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一章仁物种: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基本特征: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是生殖隔离的 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一与环境的关系:种可在一定环境中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也可能在环境变得对它不利时消亡种群(population):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变种(variety):种内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地域,据此可划分出变种-变型(form):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2、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P7——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一公元1753年)特征: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自然分类法(natural,林奈以后,公元1753年到现在)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3、 植物的命名 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林奈创立。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name),见《国际植物命名规则》風名十科名十命名人姓氏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科加词,形容词,形容缩写;正体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一个字母小写;斜体例:棉花L.白桑L.向日葵HetianthusL.4、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P15个体发育(ontogeny)某种植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即为植物的生活史(life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cycle)。系统发育(phylogeny) 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就会停止;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第二章1、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2、 植物分别区的静态特征P27 种的分布区(分布区的结构;分布区的形状;分布的范围)属和科的分布区(分布中心;间断分布;分布范围)3、 异地物种同地物种平行物种三个概念的区别联系P354、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P45分布多度分析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内的分布情况。地理成分:植物物种或其他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发生成分:起源地或起源中心划分迁移成分:按植物物种迁移到某一植物区系所在地所循的迁移路线历史成分:植物物种在某一植物区系区域内出现的时间生态成分:植物物种的适宜生境第三章1、 环境(environment)的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类群 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2、 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3、 生境(habitat):植物个体或群体栖息地上的小环境4、 生态因子分类 生态子的分类J生态子的分类J依据性质、特征、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土壊因子=地形因子’厂植物因子’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土壊因子=地形因子’厂植物因子’生物,因子、动物因子’光、温*降水*风等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海拔、坡度、坡向等植物间机械作用r共生r寄生r附生、竟争等摄食、传粉、践踏等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污染等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污染等5、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P75综合作用:各因子非孤立、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导因子作用:众多因子非等价,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阶段性作用:植物需要的阶段性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6、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Liebig最小因子法则(thelawofminimum):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适用于严格稳定状态;需考虑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Blackman限制因子定律(Lawoflimitingfactors):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植物本身情况和其他因子综合状况而变化Shelford耐性定律(Lawoftolerance):生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性范围。