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氏迪光录》中的竹枝辞考述
《龙氏玉光记》是苗族学者龙少斋在《贵州东南苗族首领家谱》第八卷中编纂的《贵州东南苗族首领家谱》。这本书既复杂又复杂。这里有许多原始文献,如“神谕”、“文献”和“稀疏”。《龙氏迪光录》卷四为龙绍讷遗文,篇幅最大,开卷便将本卷编纂旨意表明:“流连光景之篇,君子所不录。至如后人诗古文辞,苟表扬祖烈及先代所建祠庙有记序吟咏,可以感人心厚风俗者,往往一唱三叹绰有余音,是何可不录也。”以此为旨,遗文包括序、记、碑记、碑文、上梁文、寿文、帐文、祭文、启、禀呈、引、书后、论、考、墓志并铭、纪、传、跋、寓言设论、五七言诗、赋等,而本文主要是以龙绍讷之11首竹枝辞为着眼点来考察龙氏之性格特点,以及竹枝辞所反映的清代苗侗社会习俗。一、竹枝辞创作之缘起竹枝辞出现在唐代,主要记述风俗时尚,表现出浓厚之乡土气息或者说是民间气息。民俗学家周作人指出,竹枝辞是风土诗,且“其以诗为乘,以史地民俗之资料为载。”因此,反映地方风土人情成为竹枝辞长项。清代贵州竹枝辞反映了清代贵州社会生活面貌,堪称清代贵州各少数民族风俗画卷,是我们研究民族史、民族学不能忽视之重要材料。根据歌咏题材之不同,周作人先生把竹枝辞分为三类:一是全属历史地理性质类;二是岁时风物类;三是风俗人情类。词学大家唐圭璋认为:宋元以降之竹枝辞“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社会史料。”龙氏竹枝辞正是属于此一类。据前人研究,贵州竹枝辞创作之高峰在清代,同《百苗图》之产生一样,有特定历史背景。贵州乃少数民族地区,雍正时,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目的乃为使中央王朝对苗疆地区有更深一层之了解。与此同时,因清王朝之高压统治,各民族反抗不断,起义不绝,如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二月,包利、红银率古州二万余苗民在八妹、高表等寨起义,清水江苗族“群相附和”,数月之内,占据方圆千里之地,义众达至数万,声势浩大,波及全省。再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贵州松桃大塘人石柳邓率众起义,起事之初,即设伏杀死清总兵等官,连克湘、川、黔交界许多州县,声势大震。这都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在民族地区之统治。为加强对民族地区之管理,统治者急需了解民族民俗民风状况,因此,在乾隆年间,大批文人开始深入民族地区,实地考察,观风问俗,大多以一种新奇陌生之眼光看待民族地区之民风民俗,并采用竹枝辞之体裁来记载当地风情。不过,此时需注意的是,竹枝辞之创作主体不是本地赋闲文人,多半乃为官为吏之辈。龙绍讷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792—1873),字廷飏,号木斋,晚号竹溪,清黎平府锦屏县亮寨司人,出身世袭土司之家。龙绍讷天资颖异,读书过目成诵,“长为文,矫矫不群”,十七岁“应童子试,冠一军”(吴师贤《木斋先生墓志铭》),入学为秀才,岁试均列优等,但乡试却多次落第。道光十六年(1836年),贵州学正贾亮侪视学黎平,读至龙绍讷诗文,对黎平府学教授李云庵说:“讷文、赋并佳,经艺尤绝,可冠通省。”贾学使回省城向巡抚贺长龄谈及,贺中丞嘱粮道致书促赴贵山书院肄业。当时书院山长文舒曜,系湖北名宿,见绍讷文,叹赏不已,一时有“龙之为灵昭昭”之誉。道光十七年(1837年)乡试,龙绍讷中举,同科有遵义诗人郑珍。次年,龙绍讷赴京会试,失利。以后几经京试,均未能中的。龙绍讷年过五旬,遂绝意仕进,于乡间开馆授徒,琢育后辈,并致力于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这11首竹枝辞大概作于此时吧。