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种子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 5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63、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业政策 9二、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状况 101、种子行业概况 10(1)国际种业概况 10(2)我国种业概况 12①我国种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2②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132、我国种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成因 14(1)竞争状况 14(2)种子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的成因及其对发行人市场拓展的影响 153、行业发展趋势 15三、市场容量 161、种子行业整体市场容量 162、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容量 16四、技术水平 201、我国水稻技术发展阶段 202、两系与三系杂交稻种的比较 21(1)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审定情况 22(2)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推广种植情况 23(3)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主要性状表现 23①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 h23②稻米品质 h24③抗病虫性 243、转基因水稻发展状况 24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51、有利因素 25(1)政策高度重视和支持 25(2)市场潜力巨大 27(3)种子科研和生产技术优势 27(4)自然气候和劳动力资源优良 272、不利因素 28(1)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水平低 28(2)种子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 28(3)高级技术及管理专业人员匮乏 28(4)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 29(5)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冲击 29六、进入本行业的障碍 291、技术壁垒高 292、品种选育周期长 303、种质资源的限制 304、植物新品种保护 305、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 306、资本规模 31七、行业与下游种植业的关系 31八、杂交水稻种子外贸政策 311、中国种子出口政策 312、种子进口国的政策 32九、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321、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2、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33、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334、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335、四川国豪种业有限公司 34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种子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从指令性生产经营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3。“九五”期间,农业部根据中国农业的形势和特点、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种子工作的状况和发展要求,提出并启动了“种子工程”;1997年和2000年,我国相继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十年间,我国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种子法》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具体地,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工作,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子管理处为国家种子管理机构。地方种子管理机构为隶属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省、市级种子(总)站。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22]40号),提出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彻底分开,要求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种子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职责,依法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中国种子协会是种子行业的自律组织,作为农民、种子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其职责主要包括:向政府部门提出种子行业发展战略、计划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并协助组织实施;推动政府部门、种子企业与农户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协调、促进种子市场和基地建设;收集整理行业信息,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为种子生产经营者及会员提供有效的政策、法规服务、经营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协调和推动种子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随着种子行业发展,种子行业的法律监管体系已逐步完善,目前形成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等基本法律法规,为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如下:由于种子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源,因此国家对于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实行严格的管理。《种子法》规定,经过农业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可以获得法律的保护;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前必须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定,通过审定的品种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发布广告、经营和推广。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是企业进入种业市场的重要技术壁垒,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对于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生产、经营必须先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根据《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常规种子(含原种)和杂交亲本种子的,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生产杂交种子的,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申请领取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申请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的,除注册资本达3,000万元以上外,还要求有育种机构及相应的育种条件、自有品种的种子销售量占总经营量的50%以上、有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有5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以及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等。3、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业政策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自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推行“粮食保护价”制度,实行农村税费改革,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逐步取消农业税,提出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政策。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021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2022年增加1,673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2022年增长一倍。