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家埠年画画店的生产与销售
杨家宝,又名西杨家宝。它隶属于潍坊市寒亭区寒亭镇,下辖杨家埠和下边两个自然村,基本可以视为单一姓氏村落。杨家埠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杨家埠、杨柳青、桃花坞)产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风筝流派(潍坊、北京、天津、南通)之一。笔者于2002年3月12日一3月20日到杨家埠进行了为期9天的田野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杨家埠的年画画店商贸习俗比较有自己的特色。兹记录整理如下。一、杨家埠艺术特征杨家埠画店究竟起始何时,历代典籍和相关的专门美术著作对此均无明确记载,学界也未有明确的定论,是个颇有争论的问题。对此,我们采用较为普遍的看法即四川迁来说。据《杨家埠村志》和有关学者的考证,杨家埠的杨氏祖先于明朝洪武二年(即1369年)由四川梓潼县迁徙而来。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四川曾是我国版刻图画的故乡,版画文化非常发达。定居维县后,背负有版画传统的杨氏先人充分发挥其艺术创造力,并结合山东当地民俗文化和民俗生活,创造了木板年画这一独特的艺术。木板年画一经产生,便深受群众欢迎,成为一种表达喜庆吉祥色彩的文化商品。在众人的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至明中期,杨家埠年画初具规模。到清中期,杨家埠年画业日益到达它发展的鼎盛,其题材、形式、艺术特征都臻于完善成熟并定型。此后,杨家埠年画便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二、杨家埠画店的发展杨家埠村“画店百家,年画千种”。我们采用杨家埠的习惯说法,称以生产销售年画的家庭单位为画店。它与我们平时所谓的“店”的含义既有相同也有区别。杨家埠年画的生产和销售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属于典型的家庭手工作坊性质。而且,年画的生产和销售基本集中在冬季农闲时刻,村民主要还以务农为主,因此它又带有家庭副业的性质。杨家埠年画的这两个性质决定了年画的生产方式只能是粗放型的,但是它的规模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小。在杨家埠,画店走的是薄利多销的经营之路。关于古时杨家埠年画的价格,村中流行“一分钱吃饱饭,一毛钱饿死人”的说法,也就是说年画价格每一张分钱杨家埠人就能够吃饱饭,当年画价格为一毛钱时年画就无人问津。尽管单张年画的价格很低,但其销售总量却很大。据统计,清同治、光绪年间,杨家埠每年用纸2万令左右,印画5000万张,最大时年产销7000万张。就大的画店而言,清末“东大顺”每年产量逾100万张,“同顺德”每年印制年画50万张,用纸200令,“公茂”年产量也达几十万张。可见其利润之厚之丰。可观的利润造就了多家富庶大户,像“永盛”画店占地竟70余亩,年画作坊连成一片并形成一条胡同,这就是著名的“永盛胡同”。新中国解放前村中大部分的房屋也都建于清代。根据我们在调查时所看到的村中有关杨氏家族的谱书,我们知道明时期杨家埠画店至少有好几家,著名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泰和”、“公茂”、“永盛”等;清初至少有十几家,著名的画店有“万顺”、“德盛恒”、“广盛太”等;而清中期则有八十几家,清末则达一百多家。其实,杨家埠画店的发展也是基本符合中国年画的兴衰史。一般每家画店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多取富涵吉祥如意民俗意味的字眼如“和顺泰”、“惠丰泰”、“永兴成”、“德盛”、“德增福”、“恒顺”等。这也是符合民众求吉求利、趋福发财的民俗心理。画店堂号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老的堂号一般由长子继承(也有的由次子或幼子继承),其余的儿子则另取堂号(我们称之为子号),子号一般截取老堂号其中的一或两个字,以表明子号与老字号的前后继承关系。如:以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店主与店主之间的亲缘关系。借助老字号的声誉,子号可以增强顾客对其的信赖,达到拉拢顾客的作用,此举无疑有利于分蘖后的子号的生存发展。