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形考作业2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形考作业2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形考作业2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形考作业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农村社会学产⽣于⼗九世纪末⼆⼗世纪初的(C)。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的标志⼀书是(C)。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A.乡村建设运动B.新⽂化运动C.新⽣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B)。A.具有⼀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7.⼀个人从出⽣到他成为⼀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9.人类群体⽣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女组成的家庭是(A)。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A.家庭B.C.规则D.物质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得理论是(B)。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1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A.1977年B.1978年C.1979年D.1980年15.“农村社区”最主要的形态是(C)。A.县城B.乡镇16.农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核⼼的内容是(B)。A.农村社区演变为城市社区B.农村⼈⼝变为城镇⼈⼝C.⽣活⽔平的提⾼D.基础设施的改变17.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D)。A.⼤城市重点论B.⼩城市重点论C.⼤中⼩城市并重论D.⼤中城镇、⼩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18.表⽰质的⽅⾯的范畴反映⽣活⽅式本质特征的是(C)。A.⽣活⽔平B.⽣活条件19.对⽣活⽅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A)。A.⽣产⽅式B.科学技术20.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们的⽣活⽅式已经达到了(C)。A.温饱型B.⼩康型⼆、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2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2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A.农村居民的社会⽣活B.农村社会关系C.农村社会结构D.农村社会变迁E.农村社会发展史22.费孝通在《⼩城镇,⼤问题》中提出的命题是(ABC)。A.⽆⼯不富B.⽆农不稳C.⽆商不活D.⽆信息不发展E.⽆⽂化不持续23.⽂化的功能包括(ABDE)。A.⾏为导向B.⾏动整合C.⽂明传承E.社会延续2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ABCE)A.学习基本的⽣活技能B.学习谋⽣技能C.学习社会规范E.确定⼈⽣⽬标25.近⼏年政府和⼈民团体⼤⼒推进家庭建设,倡导家庭建设的模式包括(ABCDE)。A.“和谐家庭”B.“平安家庭”26.邻⾥的特点包括(ABCE)。A.相邻⽽居B.守望相助C.相互信任E.具有变动性2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E)。A.⼀定数量的成员B.特定的活动⽬标C.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D.职责、权⼒的分层体系E.⼀定的物质设备28.村民委员会的特征包括(ABCDE)。A.群众性C.基层性29.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ABCE)。A.共同⽣活的⼈群B.⼀定的地域C.⼀定的⽣产和⽣活设施E.社区⽂化30.影响或决定⽣活⽅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A.⽣产⽅式C.科学技术D.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E.政治制度31.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32.基本社会化⼀个⼈从出⽣到成为⼀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的⽣理、⼼理发展进程来开是从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个⽣物体变为社会⽣物体的过程。33.社会群体4.家长制建⽴在下级对上级的个⼈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式。34.社区发展不断提⾼社区成员⽣活质量的过程。35.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中⾷物⽀出占消费总⽀出的⽐重36.简述农村、农业、农民的关系(7分)农业是⼀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种植业,这⾥是从劳动内容⽽不是劳动⽅式来使⽤传统这⼀概念的。实际上,从⾏业的⾓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种植业,⽽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农民是主要从事农业、以农为⽣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农、⼯、商的职业分类⽅法。农民的涵义也是⼴义的。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活⽅式。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存和进⾏交往的⼿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和基本领域。37.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7分)学习基本的⽣活技能。⼀个⼈⽣活在世必须有基本的⽣存能⼒,即基本的⾐、⾷、住、⾏等能⼒,叫⾃理,⽽这些能⼒的获得就是依靠社会化来实现的。具有了这些⾃理能⼒,个体就可以逐渐独⽴,进⽽扩⼤⾃⼰的活动空间。学习谋⽣技能。谋⽣技能是指获取⾃⼰⽣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和⽅法,即⾃⽴;⼈们要想⽣存和更好地⽣活,必须学习较多的科学⽂化知识,学习谋⽣技能。不同的社会条件对⼈的谋⽣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学习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们在共同⽣活中形成的指导其⾏为的规则。⼀个⼈要在社会中⽣活,就必须学会待⼈接物,学会同别⼈确定⼈⽣⽬标。⼈⽣⽬标,不仅是⼀个⼈的⽣活愿望和动⼒,也是家庭、社会对他的要求。⼈⽣⽬标不是⽣来就有的,⽽是上⼀代教育启迪和个⼈学习⽐较的结果。这也是⼈的社会化的过程。38.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7分)特定的活动⽬标。社会组织要实现的⽬标不是泛泛的,⽽是⽐较特定的。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它指导着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为,规范着他们的活动,是保障组织正常运⾏的职责、权⼒的分层体系。其中包括⼀个权威的领导体系,也包括不同成员间的职责分⼯。⼀定的物质设备。这是任何⼀个社会组织正常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社会组织就难于发挥其固有功能。39.科学技术影响⽣活⽅式的主要表现(7分)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活条件来影响⽣活⽅式;科学技术通过改变⼈的⽣活观念来影响⽣活⽅式;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们的⽣活能⼒来推动⽣活⽅式发展。联系我国现实,深⼊阐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其实现的途径。1)农村城镇化的涵义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种多⽅⾯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运动,是农村⼈⼝变为城镇⼈⼝,农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2)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是⼤城市重点论。实现以⼤城市为重点的集中型城市化模式。其强调集中型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中期阶段的共同趋势。⼆是⼩城市重点论。即重点发展⼩城市和⼩城镇,实现以⼩城市(镇)为主体的城市。三是⼤中⼩城市并重论。即主张⼤、中、⼩城市并重发展,使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形成⽐例合理,均衡配置的体系,充分发挥所有城市的整体功能。四是多层次、⾮均衡发展论。是指⼤中⼩城市都要获得发展,不能抽象地笼统地强调某⼀⽅⾯为重点。3)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促进农民⼯市民化。⽬前农民⼯群体职业转移与⾝份转移相分离,付出的代价和应享受的待遇不匹配,造成了城镇化发展的畸形,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关键是户籍制度改⾰,消除农民⼯市民化的⾝份歧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发挥政府的公共服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