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教学目标时空观念:通过对西汉、新朝、东汉的建立和灭亡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相关时间点时间,以及能够在地图上大致标出汉朝的疆域。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丝绸之路诞生的大致时间以及能够在地图上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史料实证: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史料分析西汉建立之初的背景、措施以及西汉强盛时期的措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史料,多方面分析东汉灭亡的原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史料分析两汉文化的成果。历史解释: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理解西汉建立之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及其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释西汉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东汉灭亡的原因。唯物史观:通过探讨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治世局面的出现与西汉、新、东汉的衰亡的原因,学生能够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古代“利民安邦、损民国败”。通过概述两汉文化的成就,学生能够从中认识到文化成就是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盛世景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和睦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条件。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能够理解什么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教材分析本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内容实际上由四部分构成: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在教材编排上由两部分组成:西汉部分、东汉部分。第一部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主要介绍了西汉建立的背景、建立之初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西汉的强盛》主要介绍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军事上的措施以及影响,和丝绸之路的开辟。第三部分《东汉的兴衰》主要介绍了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帝刘秀巩固政权的措施、东汉的衰亡。第四部分《两汉的文化》主要介绍了两汉在史学、文学、科技上的成就以及影响。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实物、文字史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措施及其影响;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教学难点汉武帝对匈奴先和后战的原因;两汉经济与两汉文化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的是讲述法,并配合有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当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本课在讲述过程中,还会加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史料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知识框架教学活动流程课程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没错,这是西汉驷马安车。安车是当时的一种坐乘车,常驾四匹马,是显达富贵的象征。但是,在西汉初年,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的都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那些大臣也只能乘坐牛车出行。而汉朝留给我们的印象又是一个富庶、强盛的朝代,这是为什么呢?换句话说,在几百年间,汉朝又发生了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展示西汉驷马安车的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解有关汉朝的知识,从而顺利导入本课内容。讲授新课专题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是掌握西汉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基本知识,了解西汉建立之初统治者统治措施的基本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了解什么是文景之治。本小节的难点是学会什么是汉承秦制,比较西汉和秦朝之间的政治措施异同点。任务一:西汉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任务二:西汉建立初期的各项措施汉初政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①权力核心:皇帝制度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继承郡县制,但同时实行分封制。封国制的实行表明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④法律建设:依《秦律》制《汉律》,并加以删减完善。⑤王国问题的产生及初步解决: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时代措施影响汉高祖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异姓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剪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给汉朝统治埋下隐患。汉景帝削夺诸侯封地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汉初经济①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结果汉高祖时期“兵皆罢归家”;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勤俭治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文景之治”②文景之治:原因: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表现: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举措: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意义: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料阅读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下史料,思考:相对于材料1,指出材料2的变化,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材料一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道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记》【教师引导史料解读】:同学们,材料一中说:“民失作业,而大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以看出,西汉在建立之初是非常的萧条的,因为楚汉之间的战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第二段材料说,“孝景道业”“黎民醇厚”,说明当时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吸取秦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思想,“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了。答案:(1)变化: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2)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思想,“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史料阅读2】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史料,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呢?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教师引导史料解读】:同学们,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诸侯并起”“民失作业”“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汉初社会非常混乱且贫乏,这导致人口锐减。同时,当时百姓多半没有存粮,就连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那些大臣只能乘坐牛车,汉初的社会经济萧条。答案:(1)经济萧条“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汉初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黄老是战国时出现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其思想糅合了道家和法家思想,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无为而治”,即顺其自然,尽量减少主动行为和干预,而达到治世。