在杨家埠人的经济生活中,年画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农业收成基本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年画业更是成为杨家埠的主要收入来源,所谓“刻板坐案子,捎带糊扇子,年底挣个金蛋子”。鉴于年画在杨家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杨家埠自然非常重视,甚至连住宅都围绕年画的生产制作设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杨家埠画店的房屋建筑有利于年画的生产、销售。每家每户朝大街都开设有“望屋”(有时也叫“门头”,相当于现在的门市部),向顾客展示本画店生产的各种年画供客商选挑。“门头”平时不开放,只在冬季销售期间开放。每家每户还设有专门的年画作坊,吊铺就位于年画的作坊室。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吉兴画店。民国前期,为了炫耀自己,画店都会出钱请戏班唱大戏。放风筝则是画店炫耀的另一种表示方式。画行是杨家埠管理年画的民间组织。画行兴起于清中叶。它的兴起有其特殊的背景。清中期,杨家埠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画市”之一,而此时期,全国年画业业已相当发达,突出表现为新兴年画产地骤起。年画产地遍布河北、秦晋、山东、豫皖、湘鄂、四川、江浙、两广、闽台及边远等九大地区。仅就山东一地而言,鲁西的聊城、旧寿张、阳谷、旧堂邑和冠县,胶东的平度、高密、泰安、曲阜都盛产年画。全国、附近地区年画业的发达直接或间接的冲击着杨家埠的年画业。附近地区的年画纷纷投入到杨家埠,甚至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也在此出售,其中还不乏假杨家埠之名者,肇成杨家埠一时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致使杨家埠画店销路滞胀。这些都严重扰乱了杨家埠年画市场,使整个市场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为了整顿市场,维护自身利益,杨家埠便成立了画行。画行是个松散的年画管理组织。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试图寻找有关画行的文字资料。遗憾的是,发现未果,因此关于先期画行的组织情况,我们已无从得知。村中老人所能回忆的只是最后一届画行的部分情况。我们只能从老艺人的口述中窥见画行的一二。最后一届画行,由杨盛德、杨中泮、杨兆喜、杨万顺等组成。负责画行领头人称为“行头”。行头全部出自杨氏四大支,由村民推举产生,一般为村中有威望之人,或有权有势之人,行头成员有4—6人。画行组织非常松散。他们没有明确的任期,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办公费用。画行平时没有活动,只负责查办、制裁。画行利用每年正月村中演出大戏的机会,由行头宣讲行规。所谓的行规,主要内容包括:对外,他们严禁套版印刷的年画在杨家埠出卖;对内,他们规定各画店的起行、歇手的时间,其时间分别为农历十月初十和腊月初十。此外,他们还宣布对违规者的处罚措施。涉外违规者,轻者毁坏所卖年画,重者则罚款以致扭送官府;内部违规者,掀掉年画案子、隔断年画夹板线并扣以罚款。罚款视画店实力定夺,小户最少处罚大洋10块,大户则更多。凡受惩罚之户,“次年均无资再进行年画生产,只好到别户当伙计”。足见处罚之重,因而很少违规者。所罚之金为在行的人所有。据说,画行还有一主要职责便是规定不同类型年画的不同价格以此规范市场。由于缺少相关证据我们无法对此做更深一步的探讨。画行对规范杨家埠年画市场起了很好的作用,它维护了市场秩序,保证了杨家埠画店的利益,进一步促进了杨家埠年画的发展。随着年画业的发达,年画销售量的激增,传统的“炕头上的买卖”——坐门等客的经营方式逐渐不能满足需要。杨家埠年画日渐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向外迈出了重要一步即到各地设立画庄。所谓画庄实际就是杨家埠画店在外地开设的分店,在性质上,画庄类似当今的连锁店。画庄肇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我们以为,画庄的出现是杨家埠年画发展到某一阶段才出现的。从杨家埠方面而言,它生产的年画应该具有了品牌效应,已经基本获得民众的认可,成为年画的象征性符号,而且画店初步形成了规模经营具有了必要的经济实力。从社会、民众方面而言,社会必须比较稳定,民众具有一定购买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杨家埠才可能到各地开设画庄。综合以上条件并结合中国年画发展史、村中老艺人的口述,我们以为画庄兴起于清中期实数可能。