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性范围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7、 生态幅(tolerance):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生态幅的特征:生态幅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受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生态幅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中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也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8、 植物的内稳态(homeostasis):植物通过扌空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9、 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区别联系P84特征U3植呦匚4植物CAM植物特征U3植呦匚4植物CAM植物植物类群大部分绿色植物,如水稻不包括藻类、蕨类植物和针叶钳,常见于有花高梁、狗尾草等肉质植物,如波萝、仙人学、罩天属植厠等生境恃征广苣开阔、温睡、盐生开阔、干早、温暖、堆管束鞘细胞无花环型结构摊环型结构无花环型结相COj固走逮径CalvinflXFU4途栓匚找几1途径初始酶及对匕。2亲亲和度低PEP裁化酶亲和厘高PEP裁化酚亲和度定U6固定罐初产物PGA<30OAAC4OOAA(4C)气孔白天开,夜晚硏白天开.夜晩闭白天闭,夜晚开光呼吸高低低垠犬光合速率55100小于420-3030-4530-35光补偿点□.2-21*31-3□植物、2植物和CAM植物的适应特征似11、 光合最适温度:光合作用达到最高时的温度成为光合最适温度12、 热补偿点:净光合为零(C02收支平衡)的温度称为热补偿点,包括光合最低温度与光合最高温度13、 积温: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各个发育期需要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14、植物需热的生态类群:高温植物(热带)、亚高温植物(亚热带)、中温植物(暖温带)、微温植物(温带)、低温植物(寒温带、亚高山、高山)和冰缘植物(高山冰雪带)。15、植物对高温的适应(哪些运动方式)-避热适应:保持低于气温的体温,避免高温危害。-耐热适应:体温高于气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热适应:需要一定的高温才能发芽——夏化作用16、春化作用:指很多温带一二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间,必须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历一定时间.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开花)17、 水势:指的是1md水分子的自由能P111*渗透势:又称溶质势,是由于细胞液赌质肘水分子的吸引力形成的,以负值表示细胞液浓度越高.吸引水分子的能力越强,水分子自由能越小,渗透势越低(负值越大),水往外渗透能力越低,细胞吸水力越强。基质势是细胞内胶体物质的氢键水合作用和毛细管表面张力作用对目由水的吸引听引起的,以负值表示。基质势越低(负值越大).细胞吸水力越强压力势是指细胞原生质吸水膨胀时.受到的细胞壁反弹压力,以正值表示。压力势越低(正值越小,植物吸水力越弱18、 P117了解内容 P143了解内容 P145了解内容19、 植物生活性与适应策略<重点>p159——17020、 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相同或相似环境中趋同适应,成为相同生活型第四章1、 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2、 <重>简答: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P1721》植物群落是植物的同住结合,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2》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间相互作用3》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4》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5》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6》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7》植物群落在时间上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3、 了解生活型组成特征P1724、 叶面积指数:(LAI)为单位土地面积内叶片表面(单侧)总面积5、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类型:均匀分布,水平分布,随机分布(P178)6、 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7、 最小面积:对一个特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一定面积。8、 、种丰富度:9、 植物种群特征:>多度Abundance: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相对密度(relativedensity):样地内某一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种个体数的百分比。>密度比(densityratio):某一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盖度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盖度的大小不决定于植株的数目,而是决定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如体形,叶面积等。>投影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面积。>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的种的盖度比。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频度是指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某一物种的频度与全部物种频度之和的比>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10、年龄结构:增长种群;稳定种群、衰退种群。