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都市地理学》期末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都市地理学1)对象和任务研究再不同环境下,都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的科学。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市现象的规律性。2)发展都市地理学的完全独立和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3)研究内容都市形成发展条件,区域的都市空间组织,都市内部空间组织,都市问题等。2、都市概念: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的居民集居地.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密集性、高效性、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3、空间分析学派1)背景50.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支持空间资源的管理政策。2)内容地理学在办法上和哲学上发生的革命性变化:①由求异改为求同,求规律性;②由文字描述改为数据解决,运用数学办法分析问题;③明确规定研究成果有预测能力,协助决策。为此,借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办法建立空间模式。3)评价把人类行为过分简朴话,无视其复杂多样的本质;④空间模式不能完全真正反映地理现象的本质。4、都市化1)概念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都市地区的过程。2)涵义都市数目和都市人口逐步增多,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人口对应减少,都市形成和分布,由相对独立的状况改为互相联系的状况;人们生活方式逐步都市化。3)衡量指标都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中国都市化率为52.57%5,卫星城1)概念指在大都市管辖区范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着亲密的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乡。2)功效吸取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公司,分担母城的某些功效。3)发展本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为控制大都市膨胀采用了发展卫星城这种分散对策,从本世纪初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兴建了三代卫星城。6、郊区化1)概念50年代以来在特大都市郊区出现的地区变化的新形式,特大都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一种多项市区功效的地区综合体。2)引发郊区化的因素人口流动和住宅郊区化,商业部门的郊区化,工业的郊区化。3)后果郊区住宅激增,就业重心向郊区移动;都市人口分布状态变化。7,逆都市化1)概念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和就业从特大都市向中小城乡和乡村地区的扩散的过程。2)动力产业构造的重大变化,当代化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国家经济和人口政策,人们价值原则的变化。8、再都市化1)概念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持和加强都市的中心地位作用,增进都市进一步繁华而采用主动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都市中心区的过程。2)后果高中收入阶层回迁,都市中心区的人口增加。9、过量都市化1)概念战后以来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涌入个别大都市,致使大都市人口急剧膨胀,超出了工业化发展水平,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产生因素人口剧增;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农村贫困;都市规模过大且数目少。10、乡村都市化1)概念惯用术语,指一种或一群社区由乡村地区类型向都市地区类型演化的过程。2)发展50~7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处在停滞状态;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步伐快,且出现不同的发展模式。11、巨大都市带1)概念世界上某些优越地区,都市话的两种基本形式(都市范畴扩大和都市数目增多)有着高度集中的体现,都市间的农田分界日渐含糊,都市地区互相蔓延,甚至连成一片,2)特性含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政治经济上的枢纽作用;带状的空间构造。12、都市体系1)概念按特定含义拟定的整个区域的城乡总况,各城乡之间不停的进行着物质,人口,信息的交流。从而使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形成有机整体。2)特性层次型,系统性,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动态性。3)研究内容职能构造,规模体系,空间布局构造,社会经济联系,政策调控研究。13、空间互相作用1)概念都市间不停的进行着的物质,能源,人口,信息的交换。2)产生条件互补性,中介机会,可运输性。3)对流,传导,辐射。14、空间扩散1)概念每种流动的现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从源生产地生产,通过若干时间后扩散到承受者身上,其成果是人文景观的转换。2)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重新区位扩散。15、中心商业区都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都市及其腹地繁华与发展的标志。二、简述题1、简述都市地理学的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都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和空间构造变化规律的科学;2)任务:研究都市内部多个构成要素的演变,以及都市与区域的关系。(书上写的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2、简述都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都市形成发展条件的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2)区域的都市空间组织研究(都市化研究、区域都市体系的研究、都市分类研究);3)都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都市功效分区、都市功效区演化、都市土地运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4)都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在都市地理学的应用)3、简述都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地理学的三级科学,属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在我国,都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在发达国家,把都市地理学划归为社会科学;3)综述,都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科学4,简述都市地理学与都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1)学科性质上的区别:都市地理学:地理学科都市规划学:技术学科(2)研究方向上的区别都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都市和都市的区域,理论性较强。