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zhouqi_第1页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zhouqi_第2页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zhouqi_第3页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zhouqi_第4页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zhouq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已破坏土地现状琴园社区通过数年的居住使用,现在该地区居民住宅区已经满足需求,同时为了配合沙湖治理与开发,本项目不新增的居民用场地,而强化湖区的恢复。居住场地占用土地状况居民区内现已拥有5栋13层住房,累计180户;底层地下为修建地下停车设施,内已布置有简易压风机房、通风设施、升降机、基本储物场、消防通道以及供水供电设施等,并为建筑物的防水防潮铺设有厚度为xxmm的混凝土自防水、xxmm沥青涂料以及相对完善的降排水系统;部分未建房的区域(如绿化带、居民户外活动区)预留有原则地基。底层地表有储物间、信邮件收纳区、居民室内活动区、维修房及有关管通道,有紧急通道连接各建筑,现在均继续使用;居住场地总占地面积为1640m2。居民活动用地土地状况居民活动用地分为行车道(涉及紧急行车道)、人行步道、绿化地、观赏性景观、居民户外活动场合及休憩区。分别占地500m2、300m2、1000m2、1200m2、870m2。

表3-1已破坏状况汇总(单位:m2)地类居住场地居民活动用地道路累计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2湖泊水面7503002901340116内陆滩涂4301070300180003林地033其它林地46017002102370累计164030708005510破坏类型压占压占压占拟破坏土地预测3.2.1土地破坏成因分析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造成土地的破坏,琴园社区的建设破坏的土地类型重要为建筑沉陷破坏土地、压占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建设过程中由于修建地基而造成地表的塌陷和地下水的渗漏等,从而造成土壤侵蚀强度的增强,且有可能破坏植被、生态景观等。为了建筑的防水防潮而设立的对应设施与方法影响了湖区范畴的地下水位及水的流通。另外在建设中还会由于对土地挖损而破坏土地的土壤构造,从而变化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增加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机会。3.2.2预测单元划分从破坏形式看,本项目造成的土地破坏类型能够归结为三种类型:压占造成土地的破坏,如居住场地及居民活动场合的压占,局部塌陷或开裂造成的土地破坏,以及防水防潮引发的地下水变化。=1\*GB2⑴预测单元及预测时段=1\*GB3①预测单元划分根据社区的建筑特点和开发时序,结合本地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复垦方向,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预测单元。预测单元的划分,要遵照下列原则:=1\*alphabetica地形地貌及土地运用现状相似原则;=2\*alphabeticb项目破坏、占压土地方式一致性原则;=3\*alphabeticc原始土地立地条件相似性原则;=4\*alphabeticd复垦方向一致性原则;=5\*alphabetice便于复垦方法统筹安排,分区整体性原则。根据以上原则,因本项目不需新建居住场地、道路等,因此将项目区划分为住宅和开放空间及地下水预测区。=2\*GB3②预测时段根据社区开发破坏、占压土地资源的特点,将预测时段分为社区建设期、人工干涉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社区建设期:社区建设期是土地破坏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土地破坏重要涉及:因地下开挖引发的地表岩移与塌陷以及社区废弃物、居民建筑对土地的压占破坏。因此,社区建设期是土地破坏预测的重点时段。人工干涉期:人为地绿化与植被的引入在地面表层建立一种基本的生态形态,但存在与本地原有物种及环境冲突的问题。自然恢复期:自然恢复期不存在新的破坏和开挖,土地破坏只是社区建设期破坏的土地通过各类水土流失形式的扩展,随着各项土地复垦方法和水土保持方法的实施,土地破坏将逐步得到扼制,项目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直至达成新的平衡状态。根据社区设计的项目建设期、人工干涉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地破坏的特点,拟定本方案土地破坏预测时段为社区建设期5年,人工干涉期3年,自然恢复期2年。本工程土地破坏预测期累计。=2\*GB2⑵预测内容及办法=1\*GB3①预测内容根据《土地复垦技术原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本社区项目的具体开发运用特点,土地破坏预测内容涉及下列几项内容: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土地破坏的方式;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破坏土地的面积;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破坏土地类型;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土地破坏程度。