【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汉初形势图,便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过渡】教师:看似经过了文景之治的汉朝表面风平浪静,一切都进入了正轨。但其实,表面平稳的汉王朝面领着来自内外的忧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阅读下面的地图和史料,分析汉朝初年还面临着什么困难。【史料解读】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后汉书·食货志》【教师引导史料解读】:同学们,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啊,当时的汉朝,还面临着西北方向的匈奴、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逐水草而生,战斗力不容小觑。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文景之治后,社会经济明显恢复,出现了豪强这种人,他们就暴力手段影响当地人的生活。【过渡】【教师】:没错。汉朝初年,在外面临着匈奴侵扰的民族威胁。在内则有豪强地主土地兼并激烈。那么,面对这样的困难,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子目——《西汉的强盛》。专题二:西汉的强盛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是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那么,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对内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概念解析1】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示意图推恩令示意图【概念解析2】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示意图中外朝制度示意图汉武帝时代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汉武帝时代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概念解析3】察举制: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标准:“孝”和“廉”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概念解析4】十三州刺史: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十三州刺史示意图十三州刺史示意图原因:疆域极大拓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特点:细化监察职责;监察官“位卑而权重”。②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概念解析1】均输平淮: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平准:设平准官,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桑弘羊桑弘羊【概念解析2】盐铁官营:西汉煮盐使用的牢盆西汉煮盐使用的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di,带上脚镣)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③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强化中央集权——“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缓和阶级矛盾——“施行仁政”、“德主刑辅”维护统治需要——“三纲五常”目的:通过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董仲舒董仲舒【史料补充】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史料阅读】董仲舒详细叙说了“尊崇儒术”的理由:《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教师引导史料解读】:同学们这段史料是说,董仲舒认为,应该实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并且,如果法制经常变化的话,下面的臣民就不知道要遵守。所以,董仲舒认为,应当消灭那些非孔子之道的人,这样才可以让民众听从统治。对外①平定匈奴: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②设河西四郡: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③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影响:(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④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府示意图西域都护府示意图3、意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西汉全盛时期形势图西汉初期形势图西汉全盛时期形势图西汉初期形势图【小结】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内容梳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措施作用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历史纵横】卫青与霍去病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武帝时,在反击匈奴袭扰的战争中,出现了两位杰出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出身低微,在十余年与匈奴作战的戎马生涯中,七战七捷,战功卓著,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陵园。【小组讨论】【史料阅读】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请比较材料一和二,分析汉武帝之后与汉初对匈奴“和亲”政策有何不同?材料一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后,娄敬进言:“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材料二公元前56年,呼韩邪单于内乱战败。《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教师引导史料解读】:材料一中说,“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说明当时迫于匈奴的南侵,不得不主动向匈奴求和。而材料二则说“单于欢喜”,说明武帝之后的和亲是双方的意愿了。答案:背景不同:汉初经济凋敝;武帝之后西汉由盛转衰,匈奴内乱;方式不同:汉初汉朝主动求和;武帝之后成为“双向意愿”;结果不同:汉初匈奴继续南侵;武帝之后维系了几十年的和平。【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西汉形势,便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过渡】教师:这就是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灭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封建王朝是什么吗?中国历史上最短的朝代当属于王莽在西汉末年建立的新朝,又称新莽,新朝存在时间为公元9年1月15日至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约14年。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新朝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一子目的学习——《东汉的兴衰》。专题三:东汉的兴衰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中兴的措施及表现以及东汉衰亡的原因和表现。任务一:王莽篡汉西汉后期境况①社会危机: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②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新朝的建立与覆亡(公元9-23年)①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②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③新朝覆亡: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因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王莽篡汉示意图王莽篡汉示意图任务二: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都城:洛阳“光武中兴”措施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任务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中央: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逐渐长大,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表现:各谋私利,相互争斗影响: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②清议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地方:豪族势力扩张,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史料阅读】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下史料,从这些史料中,你们可以读出什么呢?材料一(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材料二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崔寔《政论》【教师引导史料解读】:材料一中说,“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且“闭门成市”和拥有“兵弩器械,资至百万”,说明当时存在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并且有自给自足的庄园。