由此可见,龙绍讷乃一位深受汉文化熏陶之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层之少数民族文人,那么,如此一位特殊人物,采用民歌体裁之竹枝辞抒发何种情怀呢?二、龙司补偿龙氏竹枝辞无论龙绍讷是否为第一位用竹枝辞来记载本地风情之文人,也无论他是否是唯一一位以竹枝辞记载本地风情的本地文人。但龙绍讷的身份的确特殊,不能不说龙氏竹枝辞之创作与其身份之间存在某种值得揣摩之情愫。龙氏11首竹枝辞,有5首作于黎平,6首作于榕城(黔之古州,黎平分府也——木斋自注),综观全词,大致反映了如下内容:(一)清代贵州司法界对署衙的描述在龙绍讷竹枝辞中,此类竹枝辞所占篇幅最大。黎平竹枝辞有2首、榕城竹枝辞6首全部描写本地风情,比如《黎平竹枝辞五首之二》:土司也是一员官,老署萧条六月寒。案牍簿书无一事,阶前青草自雕刊。作为土司家族一员,龙绍讷是很骄傲的,从《龙氏迪光录》之编纂内容可知,卷一开篇写君恩、祖德,写到“君恩高厚”,“封典屡膺”,“长官世袭”,“印累累”、“绶若若”,如此不厌其烦地再三叙述,无非表明龙氏先祖龙禹官及其子龙宗麻、龙禹官之妻一王阴烈夫人罗氏之追封,亮寨龙氏第一任正长官龙政忠之诰命,以及自明洪武四年龙政忠(一世)受封为承直郎并世袭亮寨蛮夷长官司正长官之职始,至道光七年龙家谟(二十世)止,亮寨龙氏家族连续20代、23人世袭此职共456年,历经明清两代之22朝之辉煌历史。不仅如此,《龙氏迪光录》卷一所载两篇雍正二年严饬土官之谕令:一曰“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徙,甚至取其马牛,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1责令“督抚提镇严饬土官,爱恤土民,毋得视为鱼肉,毋得乱行科派,如申饬之后不改前非,一有事犯,土司参革从重”2;一曰贵州黎平府“五开卫守备李孝恣为不法,曲庇汉奸,任其出入苗地生事害民,莫可究诘。3”雍正责成“湖南总督杨宗仁、巡抚王朝恩明白回奏,将李孝革职交贵州巡抚毛文铨严审,定拟具奏。4”由此上谕可知清代土司统治之一斑,此乃针对土司而发之谕文,出现在龙氏族谱中,可见龙氏土司与其他土司辖民不一般。无奈,时光荏苒,万物枯荣,昔日辉煌之历史,如今也趋于没落。在《龙氏迪光录》“署衙”条,龙绍讷如是记载:土司之在今日,官为冷官,署为冷署,署可不誌也。然门堂寝室与世之热官无以异,况自康熙雍正以来,诸长官类能自出心裁,绸缪牗户,非独甬道崇闳,亦且园林雅洁,一椽一柱布置得宜。寥寥数言,龙绍讷冷静地将土司世家不可改变之没落命运陈述出来:六月署衙萧条,案牍无事,乃至阶前青草自由生长。改土归流,使得土司制度必然被取消,土官被流官取代,土署自然萧条。但作为家族一份子,龙绍讷觉得是光荣的,在《龙氏迪光录》中对署衙格局布置之细心描述,即表现了他这种爱家情怀。龙绍讷是生活在苗侗地区的学者,作为本地一份子,对家乡的习俗自然了熟于心,描述起来,一言一语都是乡俗民风。如《黎平竹枝辞》五首之三:“夕照初沉即便行,城中妇女最轻盈,呼童作伴羞人面,携手前途月未明。”描写了苗侗地区妇女夜行怕羞的心理特点,带着小孩一起行走。还有《榕城竹枝辞》六首之二:“卓午亭亭拥盖来,逐墟人去趁虚开。拖裳拽地无跟履,也有经营入市才。”不仅描写了苗侗人民熙熙攘攘赶集的热闹景象,还细写了他们的衣着服饰装扮,特有的民族服装及习俗。更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他们的影响明示出来,在辞中自注:城外有市,值期洞妇最多。清代大学士鄂尔泰,曾任云贵总督,他在《(乾隆)贵州通志》卷之七中描述了贵州民族服饰,男女都跣足,不穿鞋,妇女长裙摇曳,正是龙绍讷在竹枝辞中所描述的装扮。另外,更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了清代苗侗地区集市贸易的详细情况,比如古州厅永从县在康熙初年设集场于北关外厂,每月逢五、十日集;光绪三年,知县孙鼐珍以乐乡厂地近粤西,商贾便于交易,晓谕设场,汉苗民人五日一集,互市于此。下江厅雍正十一年开辟,同治十年设集场在南关外厂,具体地理位置在南门外下江营校场内,集期间隔较长,每月逢子日为集期。