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破产债权的申报和调查制度_第1页
浅议我国破产债权的申报和调查制度_第2页
浅议我国破产债权的申报和调查制度_第3页
浅议我国破产债权的申报和调查制度_第4页
浅议我国破产债权的申报和调查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我国破产债权的申报和调查制度

破产清算必须以破产债权人的合法性为基础。此处所谓“破产债权的合法存在”,除了实体法上合于债权成立的有效要件外,还包含着破产程序中债权调查制度对相关破产债权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确认。在法理上,债权申报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债权人申报债权是债权人取得破产程序当事人地位,并相应地取得破产程序参与权和分配请求权的必经程序。其二,债权申报的提出同时昭示了债权的诉讼时效的中断。基于债权种类和性质的复杂性,对不同性质和种类债权的申报与调查是否应当设置不同的制度并相应遵从不同的程序,特别是有关破产债权的真伪、数额多寡、有无担保及担保的效力产生争议时如何处理,凡此种种法律问题均与债权人的利益关涉至深。然而,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在此类制度与程序环节的规定上非常粗略,甚至存在较多的程序漏洞,如何填补与修正这些疏漏,便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具体的行使债权的机构破产债权的申报是指自认为拥有实体法上的合法债权的债权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后的一定期间内,向法院或其指定的机构申明债权并由此作出的依照破产程序行使其权利的意思表示。债权申报是破产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通常情况下,申报债权应由债权人亲自进行,但法理上允许有些例外,比如,债权人的代理人可以代为申报;再者,当应申报的债权有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时,应认为代位权人有申报的权利。一般来说,破产债权的申报具体涉及以下问题。(一)严格法定主义的立法模式不利于保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债权的申报期间系指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债权人向法院或其指定的机构申报债权的有效期间。关于债权申报期间的确定,国外立法大多采用立法限定基础上的法院酌定主义模式,即债权申报期间的长短,由受理案件的法院在法律限定性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如《德国破产法》第11条、第133条规定,“宣告破产程序时法院即……决定申报债权期间”,“破产债权人申报债权自两周至三个月”。《日本破产法》第142条规定,法院应于破产宣告同时确定债权申报期间,但其期间应自破产宣告日起两周以上四个月以下。我国《台湾破产法》第64条也规定,法院在破产宣告时,应决定申报债权的期间,但其期间须在破产宣告之日起十五日以上三个月以下。与前述模式相比,美国立法则与众不同。《美国联邦破产法典》采取完全的法院酌定体例,该法典第501条规定,债权人或债权人的受托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后应尽快申报债权,具体的申报期间由联邦地区法院自行确定。债权申报期间的长短确定不外乎涉及两方面相互矛盾的价值选择:一为债权的保护程度;二是案件处理的速度。确定较长的申报期间无疑对债权的保护更为有利,但有可能延误破产程序的正常进行。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严格的法定主义所确定的法定期间为不变期间,在防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其期间的不可更改性却无视破产案件的繁简差别,既有可能因案件本身的重大、复杂而使法定期间显得过短从而有损债权人利益,也有可能因案件本身十分简单而使法定期间显得过长从而延误破产程序的尽早终结。与此相反,完全的法院酌定主义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有可能与破产案件的繁简程度相互匹配,但有可能产生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这或许正是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大都采取折衷的立法限定基础上的法院酌定体例的原由所在。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从实务角度分析,债权申报期间确定的立法模式的差异在国外可能远不及在国内影响重大。可以断定,在国外的司法实务中,债权申报期间长短的确定一般不会产生法官的偏私问题,这既与申报期间须事先确定并对所有债权人具有普遍的约束效力有关,又与法官的中立和公正有关;即使存在法官在期间确定上的随意性问题,恐怕大多也是出于追求破产程序效率的考虑,因为,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极高的当代社会,没有哪些案件的处理会像破产案件那样旷日持久、耗时费资。而在我国,却存在着法院地方保护主义不良土壤上可能滋生的在债权申报期间确定上的对债务人的偏袒问题,如果采取完全的法院酌定主义从而任由法官确定申报期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当是毫无疑问的。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采取了严格的法定主义立法模式,并未给法官留下自由裁量的余地。