=2\*GB3②预测办法项目区地形较为复杂,土地破坏类型各异,土地破坏预测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具体叙述以下:土地破坏方式预测办法:根据本项目特点,土地破坏方式体现多样性,除项目建设、地基开挖引发的占压、挖损两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外,尚有由于各类不稳定边坡、地下水空区造成的坍塌、滑坡、泻溜,由于项目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土地破坏等,因此预测办法采用定性描述的办法进行。破坏土地的面积预测办法:对建筑物、构筑物和堆积物对土地的压占;对于地表岩移和塌陷,采用经验统计的办法进行定量预计。破坏土地类型预测办法:根据《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土地类型的分类,结合现场调查资料,拟定由于建筑建造造成破坏的土地类型。土地破坏程度预测办法:建筑建设对土地的破坏,因用地目的地不同,破坏程度不同,例如道路、居民住宅等占地变化了土地运用方向,土地破坏方式重要由开掘扎实地基、平整场地和地面建筑物长久占压为主,土地复垦难度中档,土地破坏程度中度,并存在生活废弃物污染。对于地下防水防潮,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应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在安全的状况下,能够复土造田和植树造林,土地复垦难度中档。因此土地破坏程度的预测要在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定性描述其破坏程度。3.2.3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地的破坏预测降排水和防水防潮引发的地下水变化及沉陷重要取决于岩石性质、岩层组合构造、地质构造、地基深度、地基类型、建筑物高度、防水层厚度、防水方式、空区形态和规模、空区存在时间和解决办法、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形等诸多因素。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岩体移动显现不同特性,影响程度也不相似。土地破坏状况汇总根据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总而言之,预计琴园社区开发所造成的土地破坏总面积为5510m2。分项破坏面积详见表3-3。从表中能够看出,居民住宅建设中总破坏土地面积为1640m2。破坏的土地类型为湖泊水面、内陆滩涂和其它林地,破坏方式为压占。其中压占湖泊水面面积为750m2,内陆滩涂面积为430m2,其它林地面积为460m2,总体破坏状况普通。表3-3已破坏状况汇总(单位:m2)地类居住场地居民活动用地道路累计071城乡住宅用地085文体娱乐用地103街巷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2湖泊水面7503002901340116内陆滩涂4301070300180003林地033其它林地46017002102370累计164030708005510破坏类型压占压占压占土地破坏程度分析社区土地破坏程度评价揭示了土地的可运用范畴及可运用的能力。社区土地的破坏体现在社区开发活动引发社区土地质量控制因素指标值在社区原始土地质量背景值基础上向不利于土地运用的方向变化。这包含两方面:一是社区土地破坏是相对于社区开发活动之前土地质量原始背景值的变化;二是社区土地质量的变化是由社区开发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社区土地破坏程度评价事实上是社区开发活动引发的社区土地质量变化程度的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对社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评述,结合社区的建筑过程与人类生活行为分析,拟定本区域可能受到社区开发影响的生态因子重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GB2⑴地表。涉及道路设施,社区建筑物、居民活动场合等对地表的压占;=2\*GB2⑵大气环境。道路等引发的扬尘及有害气体;居民住宅有可能使用的燃气炉及取暖设施产生的废气;高密度人群集中造成的CO2浓度变化。=3\*GB2⑶水体的破坏与污染。涉及地表湖区及地下水的破坏;=4\*GB2⑷生物影响。涉及对社区内及周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5\*GB2⑸居民住宅生活废弃物的潜在污染;=6\*GB2⑹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潜在问题及可能存在的积水或者保水问题。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目的在于对被破坏土地做出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评价,拟定其最优复垦方向。3.6.1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⑴琴园社区复垦适宜性评价应当遵照的原则①因地制宜原则。土地的运用受周边环境条件制约,一种运用方式必须有与之对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特性相适应。根据被破坏前后土地拥有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破坏现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拟定合理的运用方向。复垦后的土地,根据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基础上,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②主导因素的原则。复垦土地在再运用过程中,限制因素诸多,如低洼积水、坡度、排灌条件、裂缝、土壤质地等。根据本地区自然环境、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状况,本项目主导限制因素为:低洼积水,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这些主导因素是影响复垦运用的决定性因素,应按主导因素拟定其适宜的运用方向。