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黄牛分枝杆菌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效果评价_第1页
注射用黄牛分枝杆菌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效果评价_第2页
注射用黄牛分枝杆菌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效果评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射用黄牛分枝杆菌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效果评价

蠕虫虱是国家控制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中国感染率达到44.5%。在核电站感染的患者中,超过95%的人表现为隐性淋巴结感染(ltbi)。隐窝性淋巴结感染可发展为活跃淋巴结和感染源。目前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多采用化学疗法。而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近几年已广泛用于结核病辅助免疫性治疗[3~5]。但用于潜伏性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方面报道不多。本研究对南京地区近几年结核病发病较高的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所高校入学新生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进行了微卡预防性治疗,同时设立了未治疗组和化学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4年各组发病情况,评价微卡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效果。1对象和方法1.1潜伏性肝炎感染m选择3所大学7210名新生进行结PPD筛查,其中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10mm并伴有水泡、坏死的PPD强阳性学生2139例,胸部透视排除肺结核者确定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符合条件的潜伏性结核感染学生,无肝肾、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性疾病史等;无结核病史或药物过敏史;不伴有其他感染性或免疫失调性疾病,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研究。1.2样本的确定和组1.2.1样本和实验方法使用现场实验中,非连续样本大小的计算公式。根据本中心历年来对南京高校学生结防工作的资料统计,大学生中潜伏性结核感染人群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则肺结核发病率约为10%;使用异烟肼、利福喷丁联合疗法(3H2L2)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保护率约为65%,肺结核发病率约为3.5%;本中心对236人使用微卡菌苗进行预防性治疗后,经1年的观察期肺结核发病数为0,但考虑到观察期较短,结合文献资料现估算微卡组肺结核发病率为1%;取α水平为0.05,β水平为0.2把握度为80%,考虑到失访等因素,安全系数定为1.2,确定本次研究的最小样本量为每组660人,3组共1980人。1.2.2将PPD强阳性学生所在班级顺序编号,以班级为单位,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化学药物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再以PPD反应平均横径、性别、身高、体重、家庭经济状况、所属地区、民族等因素做组间的一致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分组做适当调整分组后,以上因素在各组间经一致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校医组织辅导员、班长督导学生服药,按照随访表要求,每月主动收集观察不良反应、服药情况和发病情况等,持续观察4年。毕业前对空白对照组,化学药物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学生进行胸透检查。1.3诊断标准根据胸片、症状和痰涂片检查结果由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诊断。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1.4药品、试剂和仪器1.4.1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1.4.2化学治疗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喷丁联合疗法(3H2L2)。本研究采用乐山三九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异烟肼、利福喷丁;药品批号:20051001。体重﹤50kg:异烟肼10mg/kg体重/次;利福喷丁0.3~0.45g/次。体重﹥50kg:异烟肼0.5~0.6g/次;利福喷丁:0.45~0.6g/次;每周各2次,治疗3个月。1.4.3微卡治疗组本研究采用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商品名:微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10003;生产批号:20050404),22.5μg/支,每隔2周注射1支,用1ml注射用水溶解,臀部肌肉深部注射,共3支。1.5统计分析各组间结核病发病情况、完成治疗和不良反应情况均采用χ2检验,必要时采用Yate’s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性别和年龄本次研究追踪调查研究对象4年发病情况,失访率为0。调查结果发现肺结核患者共29例,其中男性︰女性=9︰20,年龄19~23岁,空白治疗组患病人数为23人,化学治疗组患病人数为4人,微卡治疗组患病人数为2人,化学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见表1、2。2.2微卡治疗组冠心病发病率空白对照组结核病发病率3.48%(23/660)化学治疗组结核病发病率为0.61%(4/660);微卡治疗组结核病发病率0.30%(2/660)。微卡治疗组与化学治疗组结核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但微卡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χ2=16.30,P﹤0.05)和化学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χ2=12.25,P﹥0.05)结核病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过程中化学治疗组在胃肠道反应(χ2=72.94,P﹤0.05)、白细胞计数减少(χ2=24.52,P﹤0.05)、谷丙转胺酶升高(χ2=34.98,P﹤0.05)、其他不良反应(χ2=53.10,P﹤0.05)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卡治疗组;微卡治疗组完成治疗率明显高于化学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2,P﹤0.005)。见表3。3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结核菌感染以后,是否发病和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近几年来Stanford等报道了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作用,是良好的结核病免疫调节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免疫治疗制剂。母牛分枝杆菌显著提高潜伏结核感染者固有和获得性细胞免疫水平,尤其是增高并维持CD4+细胞的比例,降低CD8+细胞的比例,并能够调节Th1/Th2平衡,避免潜伏结核感染者的发病,有较好的预防肺结核现场流行病学效果。本研究通过4年的追踪观察,微卡治疗组结核病发病率0.30%(2/660)与空白对照组结核病发病率3.48%(23/660)(χ2=16.30,P﹤0.05)或化学治疗组结核病发病率为0.61%(4/660)与空白对照组结核病发病率(χ2=12.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卡治疗组与化学治疗组对潜伏结核感染者有同样的预防治疗效果,微卡治疗组保护率为91.3%(21/23);化学治疗组保护率为82.6%(1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但微卡治疗组完成治疗率(93.48%)明显高于化学治疗组(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2,P﹤0.05)。微卡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化学药物治疗组,显示微卡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有较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本研究探讨用免疫制剂预防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的方法,结果显示,微卡或化学药物预防治疗潜伏性结核菌感染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微卡较口服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小、疗程短、用药次数少、依从性好、便于管理的优点,更适用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的预防治疗。目前对结核病的预防还没有较好的疫苗,BCG的保护作用有限,感染结核后通常使用化学药物预防性治疗,由于疗程较长、有一定的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