都市规划学从事单个都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工程性较强。(3)两者的联系含有参透关系的互相独立的科学。5、简述我国都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研究领域日益扩宽,研究手段和方向不停更新2)重视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3)都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参透越益明显4)从事都市地理学科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重要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6、简述西方都市地理研究进展根据研究不同分为四个阶段:(1)19以前都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2)1920~1950 年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都市。特点: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当作都市命运的决定因素;对都市作用个的研究,无视成因的动态分析。(3)1950~1970年空间学派兴起与都市地理学独立阶段,数量化革命使都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都市景观转移到了空间分析上来。(4)1970以来人文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对都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重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7、简述中国都市地理研究发展中国都市地理学大规模发展始于70年代末,中国都市地理研究重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1、都市化研究;2、都市发展方向研究;3、都市体系研究;4、都市内部空间研究。8、简述不同类型都市的形成和发展1)商品农业和中心地方型城乡;2)转运功效,区际贸易与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都市;3)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都市。9、简述都市兴起成长的普通前提1)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生产能力;2)第二前提:农村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10、简述都市化的历史进程1)都市化概念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都市地区的过程。2)都市化阶段及特点,成因a前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自给自足农业是经济的主导部门,都市人口增加慢,都市化水平低,都市数量少,分散分布。b工业社会时期,工业成为主导产业部门,就业增加,大规模乡——城移民,都市人口聚增,都市数目多,规模扩大,都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人口与经济活动以集中为特色。c后工业社会时期,世界都市速度加紧,大都市化趋势明显,郊区化和逆都市化现,发展中国家出现过量都市化。11、简述都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都市化与离心型都市化;2)外延型都市化与飞地型都市化;3)景观型都市化与职能型都市化;4)主动型都市化与消极型都市化;5)自上而下型都市化与自下而上型都市化。12、简述外围都市区的都市化进程1)外围市区的范畴内部市区外缘与郊区接壤的环状地带。2)都市化过程由内部市区的某些都市设施和职能部门的空间位移来完毕的,一种部门迫于内部市区的压力向外移动,牵动着其它有关部门渐次外移。3)方式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都市化;工业的扩展与都市化;住宅的扩展与都市化。13、简述内部市区高密度发展的优缺点1)内部市区的范畴都市商业服务集中,交通线路聚集,位置大致适中的都市中心区,即建成去2.2)优缺点节省用地,缩短上下班距离,节省能源,避免都市蔓延,保护自然环境但可能造成拥挤和社会病态。3)解决局限性的方法良好的规划,有效的管理。14、简述郊区都市化的特点1)郊区范畴都市与农村之间的缓冲地带,即承受来自都市内部的都市化冲击波,又接纳和输送农村腹地涌向都市的人流。2)特点a土地运用集约化,体现为农作物商品化,劳动商品化和土地商品化;b产业构造高度化,体现为产业构造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c都市网络化。15、简述当代世界都市化的特点1)都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都市化趋势明显,巨大都市带出现;3)郊区都市化,逆都市化和再都市化;4)发展中国的都市化乃以乡村向都市移民为主。16、简述当代中国都市化的特性1)都市化的进程波动较大;2)乡村都市化开始显现;3)都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4)都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别明显。17、简述都市其本与非基本活动对都市发展的影响1)都市基本与基本活动的涵义基本经济活动:满足都市以外需要的经济活动;非基本经济活动:满足都市内部需要的经济活动。2)对都市发展的影响都市的发展取决于基本经济活动,基本经济活动的增加与都市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增值效应。18、简要解释空间互相作用和空间扩散的类型1)空间互相作用和空间扩散的概念;a)空间互相作用概念都市间不停的进行着的物质,能源,人口,信息的交换。B)空间扩散概念每种流动的现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从源生产地生产,通过若干时间后扩散到承受者身上,其成果是人文景观的转换。2)类型及解释。A、互相作用的分类第一类:对流,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性;第二类:传导,多个不通过具体的物质流动来实现的交易过程;第三类:辐射,信息的流动和创新(新思维、新技术)的扩散等。B、空间扩散的类型:a、传染扩散:现象从一种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扩散,如果是渐进的、持续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传染扩散b、.等级扩散:新思想、新技术在都市中的传输往往跳跃紧邻的小都市,在距离较远但属同级规模的都市中首先被接受,然后向次一级的都市扩散。这种形式的扩散称之为等级扩散c、重新区位扩散:如果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有接受者的空间位移,我们称之为重新区位型扩散19、简述都市规模分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涵义;为位序-规模模式和首位分布类型。