2022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实行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业政策如下:二、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状况1、种子行业概况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端,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良种对农作物增产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属于较为成熟的产业,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相当完善、颇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1)国际种业概况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优质种子的生产,规范种子生产技术,加强良种生产管理。在种子生产体系上,OECD(经合组织)的种子认证管理以及欧盟国家的强制性种子认证制度都把生产优质种子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农业发达的北美、西欧等地区都非常重视种子加工业,形成了各类专业种子加工企业,如种子处理通常由专业化的种子处理公司完成。欧美先进种子企业还能够根据作物特性在最适宜种子生产的不同生态区,在世界范围内依据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生产技术等因素建立专业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建立科学的种子生产流程,并在关键时期联合育种者和生产专业人员实施产地指导和检查,确保种子生产质量。在种业市场上,世界种子市场价值逐年增加,从1996年的30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340亿美元。种子市场价值最大的是美国,达到70亿美元,其次是中国、法国、日本、巴西、印度、德国等。2022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种子公司有18家,其中4家公司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孟山都排名第一,达到40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兼并重组,世界种业发展出现集中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此外,国际种业巨头特别注重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种业巨头间高科技竞争的制胜点,也非常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应用,包括新型能源植物物种的发掘、能源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能源植物的产量等。(2)我国种业概况①我国种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种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四自一辅”时期、改革开放“四化一供”时期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三个阶段:一是计划性“四自一辅”时期(1949-1977年),种子工作主要依靠农业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在全国形成了以县级良种场为核心,公社、大队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快了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和推广速度。二是改革开放“四化一供”时期(1978-2000年),种子工作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四化一供”标志着种子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但也为县级种子公司奠定了垄断经营的基础。截至2000年,全国共建有县级以上种子公司(站)2,700家,注册登记的种子经营点32,500多家,国有原种场、育种场2,300多处。三是市场经济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各类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参与竞争,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22]40号)发布后,各类种子企业纷纷自主研发或从科研部门购得品种开发经营权,形成品种研发渠道的多元化,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后,有效维护了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力推动了植物新品种的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审定数量增加,种子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②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以后,中国种业呈现空前繁荣局面。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的特点表现为:1)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加快;2)种业市场容量快速增加,玉米、稻谷、蔬菜种子约占市场总容量的70%6;3)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中国种业50强企业的经营额来看,2000年为约30亿元,2023年约70亿元,2022年接近100亿元。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2000年约10%,2023年约28%。前10家大型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接近全国市场份额的20%;4)外资进入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潜力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租赁价格低廉,对外资种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10多年里,如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均在我国设立了公司,农业部共发放外商投资种子经营许可证76个。我国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1)企业竞争力不强。种子企业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有限,现阶段主要通过从科研机构购买品种权或依托科研机构的产品从事经营活动。2021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种子企业仅30家,排序前10名的企业销售总额只有48亿元,仅相当于全球10强种业企业销售额的6%;2)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种子法》实施时,全国从事农作物育种的科研单位有450家,而目前国内种子研发、生产单位有2,000多家,且个体育种人员比例较大;3)研发能力不足。现阶段国家对新品种的研发投入较少,而且育种资源分散,导致技术创新很难形成,育种项目多在低水平重复,育繁推相互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2、我国种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成因(1)竞争状况目前,我国境内共有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760多家,种子零售商近18万个,其中育繁推一体化、覆盖全国的企业近一百家,具有进出口权的种子企业90多家,外商投资种子企业70多家,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种子市场的主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中国种业的竞争和发展。种子生产主要是由市场化的种子公司具体实施,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种量大约在100多亿公斤,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等基本实现了商品化。在种子国际贸易方面,2001年以来,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6万多吨,与此同时种子出口量也在增加,从2021-2021年,种子出口量分别为1.8万吨、2.6万吨、2.9万吨和3万吨。目前我国出口的种子除了为国外企业代繁代制各类种子以外,主要是杂交水稻种子,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种植,尤其深受东南亚一带国家的欢迎9。此外,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中国种业市场呈现“二元性”特征。即在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方面,现阶段我国种业市场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特征,尚未形成垄断的市场格局;在进入和退出壁垒方面,中国种业市场又属于“进入壁垒较高,退出成本较大”的具有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2)种子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的成因及其对发行人市场拓展的影响2002年12月我国《种子法》颁布实施,种子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性生产和区域性垄断局面被打破,种子市场向自由竞争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大田作物(如:玉米、水稻等)种子较高的利润水平,吸引了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除“四化一供”时期设立的众多国有种业公司(站)和种子科研机构外,一批产业资本和社会资金也开始介入种子行业。