光绪三年,丙妹分县集场在北门外厂,“本境向少集场,苗民多入城贸易,仅此处为赶集之所,每月以二、八日为集期5。”《榕城竹枝辞》六首之三则纪述了当地的一则储粮习俗:“滞穗留囷慎戒藏,朝餐不用宿舂粮。鸡鸣欲爨先投杵,遗戒当年记武乡。”据严奇岩研究,百越各族均有“家中不储米而储稻穗,临炊才脱粒”的习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认为:他们日常所食粘稻或糯稻,须得现舂现煮,才有营养,米放久了变成陈米就没营养了。因此,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家家备有石碓。现舂现煮的习俗在“八番苗”中表现突出,清初顾炎武在其《肇域志》卷四十六中记载:“八番子者服食居处与汉人同。妇人直顶作饰,不施被饰,俱以耕织为业,获稻和稭,储之。刳木作臼,长四五尺,曰椎塘。每临炊始取稻把,入臼手舂之,其声丁东,抑扬可听6。”乾隆时,独山州知州刘岱说黑苗“食惟糯稻,舂甚白。”7总督云贵川的大学士伯鄂尔泰在《贵州通志》卷七中有相同记载,其后民国时期的《都匀县志稿》也记载了此一现象。至于以下三首竹枝辞所描述的内容,更是司空见惯的苗侗民俗:榕树江边榕树多,老榕树老密枝柯。爱榕人憩棠阴路,截竹编篱学唱歌。——(《榕城竹枝辞》六首之一)归来星月一肩横,入夜人闲便学笙。不用娲皇新制管,竹筒吹彻月三更。——(《榕城竹枝辞》六首之四)新装结伴赛缠头,盘瓠村村祝社秋。男解曼歌女解舞,锦绒铺背闘肥牛。——(《榕城竹枝辞》六首之六)苗侗地区以歌舞盛会不断而著称,文献多有记载。如“苗,其类有二:曰东苗、曰西苗、其俗相同,婚娶集男女歌舞,名为跳月。8”“杀牛宰牲,聚亲属吹笙、跳舞,名曰做戞。9”白苗祀祖择大牯牛头角端正者,饲及茁壮,即通各寨有牛者合鬭于野,胜即为唐鬭,后卜日砍牛以祀,主祭者服白衣青套细褶宽腰裙,祭后合亲族高歌畅饮。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以上六首竹枝辞分别叙述了妇女夜行、树下唱歌、午间逐墟、欲爨先舂、夜闲学笙、结社斗牛之情景,不难想象,此间民生有如桃源一般,生活十分惬意。承接第一首官衙竹枝辞,不难令人联想,因直接长官之爱民,百姓生活祥乐,表达了龙绍讷作为土司家族一员之骄傲,对家乡之热爱,对乡间生活之享受。当然,在此生活也并非没有一点遗憾、一点烦心之事。如《榕城竹枝辞六首之五》:株离耻学汉音艰,得句人谁语学蛮。蛮府参军学不惯,陬隅一笑破心颜。在这首辞中,“株离”10本指古代西方少数民族的乐曲名,“陬隅”11乃偏远之地的意思,在此,龙绍讷借指贵州苗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在现在的贵州苗侗地区,乡村中老年人会汉语的不多,基本都是说民族语言。那么,在一二百多年前,苗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们,大概都不会汉语吧?雍正四年,在鄂尔泰的支持下,贵州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在此之前,基本处于“羁縻”状态,即土官治理贵州的政治形势。汉语在乡间基本不会出现,又岂会有学汉风潮呢?犹如当今中国人学英语、外国人学汉语一般,必然在世态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新的语言学习成为必然,才会出现如此全民参与的学习大潮流。龙绍讷的竹枝辞描述的是一种乡间日常出现的情景,可见,当时乡村空闲休憩之时,才会出现乡民认真学习汉语的情景,新的语言难学,在取得一点突破之后,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是常有之事。关于贵州学汉方面的文献记载,历代史志都有涉及,内容颇多。如《苗防备览》中记载:“近设苗学,间亦有知命童子入学,日负杂粮数升,就师傅授句读,默记而归。”如此情景,颇似近时乡村儿童入学景象。