1仁种群增长类型:J型S型12、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3、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也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14、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它依赖于优势种所提供的条件,如果优势种被排除,则导致它们在生境中丧失15、 重点理解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与第一性生产力P195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由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数量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净初级生产量(netprimaryproduction):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grossprimaryproduction):GP二NP+R16、 植物群落的物质循环17、 植物群落的波动波动(fluctuation):是指在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的变化。故亦可称为年际变化。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特点:群落区系的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原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人为的活动干扰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不过这种演替现象往往是渐变的,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演替和波动的关系演替和波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时间上说,两者总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所谓波动性变化的可逆性,通常是不完全的,植物群落的复原,不是完全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只是接近原来的状态,因而带有一定的演替因素在内。对某些变化大而持续时间长的波动,如上述的偏途性波动,如果不知其最终的结果仍能复原到最初的状态,那末可能就要把波动误认为演替。有时,在周期性气候变动期间,如果由于气候变化造成优势种的完全死亡或是由于竞争力更强的新种的侵入,那末这种变化应该认为是演替。但是,对由于森林砍伐或是草原的开垦等所引起的变动,植被通常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恢复过程,应该看作是演替。因而,对于重建原来植被,是属于演替还是波动,其划分的依据是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短期的可逆变化应认为是波动,长期的变化,则应看作是演替。与演替一起出现的波动影响着演替的变化,它可促进或阻碍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替代。在群落的波动性干扰时期,往往也会发生新种的侵入,但并不总是能导演替。18、 演替的类型的划分(判断题)按时间发展划分的演替: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按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按基质性质划分的演替:水生基质的演替系列旱生基质的演替系列19、 了解演替的过程P202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原生植被受到破坏后,重新恢复起来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方(如新出水面的滩地),或是原来有过植被,但已彻底消灭的裸地(冰川作用下的裸地)。群落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植物的侵入,这是指繁殖体的传播,随各种传播因素(风、水、动物),以及繁殖体本身的传播能力(如量多、质轻、特殊传播结构)到达裸地,这就开始了植物的定居。定居包括繁殖体的发芽、生长和繁殖过程。当植物具有繁殖能力以后,才算完成了定居。这时在裸地上仅出现零星稀疏的植物,植物之间的关系不明显。随着定居植物的不断繁殖和新种的不断侵入,裸地的空间逐步减少,植物间在空间上的矛盾以及为获得生存条件的竞争逐渐表现出来。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生长速度快、生理过程强度大和对不利环境抗性大的植物保存下来,开始形成了植物群落。可见,一个群落的形成要经过侵入、定居和竞争三个步骤,初步形成的群落仍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采伐迹地和火烧或洪水破坏后的次生裸地,可能仍然保留原有植物的根系、残茎和种子,经萌生后可直接参加群落前期形成过程。20、 苏卡乔夫对裸地上植被形成的阶段,划分为:开敞的植物群落即最初形成的先锋植被,它通常是不郁闭的,是一些植物种单纯植丛的偶合,其中有很多植物具有易于传播的种子,以及以营养器官能动(如藉根茎的蔓延)的植物占优势。这类多半是竞争能力不强的植物。郁闭未稳定的植物群落其特点是个别植丛的郁闭和混合斑点状结构。早期的定居者逐渐消失,而为能适应竞争的植物所代替。郁闭稳定的植物群落郁闭稳定的含义是表示成型的植物群落已经形成,变化不显著。这种群落的特征是有分化的结构,所有植物均匀混合,趋于相对的协调之中,以能适应于牢固地生长在该地区的多年生植物占优势。21在各种环境中,演替过程构成不同的演替系列。这里以温带淡水中的演替系列为例,作简要说明。沉水植物群落阶段在一个水域水深5—7m以上的地带,常常生有许多沉水植物,如黑藻(Hydrilla)、茨藻(Najas)、眼子菜(Potamogeton)和狐尾藻(Myriophyllum)等。它们的根生于水底土壤里,茎叶则随水流波动。这些植物死后的残体由于嫌气条件不易分解而沉积下来,使水底抬高,水域变浅。因而不适于原来植物的生长,而只能让位于适合浅水环境的植物。浮水植物群落阶段在水深2—3m的地带,出现浮水植物,如莲、莕菜(Nymphoides)、菱等。它们是浮叶生根植物,其地下茎繁殖很快,植物体具有高度堆积水中泥沙的能力,因而导致水体变浅,不适于浮水植物的生存。挺水植物群落阶段在lm水深地带,发育着挺水的沼泽植物如芦苇、香蒲、白菖(Acorus)、泽泻(Alisma)等。其中以芦苇最常见,其根茎极为茂密,常纠缠绞结,促使水底迅速抬高,且可形成一些浮岛。