位序-规模分布作用力量多、人口多、面积大、历史久、条件复杂的国家概念:从都市的规模和都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种都市体系的规模分布。首位分布作用力量少、人口少、面积小、都市历史短的国家。概念:一国最大都市与第二位都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已成为衡量都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惯用指标,首位度大的都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2)关系;两种分布类型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位序-规模规模分布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产生于经济发展起飞前和发展后;首位分布与社会不稳定发张相联系,产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中。20、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1)中地论的创立人及年代;克里斯塔勒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了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标志了当代都市地理学的形成。2)要点:a、大多数聚落都作为中心地为其腹地或市场提供货品和服务;b、中心地所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销售范畴和级别不尽相似,根据这些变化,可将一种地区的中心低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而构成中心地等级体系;c、中心地市场区最有效的理论形状是六边形,按最有效市场区组合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有三种形态,每种形态有各自的K值,并按不同的原则建立。21、简要叙述并平评价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1)模式的创立人及年代;19伯吉斯2)同心圆带及解释;由内到外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薪阶层住宅区-住宅区-通勤者地带。解释:在完全竞争的社会,全部产生得到经济地租均为土地拥有者以租金的形式收取,各土地使用者按其产生的经济地租决定其本身的付租能力,向土地拥有者租用土地,而土地拥有者则把土地租给出价最高的使用者,这样都市中心为零售业所租赁,然后为专业性服务业、工业及批发业,再远某些为高密度多层住宅,然后是低密度住宅,住宅之外才是农业。假设都市所在地区为一均质的平地,多个土地运用将呈现同心环布局,这就是同心环模式的新解释。而伯吉斯是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得出的同心环模式。3)评价;A、成功之外;:从动态变化入手分析都市地区,在宏观效果上,其本符合一元构都市的特点;为探讨都市地区构造提供了一种思想办法。B、缺点:仅考虑芝加哥一市的特点,划带过多,注视过细,同心圆形状过于贵侧,没有考虑都市交通的作用,故运用受局限;假设条件与实际状况相差太远。22、简述都市内部功效分区及其特点答题要点:1)市中心区:是都市的核心部分,都市发展普通围绕其进行;2)居住区:直接为都市居民生活需要服务、安排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设施的用地;3)工业区:a)分散工业:在生活分辨散布置,多为小型工业公司;b)集中的工业区:某些彼此有亲密协作关系,或用地大、运量大并共同使用交通、仓库、公共设施的工业的集中分布区;4)郊区:只都市建成区与周边农村间的一种过渡地带,在景观含有农村特点,其发展受都市的强烈影响;5)卫星城乡:都市达成大都市规模时,周边的一写中小城乡在职能构造上受其强烈影响,与其保持亲密分工联系,在地区上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是一种特殊的都市功效区。23、简述区域城乡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1)分析中心都市的吸引范畴;2)城乡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历史背景,区域基础,经济基础。3)城乡化和城乡体系分析;人口和城乡化水平预测,城乡体系的等级规模构造、职能构造、空间构造、重点城乡或城乡分区专论。4)实施规划的方法和建议。24、简述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A、模式的创立人及年代;加纳1966B、模式要点;1)门槛大小的系列在空间上能够表达为:最高门槛的活动靠近低价峰值区,它占据了地价最高的土地,在它的周边,将按照门槛递减的次序,一次围绕其它职能活动。
2)任何商业中心的核心区,总是被那些能够显示商业中心最高级别的职能部门所占据。
3)随着盛业中心级别的提高,低档职能部门占据的位置将越来越被排斥到商业中心的边沿,即地价较低的地方。4)在任何一级商业中心的典型职能组内,每一项职能的位置也按照门槛大小的系列排列。如在街区职能中,门槛最高的活动将占据全部街区职能中地价最高的土地。C、简要评价。该模式对合理布局都市商业网点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实际状况却体现出商店的位置并不总是与地价峰值区的距离有关,地价也不完全取决于离核心区的距离。尚有其它因素影响地价,如土地面积的大小、人口和收入分布、交通和便捷性的不规则状况等。因此,加纳模式含有较大的局限性。25、简述自然环境对都市土地运用的影响1)相对位置(大位置):决定都市的个性和发展前途。2)城址(小位置):决定都市的发展,都市形态和内部构造。城址尽量避免选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带上。沿河建城要充足考虑河道的变迁。三、叙述题1、为什么说都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造成固定居民点即聚落的出现,为都市发惠展奠定了基础;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造成都市邹形形成;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造成都市规模扩大。2、都市内部从普通地区向更繁华地区的转化,算不算都市化?1)都市化概念;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都市地区的过程。2)对该问题的两种观念;
