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猜她是谁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宋朝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中华史诗上出色女作家她文采更胜丈夫,曾助丈夫完成《金石录》她是?她被誉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生平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气氛特别深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家中藏书很多,加之李清照聪明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靠近前辈”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趣味相投,生活美满。生平作品惋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剧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格非被罢官,李清照夫妻二人被迫离开京师到青州定居。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靖康之变”后,夫妻二人流离失所。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不久染病去世,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思念自己的丈夫。这些诗歌都很伤感。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南下到达杭州。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后揭露张汝舟,但自己被判三年监狱。虽然经受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忱更趋高涨。约1156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绝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所作之词,以南渡为界.南渡之前,多写少女少妇的闲适生活,明快清爽,感情真挚;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改,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哀婉动人。李词工于造语,擅长创意出新,擅长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李清照〔1084-1155〕《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故居
清照故居
李清照称自己的屋子为“易安室”,自号为“易安居士”,把放书和研讨学问的地方叫做“归来堂”。不幸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评价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深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后人评价词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衰微于元明,复兴于清代。在文学史上,词以其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宠爱的文学体裁。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协作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根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柳永、李清照,纳兰性德。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陆游。一剪梅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难过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阙句句用平韵,一韵究竟,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本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朗读练习一剪梅李清照构造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像,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玉簟”不仅说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开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白季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独孤独。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假设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溶化在一起了。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孤独的方法,她排遣掉孤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一个关键字。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单独荡舟水上。——“独上兰舟”:假设能与丈夫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孤独的方法——反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假设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布满诗情画意,今日单独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倒装句挨次: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希望锦书到达,遂从眺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上阕总结: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从秋日单独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希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落水自流花自飘落水自流”蕴含的意义是什么?这句与前边哪两句相拍合?如何理解这句的深层意蕴?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花飘水流,借景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是物的拘束之。女词人见此景象,却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睬她的情怀,照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消逝。其所象喻的人生的年华、爱情、离别——花自飘落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水流无限似侬愁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花飘水流,是物的拘束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睬她的情怀,照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消逝。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会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旖旎[yǐnǐ]形容女子美丽〕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的情指什么情?“无计可消退”能说明情的什么程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写法是什么?化无形为有形,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才下.却上:化无形为有形––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情”要用“计”消退,可知其重“无计可消退”,可知其深。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将这句化得特别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特别的是它的运动方式。皱着的眉头方才伸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会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下阕:以抒情为主。以花落水流比较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孤独寥落之感抒发了女词人孤独和对丈夫的相思之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画环境叙写情事神驰遐思借景抒情直抒胸意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的孤独相思之情。整体感知写作特点特点: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浅俗清爽,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美丽的抒情散文吗?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单独登上木兰小舟。
天际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单独愁闷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方法可以消退,
皱着的眉头方才开放,涩涩的味儿却又涌上心头!《一剪梅》与《声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