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内圣外王_第1页
大学之道-内圣外王_第2页
大学之道-内圣外王_第3页
大学之道-内圣外王_第4页
大学之道-内圣外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的“道”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这句话告诉我们,大人之学,不是对世间名利的孜孜以求,而是反观自己,经过不断的修行功夫,明了自己的本性,然后,教化天下,使老百姓也能够明了自己的本性,最后都“止于至善”。在这里,“明明德”是对自己心性的管理,是“内圣”的功夫;而“亲民”则是对社会的管理,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是“外王”。孔子的人生经济学也是如此,先经营好自己,然后管理社稷、国家。

内圣——孔子对自己的经营首先是经营自己,也就是对自己心性的管理,即“明明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孔子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可见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财富,但是孔子明白,财富作为结果,是有其原因的,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我们投资也好、辛勤劳作也好,只是提供了发财的机缘而已。所以,有的人很容易就发大财,而有的人,无论怎么折腾,总是穷困潦倒。像孔子的弟子子贡,一经营就发财,所以,孔子周游列国的花费,差不多都是子贡赞助的。孔子曾赞扬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子贡有胆识,能预知物价的涨落,把握时机赚取利润。其实子贡能够发财,也是因缘俱会而已。事实上,无论古今中外,总是富人少穷人多,为什么呢?我们看看周边的人,总是肯布施的少,贪吝的多;同理,为什么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看看我们周边的人,总是利人的少,损人的多。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如何做真正对自己有利。所以,孟子的“舍生取义”,其实是谋取更大的利。这也是为什么孔子极力主张仁爱,主张义、礼、信,孔子主张仁、义、礼、信,不是在那里唱高调,而是宇宙规律的要求,是人性使然。孔子也追求利益,孔子对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自己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孔子在《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原理。孔子在《系辞》中又对宇宙的本体进行了一番描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我们的本心,作为世界的本原、本体,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但是,我们的本心却是“寂”而能“照”的,不仅能生万物,而且福德、能力具足,所以,能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既然如此,“反者,道之动”,我们何不在有限的人生之年,完成回归本性、脱离六道轮回的大事呢?这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最明智的人生选择,所以,孔子就“志于道”,成为了人生的成功经营者。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孔子只是记录、整理古圣人留下来的文化而不进行自我创作,对于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又相信又喜爱。“述而不作”,似乎成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老子五千言《道德经》的首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佛家也是“不可说”。反观西方文化,像古希腊的色诺芬著有《经济论》,亚里士多德留下了《政治学》等一系列著作……时至今天,学术界更是著作纷飞,学士毕业论文不得少于六千字,硕士毕业论文要求三万来字,博士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十万字。现代学术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共同特点是研究外在的现象世界,当然就属于“可道”的范畴了;而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所知道的苏格拉底的思想,像“美德即知识”、“自知自己无知”等,都来自于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就像《论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一样。苏格拉底一生都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教人,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这与孔子何其相似!孔子的“述”,具体表现在“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四书集注》)孔子以古人为师,从尧、舜以至于文武周公,都对孔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尚书》记载,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克明俊德”,“克”是能的意思;“俊”与“峻”相通,大、崇高的意思。所以,“克明俊德”,就表明尧帝已经“明明德”了,同时,也完成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亲民”大业,“黎民于变时雍”,天下众民逐渐变得友好和睦起来。从《尚书》里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大学》的原型。孔子不仅自己学习、运用,还对前人留下来的圣人之道加以整理,由此继承了以前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传统;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中华的圣人之道又影响了以后的两千多年。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够向古人学习,经营自己并兼济天下。“信而好古”,孔子对于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又相信又喜爱,所以,受古圣先贤的影响,孔子开始了“明明德”的自我经营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一过程表明,孔子经过不断的人生实践,修养逐步提高,最后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境界,一念、一言、一行都能够与“道”相契合。实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手段更加五花八门,波及的范围更广,已经深入到了源头的生产、交换和加工制作环节。孔子当了鲁国司寇,正气所临,沈犹氏不敢给羊灌水了;公慎氏把妻子休掉了;慎溃氏迁到别国去了;卖牛马的人也不再漫天要价了。这是因为孔子用正道去对待人们的缘故,可见,领导者自正正人的力量。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根源也是在道德上,非德政不足以除之。幸运的是,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都深谙此理。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17日答记者问时说:“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外王——孔子之富国策对于老百姓,孔子主张“富之”,使他们过上小康生活。如何才能使老百姓富裕呢?《论语·尧曰》:“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孔子说,政府官员要给老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也就是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因民之利而利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当初英国崛起的时候,政府“因民之利而利之”,《专利法》的颁布,刺激了人们科技发明的欲望,出现了以瓦特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所谓“专利”,就是保障发明者单独享有一段时间科技发明带来的利益。像瓦特,个人资产的主要来源,不是自己经营的工场,而是发明专利的收益。之后的美国,将专利保护写入宪法之中,更加保障了科技发明者的利益,于是出现了像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巨匠,使美国国力得到腾飞,也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也是“因民之利而利之”。所谓的自由竞争,就是在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各竞争主体由于利益的驱动,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社会各部门之间转来转去,由此实现了社会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因民之利而利之”。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在工厂实行奖金制度,人们一看多劳多得、有利可图,就拼命地劳作,于是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因民之利而利之”,政府制定出相关的政策,给老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这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可见,孔子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孔子认为要使农时得到保证,就应谨慎地使用民力:“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老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就强大了;如果国富民穷,百姓手里没钱,一方面各行各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孔子的学生冉有通过政务为鲁国的权臣季氏敛财,孔子很生气,让弟子们“鸣鼓而攻之”,以示惩罚。可见,孔子看问题、做事情的立场,即不偏于老百姓,也不偏于政府官员,而是以中立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中立才能制定出公正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事态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立足于少数人的利益,处处都盯着老百姓的钱袋,一则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无法良性运转,再者也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离开了天下百姓,哪里还有国家?

外王——孔子之“教之”孔子为了实现“亲民”的普度众生的愿望,在家乡鲁国任职以来,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这引起了邻国齐国的警惕,于是施以美人计,鲁国的统治者中计,从此不务正业。孔子看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无法实现,只好在众弟子的簇拥下,疲马凋车,周游列国,适齐、卫、曹、宋、陈、蔡等国,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都不得其果。十四年后,孔子回到故乡,整理出六经,并教授弟子,使祖宗的心法得以流传,因为孔子对于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被后世尊为“素王”、“万世师表”。孔子首创私学,教育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文”即六经,包括《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王阳明在《尊经阁记》中说:“经,常道也。”儒家的六经,皆至理之所在,因此,对学人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孔子说,到一个地方,看其社会风气,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的文教思想。如果一个地方的人们温柔有礼、朴实敦厚,那是《诗》教的作用;如果一个地方的人们了解人情世故,比照历史而洞察现在、预知未来,那是《书》教的作用;如果一个地方的人宽广博大、平易而善良,那是《乐》教的作用;如果一个地方的人们能够恢复本性、净化灵魂,对世间万象有着至精至微的领悟,那是《易》教的作用;如果一个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