经过一轮较为充分的市场角逐,目前许多国内公司种子的农艺性状已有较大提高,受种植习惯影响,农民接受新品种需要一定的过程,使得一些传统品种仍有一定市场。此外,我国地域跨度广,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也为一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小品种种子提供了生存空间。上述情形的存在,使得部分研发能力弱的企业也能够维持生存下来。相反,给一批具有品种优势的种业企业增加了市场渗入的难度,新选育出的少数农艺性状更优的新品种,更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示范推广才能为农民接受。3、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中国种业的发展前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要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创新和推广良种。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子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的种子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产业的聚集度将不断提高。三、市场容量1、种子行业整体市场容量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21年国土资源公报》,2021年我国耕地保有量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的增产增收,成为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根本途径。粮食生产离不开种子,种子行业处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种子行业具有巨大、稳定的市场需求。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种子市场容量已从2000年的约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约550亿元11。据专家分析,中国种业市场潜在市场容量约为900亿元。2、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容量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口粮,口粮的主体是水稻。水稻生产发展对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长期趋势看,我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水稻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但随着人口的刚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水稻等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家在《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22-2021年)》和《水稻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21-2022年)》中均明确将“继续组织实施好种子工程,加大良种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超级稻,逐步增加高产稳产粮田的比重等”作为重要发展思路、战略和重点支持领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成为实现水稻产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稻谷按不同方法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籼稻和粳稻,早稻、中稻和晚稻,普通稻和优质稻,常规稻和杂交稻,单季稻和双季稻等。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0%,水稻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全国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种植水稻的农户约有1.58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64%。根据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体系、经济条件的差异,我国水稻生产区域划分为三大稻区五种类型,即南方一季稻区(此稻区分为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和西南稻区两种类型)、南方双季稻区(此稻区分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两种类型)以及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宁夏、内蒙古、山东、陕西、河南、新疆10省(市、区))。在水稻生产方面,根据农业部相关资料分析,自2023年以来,我国水稻生产已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基本实现了产需平衡,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水稻供求总体偏紧,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消费总量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3.90亿,按2021年人均消费稻谷140公斤测算,总消费量将达到1.95亿吨。二是稳定供给压力加大。若按2022年稻谷总产与2022年稻米消费量比较,将存在900万吨左右的缺口。历史经验表明,大米是影响市场粮价最敏感的产品,如果供给量不足,将会引起粮价大幅上涨,拉动物价攀升,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城乡居民对稻米消费的优质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尤其是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米供应不足。在杂交水稻种子供需方面,全国农技中心对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度制种情况和下一年度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该中心的相关资料,2022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50万亩以上,制种产量2.7亿公斤,预计下一年度(2022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5亿亩,需种量为2.95亿公斤;2022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减少为114万亩,制种产量2.15亿公斤,预计下一年度(2021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36亿亩,需种量为2.35亿公斤;2021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减少为94.6万亩,制种产量2.09亿公斤,预计2022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46亿亩,需种量为2.44亿公斤;预计下一年度(2021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5亿亩,需种量为2.5亿公斤。另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杂交水稻品种仍以三系为主,但两系杂交稻品种因其产量和米质等综合性状较好,市场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大。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2022~2021年度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供需形势分析结果,预计2021年全国杂交稻可供种量2.84亿公斤,2021年种植面积2.5亿亩、需种量为2.5亿公斤,全国杂交稻种供需平衡有余。其中:2022年全国两系杂交稻制种因江苏、安徽等地低温受灾减产,但由于制种面积大幅增加,估计总产种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预计2021年两系杂交稻种供需平衡中趋紧。在杂交稻种市场价格方面,因2022年杂交稻制种成本、运输及加工等成本普遍上涨,所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背景下,2021年杂交稻种市场价格涨幅预计在10-15%左右。由于近年来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上升较快,两系杂交稻种的市场价格涨幅可能更大。此外,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有110多个,除我国外,目前全球每年水稻种植面积有1.1亿公顷,而国外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目前尚不足2%。目前我国现有杂交水稻组合在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可直接种植,对其他东南亚、南亚、南美等产稻国家,缺少适用的组合,这些地区都是潜在的市场。因此,未来在保障国家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国种子行业加速研究开发,多途径拓展杂交水稻种子的国际市场非常广阔。四、技术水平1、我国水稻技术发展阶段在水稻育种技术方面,建国以来,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高杆良种评选与选育阶段、水稻矮杆化育种阶段、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阶段和超级稻育种阶段。