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播布美术意见》写作始末
《布艺术指南》是鲁迅的早期文章。最初发表在一九一三年二月《教育部编篡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上,后收进《鲁迅全集》(七)《集外集拾遗》(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一二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了教育部,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鲁迅经许寿裳介绍,于二月底或三月初到教育部任部员。四月临时政府迁北京,鲁迅也随部到京(实际上是五月初到北京)。蔡元培在四月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主张“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来制定教育方针,提出了五育。五育中引人注目的是以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代替封建时代的“忠君”与“尊孔”教育。那时能领会蔡元培这一教育方针的人并不多,唯鲁迅为例外;蔡事先也了解鲁迅对美学和美术教育等问题有研究,因此请他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美术展览事谊,同时并请他在教育部举办的“夏期讲习会”担任《美术论略》课的讲授。这样,鲁迅就开始了美术宣传教育活动。但这年七月十日至八月十日,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决定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同时还作了“删除美育”的决议。“美育”既已删除,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仍然按照原计划进行工作:九月六日他参加大学专门课程讨论会,“议美术学校课程”;九月十二日教育部成立了“美术调查处”,他是这个处的组织领导人之一;从这月起至次年四月,他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的筹办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整理古笈、文物、碑石、画像和图案花纹等,为开拓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就是在他调查研究了当时我国美术教育情况后写出的。内容涉及到美术的含义,美术的分类,美术的目的和社会职能以及播布美术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基本上表述了他当时对美术的见解和对美术教育的主张。因此这篇文章是他从事美术活动的总结,也是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美术事业的经验总结。所以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纲领”。我认为鲁迅这篇文章还为我国现代美术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研究我国现代美术史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鲁迅的《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一开始就提出了“何为美术”的问题。他说:“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这里所用,是从英文ArtOrfineArt翻译过来的”。美术一词,原产生在希腊,它本来的意思是技艺。当时有九神即九个缪斯,称为文艺女神,先民们向九神祈祷,就能使工艺更加精巧。这种情况,就像中国从前的工匠师傅祭祀膜拜他们的祖师一样,因此这些神还不能称为美术。既然美术产生于希腊的九神,那为什么这些神又不能称为美术呢?鲁迅认为:美术的含义在今天看来,不只是技艺,而已发展到“含有美丽之意”。这与产生于希腊九神时的美术一词相比较,是有极大区别的。如果用今天的美术概念做标准,那么希腊的神就不能称为美术了,此其一;其二“希腊之民”,虽“以美术著称于世”,但他们是怎样创作的,最初是没有研究的,他们只凭直觉来判别自然的美丑。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做到运用“思理”来“美化”自然景物。所以他们创作的神,很少“函有美丽之意”。其中有一些思想感觉敏锐的人,所创作的形态也很神奇,至今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这个问题,马克思已作过评论。他称“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所谓“前提”,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在想象里并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赋予自然力以形态”。这就说明了希腊的神或神话之所以称“前提”而不称为美术,第一,古希腊人在创作“希腊神话”时还没有形成审美意识,所以他们的创作是“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第二,古希腊人创作“希腊神话”时还没有意识到是艺术品,而是“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赋予自然以形态”。所以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艺术的资料”,“是希腊艺术的宝库”,“是希腊艺术的土壤”。这便证明了鲁迅的意见:美术虽然产生于希腊的九神,但希腊的九神并不能称为美术是正确的。那究竟什么才能称为美术呢?鲁迅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且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盖凡人类,能具二性:一曰受,二曰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瑶草着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既有领会感动,则一二才士,能使再现,以成新品,是谓之作。故作者出于思,倘其无思,即无美术。然所见天物,非必园满,花或槁谢,林或荒秽,再现之际,当加改造,俾其得宜,是曰美化,倘其无是,亦非美术.故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这段话的重要意义,是说要有感受才能创作。但又不是所有被“天物”感动的人都能创作,只有“一二才士,能使再现,以成新品”。这“一二才士”之所以能创作出新品,关键是出于“思”。这个“思”字是什么意思?