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当水底露出地面时,挺水植物已不适生存,而为湿生的沼泽草本植物所代替,它们主要是莎草科和禾本科的一些湿生性植物。在温带的干旱地带,这一阶段并不能延续很长,因为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蒸发的加强,土壤变得干燥,湿生草类将被中生甚至旱生草类代替。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最初出现的抗淹力较强的灌木和乔木,如柳、杨、赤杨等,形成茂密的群落。它们的存在促进成土作用、降低地下水位,引起耐阴植物迁入。当生长更为茂密时,早期的种类由于幼苗不能忍耐过分阴暗而逐渐稀少。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后,形成了稳定性较大的中生性群落。22、 了解关于植物群落性质的争议P20623、 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形态学原则生态学原则特征种原则生态外貌原则相似性排序、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24、 *我国目前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为植物群落学原则,或称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它是以植物群落本身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但又十分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这些特征包括: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是采用优势种原则。把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作用最明显的种,称为优势种。在主要层片(建群层片)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或为共建种)。在植被类型复杂,采用优势种原则有困难时,则可考虑采用生态幅度狭窄,对该类型有标志作用的种(可称标志种)作为划分类型的标准。外貌和结构主要根据生活型来划分。从演化形态学的角度,把植物分为木本、半木本,草本和叶状体等四大类群。以下按主轴木质化程度及寿命长短分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类群,再按形态和发育节律(落叶、常绿)划分第三级和第四级等等。生态地理特征由于历史原因,有时生活型和外貌不一定完全反映现代环境条件,按外貌原则划分的植被类型,常常包括了异质的类群。如针叶林在生活型和外貌上是相似的,但却分布在不同的环境里。在分类时,就应考虑生态地理的因素,根据分布地区气候的不同,划分为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等。动态特征优势种的原则着重群落的现状,没有特别分出原生类型和次生类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考虑动态特征。例如,我国森林区荒山坡灌草丛,按生态外貌原则应该是一独立的植被型组,但考虑到它的次生性质以及与灌丛的演替关系,而把它与灌丛合为一植被型组。25、 记住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1)形态学原则以群落形态结构特征为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优势生活型,成层现象和季节性变化。但对生态特征重视不够。2)生态学原则认为有什么样的生境就应发展什么类型的群落,而且生境远较植物种类组成稳定。所以使用生境特征或参照能反映环境特征的植物进行分类。3)特征种原则采用纯粹植物区系学方法确定各种群落类型固有的特征种,对群落结构和生态特点强调不足。4)生态外貌原则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生态特征和群落形态特征作为分类依据,比较直观地反映各分类单位特征,被许多人所接受。5)相似性排序如果群落是连续体,任何硬性决定群落边界的做法,都带有主观色彩。但可利用群落属性(如种的某一重要性数值,共有种的比重等)排列出彼此的相似程度,或与环境梯度比较,反映其间关系(详见实习指导)。6)我国目前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为植物群落学原则,或称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它是以植物群落本身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但又十分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这些特征包括: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是采用优势种原则。把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作用最明显的种,称为优势种。在主要层片(建群层片)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或为共建种)。在植被类型复杂,采用优势种原则有困难时,则可考虑采用生态幅度狭窄,对该类型有标志作用的种(可称标志种)作为划分类型的标准。外貌和结构主要根据生活型来划分。从演化形态学的角度,把植物分为木本、半木本,草本和叶状体等四大类群。以下按主轴木质化程度及寿命长短分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类群,再按形态和发育节律(落叶、常绿)划分第三级和第四级等等。生态地理特征由于历史原因,有时生活型和外貌不一定完全反映现代环境条件,按外貌原则划分的植被类型,常常包括了异质的类群。如针叶林在生活型和外貌上是相似的,但却分布在不同的环境里。在分类时,就应考虑生态地理的因素,根据分布地区气候的不同,划分为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等。动态特征优势种的原则着重群落的现状,没有特别分出原生类型和次生类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考虑动态特征。例如,我国森林区荒山坡灌草丛,按生态外貌原则应该是一独立的植被型组,但考虑到它的次生性质以及与灌丛的演替关系,而把它与灌丛合为一植被型组。26、了解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P210)植物群丛:主要种类组成相同,外貌结构一致,并与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相互关系的一些植物群落的联合。植被型: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群系: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群丛:基本单位。