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功选育出稳定的杂交水稻三系,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育成的杂交水稻是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一次飞跃,使水稻单产在矮杆良种基础上提高了20%。90年代中期,我国又在世界上最早选育出较稳定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常规品种以及高产模式也不断出现。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863计划“超级稻育种项目”的支持下,我国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国选育成功一批达到生产应用水平的超级稻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育种技术阶段的主要代表品种如下:2、两系与三系杂交稻种的比较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独创的育种新技术,是水稻育种又一次重大革新。它与三系法相比,具有三大优越性:一是其不育系在夏季长日照高温情况下雄花完全不育,可用于制种,而在一定低温和短日照下育性恢复可进行自交繁殖,使产种更为简便;二是其恢复谱广,配组自由,选到优良组合的机率大大高于三系法;三是一般两系杂交稻较三系杂交稻产量高(可增产5%—10%)、米质优。1973年,中国成功实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此后三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和推广发展迅速;1981年,石明松发现并选育出光敏两用不育系农垦58S,从此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利用进入了三系、两系并进的崭新阶段。两系杂交水稻经过不断的研发和选育,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并在近10年取得了巨大发展。长江中下游稻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主栽区。以下根据2001—2021年国家审定、2021—2021年南方水稻品种区试和2001—2022年国家农作物主要推广情况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审定情况、主要性状表现和推广情况比较如下:(1)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审定情况2001—2021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审定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共129个,其中两系组合32个、占24.8%,三系组合97个、占75.2%。三系组合审定数量在2001-2022年总体上曾增加趋势,但在最近两年(至2022—2021年)明显减少,而两系组合审定数量及其占杂交水稻审定组合综述的比率在2001—2021年总体上一直为明显增加趋势。(2)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推广种植情况根据年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主要杂交水稻组合推广面积的统计资料,2001—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三系组合推广面积由1.2855亿亩下降至1.0266亿亩,但同期两系组合推广面积基本稳定在1500万亩;2023—2022年两系组合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从1542万亩扩大至2955万亩,而三系组合则由1.1208亿亩逐步减少至0.9968亿亩。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主要杂交水稻组合中两系组合推广面积占22.90%、三系组合占77.1%。两系组合推广面积从大到小的省份依次为: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浙江和江苏。目前长江中下游稻区生产上三系组合为主,但两系组合的推广面积及所占比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3)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主要性状表现2021—2021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试的杂交水稻组合共计371个,其中两系组合102个、占27.5%,三系组合269个、占72.5%。以下对各类型两系和三系组合的主要性状计算总体平均值,并对两系与三系的性状表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①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2021—2021年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总体平均产量较三系杂交水稻组合高出2.2%。从主要农艺性状看,两系组合较三系组合结实率高、每穗实粒数多,可能是两系组合产量高于三系组合的主要原因。②稻米品质依据主要米质指标的国标优质达标率,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米质总体上略优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③抗病虫性总体上,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稻瘟病抗性大致相当,处于中抗∽中感偏感的水平;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也大致相当,为5∽7级,处于中感∽感的水平。上述分析表明,两系杂交水稻组合总体上产量高于三系、米质略优于三系、抗病虫性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大致相当。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生产上仍以三系组合为主,但两系组合数、推广种植面积及所占比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展望未来,长江中下游乃至整个南方稻区,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和推广将继续并存发展,而且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些。3、转基因水稻发展状况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尤其是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的直接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生物转基因技术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技术的国家;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7月,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22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获得“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转基因抗虫水稻汕优63”在湖北省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上述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证书后,尚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发达国家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为50%,而我国仅有40%左右,正因为种子产业自身的巨大效益及其对农业的特殊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都把种子放在突出位置,以种子的突破带动农业的飞跃。正因如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种业的发展,但同时种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1、有利因素(1)政策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以及农作物良种繁育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22-2021年)》中,农业部提出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快超级稻等高产优质良种的选育推广等,将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作为良种体系核心之一列入“重大工程和项目”,推进农业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在《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22—2021年)》中,农业部提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种子工程,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国家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确保新优高产粮食品种供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重点推广超级稻等新品种,作为粮食生产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列入我国粮食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之一。在财税配套措施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从2023年起,国家财政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不断加大对部分地区种粮农民的良种和购置农机补贴力度。2022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到高油大豆、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等六种,补贴资金增加到66.6亿元。