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肉牛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现状
1国内外牛产量的总结1.1按照“四水”的原则,进行是否量化经营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的需求日益增加,且牛饲养管理的劳动力和建筑工具不足,成本低,利润大,世界牛业蓬勃发展,牛产量急剧增加。2004年牛肉产量6222.6万吨,是1961年牛肉产量的85.25倍,世界肉牛生产一直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在肉牛的经营管理上目前多实行集约化、工厂化。一些发达国家将犊牛在草地上放牧饲养到1岁左右、体重达300~350kg时出售给专业化的肥育场,利用谷粒饲料进行短期肥育,肥育期约120~150天,达到1.5岁体重500kg的理想体重时进行屠宰。这时牛肉质量好,成本低,又可增加周转次数。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大型肉牛场,同时可肥育4.8万头肉牛,每年周转2.5次。从西部草原地区或国外(主要是拉美国家)购入犊牛,喂给配合饲料(在肥育期每头每日喂9kg左右),平均日增重1.2kg,1kg增重约需7.5kg饲料。加拿大为了适应工厂化饲养,原来利用草原进行肉牛的放牧肥育,很少补饲精料,现在肥育后期多采用室内催肥的方法,各种精粗饲料根据要求,按比例定时、定量自动地由传递管道送到牛舍(棚)饲槽内。这样,既节省劳力,缩小了肉牛活动范围,缩短了催肥期,又可避免饲料浪费,便于肉牛饲养机械化和自动化,有利催肥。1.2牛的出节数及产出增加率2004年我国牛肉产量继续增长。养牛总头数达到1.378亿头,比2003年增加314.6万头,增幅为2.3%。其中肉牛(含黄牛统计)达到1.014亿头,增加182.0万多头,增幅1.8%。与猪和羊的增幅3.4%和7.6%比较都明显偏低。2004年牛的出栏数达到5018万多头,比上年增加6.7%;牛肉产量达675.9万吨,比上年增加7.2%。比猪出栏增加4.4%和猪肉增产4.1%要高,但不如羊出栏增加9.2%和羊肉增产11.8%的比例高。出现上述现象除了政策原因,养牛业在这3年内向奶牛倾斜,如奶牛于2003年猛增205.9万头,增幅达24.1%,国家、企业将贷款大多用于奶牛业,对肉牛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之外,肉牛业发展本身出现的问题,是其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2004年度肉牛存栏数增幅只有1.8%,是2003年增幅的58.6%。出栏肉牛增加4.5%,只达到2003年增幅的51.1%。生产牛肉总量两年度相近,头均产肉量2004年度比2003年度仅增加0.7kg,极为有限,应引起注意的是从2002年起3年内头均产肉量都没有多大改进,说明肉牛业本身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2考虑到生猪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1年生时期业格局变化,以排放牛、杀菌牛为主肉牛存栏量下降特别是基础母牛的数量锐减,牛源短缺。全国1995年存栏牛13205.8万头,到2002年存栏减少为10617.5万头,7年时间减少存栏牛21.6%,平均每年减少2.8%;而宰杀数却以每年3.9%的幅度上升;2003年存栏比2002年减少2.6%。而宰杀牛增加了15.8%,牛肉产量增加了16%。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牛肉消费量增多了,而基础牛存栏数量却相对减少了,特别是适龄基础母牛数量锐减。2.2基础养牛业在农村,特别是平原农区,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农户养殖基础母牛耕地、拉车、顺带产犊的生产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原为耕地、拉车而养殖母牛的农户大量减少(只剩深山区和牧区少量母牛)。因此,作为杂交生产肉杂犊牛源的基础母牛锐减。另外,山区的禁牧政策,又限制了养牛业的发展。据辽宁报道,2005年出售成年母牛和母犊的数量有所增加,致使出栏牛总量明显多于往年,而存栏牛数量增幅却小于往年。2005年肉用种公牛冻精售量为121.5万剂,约输配肉用母牛61万头,同比减少28.8%。据统计资料显示,肉牛存栏较大的省份河南省,2001年比2000年存栏量下降2.2%,山东省下降11.5%,这说明基础母牛数量在减少。2.3经济效益分析目前,饲料等价格上涨20%,而牛肉价格涨幅很小,不足10%,养肉牛经济效益下降。特别是舍饲母牛带犊养殖体系,由于母牛常年饲养,只为生产肉犊出售,则无钱可赚。估计周岁300kg体重的小牛售价在2500~2800元,而母牛和犊牛一年的饲料费约2500元左右,效益较低。另外,活牛价格每千克8.2~8.6元,周岁小牛平均日增重0.750g,合6.3元,母牛和犊牛日均饲养费约6元多,利润较少,若放牧饲养利润稍多。出口港澳肉牛可有较多贸易差价,如体重600kg的肉牛,育肥期3个月,利润在500元以上。总之,养肉牛与养猪、养鸡相比,效益较低。2.4牛源、设备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符合出口和屠宰质量要求的合格肉牛极度缺乏,出现大量宰杀母牛和小犊牛现象。部分屠宰场的牛源不足,设备利用率低,已经到了无牛可宰的地步。这说明作为肉牛业发展基础的可繁母牛严重短缺。