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发生与分布格局_第1页
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发生与分布格局_第2页
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发生与分布格局_第3页
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发生与分布格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发生与分布格局

四川和云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端。该区域主要发育着四川-安宁河-小江断裂、金沙江-红河断裂、怒江-江华断裂、北东龙门山-屏山-玉龙雪山断裂等大断裂带。该区新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属构造地震,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地域广、烈度高、破坏性大,地震灾害的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该地区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也给该地区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本文采用“可公度法”对川滇地区的强烈地震的发生趋势进行推算与预测,以期该地区今后在防御重大地震灾害时,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尽可能的减少生态、经济等诸方面的损失。1世纪以来川合作地区地震概况川滇地区块体构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川滇块体向东南运动,滇缅断块向东北运动,形成边界断裂走滑位错和块体内部断层错动。边界断裂成为强烈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带,而6.7级以上地震大多发生在边界断裂带附近,反映出强烈地震与构造活动的密切关系。川滇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强地震及强烈地震记录较全,成为统计研究的基础。据中国地震局整编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近代强震目录》以及1991年至2005年《中国地震年鉴》,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共37次,其中7.0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1次,占总数的57%,6.7~7.0级地震有16次,占总数的43%(表1)。图1为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强震分布格局图。从表1中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发生≥6.7级地震的年份为25年,分别为:1913年、1917年、1923年、1925年、1933年、1936年、1941年、1942年、1948年、1950年、1952年、1955年、1960年、1967年、1970年、1971年、1973年、1974年、1976年、1979年、1981年、1988年、1989年、1995年、1996年。如果将这25年的年份作为一组数列,那么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出几组以19年为公差的子数列,如“1917、1936、1955、1974”、“1923、1941、1960、1979”、“1913、1933、1952、1971”以及“1950、1970、1989”等(部分年份的误差在正负一年以内),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除1913、1923、1950这三个年份有正负一年以内的误差外,其余年份皆严格符合19年公差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依据上述计算得出的统计规律,对今后可能发生地震的年份进行推测,1989+19=2008,因此可以看出,2008年有强烈的地震灾害信号。2应用可公度性预测方法的重要意义可公度性源于天文学,表示自然界事物之间的一种秩序,是自然现象周期性的一种客观外在反映,所以是一种信息系。这种信息系不仅在天文学研究领域中有明显的表现,而且在其他领域中也广泛的存在,因此可以以它作为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研究的依据和方法。翁文波院士首先将可公度性预测方法应用到了预测科学中来,并曾利用可公度信息系对1976年唐山地震、1982年华北干旱、1991年长江流域洪水、1992年美国加州地震等自然灾害现象作过成功的预测。本文根据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25个发生年份,依据可公度法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川滇地区≥6.7级地震的发生年份进行预测。2.1第三,强震的可公度性计算结果由三元可公度法计算如下:设X1=1913;X2=1917;X3=1923;X4=1925;X5=1933;X6=1936;X7=1941;X8=1942;X9=1948;X10=1950;X11=1952;X12=1955;X13=1960;X14=1967;X15=1970;X16=1971;X17=1973;X18=1974;X19=1976;X20=1979;X21=1981;X22=1988;X23=1989;X24=1995;X25=1996则计算结果见表2: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的年份一致,且每一个结果都能写出三组以上的三元可公度式子,由此说明,川滇地区的强震表现出了极好的可公度特征。由此可以推算出下(几)次地震的可能发生年份X26和X27:X26`=2007X22+X6-X2=2007X24+X14-X12=2007X22+X7-X3=2006X27`=2008X24+X6-X3=2008X25+X14-X12=2008X23+X6-X2=20082.2发挥了防止情况由四元可公度法计算如下:设X1=1913;X2=1917;X3=1923;X4=1925;X5=1933;X6=1936;X7=1941;X8=1942;X9=1948;X10=1950;X11=1952;X12=1955;X13=1960;X14=1967;X15=1970;X16=1971;X17=1973;X18=1974;X19=1976;X20=1979;X21=1981;X22=1988;X23=1989;X24=1995;X25=1996则计算结果为:X16+X5-X20-X1=12X15+X5-X18-X2=12X14+X6-X18-X2=12X15+X7-X19-X3=12四元可公度法预测结果:1996+12=20082.3逻辑结构设计由五元可公度法计算如下:设X1=1913;X2=1917;X3=1923;X4=1925;X5=1933;X6=1936;X7=1941;X8=1942;X9=1948;X10=1950;X11=1952;X12=1955;X13=1960;X14=1967;X15=1970;X16=1971;X17=1973;X18=1974;X19=1976;X20=1979;X21=1981;X22=1988;X23=1989;X24=1995;X25=1996则计算结果为:X23+X15+X1-X3-X7=2008X23+X20+X12-X18-X7=2008X24+X21+X8-X18-X6=2008X25+X15+X7-X19-X3=2008X22+X15+X5-X13-X3=2008X21+X11+X9-X13-X1=2008总结以上几种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从灾害信息来讲,2007年和2008年的灾害信号比较强,尤其是2008年更符合已有地震资料的统计规律,因此川滇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年份为2008年。3川重地震的发生从以上所进行的推算与预测结果看,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7级强烈地震。为了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活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构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地震灾害综合能力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强针对性专题研究,确定重点防震区域,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2)强震区及农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加强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和一般民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做好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提高城市和农村的防震抗震能力。(3)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依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系统指挥建设,明确紧急救援队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避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4)加强农村居民防卫抗震能力宣传川滇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以往主要集中于农村,而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经济滞后等原因又导致农村民居普遍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