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_第1页
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_第2页
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

我真的喜欢模仿绘画。这是大学3级的时候。在此以前也看到过梵高的作品,但总是觉得不美,甚至觉得有些丑陋。之后随着专业素养的提高、对生活的感悟以及时间的流逝,越发喜欢梵高的作品。尤其是梵高油画《向日葵》,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无不给我们启发与深思。梵高,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梵高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色彩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早期受荷兰画派的影响,作品关注现实,以一种阴郁调子和稍加变形的手法刻画底层人民的生活。情调常是低沉的,《吃土豆的人》为那时期典型作品。1886年他同提奥一同前往巴黎。巴黎之行成为梵高艺术上的转折点。和印象派画家相交,从马奈、莫奈、雷诺阿的光色变幻的色彩表现中受到启发,促使他改变自己原先的阴郁风格,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在那里,他很快走了一条新路,他内心有一种更为强烈的主观愿望需要表达,他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充分传达内心感受的绘画方法。他从德拉克洛瓦和当时流行于巴黎的日本版画中吸取养分。德拉克洛瓦的鲜明色彩和奔放笔触给他带来视觉冲击;他又从日本版画中看到一种东方式的主观变形效果和使用原色的魅力。他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借鉴和吸收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画方法和风格。这也是梵高作品具有浓烈的东方情调原因。梵高认为艺术是一种纯个人的表现形式,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诚实体现个人的感受。他要把自己情感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和表现对象。1888年,梵高前往法国南方阿尔实践自己的理想。在阿尔的短短的两年中,他创作激情喷涌而出。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说道:“我经常神志不清,意识不到自我,画面就像梦幻一样冲我而来。”突破传统束缚,真实表现自我和激情,是这一时期写照。他画自画像、肖像画、柏树、向日葵、麦田、星空、太阳等等。这时颜料的革新也给他带来鼓舞,他尝试用一种原色来表达主题,用近似的补色作画面的呼应与映衬,或用鲜明的对比色作深入的延伸。他的作品从原来的低沉而变为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从《向日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高纯度色彩所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明亮的铭黄作为背景,衬托着用中黄和橙黄描绘的向日葵,令画面有一种极致的灿烂效果。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多次描绘《向日葵》。从未有人为向日葵投注这样激烈专注的热情!梵高画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烧,浮雕般色彩如此强烈厚重,感情笔触如此饱满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阳旋转之花。梵高嗜画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高贵向日葵及炙热目眩般的阳光。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这种激情和真诚,正是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难得的重要品质。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的房间。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神情感。形态各异的向日葵,或绚烂或枯萎,或隐或现,以淡黄色为背景,以深黄色为向日葵的主色调,另有几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点缀花蕊,颜色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画面总体上给人一种明亮而又强烈的生命力,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阳光是那样的明媚。他的画作在强烈色彩背后浸润的却是怜悯与忧伤。他是第一个将热烈狂放的自由激情与孤寂伤怀的黯然情愫结合在一起的画家。梵高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凸显出他那种非同寻常的仿佛想要突破画框的一股奔涌而出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的欲望。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事物热烈赞赏的质朴精神和本能的强烈表现冲动相融合的特征。他创作时并不顾忌形式,却反而开拓了形式。大胆、简单的笔触中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傲慢。他对束缚、制约、规范有着深恶痛绝的反感。在他对事物的描绘和色彩的酷爱中,显示出他内心的粗野狂暴和温柔单纯、他内心的战栗和斗士般激情相混合的奇特秉性,在他对天空、田野、房屋的描绘中,既有着他深沉力量的一面,又有着孩子般稚气的一面。他将色彩作为画作的“主角”,强调色彩赋予的情绪要比描绘的对象更重要。梵高是世人公认的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疯狂天才”,其代表作《向日葵》历来是为人称颂的名画之一。如今《向日葵》又获得一项殊荣———竟能引来蜜蜂驻足花蕊,实在令人赞叹不已!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让一群从来没见过真花的蜜蜂“欣赏”四幅色彩绚烂的名画复制品,看看蜜蜂反应如何。结果发现,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特别受蜜蜂青睐。大师笔下惟妙惟肖的向日葵竟让蜜蜂误以为真。蜜蜂多次停落在“向日葵”上,想品尝其中的“花蜜”。玛丽女王学院的拉尔斯·希图卡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结果将刊登在《光学与激光技术》杂志上。希图卡说,用进化的观点很容易解释“花朵类”油画的吸引力。他相信人类对颜色的选择是由进化而来的。希图卡指出,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类对颜色的分辨是从吃水果开始的,而梵高的画吸引蜜蜂的原因也和颜色有关。科学家认为,长期的癫狂状态使得梵高具有了超人的特殊感悟能力和特殊的绘画表达能力,或许正是他的这个毛病,才让他的画显露出了“湍流”的影子。而这种神奇现象的发现,实际上为艺术家破解梵高艺术魅力之谜提供了帮助:正是梵高绘画中时常会显露出“湍流”的影子,才让他的画作显示出灵动的神韵,以致让大黄蜂也十分着迷。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作品处在现代艺术开端的前沿。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在当时具有开创性。他同塞尚、高更遥相呼应,强调艺术家的观念和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主导地位。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杰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梵高生前寂寥,死后荣耀。一九七八年的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大约五十九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无论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商业上如此巨大利益,与梵高生前卖画所比,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后来,梵高的作品《鸢尾花》和《迦赛医生像》分别以七十三亿及一二七亿日元卖出。如果说现在画价飞涨是由梵高所引起的也不为过。可是,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亦是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为何却成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他自己则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来热爱生命与选择灭亡并不矛盾。梵高身为一个画家,成就了艺术却蔑视了生命。如果说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