这个“思”字包含作者的认识、理想、感情,也可以说是作者主观上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并按照自己内在的标准来鉴别天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作者如果没有这个“思”字,他虽受“天物”感动,最多只能依样画葫芦,这样的葫芦绝不能称美术。有了天物,有了思理,也不一定能创作出新品,那必须还要具备“美化天物”的本领,也就是要求作者对感动自己的“天物”进行取舍,加工和集中;经过作者改造后的“天物”,再现出来才能成为新品。所以鲁迅提出的美术创作的三要素:一要有“天物”即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二要有“思理”即作者自己的认识、理想和感情,三要能“美化天物”即要有巧于构思和善于表现生活的能力。这三者的辩证关系,是作者运用思理来美化生活,这就是美术或美术创作,其成果就是美术品。这是鲁迅研究了美术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后总结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可说是鲁迅给美术下的定义。其所以称定义,因为它反映了美术创作中带共同性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是鲁迅先生的重大贡献。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首先解决了美术理论上“何谓美术”的问题。可惜这个科学结论从文章发表到现在已经六十八年了,至今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大家对“美术”的理解还很不确切。例如:(一)《辞源》(民国十七年版):美术表现美情之技术也。如诗歌、音乐、图画、雕刻,建筑皆是。(二)《辞海》(民国三十六年版):美术(fineArt)有三义:一广义,指含美的价值的活动,或其活动的产物,如建筑、雕刻、绘画、诗歌、音乐等皆是;二通义,指绘画、建筑、雕刻三者;三狭义,指绘画、雕刻。(三)《辞海、艺术分册》(一九八〇年版):美术,亦称“造型艺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欧洲十七世纪开始用这一名词,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以别于具有实际用途的工艺美术。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四)《现代汉语词典》(一九七九年版):美术,通指“造型艺术”,造型艺术: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以上所录的都是当今流行的工具书,虽各有独到之处,但也有不完善的感觉。如果采用鲁迅先生的意见:美术具有三要素:一是天物、二是思理、三是美化。这三者的辩证关系,他概括成一句话:“所谓美术,就是作者运用思理来美化天物的意思”。凡符合这个原则的,不论其表现形态如何,都可称为美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等都是美术的不同形态。这就确切地说明了美术的含义,反映了美术创作的特征。如果从形态特征来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美术一词的范围逐渐倾向于指造型艺术,犹如《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鲁迅为了强调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自身的规律性,因而提出了美术“与他物的界域极严”的问题。所谓“他物”,他说:“刻玉之状如葉,髹漆之色乱金,似矣,而不得谓之美术;象牙方寸,文字万千,核桃一丸,台榭数重,精矣,而不得谓之美术;几案可以弛张,什器轻于携取,便于用矣,而不能谓之美术;太古之遗物,绝域之奇器,罕矣,而不必为美术。重碧大赤,陆离斑驳,以其戟刺,夺人目睛,艳矣,而非必为美术,此尤不可不辨也。”怎样辨析这些“他物”与美术的区别而不能称为美术呢?按照鲁迅的意思要严格地以美术具有三要素为标准,凡具有三要素的就是美术,否则不能称为美术。这里的“他物”之所以不能称为美术,就是由于没有具此三要素。但问题是他所列举的“他物”中,刻玉之形已如葉,方寸象牙已刻上了文字万千,桃核一丸已雕成了台榭数重,这些已不是原来的玉,原来的象牙和原来的桃核了,而是经过艺人选择、加工、改造后的新品,在历史的长河中,已发展成独具一格的工艺美术。如果说这些形态从原物到成品,都没有经过“三要素”的过程,特别是没有经过作者主观的“思”字,那似乎又不符合实际。《三字经》就说过:“玉不琢,不成器”。对这个“琢”字考究起来,就包函着怎样“琢”和“琢”成什么形态的问题;琢玉的人就有一个“思理”和“美化”的问题。那个“器”是什么?《广韵》“器、器皿。”《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韩康伯注:“成形曰器”。《尚书·舜典》:“如五器”。蔡沉注:“五器即五礼之器也。五礼:吉凶军宾嘉也”。孔安国传:“器谓圭璧”。孔颖达疏:“修五玉,公侯伯子男所执之圭璧也”。也有以此来比喻人德行之美的,如《诗经·卫风·淇澳》:“如圭如璧”试观古书所述,器多半指的圭璧,圭是上园下方的洁白的玉。圭璧是经过玉人雕琢加工而成为美的供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等所用之物。圭璧可说是我国雕刻艺术的萌芽。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形成多样的形态。如明末魏学洢《核舟记》记叙的“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他还专门介绍了王叔远以一桃核,长不满寸,刻成了“大苏泛赤璧”的小舟,其艺使人惊服。如果这个奇巧人他没有主观的“思理”,就不可能把苏东坡、黄鲁直、佛印等人物各有所思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不能说这与琢玉艺术没有联系。当然民间的或历史上的艺人,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创作是具备了“三要素”的,但他们的作品也不完全象马克思说的只“是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从他们创作作品的目的看,要求美是无疑的,要美的才能做祭品和礼品,才能比喻有德行的人。这跟其它艺术品一样具有美的意思,事实上鲁迅提出美术创作必具此“三要素”的问题,并非是主观设想出来的,而是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成果。所以不应将“髹漆之色,重碧大赤、陆离斑驳”等不具形态的现象与玉雕牙刻等混在一起笼统地称为“他物”。但鲁迅确实放在一起了,那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那只是鲁迅在论述美术必须具有“三要素”的时候,为了强调“三要素”的重要性而举的一些例子;而且这篇文章又是一篇《意见书》,也有可能对个别问题考虑还欠完善。