该法第9条第2款规定,收到人民法院通知的债权人应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逾期未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不难看出,我国债权申报期间的确定采取了与法院酌定主义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即以一个不变的申报期间适用于所有的繁简不同的破产案件,这样做远不如多数国家所采取的“立法限定基础上的法院酌定主义”灵活便利,加之由于我国法院运作环境上特有的地方保护主义弊端,使得立法在这一期间确定方面所本应具有的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作用大打折扣,与该规定给不同繁简破产案件债权的合理申报期间的确定所带来的不便相比,其对自由裁量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因而,改采立法限定基础上的法院酌定主义体例更合于该项制度设计的初衷。再者,该条款将收到法院通知的债权人与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区别对待,设置了两个不同的申报期间,表面看来,该做法似乎更能体现破产法的公平原则,但实际上这种区分除了限制已知的债权人作出参加破产程序的选择时间以外并无太大的意义。程序法上的期间设定,要想达到保障当事人利益和保障程序的顺利进行的双重目的,就必须符合公正、合理、及时的基本要求。债权申报既然作为债权人平等参与破产程序的手段,在期间的设定上就不应厚此薄彼,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债权人对破产宣告事实的已知,就对其权利行使的期间加以限制,尤其是不能限制那些由于时刻关注其债权的安全而较早知悉破产程序开始事实的债权人,否则无异于对积极行使权利的债权人予以打击。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将我国的债权申报期间改采立法限制基础上的法院酌定模式,同时对所有的债权人不论其是否知悉破产程序开始的事实,设定统一的申报期间。虑及当前我国破产实务中法院在某种程度上对破产逃债的纵容事实,立法应放宽对申报期间的期限限制。具体可作如下规定:人民法院应于作出破产宣告裁定的同时确定债权申报的期间。债权申报期间应不少于一个月,不超过三个月。债权人于破产宣告时未在国内居住的,可在法院确定的期间届满后延长三个月。(二)关于债权人景观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后果的解释,树立正确的证明责任承担的理念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9条第2款规定:“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对于该条款的立法寓意,理论上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该规定是将逾期未申报的债权视为除斥,也即不仅丧失破产程序上的求偿权,而且丧失其实体权利。(P101-102)第二种观点主张,逾期未申报债权的后果,解释上不应拘泥于文字,而应根据债权申报制度的根本特征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即应解释为自动放弃参加破产程序的权利。债权人不能再成为破产程序的当事人,无权出席债权人会议,无权行使表决权、异议权,无权接受破产分配。(P127)第三种解释认为,债权人逾期未申报债权的,既丧失参加破产程序的权利,又丧失了破产程序以外的其他诉讼权利(以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应为丧失胜诉权),但不丧失其实体权利,即使债务人和解成功免受破产宣告后,债权人也不能通过诉讼主张其权利而获得胜诉权。(P266)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障其民事权益的权利,它具有程序和实体的双重涵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就是当事人请求法院给予司法保护的权利,包括起诉权、应诉权;实体意义上的诉讼是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强制实现其民事权益的权利,又称为请求权、胜诉权。诉权的行使受到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和期间的限制,当事人未能在特定的时效范围内行使相关权利,将丧失依靠司法手段获得救济的资格。但无论何种意义上的诉权的丧失,仅仅是发生不依靠审判程序使其实体民事权益得到保护的效果,并不影响其实体权利本身的存在。由此观之,上述第一、第二两种解释都是不可取的。首先,将逾期未申报的债权的实体权益加以除斥与法理不符。债权申报作为破产程序这一司法程序上的一项重要制度,理应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债权人即使未遵守债权申报的期间提出参加破产程序进而获得分配的请求,也不能因为期间的延误或逾越而产生实体权利消除的效果,除非该债权人有免除债务人债务的意思,否则不能因其放弃参加破产程序中的分配而断定其有放弃实体权利的意思。其次,认为债权人逾期未申报债权仅仅丧失依破产程序受偿的权利的解释也欠妥当。破产程序创设的目的在于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全部到期债务时,一次性概括解决其债务纠纷,实现民事流转关系的正常化。它有比一般民事执行程序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和彻底的特点。加之破产清算是以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作为全部债务的请求对象,因此理论上和实务上都要求全体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以实现其权利。《企业破产法》对破产债权通过破产程序行使的方法和期间均作了不同于作为一般法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于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理,迟延申报的债权人一旦丧失了通过特别法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自不能允许其在此之外以诉讼方式要求人民法院强制实现其民事权益并相应地承认其起诉权和胜诉权,否则将会同特定法的立法本意和目的价值相抵触而不利于特别法的贯彻和实施,使特别法的效力受到消极影响。因此,逾期未申报的债权原则上除了丧失参与破产程序的权利外,还应剥夺其在破产程序以外一般诉讼上的胜诉权,但其实体权利仍然保留。再次,前述第三种解释克服了前两种主张的错误,对逾期未申报债权的后果作了较为科学的界定,但对逾期未申报的原因不加区分地一概予以否定未免有失得当。