2021年国务院决定在预算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70.7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补贴资金50亿元,并扩大全国水稻、小麦、玉米补贴面积。其中,新增水稻良种补贴23亿元,使2021年水稻良种补贴资金达到61.7亿元,将全国4.4亿亩水稻全部纳入良种补贴范围。为了遏制“双改单”势头,鼓励扩大双季稻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晚稻补贴标准由每亩7元提高到每亩15元。(2)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种业市场潜在价值约为900亿元,随着种子市场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种子市场在快速升值,目前已经达到约550亿元,其中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蔬菜是我国种子市场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市场总量的80%。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东南亚传统水稻种植国家的市场逐渐打开,也将促使杂交水稻种子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3)种子科研和生产技术优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已长期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38万份,居世界首位。我国有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从事种子的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投入更多的集中在基础性、公益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种业的研发在部分领域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例如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具有原创研发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国家“973计划”已将我国核心种质资源的开发列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杂交水稻育种和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育种方面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自然气候和劳动力资源优良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适合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生产和种植。种子产业具有高科技及劳动力密集型两大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降低种业企业的生产成本。2、不利因素(1)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水平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育种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科研机构,且相对分散,种子企业的科研投入水平较低,种子企业获取新品种的方式主要是购买、合作研发,企业发展缺乏稳定的品种支持;绝大部分中小规模的种子公司还未建立起稳定的生产基地;国有育种机构兴办实体受体制限制难以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经营。(2)种子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受土地规模、资金实力与技术储备等的限制,我国的大多数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受农作物种子产销不同期、种业生产销售信息不畅等影响,种子生产、销售计划性不强,市场存在明显的博弈色彩,容易一哄而起造成部分产品在一定区域内结构性过剩,但优势品种供应不足。同时,过度分散的经营模式,也限制了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的投入。(3)高级技术及管理专业人员匮乏在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初期,企业人才匮乏。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种子企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种子企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4)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目前,我国多数种子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在品牌推广和建设中投入不足,不注重打造企业品牌形象,难以实现从品种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5)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冲击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种业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国外知名跨国种子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科研及管理等优势,纷纷进入我国种子市场,国内种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经历优胜劣汰、产业整合集中的过程。六、进入本行业的障碍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有:1、技术壁垒高品种的选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是集人才、知识、技术于一体、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批高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这构成了市场进入的难度。2、品种选育周期长杂交水稻育种首先要从亲本着手,育成一个亲本一般需要6-8代,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拥有性状优良父母本才能组配杂交组合,在通过评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并取得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证书后才能推广。因此,育成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品种选育周期长。3、种质资源的限制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搜集原始素材、拓宽种质基础、开展种质创新、培育优良亲本在育种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种质资源的搜集、筛选、鉴别、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从事育种工作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选育出适于生产的新品种。4、植物新品种保护1997年国家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育种家育成的新品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授权品种属侵权行为,只有获得品种权人许可后才能经营。5、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8号令)规定,满足一定软硬件条件的企业方可取得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相关种子生产经营活动。6、资本规模《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8号令)规定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除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还应达到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条件;第十五条规定: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七、行业与下游种植业的关系公司所处的种子行业是农业种植业的上游行业,种子是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杂交种子必须每年购买。通常情况下,每年种子的需求是刚性的,市场需求是稳定的。因此,种子价格变化主要受品种优劣及同行业竞争影响。八、杂交水稻种子外贸政策1、中国种子出口政策我国鼓励种子出口,但对于列入“不对外交换的”种质资源和未进行国家统一编号的品种以及杂交作物亲本种子原则上不允许出口。根据《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出口生产用种子由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农业部审批。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品种多、产量高、成本低,较东南亚和南美等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势非常明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就已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地区主要是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2、种子进口国的政策杂交水稻种子进口国对进口品种普遍采用审定制,进口国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只有在产量(要求比当地品种显著增产)、抗性、米质等方面符合当地要求的品种才能通过审定;进口商进口时,还需要向所在国主管部门申请进口许可;此外,种子进口国设置的苛刻的种子进口植物检疫要求,也是我国种子对外贸易的主要壁垒之一。