画庄分布很广,它覆盖山东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境内的画庄遍布济南、莒州、鱼台、胶州、高密、诸城、日照、平度、掖县、沂南等地。此外,画庄还开设到安徽的宿县,江苏的徐州、马头以及关东地区。画庄的经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独资经营。杨家埠画店在异地租赁房屋,自己运去已印制好的年画。为了免除运输的困难,这种经营方式又衍变成画店直接委派杨家埠艺人带着刻板到异地印刷,或者委派杨家埠艺人直接在异地绘稿刻板印刷,实现异地的直产直销,经营所得为画店独享。另一种是合资经营,就是画店和所在地合作经营。其方式一般采取杨家埠画店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当地提供房屋及劳力(有的也提供部分资金),双方合作生产经营,所获利润由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分红。鉴于年画的时间性,画庄在异地的经营时间普遍不长,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画店派往画庄的皆为年轻人,一般是掌柜的儿子。通常情况下,画庄都能很好的融入当地社区。比如“永兴成”与江苏盐城马头的合作。由于经营有方,为人处事得体,“永兴成”生意做的很好,而且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甚高。店主杨中法去世时,马头特地派一百多名喇叭匠为其送葬。杨家埠人杨东来在安徽宿县被招赘并安家落户。当然,也不乏少数惨淡经营的画庄。如“公泰福”在临沂所设的画庄,画庄负责人杨树兰被当地人暴打一顿,年画制作的工具也被洗劫一空。“北公泰”则被日照当地骗取开设画庄,结果也是画板等遭抢。画行进一步对外展示了杨家埠年画,提高了合作地年画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三、主顾两国之家的特殊关系传统是利用好几代人的一种关系来销售的艺术每年农历十月开始,来自各地的顾客便成群结队(因为旧时强盗匪徒很多,因此很少独来独往的),或推着小车,或挑着担子,步行赶往杨家埠。届时的杨家埠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非常热闹。据老艺人的回忆,每年来往西杨家埠的年画商贩约五千人左右。由于客商数量大,年画需求量大,而且客流量又集中,画店很难能够立刻满足客户的要求。远道而来的顾客不得不在村中寄宿等货。谁家的客商就在谁家停驻。杨家埠把这种寄宿画店的客人称为“住店客”。每家画店都没有“吊铺”供住店客免费休息。“吊铺”一般设在年画作坊。因为旧时住房不多,而住店客又较多,画店只得在作坊工作室顶梁铺设木板供顾客住宿。画店每年冬天都要接纳大量的住店客。如同顺堂画店能够容纳一百二十余位住店客,而每天能够接待五十以上客商住宿的画店近达三十户。经过双方长期的合作,画店非常熟悉自己客户所需要的品种、数量。每个画店都有自己的较为固定的销售地区和销售商。如同顺堂年画畅销于鲁南,以门神、灶王为主;东大顺年画畅销于东三省,以大门神、小灶马为主;南复盛年画则流行于鱼台,以神轴、裱屏、大美人为主。由于常年的买卖关系,画店和买主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顾客会根据所在地和群众的要求不时的向画店反映意见,画店则虚心接受来自顾客的意见。这种业务上的友好关系甚至维持达好几代。如北公泰与邑州一姓杜的顾客的交情就达祖孙三代。主顾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的传统一直持续至今。1986年,沂水县王庄七十六岁的任玉忠来到杨家埠找到了西恒足画店,接上了中断三十余年的老关系。这种友好关系不仅表现在双方的业务来往上,还体现在双方的日常生活中。每年住店客来的时候,都会顺便捎上当地土特产品如大枣、柿饼、蘑菇、花生、栗子、海鱼、虾米等到杨家埠,除去大部分用于交易外,他们也会馈赠部分给画店。住店客达到杨家埠后,径直奔向各自熟悉的画店。他们首先向画店提交“单子”,“单子”就是交押金订货,画店根据顾客提交的单子,通宵达旦赶制客人所需要的各种年画。如果画店没有客户所需求的品种,住店客则可以到别家选购。这种销售方式其实就是以销定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种销售方式与年画的时效性强特点有关。我们知道年画的时间性很强,一般只在腊月销售,有些品种甚至只能当年销售。当年销不出去则成为废纸。