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27、 <重>植被图:又叫地植物学图,是以反映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的专题地图依性质和内容划分的植被图(1) 综合性值被图1)现状植詖图2)原始植被复原图3)潜在植被图4)生态植被图5)生态植被图6)动态植被图(2) 专业性植被图1)森林类型图2)草场类型图3)药用植物和/或野生经济植物分布图4)指示植被图5)植物物候图6)农业植被图7)生物地理图依比例尺大小划分的植被图大比例尺及特大比例尺植被图-主要反映植被分类的低级单位中比例尺植被图-主要反映植被分类的中级单位小比例尺植被图-主要反映植被分类的高级单位植被图制作过程-一般程序与步骤(详见作业本)资料收集、制图比例尺确定、地理底图选择野外植被调查与典型地段制图制图基本单位和图例形态拟定野外现场填绘植被图植被图的制图综合植被图的清绘与色彩28、生态种组:是指一组生活型十分类似、对重要的生境因子关系十分近似的种(Mueller—Dombois&Elienberg,1974);或指分布方式十分类似的种(Whitterker,1967)。第五章重点掌握每个种类的基本特征和植被类型热带植被类型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1)全年常夏,无季节变化。全年年均气温:20-28r,绝对最高气温低于33-34°C,最低气温高于18°C。(2) 气温年较差小于日较差。平均日较差一般为3C-16°C,如:新加坡年较差为1.4°C,而日较差为7.1°C(3) 全年多雨无干季.全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1•种类组成:a)种类成分最丰富;b)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高;c)优势种不明显;d)特有属与特有种多。群落结构: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十分复杂;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3•生活型特征:a)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b)茎花现象C)板状根现象:板状根由粗大侧根发育而来。d)叶具滴水尖现象e)藤本植物丰富f)附生植物数量很多,在一定的面积里要超过草本植物g)绞杀植物、寄生植物较多季相:在雨林地区,没有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叶在全年都呈深绿色,在每一个月都有某些种处于开花期,有的种在全年都开花。生产力2、季雨林分布:季雨林(Monsoonforest)或称季节林(Seasonal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种稳定的植被类型气候特征长夏无冬,春秋极短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8°C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以上季雨林的基本特征季雨林的特征是在旱季部分落叶或全部落叶,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种类成分、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季雨林的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植物为主,约占70—80%,但落叶乔木所占的比重变化很大季雨林中植物的开花结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季雨林的植物量平均约100t/ha(常绿季雨林成熟群落可达420t/ha)3、稀树草原(savanna,萨王纳)气候特征一年中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250—1000mm左右,一年中至少有1一2个月的干季。湿性萨王纳:干季持续3-5月 干性萨王纳:干季持续5-7.5月热季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之前在热带草原气候中一般分为干季、热季、雨季三季萨王纳的群落特征1•各类稀树草原都发育有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层,但均由C4型植物组成,是与其他植被(如温带草原)的重要区别。2•乔灌木通常根系庞大,树皮很厚,地上部分受火烧或旱害后萌生力很强稀树草原群落的分布随具体生境条件变化4、 红树林环境特征1.主要气候特征:全年气温变化小。在同纬度的热带气候中,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年较差、日较差最小全年降水较多,夏秋两季相对集中。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形成大量的地形雨,无明显的干季。红树林的生态适应1、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2、红树植物都发育着各种突出于地面的呼吸根3、红树植物有胎生的特殊现象4、红树植物均为盐生植物亚热带的植被类型1、常绿阔叶林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明显的季风特征。最热月的平均温度达 24—27°C(28—30°C),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在3—8°C,年平均温度为16—18°C,$10°C的积温在5000—5500甚至6000°C,无霜期超过230天,南部可达260—270天。水热同期,年雨量在1000mm以上,高可达1500mm。降水分配不均。相对湿度平均在75—80%,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都较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树种组成:主要是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以上)叶片: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单叶占80%以上,革质叶占多数,亦称照叶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季相更替不显著。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发育良好的乔木层往往可分为三个亚层。灌木层、草本层可以分出亚层。植物种类丰富。层间植物有常绿和落叶两类,但以前者在群落中占优势。它没有板根、茎花以及叶附生等雨林的典型现象。