见此情景,严如熤也发出感慨:“其中亦甚有聪俊者,因所晓而逐为解说,久则渐通晓文义,贤有司善育而时教之,文风著而苗习自无不改者矣12。”龙绍讷所描述的情景,大概就是诸如此类吧。或许,归学儿童也会教导父母长辈们一两个汉语词汇呢!就如现在的年轻人请教老人,学习民族语言一般。这接受汉文化熏陶的烦心之事,因地处蛮荒,世代所受的是父母长辈之乡音乡情教育。转学汉音,实在是一件艰难之事,可是,若与下面之事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二)龙液压之变:权力以检验形态为龙氏11首竹枝辞,仅此一首涉及官场现实,可是短短四句,28个字,却将官衙小吏之盘剥嘴脸刻画得栩栩如生。如黎平竹枝辞五首(之五):规矩包儿裹在腰,卓锥无地也丰饶。八家名数分头目,举箸擎杯惯骂苗。在这首辞中,龙绍讷说官衙小吏腰裹规矩包,告状之人首先得给他们送钱,谓之讲规矩。换句话说,告状之人若不给衙役送钱,则是不讲规矩,那就要吃苦头了,这类镜头,我们日常在古装电视剧中屡见不爽。这些衙役收着告状者们的“规矩”费,不用种地,也十分富裕。在黎平府,像这样的衙役,龙绍讷说有“八大家”之名,即有八位这样强收“规矩”费的衙役,并因此而过上丰饶的生活,可以聚会饮酒,且在酒席之间,还对当地苗民,也即告状者随意辱骂。面对如此情景,龙绍讷除了用竹枝辞记载之,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首先,因人口增长迅速,政府衙门之正式官员编制却又有限,现实中为满足司法审判与相对有效之社会控制,衙役是不可或缺的。其次,作为一种“职役”,衙役并无正式薪水,只有伙食补贴,且远远不能满足“养家糊口”之需要,通常每年只有6至12两银子13,故此,收受规费乃至敲诈勒索等各种暗箱操作,则无法避免了。再次,衙役体制使之贪婪,可谓事出有因,因在无足够之收入养家14,然而事实上却是衙门往往没有足够之办公经费,一般要靠“陋规”之收入予以补充,甚至政府本身也参与了衙役之贪污,官与吏沆瀣一气,缺了衙役胥吏之手,官员也难聚敛财富。可见,在此体制下,胥吏之贪污腐败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三)、与前之百姓输公之关系揭露人民生活困苦,艰于生计,苦于盘剥压迫的作品,自《诗经》始,屡见典册。晚唐于濆在《古宴曲》中说:“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15”那些住在高楼享乐之剥削者酒足饭饱之余,竟然不相信中国还有背负着柴草之穷苦人民,其中嘲讽与斥责,不可谓不包含诗人之愤怒。于于氏不同的是,龙绍讷在竹枝辞中似乎一如既往地温和公正地陈述眼前所见,并不着急抒发自身感慨,表达愤怒之情,读之只觉诗人似乎在无可奈何地叹息。受汉文化熏陶之龙绍讷,在揭露社会现实方面,一如其他深谙孔孟之文人:黎平竹枝辞五首之一:疲苦人民最急公,输将米榖歉犹丰。肩挑役及男和女,升斗何曾恕小童。又黎平竹枝辞五首之四:大腹膨脝脚八叉,乔装乔扮站官衙。官衙不识河阳宰,满县惟开皂隶花。前一首竹枝辞首句高度肯定百姓们对纳粮的积极性,将米粮输入公府,犹心存歉意,这歉意或许在输送米粮时间稍有拖欠或者觉得自家米粮成色不是最好?辞中没有解释,惟靠读者仔细思量。总之,百姓们的这种歉意,表达了对“输公”的积极性,这积极性表现在输送方式上,“肩挑役及男和女”,全家男女都出动了,肩挑背负输送公粮,态度不可谓不积极。最后一句“升斗何曾恕小童”,轻轻道来,却饱含辛辣讽刺,官府赋税之重,重至小小儿童都不能幸免,与前之百姓输公的积极性,形成强烈对比。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16”可是,这首辞里却体现的是苗侗百姓“以德报怨”,形成强烈反差,淳朴善良的民风跃然纸上。次一首更进一步,揭示了满衙官吏的骄横嘴脸,与“规矩包儿裹在腰”、“举箸擎杯惯骂苗”对照起来,将诸如黎平“八大家”之流的不法衙役进一步刻画,揭露官府的黑暗。更将百姓急公之举与衙役欺压良善形成对照,强烈刺激读者,将批判在不动声色中进行了。