我们上面曾提到杨家埠年画的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画店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家庭成员,其中长辈为掌柜的,他负责管理画店的日常事务,从纸张、颜料的购买到雇工、年画的买卖,均由其负责。其他家庭成员则在长辈的带领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整个生产有条不紊。由于受人口和资本的限制,画店内部分工并不很细致。一个家庭成员往往要担当多种角色。他们必须熟悉年画生产的多道工序。因此,有一技之长且又有多项全能的巧匠非常多。如现仍健在的杨明智、杨连远等老人。作为老字号画店后裔的他们,熟悉绘稿、刻板、印刷、制作等诸多工序。尽管画店规模不甚大,但画店每年也都必须雇用他人,尤其对大的画店更需如此。如北公泰仅画工雇人就达十几人;同顺堂所雇画工也达近15人。据村中老艺人回忆,当时大的画店总共雇人不下二十。画店所雇之人主要来自附近村庄东如杨家埠、寒亭、齐家埠、三角埠等地。雇工的食宿自行解决,由于离家较近,他们一般回家吃饭。雇工上班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若是加班加点,掌柜的会免费犒劳雇工,杨家埠称之为“犒劳案子”。所雇之人主要从事技术性活。从事技术性活的又分成“大把头”、“二把头”、“小工”等几种,不同的级别所分发的报酬也不同。其中,“大把头”主管全面生产并负责年画制作过程中最细致的工序像描眉、刻眼、园脸、钩道子、画胡子等,其报酬一般每年50块大洋;“二把头”基本熟悉年画的每道工序,但对某一两项工序仍欠缺火候,其主要负责粉脸、做头发、钩道子、打相子等,报酬次于大把头,一般每年30—40块大洋。小工有男有女,负责打下手,报酬较低,10—20块大洋。画店给雇工分发的工资除银元外还有实物。每当战乱物价上涨之时,店主就分发实物给雇工,所分发的实物是粮食,主要有高粱、大豆。画店有时也会按件计酬。据村中老艺人回忆,印画也每印1头年画(1头=500张)的报酬是3升约15斤粮食,而印画工人每天一般能印1头年画。除雇技术性工人外,画店有时还雇用记帐先生。当然所雇用的记帐先生与画店的关系自然非常密切。杨家埠年画世代祖传。为了维护自身集团的利益,先期画店对外技术保密,讲究“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闺女”。画店希望藉此确保自己的垄断地位,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婚范围的扩大,这项保密的技术也渐渐的被临村以致更远的地方所掌握。清后期,杨家埠画店不再讲究技术保密,开始招收学徒。大的画店一般有学徒5、6人。学徒大都也来自临近村庄,他们一般是经人介绍,也不履行拜师仪式。一般要学习四年。他们从粗活干起,所谓的粗活就是画大色如衣裳、云彩等;循序渐进干细活,所谓的细活就是开脸、画胡子、打相子等。画店对学徒要求很严格。学徒“稍有怠慢,经常挨爷们的巴掌”。画店第一年不给学徒发钱,第二年多少发些钱,第三年钱则更多,第四年则成为正式转正,可以领上与雇工相等的报酬。掌柜的给学徒添些日用品如肥皂、扇子、毛巾等。由于村民喜爱观看大戏即京剧,所以每逢村中有大戏演出时,画店掌柜的便会发赏钱给学徒看戏。比如每年的农历4月18寒亭庙会,村中连演3天大戏,届时,掌柜的发赏钱给学徒。学徒用这些钱买草帽、手绢、扇子和一些零食等。每年画店开张的时候,掌柜的也会向学徒分发赏钱。四、画店的信仰习俗杨家埠年画在经营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唱卖。杨家埠人在销售年画过程中都采用“唱卖”的方式。唱卖,杨家埠人又称之为“扛扳子”,它实际就是一种“市声”,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它主要是指商贩子大声吆喝鼓吹自己的产品,吸引顾客的注意。年画的唱卖必须既要根据年画的内容又要符合自身经营的个性化特点。一部分唱卖内容直接采用年画上所配之诗。我们知道,杨家埠年画的一大特色便是它的图文并茂。杨家埠年画,主要在横披上,多配有诗文。诗文内容富含祝吉祈富之意。如题为“人才两旺”的年画:“大财主,真是上,家里人财共两旺。少的扛元宝,老者运去壮。这画买了去,拿着贴在炕,富贵年年有,一总不用创。”题为“四路发财”的年画:“四路来进财,骡马驮元宝,轿车随后来,财主大庭坐,客户上月台。买去这张画,一定大发财。”再如题为“五福堂”的年画:“麒麟本是送子仙,怀抱仙童到人间。若是有人买了去,挣的银钱如泰山。老的少的都心喜,一家老少同欢乐,预备做高官。”这类年画符合人民求吉求利求子的世俗心里,又符合过年时的喜庆氛围。尤其值得一书的是,有些年画的唱卖内容与时俱进,突破了世俗心理。如很多人都提到的著名艺人刘明杰所创作的年画《大刀会、义和团》、《炮打日本鬼子》、《李鸿章》、《火轮船》等。