③综合分析原则。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对影响土地复垦运用的诸多因素,如土壤、气候、生物、交通、地貌、原有运用状况以及土地和破坏程序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进而拟定待复垦土地的复垦运用方向。④最佳综合效益原则。在拟定被破坏土地的复垦运用方向时,应首先考虑其最佳综合效益,选择最佳的运用方向,根据被破坏的土地状况与否适宜复垦为某种用途的土地,或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应注意发挥整体效益,即根据区域土地运用总体规划的规定,合理拟定土地复垦方向。⑤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复垦区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既要考虑它的自然属性(如土壤、气候、地貌、破坏程度等),也要考虑它的社会属性(如种植习惯、业主意愿、社会需求和资金来源等),两者相结合拟定复垦运用方向。⑥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土地运用历史过程看,土地复垦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应确保所选土地运用方向含有持续生产能力、避免掠夺式运用农业资源或二次污染等问题。⑦理论分析与实践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被破坏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时,要根据已有资料作综合的理论分析,拟定复垦土地的运用方向,但结论与否对的还需通过实践检查,着眼于发展的原则。⑧与地区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相协调原则: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必须和国家及地方的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保持协调。⑵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根据本项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在具体调研项目区土地破坏前的运用状况及生产水平和破坏后的土地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参考社区土地破坏预测的成果,根据国家及行业的原则《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和《土地复垦规程》(试行)等,结合本地区的复垦经验,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改善被破坏土地的生态环境,拟定复垦运用方向。3.6.2待复垦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运用决策、拟定土地运用方向的基本根据。=1\*GB2⑴待复垦土地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具体对象。土地对农农林牧业运用类型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及其地区分布状况,都是通过评价单元及其组合状况来反映的。评价单元的划分与拟定应在遵照评价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评价区的具体状况来决定。考虑琴园社区现状、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土地破坏类型和程度,同时结合社区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对社区拟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单元划分为居住场地、居民活动用地、道路,分别对三个单元的宜耕、宜林以及宜草地的等级进行定量评定。⑵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素的选择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应选择一套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补充的参评因子和主导因子。参评因子应满足下列规定:一是可测性,即参评因子是能够测量并可用数值或序号表达的;二是关联性,即参评因子的增加和减少,标志着评价土地单元质量的提高或减少;三是稳定性,即选择的参评因子在任何条件下反映的质量要持续稳定;四是不重叠性,即参评因子之间界限清晰,不互相重叠。根据我国土地复垦行业原则中的多个土地复垦的技术指标规定,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地土壤质量状况,该工程项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耕地方向、林地方向、草地方向和湖区方向的影响因素分别为:耕地复垦方向影响因子有: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分条件、岩土污染、破坏程度、地形坡度及有机质含量。耕地复垦对土壤质地的规定是评价耕地适宜性的重要指标,土地的有害元素含量必须符合《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原则》。但考虑到本社区所处位置与区域,结合都市总体规划,该复垦方向只参加计算,不参加改造。②林地复垦方向影响因子有:土地污染程度、土壤条件、地形坡度及破坏程度等。林地对土地的规定最重要的是污染程度和土壤条件,土地污染程度高,则该土地林地的适宜性就低,其土地有害元素含量必须符合《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原则》。