情感要素,在思想上对学生起到一个教育作用。拓展研究,学生通过学习新疆舞蹈并展示,感受新疆歌舞音乐的魅力,在练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个别中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不是很好,应加强练习。作为新时代音乐老师,不仅要贯彻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使教学特征呈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还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如此使每个学生心灵得到洗涤,情感获得升华。教学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要角色,教师是编导,学生掌管学习主动权,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热爱音乐,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内心需求课程。例如在教学《青春舞曲》这首曲调活泼欢快,富有动感、充满激情,让人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歌曲时,老师将主动权转交给学生,独立学习旋律,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愉悦。完善评价机制,自评互评他评笔者在教学中还十分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即兴创作。例如一些鼓励性话语:你的音乐感知能力真强、你的知识面真广等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机制,强调发展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互评、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心理状态,关注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如此才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起到鼓励作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一些丰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情感上积极性得到激发,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音乐体验。例如在《青春舞曲》创编活动中,笔者把全班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一组创编歌词,二组用乐器进行伴奏,三组创编舞蹈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尽情挥洒。如此才能使课堂气氛充满轻松,富有青春活力,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进一步22637提高新时代乡村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的策略 充分挖掘音乐教材,培养高尚情操为了实现音乐的美育教育,音乐教师要确定哪些歌曲可以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为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歌曲,让这些好的歌曲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比如《共青团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义勇军进行曲》时,在音乐课上,教师通过这些歌曲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讲述长征、红军革命的历程,讲述新中国诞生的历史、革命先烈为解放中国人民而奋斗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深刻感受革命先烈勇于献身的精神,珍惜当下的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歌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作为良好的教育材料,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涵,感受身边的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1826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审美乐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利用音乐促进学生美育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茉莉花》时,可以边播放歌曲,边将歌词中描绘的民间风景、生活场景制作成幻灯片,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幻灯片中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听到悦耳的旋律,从而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优美的抒情旋律,充满情感,会真诚地赞美现实生活,善良而美丽,结合自然风光图片,学生在歌唱中感受茉莉花的无限迷人、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神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情感变得丰富,提升他们的审美乐趣。4789针对学生成长因此施教,合理选择歌曲 在音乐美育教育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需求,因此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因材施教,不能照本宣科,针对具体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歌曲,比如某各女生比较内向,自卑感很强,当别人稍微对她进行一些负面评价,她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学习不好,未来一片黑暗,人生毫无前途,进而悲观失落。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向她传授了热情向上,豪迈奔放的音乐,来帮助她重建理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她改变内心的感受,比如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具有深刻的思想精髓,展示了贝多芬在贫穷的环境中,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为了理想事业而奋斗,在这首音乐中体现为理想而奋斗的高尚情操,永久地向往光明,永远地对抗命运的黑暗,因此这首歌曲可以作为针对悲观失落,踌躇不前学生进行专门教育的良好的美育材料,以此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难忘的印象,使他们能够实现歌曲中所描绘的理想和奋斗,进而改变人生的想法和价值观。32119加强音乐鉴赏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蕴含着深刻的艺术美感,音乐的美只有通过欣赏才能获得,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注重音乐能力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教师应以层次性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丰富多彩、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及时渗透美育。比如,可以学习周杰伦《青花瓷》时。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古典韵味的歌词,还有响板、琵琶、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使得学生的音乐感水平不断提高,一步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结语音乐课程凭借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移风易俗”就是指精神上的升华"。通过开展音乐课程能引起人情感上荡漾和波澜,使人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化。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演唱、演奏等活动,可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远大理想抱负。通过教学,笔者发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对人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促进身心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怀,有助于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当然音乐的意义肯定不止于此,希望广大教师们能够努力去挖掘属于音乐新的意义。时代不断进步,乡村教育环境不断变化,作为一位新时代乡村教师,我会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国主义情怀、提升品德修养、拓展知识视野、发扬拼搏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能力,遵循正确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学校美育工作,丰富自身音乐审美素养,提高工作岗位胜任力。参考文献钟仕伦.李天道:《中国美育思想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刘彦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当代卷)》[M].山东出版社,2017年。李天道、刘晓萍、汪玉兰:《西方美育思想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叶昌奎:《以美育人教育模式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洪瑾宜:《中学音乐创新教学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姚宇化:《1949年以来我国初中音乐课程目标的回顾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庄钟春晓:《我国新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七至九年级)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赵扬:《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邹娣:《初中音乐课程设计的问题及对策》[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曲巧艳:《以美育人:中学音乐课程德育功能的渗透路径研究》[D].鲁东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7年。肖定艾:《中学德育“以美育人”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1年。刘琼华:《构建“以美育人”的中学德育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祁海文、徐干:“美育概念的最早提出者”[J].长白学刊,2002年第六期。李景隆、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三期。黄国栋、马倩、包宜雄、雷萍:振兴乡村扶贫之路、亦是育“美”之路——浅谈扶贫工作中的美育建设[J].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2019年第十一期。张鑫、赵彦俊:“农村美育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教育参考,2018年第三期。陈静娇:“基于新时代中华美育话语体系谈农村校美育教师的角色与功能[J].中国农村教育,2020年第十期。湛邰、王春雨:“新时代音乐美育课程创新性探究”[J].大众文艺,2021年第十四期。陈晓清:“农村中小学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二期。附录《青春舞曲》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青春易逝,珍惜青春的人生感慨。2、通过模唱、声势等方式,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3、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展示,进行歌舞表演,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创编旋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8min)1、老师跟着歌曲伴奏,演唱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并提问学生是哪个民族?2、开声训练,用新疆话问号。(1)老师用新疆话亚克西——好的意思创编旋律演唱,并有叉腰耸肩的动作。(2)学生边念边带上动作(弯腰,鞠躬表示您好)(3)老师再次示范,并讲解注意点:1面带微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5 Period2课件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2 Period4课件
- Module 1 Unit 2 Theyre near the window综合练习 教科版(含答案)
- 护师聘任申请书
- 2024-2030年中国墨旱莲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手工型玻璃喷砂保护膜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高中生补助申请书
- 现代办公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分享
- 知识产权在企业办公文化中的角色
- 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DBJ04∕T 290-2012 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技术规程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灯笼彩灯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AQ/T 4131-2023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正式版)
- 装饰工程室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员工服务意识提升提高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客服考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