植物量:平均植物量为240t/ha,每年净生产量为10t/ha,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一: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石灰岩低山地区环境:地表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壤微碱性组成:以榆科落叶树种为典型代表的混交林。落叶阔叶树以榆科的朴、青檀、榉、糙叶树为主,化香,栓皮栎、麻栎、黄连木、乌桕等。常绿阔叶树则有青冈栎、苦槠、石楠等类型二:分布:在我国中亚热带中山(800—1000m以上)环境:年平均气温10—14°C,雨量丰富。组成:树种甚多而落叶成分大增,包括许多温带科属,如水青冈、栎、栗、槭、椴、桦、鹅耳枥、白蜡等,更有丰富的中国特有属植物分布,如珙桐、银鹊树、伯乐树、金钱槭等,以及连香树、水青树、七叶树等起源久远的种属。常绿树木则为较耐寒的多脉青冈、甜槠、包石栎等。类型三:分布:我国北亚热带,天然混交林植被几无保存。目前局地残留的混交林上层,乔木以落叶种类最常见,如麻栎、栓皮栎等。常绿树种有青冈栎、石楠、紫楠、女贞等但多居下层,故外貌已接近夏绿阔叶林。3、暖性针叶林不同于寒温带的针叶林,在生态上与常绿阔叶林相似。分为三类:具有光泽的扁平针叶,它在枝上的排列方式似双子叶植物的羽状复叶。紫杉属和粗榧属均属此类,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亦属此类。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具有紧密着生的鳞状针叶,整个枝似一个长的叶,并且多少与光线垂直,如美洲的金钟柏属。这类乔木所构成的群落,在北美太平洋沿岸特别典型。柏木Cupressusfunebris对湿润养分条件要求比常绿阔叶林低的针叶林,叶呈长针状,它在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广泛,如马尾松林、云南松林等。其中有的是属于次生性的。4、 竹林(Bambooforest)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竹林常与阔叶树种混生,形成混交林,构成森林的下木竹类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活型。5、 常绿硬叶林(Evergreensclerophyllousforest)常绿硬叶林的环境: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一种植被类型。植物群落的特征**组成大多是旱生阳生植物,硬叶林下草本层生长稀疏群落结构比较简单,树种相对贫乏木本植物以长达5—10m的深根系小而厚的常绿硬叶,叶片无光泽呈深灰绿色,排列形式与光线来向成锐角芽很少被芽鳞,或完全无芽鳞植物体具刺,特别是叶变成刺是典型的特征7•植物量和净生产量都是森林类型中较低的。(V100t/ha;8t/ha)6、荒漠气候特征: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小于250—300mm。日照强,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年温差和日温差都比较显著。热带和亚热带荒漠:高温及总降水量、降水分配和强度的变异巨大。蒸发率常较降水大15—20倍,大气湿度只有15—30%。温带荒漠具有冬季寒冷的特征,占我国土地面积的约1/5。荒漠植被特征深根植物普遍,地下器官所占重量比值很大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占总重量的80—95%,木本植物地下部分也占到65%(叶重只占1—5%),有的根在沙地深入到8—14m。植物生长稀疏极端干旱区,荒漠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植物全部集中到侵蚀干沟或低地生长,形成紧缩型植被多肉质植物,短生植物,变水度植物荒漠群落的植物量差异很大。温带的植被类型1、夏绿阔叶林(summergreenbroad-leafforest)或称温性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夏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群落外貌上的有明显的有规律季相更替夏绿阔叶林的生活型谱,表现为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高位芽植物占一定比例。森林的结构是乔木可分二个层,一个灌木层,草本可分二到三个层和一个地被层。乔木往往仅由单个或少数优势种构成,形成顶部较为平整的林冠。4•层间植物少,藤本植物以草质或半木质为主,主要有葎草属Humulus)、常春藤属(Hedera)、铁线莲属、菝葜属等。5•夏绿阔叶林的总生产量虽不高,但由于消耗较小,因而净生产量较高2、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矿产资源开采合同履约保证金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宾馆特色客房装饰设计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版场地使用权合作协议规范模板
- 2025年玻璃制品安装与环保性能评估承包合同
- 2025版金融衍生品销售合同范本三(附风险评估)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安全及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合同
- 2025版测绘仪器设备销售及市场分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cfg桩基础施工项目变更与索赔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并购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SaaS企业协同办公解决方案服务合同
- 市第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考核试卷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4.1热机》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 因式分解交叉相乘法练习100题及答案
- 研讨报告的格式范文模板
- 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 GB/T 44130.1-2024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1部分:总则
- 政府门户网站技术运维服务方案
- 呼吸科慢阻肺教学查房(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