其次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三年,距“五四运动”还有六年,那时候欧洲美学观点跟其他学术思想一样大量传来我国。鲁迅自己早在一九〇七年就写了《摩罗诗力说》,比较系统地介绍欧洲文学艺术。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发表了他的美学主张;其他如巽吾翻译的《美术教育之原理》,介绍了欧洲美学思想,从当时一些人的美学见解看来,或多或少受着欧洲美学思想的影响。如对美术一词的理解,有些人就认为美术只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而不包括工艺美术。这种观点在鲁迅的《意见书》中有所反映也很自然,这正如他在文章中如实地介绍欧洲艺术家对美术分类一样,他并没有以别人的论点来代替自己的见解。因此,决不能以这少有的不确切的例子来断定鲁迅把工艺美术也写进了“他物”的名册。但我们为什么要提到这个问题呢?因为有人说鲁迅这段文字所举的例子都不是美术创作,而是工艺美术。“这就纠正了当时一般人把工艺美术和出土文物中的古代工艺一股脑儿地叫作美术的错误”。从前面的分析,工艺美术也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与绘画雕刻比起来它的价值偏重于实用。所以鲁迅在《意见书》第三部分第三条明白地写着:“美术可以救援经济”。原文为:“方物见斥,外品流行,中国经济,遂以困匮。然品材质,诸国所同,其差异者,独在造作。美术弘布,作品自胜,陈诸市肆,足越殊方,尔后金资,不虞外溢。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而发挥美术,实其根本”。这段话的意思:国产品受到洋货排挤的原因,不是各国原材料不同,而是制作有差异,如果广泛传播美术,就能提高我国的工艺水平,使产品精致、美观、适用,就能超越洋货之上,就能有竞争力,这样资金就不怕外流了。因此空谈提倡国货只是逐其末,而发挥美术作用才是治其本。这里的美术,不是别的什么形式的美术,正是工艺美术。足见鲁迅并没有说工艺美术不是美术的意思。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才较为确凿。”如果仅以这段文字为依据,就说鲁迅认为工艺美术不是美术或美术创作,这确实不符合全文的思想。《意见书》中提出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美术之目的与致用”。这个问题,在当时也是众说纷纭,但都认为美术以能给人“享乐为臬极(标准),”惟在有无功利作用这点上,则互相矛盾。这种矛盾大致分为两种:“主美者”与“主用者”。这实际就是“为美术而美术”与“为功利而美术”的分歧。“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余他事更无关系”。鲁迅认为“诚言目的,此其正解”。“主用者则以为必有利于世,傥其不尔,即不足存”。鲁迅评曰:这是“沾沾于用,甚嫌执持”。由此看来,鲁迅似乎有赞同“主美者”的意思,不然他为什么肯定“主美者”说的是“正解”,而批评“主用者”说的有片面性呢?说他似乎有赞同“主美者”的意思,这并不是说他就局限于“主美者”的见解。请看他进一步的说明:“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此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翻成现代话来说:考查了美术的真实意义,本来就是发扬真美,给人以兴愤愉悦,在效果上自然会产生有益于社会的作用。照这样看来,在认识美术的致用问题上,他与“主美者”显然不同,他是承认美术的社会作用的。与“主用者”比较,则是理解上的区别,他并没有否定美术的社会功能。这个观点,他早在《摩罗诗力说》中已论述得明明白白。他说:“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以能涵养吾人之神思耳”。从而达到“启人生之閟机”。艺术之所以能“启人生之閟机”,是因为它“直语其事实法则”,即是说艺术以形象直接揭示人生真理;反过来说,人生真理直接蕴含在语言形象之中,使人闻其声,观其形者,“灵府朗然,与人生即会”。即使人受到感动,产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鲁迅认为美术起的作用是科学所起不到的;美术有教育作用,但又不同于一般教育,它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崇高风尚,启迪人们“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的精神。由此可见鲁迅既采用了“主美者”合理的见解:美术就是要美。又吸取了“主用者”意见中“颇合于今日国人之公意”的成分,美术必须要有社会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美术有三条作用。这三条的内容既坚持了美术的本义:“美化天物”,“发扬真美”,使“人为之感兴怡悦”,“以能涵养吾人之神思”;又阐明了美术的社会职能:一可“表见文化”,凡是美术都能表现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思想感情。当时代发展了,人世间起了变化,武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物理试题含解析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零诊”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钢琴即兴伴奏(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教育集团2025年初三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 四川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井陉矿区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大学体育(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电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35kv变电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策
- 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CQI-30中文审核表格资料
- DB32-T 4174-2021 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
- GB/T 44893-2024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
- 水利水电工程自控系统施工方案
- 精神科特殊工娱治疗
- 医疗行业医疗设备租赁服务方案
- 2024春季国际金融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美国加州租房合同范本(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