若长此以往,其后果是优良地方牛品种资源将会枯竭,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改良的大量基础母牛(主要为西门塔尔杂种牛)数量锐减,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基础将受到严重影响。2.5养肉工伤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许多农村成为“空巢”村庄,留守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因体力原因,主要以种地为主业,没有精力和体力去发展肉牛养殖。农村治安防范能力薄弱,使养牛户经常成为小偷光顾的地方,有的地方因为发生偷牛造成养牛户人员伤亡的事件,也使一部分想养牛的农户不敢养牛,农民养牛积极性受到挫伤。3发展畜牧业的对策3.1制定质量标准,科学开展养牛业分类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利用价格杠杆,鼓励生产优质产品,实行优质优价。特别是提高国内优质肉牛价格(如韩国、日本)来刺激养牛业发展。为此,要尽快制定出活牛分类标准、牛肉分级标准、牛肉及其制品的质量标准及卫生标准。用市场牛肉品质引导育种目标和杂交改良生产肉牛方向。由此可见,提高牛肉质量是中国肉牛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肉牛业发展战略需从“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3.2发展肉用杂交育种,提高品种的适应性中国良种黄牛应在动态中实施保种。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环境、饲料条件,确定育种目标,制定育种规划,分出保种区和改良区。在保种区内实施品系繁育,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在改良区进行适度导入杂交,在保留原优点的基础上,克服其缺点。杂交优势利用是肉牛业生产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对杂交亲本进行选择提纯的基础上,开展杂交育种及生产。西方国家大多实行开放式育种或引进良种纯繁,特别注意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选择,且多趋向于发展乳肉或肉乳兼用型牛品种,如西门塔尔、兼用型黑白花、丹麦红牛等。东方如韩国、日本比较重视保持当地牛种的特色,多采用导入杂交,最大限度地利用杂交优势进行商品肉牛生产,如韩牛、和牛。根据目前农村发展形势,国家应尽早出资立项研究,及时地将地方良种役用牛向肉用方向改变,可采用导入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肉牛品种,达到对地方良种牛既保种又利用的双重目的。例如,日本就是在农业机械化后,及时把役用牛通过育种手段转向了肉用,培育出著名的肉用品种日本和牛。日本和牛就是利用日本见岛本地牛(役用牛)与引进的欧州肉用品种(瑞士褐牛、短角牛、德文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等)利用导入杂交方式育成。1887年开始引进外国品种杂交,1919年品种登记,1944年育成日本和牛。我国的八大地方良种黄牛都是著名的役用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役用性能好、肌肉发育良好、脂肪较少、胴体大理石花纹好、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根据市场要求和牛肉质量标准,可在品系繁育中,重点提高肉用性能(大理石花纹、肌纤维细嫩多汁、风味浓厚等),并对其不易克服的尖斜尻、生长速度慢的缺点采用适当引入外血杂交方法(1/4~1/8外血)进行改良,选育成中国自己的肉牛品种。另外,在非保种区,利用杂种优势理论,筛选最优杂交组合,广泛开展经济杂交或轮回杂交,生产商品肉牛,不断提高育肥的经济效益。要推广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增加基础母牛数量,获得乳肉双效益。实践证明:西门塔尔牛在引入我国的所有外国肉牛品种中表现是最佳的,其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乳产肉性能均好、改良效果好、养殖经济效益高。大量养殖乳肉兼用型的西门塔尔杂种母牛,达到母牛产奶、公犊肥育后产肉的双重经济效益,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养牛积极性和经济收入,又保证(或增加)了基础母牛数量,使肉牛业稳定、健康地发展。3.3养殖龙头,发展养殖产业必须增强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同时要有计划、有选择、有特色地培育几个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肉牛产业化一体化经营,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促进地区和全国肉牛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使养牛户真正得到效益和实惠,激发养牛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肉牛牛源不足的问题。