都市化概念只能涉及从农村地区向都市地区的转变过程,不能涉及都市内部的地区级差转化。持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都市性地区(或都市性状态)与农村性地区(或农村性状态)之间存在一条明确的界限。都市化,指的是超越这条界限的转换过程,至于界限内部的转化过程不属于都市化。这种理论即为农村都市二元论。2.都市内部的地区级差变化完全是都市化中的一种现象,它附属于从农村地区向都市地区转化的总过程。他们认为,都市性地区与农村性地区,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衔接的、渐变的、持续的。即使进入都市性状态,“质”与“量”上的转化也仍在进行。这种理论即为农村都市持续论。3)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我国学者倾向于赞同第二种观点。这是由于,我国诸多都市是从前工业化社会演变而来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至今大多数都市的基础设施还局限性,特别是在旧市区、小城乡,缺少铺装道路、下水道、煤气等等,都市当代化程度很低。因此,加强我国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都市当代化,也属于都市化这一总进程3、我国与否应当采纳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带动都市化”的都市化模式?1)历史背景和必然性: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结束了都市中工厂工业的生产方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都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更广的范畴发展。2)阶段:工业化带动都市化是近代都市发展的一种重要特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都市化的初始动力,而都市化的动力机制为工业化,工业化是都市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都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增加和工业化互相影响。3)我国的选择:现阶段我国进入快速都市化时期,当代经济的发展重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个部门的发展。4、试用“推动—吸引”理论分析现阶段我国的都市化进程1)理论的简述“推动-吸引”认为人口迁移是其原住地的推力和迁入的吸引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成果。2)我国推动力和吸引力的分析:从吸引力角度看,人口流入地即沿海城乡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形成成本低劳动力的巨大市场,由此形成对农村人口的巨大“拉力”,其中城乡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都市老龄化程度逐步上升,而“独生儿女”政策实施的成果又使都市中青少年不肯从事体力劳动,其成果是沿海都市形成了一种庞大的外来劳动力市场。3)我国的道路选择:我国应协调好都市化进程中都市和乡村发展,努力实现都市化发展目的5、试以我国某一特大都市为例,分析都市化的近域推动过程1)内部市区涉及城心地区和中间市区,与建成区同义,重要是向心型都市化,外围市区的都市化,外围市区在离心外延型都市化的作用,都市发生了平面量的扩大。2)我国的独特性:我国都市化近域推动由流失中的集中到绝对集中到相对集中,即内部市区化到外围市区的都市化的转变。6、试分析战后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市化的进程1)战后都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由于20世纪50-70年代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加较快,而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2)都市化的进程:郊区都市化—逆都市化—再都市化—都市国际化7、当代中国都市化具体有什么特性a、都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b、都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c、都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别变异明显
d、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e、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8、试论我国乡村都市化道路的利弊1)现状:1980年以来都市化的进程:1978-1991这一时期以农村体制改革为主,获得很大成绩,增进了乡村都市化发展,但有低度都市化现象,过低都市化的出现,本质上还是城乡二元化构造造成的。2)利弊的分析:乡村都市化激励各地农村发展城乡公司以吸引农业和剩余劳动力,但规定就地安置,根据离土不离乡,进入乡镇公司的农民即使职业发生了变化,但工作,生活城所被限定在农村,仍然不属于非农业人口,则出现了过低都市化。9、试评价经济基础理论1)经济基础理论简述经济基础划分为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是从都市以外为都市发明收入的部分,是都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为本都市需要服务的,满足都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基本部分发展而发展。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吸引本地人口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要和本地区的人口,往复循环使都市发展。2)利弊的分析一种都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都市就势不可挡的要发展,如果都市的基本基本活动由于部分因素而衰落,那么这个都市就无可挽回的趋向衰落。10、试叙述我国’严格控制大都市规模,合剪发展中档都市和小都市’都市发展的合理性1)都市规模的全球趋势小都市重点论者的理论即使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但同时带来了经济的低效益,贵重耕地的过量占用,环境污染的面状扩散,丧失了大量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2)我国都市发展的状况a、大都市在经济上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高于中小都市,是主张发展大都市的重要根据。b、认为大都市的超前发展是工业革命后来,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c、有些学者论证了大都市不仅有经济规模效益的优势,并且也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效益种种优势。3)讨论(从总体上顺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实际)中档都市重点论者认为大都市和小都市都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主张确立发展中档都市为中心的城乡网络构造。11、试评论中国80年代:“乡镇公司—小城乡”的都市化模式1)时代背景文革结束后,1978年全国第三次都市工作会议把“控制大都市规模,多搞小都市,正式拟定为国家的都市建设方针“离土不离乡”“发展小城乡是我国城乡化发展的唯一道路”成为当时主流,它即使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但同时带来了经济上的低效益,贵重耕地过量占用,环境污染的现状,丧失了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12、试举例阐明空间互相作用产生的条件互相作用产生的条件a.互补性:一种地方有某种东西需求,另一种地方有某种东西供应。b.中介机会:含有过滤运输、人口、信息等的作用,造成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的互相作用。c.可运输性:距离越长,产生互相作用的阻力越大。13.试举例阐明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1)传染扩散:现象从一种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扩散,如果是渐进的、持续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传染扩散。