如《炮打日本鬼子》:“大洋鼓,吹洋号,董福祥性子暴,领人马,扛台炮,头里走的义和团,后面紧跟红灯照;打得好,打得妙,打败鬼子争功劳,亮红顶子头上带,天下的大人数你好。”以上所谈的皆是年画行商的叫卖。作为坐商的画店也有相应的叫卖。如对刚来的顾客,画店唱到:“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不是本号不赊帐,如今要帐太罗嗦。赊帐如同三结义,要帐如同请诸葛。”住店客住下后,画店又唱到:“山东有个倪戈庄,出了财主赵八缸,家中存银八缸整。八宝学生下了乡,走遍天下访财主,没有强其八客商。八缸银子还家转,雇脚到了大门旁,老太太开门迎面笑,让进宝客家里藏。客即来办八宝饭,富贵荣华万古扬。有人买去这张画,八缸银子到了炕头上。”以上年画的唱词,都具有农民口语化的特点,它迎合了百姓的民俗心理,深受其喜爱。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试图挖掘有关画店信仰习俗。令人疑惑的是,不论文字材料,还是民间口述,均无这方面的记载。与其他工种不同,杨家埠画店并没有明确的行业神崇拜,它只有和其他任何生意行当有着同样的信仰——财神爷。每年的7月22日是财神的生日,这一天,杨家埠都要举行财神会。财神会以家庭为单位祭拜。届时,各家画店摆鸡、鱼、大肉于供桌,乞求财运亨通。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1.受“自古以来,画家没有崇拜”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于神像都是画匠笔下的产物,民间盛行“自古画师不拜神”一说。杨家埠画店没有确切的信奉对象,足见此说影响之深。2.杨家埠画店商贸精神习俗我们知道,杨家埠年画的技术综合性很鲜明,它集绘画、刻板、印刷于一体,而画、刻、印各有各自的祖先。作为三位一体的年画业,显得无所适从。杨家埠画店在长期的经营的活动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世代相传承袭,建构成为杨家埠商贸精神习俗。杨家埠画店非常珍视“诚信”原则,讲究“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是指诚实不欺无妄,“信”是指讲信用。杨家埠年画之所以久负盛名,能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画店注重信誉,保证质量。杨家埠画店非常重视年画的质量,视之为生命。他们在每一块木板上都刻上自己的店号。从绘画、刻板、印刷到纸张、颜料的挑选,画店都精益求精,严格要求。比如民国时期,由于国产纸张质量不稳定,杨家埠人不惜价钱选用进口的挪威纸、日本纸。对颜料,画店选用英国的绿,德国的片子绿。由于国外的黄色颜料不经暴晒,画店还是选用国产黄即用槐黄(槐树的花蕾)熬制而成的黄颜料。为避免纸张的渗透性,在长期的摸索中,画店总结出在颜料中添加少许的碱、矾和胶可以增强其防渗性。画店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正是因为杨家埠画店对质量的重视,杨家埠生产的年画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才能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地合同标准文本
- 健身会所转让合同范例
- 农村土地股合同样本
- 完善仓库内部沟通的工作机制计划
- 个人土方回填合同样本
- 与演员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房子盖瓦合同样本
- 幼儿园小班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计划
- 农村商铺中介合同样本
- 出售车库合同标准文本
- 三年级上册劳动《立体贺卡》课件
- 12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10-3万吨年MTBE-丁烯-1装置总承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骨盆骨折治疗新进展
-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共建平安校园宣传课件
- DFMEA-磷酸铁锂电池案例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 网络销售食品监督抽检抽样指南
- 第七届江西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知识竞赛单选题题库附有答案
-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