3.4建立统一的育种制度,确保育种质量要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种牛站建设和配种网点建设,充实仪器设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配种员素质,实行持证上岗;配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精,防止近交;严格按配种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做到选种选配,提高良种覆盖率。通过肉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记、公牛后裔测定与遗传评定等技术工作,选育出优秀的种公牛和良种母牛,再通过广泛地应用人工授精等繁育生物技术把其优良性状快速地传递给后代,以提高我国肉牛群的整体质量和数量,达到优质、高效的改良效果。3.5减少土地养殖成本—利用资源优势,开展肉牛北繁南育,异地育肥国外肉牛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草原和农副产品,降低饲养成本。在草原地区,一般是利用草场饲养繁殖母牛和“架子牛”。这此“架子牛”大都在优良的人工草场放牧肥育,很少补饲精料。美国牧区繁殖的肉用犊牛,养到7~8月龄活重达200kg时转售给粮食产区———玉米带,利用当地生产的玉米青贮进行肥育,在肥育期日增重0.9kg,经10个月左右肥育,牛的体重就可达到500kg,年龄一般不超过2岁并达到市场要求的体重时进行屠宰。这时牛肉质量好、成本低,又可增加周转次数。根据肉牛生长发育特点,充分利用了牧区和农区各自的资源配置优势。即利用牧区草场优势繁殖肉犊牛,减少草场压力、保护生态平衡、节约饲养成本。待犊牛断奶后出售到冬季温暖、农副产品丰富的平原农区育肥。这样既缩短育肥时间,节约成本,又提高了出栏率。3.6发展肉用“小牛肉”奶公犊肥育业,就是利用奶牛饲料转化率高、产犊成本低这一特点生产优质牛肉,已成为国外肉牛业发展的一大热点。如英国把奶牛和肉牛的使用途径密切结合起来,市场上4%的牛肉来自奶用公犊育肥,英国因牛奶生产过剩,便对奶牛饲养头数加以限制,而对奶牛转向肉牛的农户采用补贴和逐步加价的办法,鼓励其生产奶牛肉。将黑白花公牛早期断奶后,用大麦催肥到1周岁体重250~350kg屠宰,获得的优质牛肉称“大麦牛肉”。丹麦和荷兰,特别重视发展奶肉兼用牛,全部犊牛的3/4用于肉牛生产,提供国内牛肉需求量的35%;每年约生产220万头犊牛,主要用于生产“小白牛肉”。美国奶牛、肉牛的专业化分工很细,但仍有30%的牛肉来自公奶牛。法国的奶牛公犊基本上作肉用来生产“小牛肉”。虽然日本的肉牛比奶牛稍多,但日本已将肉用性能列入奶牛育种指标,这主要是因为奶牛增重快、生产成本低的缘故。利用育种新技术进行基因组合培育奶肉牛,就是用奶牛群中一定比例的奶母牛,与专门化的肉用公牛杂交,只用其后代作牛肉生产。法国奶牛中有15%用肉用公牛杂交。英国的牛肉生产对奶牛群的依赖性很大,其肉牛群中的繁殖母牛多由奶用母牛与肉用公牛杂交所生的F1代小母牛育成。匈牙利的牛主要依靠兼用牛发展牛肉生产,不仅产奶量高,且产肉量也很突出,小公牛可肥育到600~650kg。荷兰20%的奶母牛与肉用品种公牛杂交,以生产肉用犊牛,来保证高档牛的生产。另外,肉牛综合系的研究、建立和广泛应用,对全球肉牛生产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可将低产奶牛与肉用公牛杂交生产肉犊,既解决肉牛牛源问题,又避免低产奶牛作乳用种牛,以提高其利用价值。3.7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产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将长期面临粮食不充裕的问题,必须走节粮型养牛之路。主要是大量利用粗饲料和农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非蛋白氮和酒糟、淀粉渣等农副产品。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研究高效的肉牛添加剂、瘤胃调控剂及相应的浓缩饲料系列产品,把粗饲料加工处理的研究与瘤胃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课课件教学课件
- 幼师课件用电教学课件
- 2024年国际旅游开发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广州市二手房交易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智能制造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物业公司居民关系协调服务合同
- 2024年大数据中心合作运营合同
- 2024年工程质量检验与确认合同
- 鱼罐头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库房租赁与健身器材存放合同
- 沥青改色路面修补施工方案
-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策划实施方案
-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
- 《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电子 教学大纲
- 水工岩石分级及围岩分类
- 基因扩增实验室常用仪器使用课件
- 斜井敷设电缆措施
- 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实施方案
- 牙膏产品知识课件
- 液化气站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第一章 教育政策学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