③草地复垦方向影响因子有: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破坏程度等作为重要参评因子。草地对土地的规定相对林地较低,最重要的就是土壤条件和有机质含量。但考虑建筑用地有机质可能存在局限性或者过剩,应先种植草地加以调节,再进行重新评定。⑶评价等级划分权重拟定的办法有诸多:如核心特性调查法、特尔斐法、专家评断平均法、两两比较法,层级分析法(AHP)、回归分析法。本次评价采用核心特性调查法。重要从所提供的备择指标中找出最为核心、最有特性的指标,再统计出各个指标的总体次序,按一定规划选用指标,最后计算各指标的系统。其中耕地评价因子,由于土地污染程度和土层厚度因素比较重要,因此权重取值较高;林地评价由于土壤条件和地形坡度较为重要,故拟定耕地、林地及草地复垦方向的参评因子权重。根据《土地复垦技术原则》和有关政策法规,把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级数拟定为3级原则,分别为:一级(比较适宜)、二级(勉强适宜)、三级(不适宜)。二级和三级两等级之间反映的是复垦土地的运用方向之间的质变过程,决定复垦土地的运用方向;一级和二级以及三级等级之间反映的是复垦土地的量变过程,决定复垦土地运用方向的优劣。等级划分的分值区间分别为:一级80-100分,二级50-80分,三级0-50分。各评价因素的具体等级原则现在国内外尚无精确的划分值,由于二级和三级之间是复垦方向的质变过程,其两等级间各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原则采纳国家有关的行业原则,重要为《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原则》及《土地复垦技术原则》中的原则。3-6耕地复垦方向的参评因子、权重及等级评价因子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分条件岩土污染破坏程度有机质含量地形坡度因子权重等级一级﹥30cm中、轻壤雨水充足或者距离水源近,有配套设施无轻>1<15°二级5-30cm粘土、沙土季节性雨水,距离水源近,但无配套设施轻或中度中15°-25°三级﹤5cm石砾雨水极少,无直接浇灌水源中度重<25°-35°表3-7林地复垦方向的参评因子、权重及等级评价因子土地污染程度土壤条件地形坡度破坏程度因子权重等级一级未污染土壤厚度﹥30cm,多个壤土、砂土<15°轻度二级轻度污染土壤厚度﹥10cm但﹤30cm的多个壤土、砂土15°-25°中度三级中度污染砂砾质25°-35°重度表3-8草地复垦方向的参评因子、权重及等级评价因子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破坏程度因子权重等级一级>1壤土,有效土层厚度﹥10cm轻度二级中壤、砂壤,有效土层厚度5~10cm中度三级<砂质、砾质,有效土层厚度<5cm重度⑷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办法①评价模型和评价单元分值计算根据拟定的各因素、因子不同级别的得分值A与权重W,建立评价土地质量综合分值的数学模型:(公式3-1)式中:C为适宜性评价的综合得分值;Ai为某单元第i参评因子分值;Bi为第i参评因子权重;n为评价因素因子的个数。②土地适应性评价按照土地优劣的实际状况,划定土地等级,将参评单元的耕地适宜性、林地适宜性及草地适宜性分为3个级别:一级(评价分值在80-100分,二级(评价分值在分),三级(评价分值在分)。下列各表为复垦土地各类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状况。表3-9各类参评单元的耕地评价因子土地质量状况评价因素居住场地居民活动用地道路表土层厚度厚度<10cm>30cm>10cm,<30cm土壤质地—亚粘土亚砂土水分条件雨水充足透水性差雨水充足易积水雨水充足保水性差岩土污染中度轻度轻度破坏程度中度轻度轻度有机质含量<地形坡度<15°15°-18°15°-18°表3-10各类参评单元的林地评价因子土地质量状况评价因素居住场地居民活动用地道路土地污染程度中度中度轻度土壤条件厚度<10cm、—厚度>30cm、亚粘土厚度>10cm,<30cm、亚砂土地形坡度<15°15°-18°15°-18°破坏程度中度轻度轻度表3-11各类参评单元的草地评价因子土地质量状况评价因素居住场地居民活动用地道路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厚度<10cm、—厚度>30cm、亚粘土厚度>10cm,<30cm、亚砂土破坏程度中度轻度轻度⑸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办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各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状况给出适宜的评价分值。由于资料有限,在评价时粗略取值。以下表:表3-12各评价单元耕地参评因子取值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居民场合道路居民活动用地表土层厚度708085土壤质地707580水分条件707585岩土污染758080破坏程度708080有机质含量757585地形坡度857080表3-13各评价单元林地参评因子取值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居民场合道路居民活动用地土地污染程度758080土壤条件708580地形坡度858585破坏程度708080表3-14各评价单元草地参评因子取值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居民场合道路居民活动用地有机质含量757585土壤条件708580破坏程度758080根据公式3-1,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得出参评单元的综合分值及等级,详见表3-15。表3-15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值及等级表适宜性居民场合道路居民活动用地面积(m2)16408003070宜耕地评价综合分值等级二级二级一级宜林地评价综合分值等级二级一级一级宜草地评价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