程序效率固然是其价值的根本要求,但程序效率应当建立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之上。不可否认,债权申报的迟延可能导致破产程序的迟延,因为它会打乱正常的债权调查和确认,导致债权总额及债权分配比率的变动进而影响正常分配的实施。但如果逾期未申报的债权人系出于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而未及时申报其债权,此时,如果剥夺其参与破产程序的权利,使其与无正当理由而迟延申报的债权人受到同样的对待,则未免有违破产程序的公平价值,所以,立法应对迟延申报的原因加以区分。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第三种解释较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解释虽然合理,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故而,立法上可作以下规定:债权人非因不可抗力而逾期未申报债权的,丧失参加破产程序的权利,其债权转化为自然债权。二、审查和核实罪犯并进行审查、核实破产债权的调查,是指在法院指定的调查日期内对业已申报登记债权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核实的过程。债权调查是债权确认的基础和保障。债权经调查核实没有异议的,记入破产债权登记而告确定。日后破产清算组制作破产债权分配表时,即以破产债权登记表的记载为准。(一)破产债权调查权由债权人会议行使关于破产债权调查权的行使,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5条规定:“债权人会议的职权是:(1)审查有关债权的证明材料,确认债权有无财产担保及其数额。”由此可见,我国破产立法首先是将破产债权的调查权赋予了债权人会议。这一规定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操作上均有许多不妥之处。首先,申报债权人参加债权人会议并行使表决权是以其债权的合法存在为前提的,而在债权调查阶段,未经调查确认的债权仍处于不确定状态。一般来说,破产债权的调查在程序上只是一种形式审查,即只要申报人能提出证明其债权存在的有关材料,就能够获准登记,而不管此材料是否真实。只有在调查期终结而无人提出异议的情形下,此项债权申报才在实质上被确认。因此,从理论上说,在破产债权调查阶段,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债权人会议”是不存在的,相应的此项权力的设定会产生以下难题:(1)债权人会议以何种方法调查和确认其成员债权的存在及其性质和数额协商抑或表决产生争执如何处理其调查和确认的效力如何(2)如以表决方式确认各债权人的债权,则债权人于其债权得到确认之前能否取得表决资格毫无疑问,债权人的表决权应依其所代表的债权额进行计算,而其代表的债权额又有赖于债权人会议的确认,当会议成员出席会议时,其债权存在与否、性质如何以及数额多少等事项均未得到会议确认,是先认可其资格和债权额取得表决权呢还是先确认其投票权而后对其债权人资格和债权额表决确认呢显而易见,任何一种做法都会使这一职权的行使陷入两难境地。从实务中看,假如允许先行申报登记的债权人审查后登记的债权人的债权真伪,则难免因债权利益的冲突而发生刁难、压制的情形。其次,假如由所有申报债权人组成债权人会议(此为我国立法之隐含意旨)进行破产债权的调查,则易发生多数债权人合谋侵害个别债权人利益的情形。由于债权人会议以表决为其主要的议决方式,假如大多数债权人要合力排除个别申报人的债权或者试图减少其债权数额甚至否认其债权的担保性质,那么他们就可以借助债权人会议的表决来达到目的。虽然破产债权的调查只是一种形式审查,有关当事人尚可通过提出异议的方式来保护其权利,但让债权人会议行使债权调查权,可能会使本来应在债权确认阶段解决的问题提前进入争执状态,在程序上徒增混乱,并会因此影响破产程序的效率。由以上分析可见,破产债权的调查权由债权人会议行使将会产生一系列逻辑矛盾。合理的安排应当是由一个相对中立的机构来行使此项权力——该机构当是破产清算组(以下与“破产管理人”一词通用)。在我国立法上,破产管理人是全盘接管破产企业,全面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和分配事宜的组织。一方面,破产管理人是破产企业的接管者,能够掌握有关破产企业的大量信息,由其进行破产债权的调查更为方便可行;另一方面,破产管理人与破产债权的申报者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上的冲突,也更有利于债权调查的公正进行。鉴于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实行破产程序开始的受理主义(以破产案件的受理作为其时间标志),可能在破产债权调查阶段尚未成立破产清算组,可考虑设立临时破产接管人来负责债权调查的有关事宜。(二)异议债权的认定破产债权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有关破产债权的争执状况,对于无异议的债权记录在案作为将来制定债权分配表的依据;对于有异议的债权,予以明确,由其后引发的债权确认制度加以解决。由此可见,明确争议是债权调查的一项重要功能。但哪些人有权提出异议是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国外破产立法例并结合我国破产立法实际,我们认为,对已申报破产债权有权提出异议的主体应当包括:(1)破产程序中,各有利益者为破产债权人是破产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破产财产清偿分配的直接受益者,破产程序中任何一个非正当债权人的介入都将导致其债权利益的受损。因此,破产债权人作为破产案件最重要的利害关系人,当然有权对其他债权的存在与否及其性质、数额等提出异议,以求得司法上最终裁决的权利。(2)破产债务人享有异议权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专司破产财产的管理、清理、估价、变卖和分配的机构。它作为破产财产集合体的法定代表人,既独立于破产债务人,又独立于破产债权人,能够保证破产程序公正、合理地进行。正因如此,破产管理人对于瞒报或者有瑕疵的破产债权理应有权拒绝,这也是破产管理人的重要职责。破产管理人虽然不能于债权申报时拒绝破产债权人依法主张权利,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