2)等级扩散:现象在扩散过程中,地理距离并不总是起着非常强大的影响作用,社会等级、都市规模等级等有时也在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3)重新区位扩散:在传染扩散中,如果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有接受者的空间位移,我们称之为重新区位型扩散。14、试简要介绍和评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A.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建立在抱负地表之上,每一点都有接受一种中心地的同等机会,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多个货品和服务的地方。中心货品与服务: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品与提供的服务。中心性:一种地点对围绕它周边地区的作用大小。服务范畴:中心地提供的每一种货品和服务都有其可变的服务范畴。范畴的上限是消费者乐意去一种中心地得到货品或服务的最远距离,超出这一距离他便可能去另一种较近的中心地。以最远距离为半径,可得到中心地的最大腹地。服务范畴的下限是保持一项中心地职能经营所必需的腹地的最短距离。以此为半径,也可得到一种圆形的互补区域,它表达维持某一级中心地存在所必需的最小腹地,亦称之为需求门槛距离,即最低必需销售距离。B.六边形网络假设在抱负地表上均匀分布着一系列的B级中心地,它们的最高级别货品的最大销售距离定为r。这样,B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为2r。如将全部的B级中心地联接,则可得到一张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网。由于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因此,对上图必须作某些修改,这就是将全部的圆形市场区重叠起来。重叠后,B级中心地仍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只是间隔更紧凑,其距离为d。另外,由于重叠区被分割,圆形的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其理由是消费者应按“近来中心地购物”的假设,选择距离自己近来的中心地去得到货品或服务。较低一级的中心地的位置总是在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由此形成克里斯塔勒命名为K=3的中心地网络。C.理论模型(1)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而后低一级的市场区又包含了3个比它更低一级的市场区,从而最有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也就是说,低一级市场区的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区数量的3倍。(2)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全部中心地。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档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4倍。(3)行政原则: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本身所辖的一种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它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统。在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方便使周边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在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这样,中心地体系的行政附属关系的界限和供应关系的界限相吻合。D、评价(1)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状况,从而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2)在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都市密集的状况下,都市的发展能够不依赖于对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而是依赖于都市间的分工协作。(3)克氏的中心地学说无视了制造业发展对都市发展的作用。(4)中心地理论强调了都市间的等级联系,而无视了那些并非同一种子系统(处在不同区域)中的第二级或更低档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无视了同一种子系统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15、试用“核心一边沿”理论解释我国现阶段的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区是社会地区组织一种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沿区是另一种次系统,与核心区互相依存,其发展方向重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沿区共同构成一种完整的空间系统。一种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是核心区产生大量的革新,持续不停地产生革新,通过成功的构造转换作用于整个空间系统,增进国家发展。除产生革新外,还涉及四个基本空间作用过程,联系空间系统中核心区与边沿区;革新的扩散,决策,移民和投资16试评价都市土地运用三模式的利弊(佰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盐 化肥》单元测试(解析版)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推广独家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地铁口咖啡厅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作合同(标的:智能机器人研发)
- 2024年度分公司注销全程服务合同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溪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A4
- 代理推广合同模板(04版)
- 信用卡的合同范本大全3篇
- 保险公司与单位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电梯消防设施改造合同
- 医疗机构设置选址报告(最新)
- D702-1~3 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2004年合订本)_(高清版)
- 钢板桩支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空调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填写范例
- 年产20万吨氯碱盐酸工段工艺设计(共22页)
- 《卵巢黄体破裂》PPT课件.ppt
- 图书室开放时间表(精编版)
- 立式隔膜电解槽
- 电力设计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详解)最新(精华版)
- 钢管、钢坯堆码作业安全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