九、行业主要企业情况1、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科研、资金实力强。其2022年、2021年杂交水稻种子销售收入分别为3.48亿元(经测算市场份额约为8.22%)和4.77亿元。该公司以晚季杂交稻种为其强项,适合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的一季稻品种不多。其主导品种“金优207”为三系双季晚籼稻,2021年推广面积506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2、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国种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生产玉米、水稻、西甜瓜、棉花等品种,是中国最大的西甜瓜种子公司。该公司2022年和2021年水稻种子收入分别为1.16亿元和1.52亿元。该公司杂交水稻种子的主要推广品种“丰两优1号”,与发行人“新两优6号”同类,2021年推广面积551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和广西。3、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在杂交水稻品种方面,其主要品种为和“两优培九”。其中扬两优6号”2021年推广面积549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河南及江西;后者2021年推广面积497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湖南和浙江。4、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湖北省最大的专业化国有种子企业,重点发展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种子以及外贸等,其种子出口业务市场份额较高。该公司主推的水稻品种包括两优287、两优42、两优25、两优1号等,其中“两优287”2021年推广面积为92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和江西。5、四川国豪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经营的主要水稻品种为725系列、国豪杂交稻系列等。该公司一季杂交中稻品种较多,主要品种适宜区域为长江上游稻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其主推品种“冈优725”2021年推广面积360万亩,主要分布在四川及湖北。
2023年三线白酒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5\h3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 PAGEREFToc368485546\h3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 PAGEREFToc368485547\h3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8\h4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 PAGEREFToc368485549\h4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 PAGEREFToc368485550\h5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 PAGEREFToc368485551\h5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 PAGEREFToc368485552\h7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 PAGEREFToc368485553\h8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 PAGEREFToc368485554\h11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 PAGEREFToc368485555\h12六、主要风险 PAGEREFToc368485556\h13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农村白酒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呈集中性。据业内人士测算,农村春节期间白酒销量约占全年的75%以上,中秋节白酒的销量约占全年的15%,剩余10%的白酒消费多集中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由于消费的集中性,农村白酒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城镇化后,带来社交的便捷性,商务往来和朋友宴请增加,以及居民自身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带来白酒销量的增加。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我国已结束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数量在减少,供给压力之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尤其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技工等初级劳动力培训不够,初级劳动者数据更加少,收入增幅更快。如一些木工、水泥工在华东地区的收入都已经达到300-400元/天,远高于一般的办公室普通职员。初级劳动者,作为三线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收入的大幅提高,会更多的选择三线名酒,一些杂牌酒将逐渐被取代,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三线名酒的增长。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葡萄酒在精神特性上则是代表了品味和浪漫,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越容易接受葡萄酒文化。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朋友聚会将更多的选择红酒消费。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过去在市场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厂家产品线都往上走,二线白酒重点打造500-800的次高端产品,三线白酒也重点打造100-200价位的相对的“高端”产品。但在目前市场形势相对转冷的情形下,二线白酒对100-200价位的份额之争是必然。此外,在消费升级下,一部分原本消费三线白酒的商务消费和居民个人消费会向二线白酒消费转移。中国人的爱面子文化,不同档次的消费是依据消费能力而决定的。当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品质意识增强,有能力消费更高档次的白酒时就有可能会选择品质更好品牌力更强的中高端白酒品牌。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白酒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各省都有自己的三线地产酒,品牌忠诚度都比较高。三线白酒由于品牌力有限,很难拓展其他区域市场。同时,也因为三线白酒品牌高度不够,定价低,即使拓展外围市场,也无法支撑目前高昂的广告费、物流费和销售费用。因此,三线白酒更多的局限于当地销售,大范围扩张的难度大,业绩大幅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三线白酒的扩产带来成本分摊问题,而随着消费升级,三线白酒的销量在下降,成本分摊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三线白酒谨慎乐观。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三线白酒由于净利润率低,提价对净利润增长的敏感系数高,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品牌都享受产品升级和提价后的丰厚盈利。但随着市场政策环境变化,扩产后的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升级部分消费者向二线白酒转移,市场将供大于求,而由于三线白酒品牌力不够,难以外延式扩张,同时因为品牌壁垒小,竞争将会加剧,在原先提价后高利润的基数上,有可能因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而带来盈利的下降,从而有可能导致负增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判断,2023年上半年一线白酒价格下行主要打压二线白酒,三线白酒尚处于平稳运行,2023年下半年将逐渐传导到三线白酒,同时三线白酒内部将加剧竞争,增速下滑,部分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而这些三线白酒品牌中,原本净利润率高的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2023年二季度开始,除伊力特和青青稞酒之外,净利率都大幅下挫。当然这一方面三线白酒同样深受反腐影响,另一方面在整个白酒行业都缺乏提价空间的情况下,三线白酒更缺乏品牌护城河,竞争更为激烈,净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在政府反腐下,茅台五粮液即使相对价位达到中档水平,短期内也很难成为政务接待用酒,而前阶段茅台五粮液都进行了扩产,为消化产能茅台标准产品“飞天”稳价放量是势在必然。从长期来看,茅台为了更好的盈利,不断推出30年陈、50年陈的年份酒作为超高端产品销售是战略上更好的选择。基于此,我们判断整个白酒行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难以有大的提价空间,三线白酒依靠提价增加盈利的模式很难再现。