材料二说,“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说明当时政治上存在“累世公卿”的现象。答案: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经济上——庄园自己自足,规模大;政治上——把持朝政,“累世公卿”【小过渡】教师:就这样,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强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终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束手无策,各地豪强纷纷起兵,以镇压起义为名,行争权夺利之实,终于演变为一场军阀大混战。黄巾起义①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②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败告终。③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小总结1】东汉末年的社会特点皇帝年幼时,太后外戚掌权;年长时,宦官掌权。无权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黑暗。无耻士人清议,但遭受党锢之祸。无奈豪强兼并土地,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无情百姓起义无畏【小总结2】【小组讨论】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认识秦汉衰亡的原因。比较项秦朝西汉东汉衰亡原因严刑峻法社会矛盾农民起义政治黑暗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戚宦专权党锢之祸豪强地主张角农民起义社会矛盾灭亡标志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前9年,王莽代汉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东汉形势,便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交流能力。【过渡】教师:这就是新朝和东汉的大致内容了。同学们可以发现,总体来说,在汉朝,经济发展都是比较好的。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两汉在文化上又有什么成就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两汉的文化》这一子目的学习。专题四:两汉的文化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两汉在史学、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难点是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任务一:两汉在史学、文学、科技上的成就史学:①《史记》作者:司马迁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评价: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司马迁②《汉书》作者:班固内容:以本纪、表、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卷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评价:语言工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后世史书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纪传体的断代史。班固班固文学①汉赋: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②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学思之窗】教师:请同学们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诗赋一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抗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

诗赋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乐府《江南》

诗赋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行行重行行》【教师引导史料解读】:学生自由表达,合理即可。科技①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华佗——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张仲景②数学(1)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2)东汉:《九章算术》③造纸术(1)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2)东汉时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纸出现后,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④天文: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专著《灵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⑤农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两汉成就,更加直观,便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拓展提升】教师:那么,两汉经济与两汉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两汉中,通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发展相对好,社会环境稳定,这就有利于上层建筑,也就是文化,以及制度方面的发展。板书设计本课小结时间轴:线索图:随堂小练1.(2021·云南高一期末)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这一做法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有利于抑制门阀士族 D.革新了官吏选拔任用2.(2021·白银市第九中学高一期末)汉武帝时期,龙首渠得以竣工,关中上万顷盐碱地得到灌溉,增产约10倍。整个工程耗时十余年,在沿线百姓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仍征调了一万多民工。龙首渠的兴建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影响了关中的产业布局C.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 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兴盛3.(2021·四川)据崔定《四民月令》,东汉田庄是农、林、牧、渔及手工业、商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单位。田庄中规模性的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以及“巧不可言”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为田庄的"闭门成市”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反映了汉代田庄A.自然经济的特色 B.官营手工业发达C.突破了农业为本 D.土地国有的性质4.(2021·广西高一期末)汉朝初年铸造四铢钱为货币,地方诸侯国和私人都可以仿铸;汉武帝时铸五铢钱为唯一合法发行货币,并规定地方诸候和民间均不得仿铸,违反者将处以极刑。这种变化A.用经济手段巩固了中央集权 B.不利于市场交易的发展C.保证了国家经济的长期繁荣 D.是统一货币发行的开端5.(2021·芜湖市第三中学高一期末)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6.(2021·山东济宁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初建朝廷后不久,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因此“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称其便”。廷尉李斯则认为“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他指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与汉朝初期选择地方统治形式的不同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制之得”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及教师解析】1、B。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削弱了丞相为首的中枢官僚权力,有助于加强皇权,所以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中枢体制的变化,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所以A错误;汉武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皇权,没有体现“抑制门阀士族”,所以C错误;“革新了官吏选拔任用”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2、A。“整个工程耗时十余年,在沿线百姓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仍征调了一万多民工”,只有中央集权政府才能组织如此规模的建设,因此这体现了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关中的产业布局的变化,故B错误;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C错误;材料没有长途贸易兴盛的信息,故D错误。3、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田庄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单位,农业和手工业有一定的规模,田庄可以“闭门成市”,反映了汉代田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