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
异化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影响了人们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消除异化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科学发展,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社会和人的发展体系。一、“经济分离”和“以人为本”的含义(一)“经济分离”的含义1.马克思异化观的要义“异化”一词源于拉丁语,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就是事物向他物的转化。在哲学上,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指主体在自己发展过程中,由自身的活动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同时,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应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是人类区别动物的根本特性,是人的本质性属性,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它发生了异化,我们称之为人的本质异化。通过这种人的本质异化,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异化形式,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异化的必要性。在书中马克思从分析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这一经济事实出发,从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这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分析。2.经济异化的涵义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就把异化概念用于经济生活领域了。他指出:“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在利己主义的需要的统治下,人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和活动处于外来本质的支配之下,使其具有外来本质—金钱—的作用,才能实际进行活动,实际创造出物品来。”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事实出发提出异化问题,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劳动产品,会成为一种异己外在的力量,反过来统治、压迫工人自身,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这种异己的力量就越大。经济生活中的异化体现在工人的劳动中,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反对自己的物质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己就越贫困。所以,经济异化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异己的物质财富的劳动,也可以说人类自己创造不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的劳动。它的基本表现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类自己越贫穷,即创造与享有成反相关。它的根本性质就是人类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被异于自己的他人所占有,也就是所谓的“被剥削”。总之,经济异化就在于把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分离开来:创造者并非享有者;享有者并非创造者。(二)社会实践的原则,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保护人的价值目标的重要载体“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基本政治观点的集中体现,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本”就是最广大“人”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和关怀人性发展的要求,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的价值目标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经济领域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在经济异化束缚人的自由、使人不能全面科学发展的情况下,“以人为本”针对其弊端而出,使批判“经济异化”提倡“以人为本”成了又一思想主流。二、“经济异化”阻碍了人们的全面发展(一)工人被工具化了正如马克思所阐述异化的含义所说,异化是“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并且把我们的打算化为乌有的物质力量”,工人在资本家压迫和强制下进行劳动,没有人身自由,他们把自己受雇于资本家,生产的产品归资本家享用,而工人却还得为了从资本家手中获得的一点生存资料去从事生产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创造出来的,工人创造出来的财富反过来被资本家利用而成为统治工人的工具,在产品的生产活动中工人被工具化了。工人被工具化了,这种工具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十分普遍的。例如近年来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矿难频发使人们毛骨悚然,滥采矿井屡禁不止,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经济异化的表现在: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创造出的价值不能全部归自己所有,但为了谋生计,工人成了自己开采出的资源的附属工具,工人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求心理被社会资源所支配,工人就是异于自己的他人进行破坏环境和牟取暴利的工具。再如我国房地产行业建设大量的住房是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但事实上是房价不断提升,房子越多,人们越住不起房,房地产商利用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这一心理不断开地建房,大量耕地被占用,居民贡献了土地,却被当做一种工具利用,而且没有得到利益。(二)经济异化使人孤独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的群居活动的发展史,人类社会是由部落发展而来,人类群体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社会关系。人不仅和他周围的人与事物不可分割,他与自身劳动也不可分割,人和他人、社会、自己是统一的整体。“经济异化”现象把人的这种联系给抹煞了、压制了,它使人丧失自由,不能和周围事物、周围社会自由地发生任何关系,甚至人和自身的劳动成果及自身的其他活动也失去了联系,这些成果和活动均被异于劳动者自己的他人所占有,而他人通过这些成果和活动又对劳动者占有,久而久之劳动者就被孤独化,而这种孤独化是在不知不知觉的强制习惯中异化的。经济异化使人孤独化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普遍存在。例如在发展经济时,一些地区和部门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高速发展,结果导致生态严重恶化,环境严重污染,使人类无法生存,但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又不得不到这样的工作单位谋生,这种情况下,工人自己其实是干着自己不愿干的事,但却又不得不干,工人自己的劳动是不属于工人自己的,只是在一种不情愿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劳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人是被生活所迫,但生活又是自己创造的,工人被孤独化了。(三)经济异化使人身安于现状“经济异化”使人忘记痛苦,而被一时的稳定生活麻木。“经济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并被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社会现象,毕竟资本主义社会优越于封建社会,但资本家的本性是从来没有改变的。正如马克思形象描述的资本家一样,资本家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开始,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们的本性就是榨取剩余价值、压迫工人,使劳动者失去自由。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劳动者还是安于现状,满足资本家的雇佣关系。劳动者习惯于被雇佣的生活状态,忘记了资本家给予他们的痛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人本需要,每个经济个体都具有物本倾向,这二重性在自发的状态下,物本倾向往往战胜人本需要。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顾后果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为了节约成本,一些重工业生产单位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不管环境的承载能力。工厂里的工人明知道工业“三废”直接危害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但为获取劳动报酬,仍按照工厂要求向外排放,久而久之,工人习惯了这种被规定的排放,把排放“三废”看成是很自然的现象,“经济异化”使人们习惯了被污染的状态而安于现状。为了盖房大肆占用耕地,农民没地可种成为农民工,时间长了,农民工忘记了当初被占耕地的痛苦,习惯了到处打工的日子。“经济异化”使人们自愿地习惯了一种在很久之前被强制进入的生活状态,而之前的痛苦早被大家忘记了。三、克服“经济分离”,实现“以人为本”的道路(一)两极分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提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为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全社会按需分配,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社会环境高度和谐,人民生活极大富足,“经济异化”现象将会消失。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只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不断消灭两极分化,才能最终消除经济异化。在发展市场经济时,由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还不够发达,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些剩余势力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时注重发展科学的市场经济,提倡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早日过渡到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努力。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人类活动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克服经济异化,消除经济异化的私有制根源。(二)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创造”的基本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消除环境同经济发展的矛盾,遵循自然规律,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发展。只有遵循社会规律,合理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才能促使人的创造性极大地发挥。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异化具有特殊性,只有全方位的改革,消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才能构建良好、稳定、和谐的社会,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克服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消除经济异化及随着经济异化而出现的社会其他领域的异化现象,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切实落实到为人民生存和发展谋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同时,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时,要坚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思想,坚持党的宗旨,一切以人民利益、以人的利益为重,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三)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统筹发展主要是指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方面。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区域的统筹发展是实现我国区域发展平衡、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为经济发展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锁超市转让协议书
- 车位租赁合同协议书
- 顺丰司机合同协议书
- 金融委托贷款协议书
- 造价咨询股东协议书
- Brand KPIs for second-hand apparel online shops IN LOVE AGAIN in Germany-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长期电力交易协议书
- 餐具货物配送协议书
- 闲置资金托管协议书
- 餐具专版定制协议书
- 工业微波设备加热均匀性标准
- 制定创新激励机制与奖励政策计划
- 2019泸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五人制足球规则(教学)
- 学校食堂“三同三公开”制度实施方案
- 2025年福建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领域的应用
- 【MOOC】儒家伦理-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银保部三年规划
- 2024治安调解协议书样式
- 零工市场(驿站)运营管理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