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前期三线白酒由低端向中低端内在升级带来的盈利增长可能要大于因为消费升级被二线白酒替代的利润损失。因此,前期三线白酒业绩还能保持一定的正增长。而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三线白酒将因消费升级不断的被二线白酒替代,三线白酒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少,增速会越来越低,而之前因为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任务就越来越重,在某个时期会成为拐点进入负增长阶段。从大逻辑来看,社会的进步,最终淘汰的是落后的产品。如果白酒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酿造工艺上的固态法和液态法进一步标注,则目前销售较高价位的三线白酒,其生存空间就愈发受到限制。因此,从长周期来看,三线白酒并不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在三线白酒中,我们认为基于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如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营销改革,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的是老白干酒。(1)具备做全国市场的潜力。老白干的“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燃烧不留水份。老白干的名字概括了其品牌特点,即历史悠久、香型特殊、品质干烈与众不同。在所有白酒中,老白干的67度高度酒最具特征,公司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品类——中国第一烈酒,来运作全国市场,而且“老白干”这个品牌名代表烈酒这个品类是最恰当不过了,在中国所有白酒品牌中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中国消费者千千万万,总有些消费者喜欢走极端,中国第一烈酒也一定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2)与金种子比有很多优势。与金种子酒比较,老白干酒在品牌力、产品特性、区域竞争环境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但在产品结构和薪酬激励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果公司进一步梳理产品结构,加大管理层激励,提升员工工作动力,公司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但上述改进措施何时实施,仍有待观察。六、主要风险宏观经济低迷,居民消费升级困难。
2023年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综述 PAGEREFToc370156108\h41、政策 PAGEREFToc370156109\h42、主要发展方向 PAGEREFToc370156110\h4(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1\h5(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2\h5(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3\h6(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PAGEREFToc370156114\h6(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5\h7二、医疗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6\h7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 PAGEREFToc370156117\h7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 PAGEREFToc370156118\h8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 PAGEREFToc370156119\h8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PAGEREFToc370156120\h9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PAGEREFToc370156121\h96、其他服务业 PAGEREFToc370156122\h10三、医疗器械 PAGEREFToc370156123\h11四、商业保险 PAGEREFToc370156124\h13五、医疗信息化 PAGEREFToc370156125\h15六、中医药 PAGEREFToc370156126\h15七、医疗旅游 PAGEREFToc370156127\h16一、综述1、政策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提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紧缺型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和配置大型设备的限制。二是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主要发展方向文件指出了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四是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查、评价、研发等服务。(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1、本次意见提出到2023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按照目前占GDP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2、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提高商业保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本次意见涵盖广泛,主要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以大力支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并首次在细节上给予充分支持,明确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待非公立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有利于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设立各类医疗机构的步伐。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推动中医服务,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和鼓励药店中医坐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有利于保健品和中药材行业的长期发展。(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此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涉及医院、诊断检验、健康信息化、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最初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中系统提出,但始终未能涉及细节,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在过去一直受到制约,此次意见明确要各地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快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此外,该意见还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我们认为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将利好连锁医疗机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2、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我们认为通过中医养生防未病治已病,是国家节省医疗资源的方式,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和保健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康美药业,汤臣倍健,东阿阿胶,同仁堂。二、医疗服务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得以明确,有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重点在于《意见》明确提出将在部分地区建立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各界投资医疗服务是之前一贯的政策,,但投资形式的叙述更为具体。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水电热同价等方面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水电热同价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显然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但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并不是以上因素,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因此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才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意见》的内容还包括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例如,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在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公立医院改制也是人才向非公立流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以上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公立医疗机构的高端人才有望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这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关意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那么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代。