这两首竹枝辞,亦如晚唐讽刺诗,言语之间,不动声色即寓含褒贬,人民疲苦,却还“急公”,米榖输尽尤言“丰”,充分体现了民族地区之百姓对政府征税纳粮之认可,男女小童,全民服役。与之对照,满衙皂隶吸取民脂民膏,大腹膨脝,满县不识官,只有“管”——俗话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该是“官衙不识河阳宰,满县惟开皂隶花”最好之阐释。罗隐在《谗书·重序》中云:“君子有其位,则执大柄以定是非;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17”龙氏似乎正如罗氏所云,只是在书写自己所见之善恶,用以警当世,诫将来。而疏疏几笔描述“急公”人民之句,仿佛在白居易《观刈麦》中之具体描述乃龙氏之前奏:“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18”这之中可不就是“肩挑役及男和女,升斗何曾恕小童”么?与白氏讽喻诗相比较,观龙氏竹枝辞,似乎可以看到讽喻诗对龙氏之影响,而追寻讽谕源头,则不得不追溯到儒家之“诗教”说。儒家诗论因历代统治者之大力倡导,早已成为中国古代之正统诗学,其核心为“温柔敦厚”之“诗教”说,强调诗之政治教化功能。观龙氏竹枝辞,儒家所标举之“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之诗说,已被其不着痕迹地贯彻于诗歌创作中。相较而言,元结在《舂陵行并序》中:“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19”的揭露似乎过于激烈,太过血腥,有失“为尊者讳”之“温柔敦厚。”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中提及讽喻诗之特点和创作主旨,明确将讽谕诗之创作主旨定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重赋》写:“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20”白居易希翼发挥对君王之警示、教诲和劝导作用,甚至希望君王能够“恕己及物”,“以心度心,以身观身”。龙绍讷竹枝辞中并未包含此种情怀,卷四遗文开篇序中表述分明:家乘纪实,何取乎文?然文亦所以文其实也。流连光景之篇,君子所不录。……有记序吟咏,可以感人心厚风俗者,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航天采购合同协议书
- 沈阳理工大学《C++程序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居间合同样本
- 2024试用期内是否要签合同
- 202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制造厂
- 2024家装装修的合同范本
- 糖尿病蛋白质的摄入
- 4人合伙人协议书(2篇)
- 租赁协议书(2篇)
- 关于银行实习日记模板汇编六篇
-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年度业务考核表
- “双减”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 高低压电力系统预试验及维保服务方案
- 滤波电路课件讲解
- 2024-2030年国内铝合金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冶金企业的冶炼生产计划三篇
- 课题论文:推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 12G614-1 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竞赛监控模拟题
-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