主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从事医院建设、洁净手术室建设的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将受益。兼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马应龙、开元投资、金陵药业、益佰制药、诚志股份、双鹭药业、康美药业、三精制药、华润三九等。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是非公立相对于公立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由于国家定位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必然有所限制,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大多盈利很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受此限制,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更容易发展高端医疗,并为高端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从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说平等政策使得非公立与公立可以平等竞争,那么该项政策毫无疑问使得非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1)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利好检测试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博晖创新、阳普医疗等)和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新华医疗、乐普医疗)。(2)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相关个股达安基因:公司与三元科技合资创立的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公司,从事食品安检产品的开发研究,公司持股40%。(3)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泰格医药)6、其他服务业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个股:慈铭体检。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硬件基础是医疗器械,如果说医疗服务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那医疗器械毫无疑问将率先受益,并且即使医疗服务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期,医疗服务尚未真正盈利的时期,医疗器械仍然可以大幅盈利。因此,尽管《意见》主要针对服务业,但对于医疗器械的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往往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医疗器械,主要原因:一是公立医疗机构资金较为充裕;二是对于国产医疗器械存有偏见,实际上,许多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上有所超越,且价格更低,但却仍然“不受待见”;三是行贿问题不断,由于进口医疗器械价格很高,因此其回扣力度也更高,并且根据新闻披露来看,大型外企往往建立有系统而完善的“行贿网络”,包括所谓的“学术会议”等行贿渠道。而国产医疗器械价格本已较低,利润空间有限,自然回扣力度和营销水平无法与进口医疗器械相提并论。《意见》主要利好的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对于成本支出是较为敏感的,也更容易排除行贿因素,因此价格较低且质量较好的国产医疗器械将有望受到公平对待,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将是一个大的推动。此外,《意见》明确将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大型医用设备生产企业构成直接利好。此类上市公司包括:尚荣医疗(主营业务是医院的建筑设计施工,洁净手术室建设等)、新华医疗、华润万东、东软集团、和佳股份、理邦仪器、乐普医疗等。四、商业保险1、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加丰富,主要包括疾病险,养老险和医疗执业保险等。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2、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大幅提高2023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9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例约为4%,,按照规划目标,2023年卫生总费用支出至少将在8万亿元以上(由于卫生总费用支出涵盖范围较广,因此高于健康服务支出),因此如果商业健康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提高6%至10%,则该项业务保费支出将提高8倍,至8000亿元,假设该项业务收支平衡,保险公司该项业务保费收入同样将提高8倍,至8000亿元。2023年,保险业保费收入为15488亿元,仅健康险一项,即可使保险业保费收入未来7年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3、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健康保险的推广,但购买力度及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所占比重仍然有待观察。五、医疗信息化《意见》所列健康服务业发展目标第八条,标题为“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信息化和诚信体系的建设。医疗信息化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被优先提出,足以体现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因此健康服务业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关信息产业在《意见》中有明确提出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信息化:卫宁软件、东华软件、东软集团、银江股份、海虹控股、用友软件、万达信息等。2、远程医疗:东软集团。3、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九州通。4、便携式健康设备与物联网,互联网的融合,智能穿戴概念:九安医疗。六、中医药《意见》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也做了具体规划: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这表明国家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仍然持大力支持态度,相关政策有利于保障并提高中药市场份额。七、医疗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具有疗养环境,中医药及医疗优势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地有望受益,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医疗服务业的同时发展。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4年合成胶粘剂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私人损害赔偿自愿协议
- 高校食品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
-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路探究
- 2024年商业楼宇化粪池建造协议范例
- 2024年加工区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工程地质勘察协议范本
- 2024届安徽省安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数学试题
- 湖北省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管理计划填报说明
- 大学生就业指南攻略课件
- 智能算力数据中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湘教版 2024年秋)
- 公司法教案第四章公司法律制度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电气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分析篇
- 中考语文知识点专题27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 门诊导诊课件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素质检测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